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從北京回望曼徹斯特:英國、工業革命和中國

比較歷史(產業發展)之作品
無索閱


從北京回望曼徹斯特:英國、工業革命和中國


作  者: (荷)皮尔·弗里斯 著,苗婧 译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2-1
  • 字  数: 134000
  • 版  次: 1
  • 页  数: 143
  • 印刷时间: 2009-12-1

编辑推荐

世界史学家往往有一种倾向,他们格外强调对不同社会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仅仅对单独个案进行考察,无助于研究视角的拓展;反而有可能在立意上削 弱趣味性,减少立论和论证的说服力,这在对不同文明的考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名经济史学者,作者在专业训练中始终关注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因。当作者对 中华晚期帝国史逐渐产生兴趣时,不禁开始思索中英两国历史的比较研究是否有助于理解18、19世纪英国工业化的原因和发展情况,以及同样的情景为什么没有 在中国出现。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从宏观角度上揭示工业化进程背后的深层原因。

内容简介

世界史学家越来越强调跨社会比较的价值和必要性。对某个案例的简单一瞥和对不同案例的多视角研究,后者比前者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其解释也更具说服力。作 为经济史学者,本书作者一直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没落的清王朝时代的中国饱有兴趣,作者试图通过本书的书写帮读者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两个帝国的历 史比较,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九世纪的英国,而不是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潜在机制,是国家制度、科学文化,还是另有其他?

作者简介

皮尔·弗里斯(Peer H. H. Vries)是维也纳大学经济社会史学院教授,著述广泛,涉及历史学、历史编纂学和近代早期历史等多个领域。其研究方向主要为国际经济史,特别是近代早期 的全球经济史,涉及“西方的崛起”和“大分流”的相关讨论等。对此,弗里斯教授发表过多篇文章,见诸Itinerario以及Journal of World History等学术刊物。

目录

导言
英国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的作用
国家的作用
英国:高度市民化的开放社会
文化造成的差异
科学技术的作用
摆脱马尔萨斯理论的羁绊
东线无战事:关于中国历史的陈规旧说
观察清代中国的新视角
资本主义在中国?
告别“东方专制主义”
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
孔子无罪
高生产率,匮乏的科技动力和现代科学的缺失
受限于马尔萨斯理论?
结论
启示
参考文献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