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馬建《肉之土》

【新聞稿】

馬建《肉之土》新書發表會

允晨文化於2010619(星期六)假「跳舞 咖啡廳」舉辦《肉之土》新書發表會,邀請馬建分享文學創作歷程,同時也邀請文壇前輩尉天驄教採及民運人士吾爾開希一起來跟讀者見面。

《肉之土》是華文創作中少見以六四天安門事件為主要敘述焦點的作品,在 歐美各重要媒體榮獲好評,同時也獲得英國國際言論自由監察機構頒發的「言論自由獎」、第一屆「中國自由文化獎」小說獎、《紐約時報》2008年 年度好書推薦、《華盛郵報》、《舊金山紀事報》2008年年度最佳書籍等獎項。

馬建在發表會上表示,這本小說目前在全世界出版了27種語種,今 天是第一次以中文的語種出版,讓他感到非常高興,因為畢竟中文是他的母語,還是應該要回歸到中文。他說這本小說是以二十一年前的北京 六四天安門事件為背景所創作的,他說,「一九八九年四月初,北京發生了學潮,我從香港趕到天安門廣場,目睹了學生們絕食求自由民主,趕 來鎮壓的軍人被北京市民堵住的場面。但五月底,哥哥摔傷住院,我就匆匆離開了北京,「六四」大屠殺的消息就是在他病房裏聽到的。」由 於哥哥受傷,讓他躲過屠殺。而為什麼他會以植物人為主角來描寫那段歷史呢,他說正由於當年六四之後,共產黨進行頭腦大清洗,所 有關於六四的記憶都不能留存,但植物人卻躲過了這樣的大清洗,把那段歷史保留下來。他認為歷史可以借由小說重新復活,像台灣的二二八 事件、韓國的光州事件一樣,每個民族都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我們應該要面對那段歷史,因為記著歷史,並不是罪人。

而在文學上怎麼描寫歷史,真實的歷史,要怎麼變成文學,並要給個結論,也是他在 這本小說上要去突破的難題。他說,極端的現實與極端的荒誕放在一起,才有意義,現在的社會變的極端的功利,人們都忙著賺錢,完 全沒有道德的支撐,社會變的荒誕不已,讓人十分痛心。此外,馬建表示這本小說,是傳統文化與小說結合,像但丁的神曲,讀完會有感覺像 是一條一條的詩歌,而至於很多讀者想知道為什麼他會以植物人來創作,是因為他很重視身體與自己的關係,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才 能了解別人,有點像《山海經》一樣,植物人希望從自己的肉牢裡飛出去,但只是靠想像力,身體變成山海經的一部分。馬建也十分感慨的表 示,生命是無法重新演出的,永遠是在彩排的狀態,而他的作品就是要告訴人們,悲劇是最能看到人類最底限的東西,但是即使是 最慘的悲劇,也能讓人在生命中找到希望,因為你儘可以把花朵掐掉,但春天總是會來的。

最後馬建很感慨的表示,他每年幾乎都會回中國大陸一趟,但中國的傳統被毀壞的很 嚴重,還好台灣還保有很多中國的傳統人情味,讓他稍感安慰,他也很高興台灣的讀者能看到他這本小說的出版。

而資深作家尉天驄教授今天也特別參加發表會,並在會上發言表示,馬建這本小說寫 的實在很好,而且馬建寫這本小說時的沈痛,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他認為今天發表會參加的人數不多,正代表了台灣與大陸一樣,正在快 速下沈,不管是海峽兩岸哪一邊,人們都麻木了,大家只講吃喝玩樂,只醉心於「大國崛起」一點都沒有是非道德觀,而馬建用自己的苦難寫 出那段深痛的歷史,真的令人佩服。他並大聲的疾呼,不管是中國人或是台灣人,真的要深痛的覺醒了,不然大家都會變成植物人。

而當年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領袖之一吾爾開希也來參加新書發表會,他說他初中時就 是看馬建寫的書,他們是很好的朋友,他覺得馬建是一個很強烈的人,一個焦慮的人,而這本小說就是在表達他的焦慮,一個自由靈魂想突破 身體的焦慮。但是他知道為什麼現在大陸人都漠不關心那段歷史,因為無能為力。當年每一個北京人都上街表達支持學生,感受自由與希望,但 開槍之後,大家都鴉雀無聲了,鴉雀無聲是無能為力的無力感,是麻木的原因。儘管如此,但還是很高興他的老師劉曉波還是做了他認為該做 的,起草了○八憲章,而馬建寫了這本小說,因為還是有人不放棄,突破壓制自由靈魂的牢寵,因為自由是幾千年來大家所追求的。

聯絡人:鐘芳品 022507-26060975-038902
ad
馬建-1.jpg馬建-1.jpg
123K View Download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