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王學哲"八八自述 "

八八自述


這本書最重要的資訊是台灣商務印書館的"中國股份" (不勞而穫)的處理
八八自述
作者:王學哲
分類:社會‧人文‧史地人物傳記叢書系列:VOICE
出版社:台灣商務出版日期:2010/6/1
ISBN:9789570524925書 籍編號:kk0268317
頁數:112










八八自述

本書是作者自述八十八年來一生的經歷,所謂人生的「甜酸苦辣」的滋味都曾嚐過。事業方面,主要是在兩個方面工作:一是出版事業,一是保險事業。出 版事業是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六年,以及二○○二年迄今,是在「商務印書館」工作;保險事業是從一九五○年到一九九七年退休,共四十七年之久。

作者在二○○二年被選為臺灣商務印書館之董事長以來,希望今後的商務仍能繼續為推廣中華文化、普及教育及貫通中西文化而努力。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少年時代(一九二二年至一九四○年)
第二章 大學時代(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
第三章 重慶兩年
第四章 重返上海
第五章 美京華盛頓兩年
第六章 紐約四年
第七章 我的保險生涯
第八章 三十二年的努力
第九章 結婚六十五年

王學哲

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
雲五圖書館基金會董事長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系統與變異: hc四論與理想設計法 (2010)

系統與變異: hc四論與理想設計法 (2010)---這是一本可能超過500頁大書 所以可能作些刪減
(書名暫定)


目錄

序言(William Scherkenbach)


導 言(鍾漢清)

第一部 2010戴明博士紀念演講

第一講:談戴明博士的系統與變異--紀 念他誕辰110周年(鍾漢清)

第二講:組織績效與系統優化. (鍾 漢清)

第三講:品質管理與品質三部曲。(鍾漢清)
包含變異理論入門(Jean- Marie Gogue):收集數據的唯一目的是採取行動!(W. W. Scherkenbach)

附 錄 (1) 談戴明獎 (JUSE) 鍾漢清

附錄(2)簡談ISO 9000族認證和組織學習、轉型 (鍾漢清/徐歷昌/郭展銓 )


第 二部 複雜,管理與理想系統設計

第 四講 系統時代中的經營管理:產官學的新創;紀念 Russell Ackoff和 C. W. Churchman(鍾漢清)

複 雜之管理 (David & Sarah Kerridge)

美 國通信系統被摧毀了!(Russell Ackoff)

通 用汽車公司的學習-- Russell Ackoff 教授80歲 祝壽晚會主題演講(Vincent P. Barabba)

教育的目標是學,而不是教!(Russell Ackoff等)

理 想商學院的設計(Russell Ackoff)

The X of X(C. W. Churchman)



第三部 扣件應用 (郭展銓)

扣件理想設計法
扣件系統與變異

第四部 師友情義

慶祝陳寬仁教授八十大壽 (部分)

追思硬漢校長尹士豪 (王晃三)
懷念顧華老師 (彭文林 )
數位東海之友 (鍾漢清)

附錄 謝謝與鼓動系統思考法

索引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罗蒂自选集

《罗蒂自选集》

《实用主义哲学》、《哲学的场景》、《哲学、文学和政治》《后哲学文化》《后形而上学希望》


罗蒂著作中译本一览

《哲学与自然之镜》

李幼蒸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本书是罗蒂的“后哲学和后形而上学观”的奠基性著作。罗蒂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所 谓的“镜喻哲学”)提出了全面的质疑。这种传统认为人类可以准确地再现研究对象的本质,哲学问题被作为超越于社会历史的永恒问题来对待。罗蒂认为这种传统 哲学的自我表现形象具有危险性,使哲学成为某种自欺欺人的理论。因此必须进行哲学上的革命。

《后哲学文化》

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观”:启蒙运动的先知们以哲学文化观代替中世纪的神学文化 观,但随着人们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日益增长的怀疑,哲学最终无法成为文化的核心。不论是哲学、科学还是政治,都是平权的文化,不存在“文化之王”和“文 化的最后法官”,而民主先于哲学。

《后形而上学希望——新实用主义社会、政治和法律哲学》

黄勇编,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出版

本书表明,在坚持其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认识论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同时,罗蒂的 学术研究的重心已经不再仅仅停留于专业领域,而是转向了人类实际所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所谓后形而上学的社会希望——用想象力取代理 性,用希望原则取代知识原则。

《偶然、反讽与团结》

徐文瑞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

罗蒂反对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普遍人性观,认为我们不再需要在理论上去勉强统一公共和 私人,而只需坚持最低限度的统合,即在不彼此伤害的基础上让所有公民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自我创造。为此,罗蒂勾勒出一位“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者”,作为自 由主义者,他坚持自由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作为反讽主义者,他承认所有信仰、价值以及用来描绘终极自我的语汇都只是历史和环境的偶然产物,人不可能真正 回答“人性是什么”的问题。

《真理与进步》

杨玉成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出版

本书是罗蒂的三卷本哲学论文集中的最后一卷。罗蒂试图彻底抛弃真理的内在实在本质 或简单的相对主义。这样,我们是否正在逼近真理将不再作为问题,哲学进步的标准就在于我们找到一条途径,从而把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世界观和道德直 觉,同新的科学理论或社会政治制度及理论结合在一起。 (林晖)?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國立台灣大學校史稿 (1928-2004)

國立台灣大學校史稿 (1928-2004)

 丁亮等撰述; 項潔主編.

20056月初版

ISBN :
986-00-1170-2

新臺幣 900

 

  

國立臺灣大學原由日人於一九二八年創建,當時稱為臺 北帝國大學,草創時期的分合更易,過程頗為複雜;民國三十四年政府接收後,易名為國立臺灣大學,經歷時局的風雨波折,逐漸發展為臺灣最高學府、國際知名大 學,其組織、學制、空間、經費等各項變革,更難以數語帶過。若自日人創建算起,臺大已有七十七年的歷史,但歲月流轉,早期的師生已漸凋零,深藏於前人腦海 的輝煌往事亦難追憶。臺大若不趁早編纂校史,不僅讓許多珍貴史料平白散佚,社會大眾也錯失一個探察臺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最佳對象。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經學生提議,臺大校務會議通過成立校 史編修小組蒐整史料,並將收集的資料存放於總圖書館;後又通函各系編纂系史、各院編纂院史,期望能於彙整後據以編修較為詳備的校史。但因各院系進度不一, 原先的構想終未實行。直到民國九十三年六月,校史的編修不能再事拖延,陳維昭校長遂任命圖書館項潔館長擔任主編,中國文學系葉國良主任、柯慶明教授及歷史 學系吳密察教授擔任編輯,並委託葉主任組織該系師生共同編寫。歷時一年,而有《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 2004》的問世。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全書內容共分:沿革、組織、研究、教學、交流、育樂、空間、經費、傳記、簡歷十大專篇,以臺大七十餘載的 沿革變遷為主軸,再佐以學校教育方針、師生育樂活動、校園空間變遷、經費來源變化、國際交流、社會服務等面向,嘗試為臺大校史作一全面性的紀錄。全書穿插 臺大各時期的校景、人物圖照,書末並有行政組織現況表、系所沿革表、各單位歷任主管任期表、專任教師名錄、大事記五附錄,希冀能讓《國立臺灣大學校史 稿:1928〜2004》不同於一部流水帳般的記事本。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的編寫,以能忠實反映臺大發展的過程為宗旨,但因受限於體例和資料,略於前而詳於後;另因《國立臺灣大學 校史稿:1928〜2004》修纂時間稍嫌匆促,內容或有缺謬之處,唯有留待日後補正,這也是本書以「校史稿」為名之由。

包豪斯理想 Bauhaus ldeal

包豪斯理想 Bauhaus ldeal


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威廉·斯莫克(William Smock)美国著名设计师、插画师,现居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

Practical Ecocriticism: Literature Biology and the Evironment

Life is better than Utopia. p.162
--Lewis Mumford

实用生态批评
作 者:(美)洛夫,胡志红,王敬民,徐常勇译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SBN: 9787301166390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二波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代表 著作之一,其旨在与第一波生态批评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既要纠正其偏颇,又要拓展其学术空间,还要建构新的理论;既憧憬乌托邦生态理想,还要立足复杂的社 会现实,让生态批评真正成为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思潮。
该著最为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洛夫建构了生物学取向的生态批评理论,还在于运用该理论重 审经典文学文类、作家及其作品,对其内涵或颠覆、或重构、或拓展,从而极大地丰富与深化了其内容。因此,该著对中国生态批评学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 者简介

格伦·A.洛夫(Glen A.Love):美国生态批评的开拓者之一,当今著名的生态批评学者,其著述丰硕,《实用生态批评》是其为第二波环境公正生态批评奉献的一部力作。


要了解"practical" 可查該書第7-8頁

Practical Ecocriticism: Literature Biology and the Evironment


Glen A Love - 2003 - 228 頁
books.google.com.tw - 關 於此書 - 更 多書籍結果 »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 The Quality of Freedom: Khodorkovsky, Putin and the Yukos Affair

  1. The Quality of Freedom: Khodorkovsky, Putin and the Yukos Affair ...

    - [ 翻譯此頁 ]
    Hardcover: 448 pages; Publisher: OUP Oxford (7 May 2009) ... Mikhail Khodorkovsky, the head of the Yukos oil company, was arrested on 25 October 2003. ...
    www.amazon.co.uk › ... › Business & Economic History - 頁庫存檔
  2. [PDF]

    Sakwa - The Quality of Freedom.qxp

    - [ 翻譯此頁 ]
    檔案類型: PDF/Adobe Acrobat - 快 速檢視
    Mikhail Khodorkovsky, the head of the Yukos oil ... I enclose a cheque/PO/bankers draft (payable t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American Express ...
    www.kent.ac.uk/.../Sakwa%20-%20The%20Quality%20of%20Freedom.pdf

The quality of freedom: Khodorkovsky, Putin, and the Yukos affair - Google 圖書結果

Richard Sakwa - 2009 - Business & Economics - 426 頁
In its early days Yukos was notorious for its lack of internal cohesion. ... Lazard Frères, which acted as a consultant to Yukos. Khodorkovsky, Muravlenko ...
books.google.com/books?isbn=0199211574...

馬建《肉之土》

【新聞稿】

馬建《肉之土》新書發表會

允晨文化於2010619(星期六)假「跳舞 咖啡廳」舉辦《肉之土》新書發表會,邀請馬建分享文學創作歷程,同時也邀請文壇前輩尉天驄教採及民運人士吾爾開希一起來跟讀者見面。

《肉之土》是華文創作中少見以六四天安門事件為主要敘述焦點的作品,在 歐美各重要媒體榮獲好評,同時也獲得英國國際言論自由監察機構頒發的「言論自由獎」、第一屆「中國自由文化獎」小說獎、《紐約時報》2008年 年度好書推薦、《華盛郵報》、《舊金山紀事報》2008年年度最佳書籍等獎項。

馬建在發表會上表示,這本小說目前在全世界出版了27種語種,今 天是第一次以中文的語種出版,讓他感到非常高興,因為畢竟中文是他的母語,還是應該要回歸到中文。他說這本小說是以二十一年前的北京 六四天安門事件為背景所創作的,他說,「一九八九年四月初,北京發生了學潮,我從香港趕到天安門廣場,目睹了學生們絕食求自由民主,趕 來鎮壓的軍人被北京市民堵住的場面。但五月底,哥哥摔傷住院,我就匆匆離開了北京,「六四」大屠殺的消息就是在他病房裏聽到的。」由 於哥哥受傷,讓他躲過屠殺。而為什麼他會以植物人為主角來描寫那段歷史呢,他說正由於當年六四之後,共產黨進行頭腦大清洗,所 有關於六四的記憶都不能留存,但植物人卻躲過了這樣的大清洗,把那段歷史保留下來。他認為歷史可以借由小說重新復活,像台灣的二二八 事件、韓國的光州事件一樣,每個民族都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我們應該要面對那段歷史,因為記著歷史,並不是罪人。

而在文學上怎麼描寫歷史,真實的歷史,要怎麼變成文學,並要給個結論,也是他在 這本小說上要去突破的難題。他說,極端的現實與極端的荒誕放在一起,才有意義,現在的社會變的極端的功利,人們都忙著賺錢,完 全沒有道德的支撐,社會變的荒誕不已,讓人十分痛心。此外,馬建表示這本小說,是傳統文化與小說結合,像但丁的神曲,讀完會有感覺像 是一條一條的詩歌,而至於很多讀者想知道為什麼他會以植物人來創作,是因為他很重視身體與自己的關係,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才 能了解別人,有點像《山海經》一樣,植物人希望從自己的肉牢裡飛出去,但只是靠想像力,身體變成山海經的一部分。馬建也十分感慨的表 示,生命是無法重新演出的,永遠是在彩排的狀態,而他的作品就是要告訴人們,悲劇是最能看到人類最底限的東西,但是即使是 最慘的悲劇,也能讓人在生命中找到希望,因為你儘可以把花朵掐掉,但春天總是會來的。

最後馬建很感慨的表示,他每年幾乎都會回中國大陸一趟,但中國的傳統被毀壞的很 嚴重,還好台灣還保有很多中國的傳統人情味,讓他稍感安慰,他也很高興台灣的讀者能看到他這本小說的出版。

而資深作家尉天驄教授今天也特別參加發表會,並在會上發言表示,馬建這本小說寫 的實在很好,而且馬建寫這本小說時的沈痛,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他認為今天發表會參加的人數不多,正代表了台灣與大陸一樣,正在快 速下沈,不管是海峽兩岸哪一邊,人們都麻木了,大家只講吃喝玩樂,只醉心於「大國崛起」一點都沒有是非道德觀,而馬建用自己的苦難寫 出那段深痛的歷史,真的令人佩服。他並大聲的疾呼,不管是中國人或是台灣人,真的要深痛的覺醒了,不然大家都會變成植物人。

而當年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領袖之一吾爾開希也來參加新書發表會,他說他初中時就 是看馬建寫的書,他們是很好的朋友,他覺得馬建是一個很強烈的人,一個焦慮的人,而這本小說就是在表達他的焦慮,一個自由靈魂想突破 身體的焦慮。但是他知道為什麼現在大陸人都漠不關心那段歷史,因為無能為力。當年每一個北京人都上街表達支持學生,感受自由與希望,但 開槍之後,大家都鴉雀無聲了,鴉雀無聲是無能為力的無力感,是麻木的原因。儘管如此,但還是很高興他的老師劉曉波還是做了他認為該做 的,起草了○八憲章,而馬建寫了這本小說,因為還是有人不放棄,突破壓制自由靈魂的牢寵,因為自由是幾千年來大家所追求的。

聯絡人:鐘芳品 022507-26060975-038902
ad
馬建-1.jpg馬建-1.jpg
123K View Download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领导力译丛??



领导力译丛——世纪出版集团-格致出版社

彼岸听者

来自: 彼岸听者 (北京)
创建时间: 2010-01-28 16:08:30 最后修改时间: 2010-01-28 16:20:31

   当船遇上风暴剧烈颠簸时,水手们为什么会听从船长的命令呢?因为直觉告诉他们,船长具有最丰富的航海术,他多年的航海经验使他必定会知道如何应对风暴。
   丰富的知识与领导力是每一个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涉及各方面的技巧与能力。“领导力译丛”便是这样一套书,它包括几乎所有关键的领导技能,例如:如 何有效地提问、倾听并做出反馈,如何开好会议,如何演讲,如何征服压力,充分管理时间,安全度过上任后的前100天;以及,行事要果敢决断,巧妙运用体态 语言和身心语言,学会谈判与说服,对员工进行激励和评估,并以教练和顾问的姿态管理好整个团队。
   译丛共18本,涉及领导技能的十八般武艺。其中每一本都以简洁明快的风格展现了与该技能有关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有益的提示和可操作性的建 议。
   译丛作者之一约翰·阿戴尔是世界上第一位领导学教授,也是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家。原出版者英国人事与发展特许研究所(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 简称CIPD)是英国从事人力管理和发展职业专业人士的组织。它的目的是领导以及推广在人力管理和发展领域优秀的理论,并推动其应用,为成员提供专业的指 导以及保持在这一领域最高的职业水平。经过CIPD认证的人力资源硕士课程代表了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领域的最高水平。CIPD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认证,地 位相当于澳大利亚CPA和英国ACCA在会计方面的认证,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1/1 人推荐 我不喜欢

共 18 个书籍· · · · · ·

2010-01-28 16:09:16添加 1. 征服压力

作者 : 库珀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 (英)麦凯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1:13添加 3. NLP入门

作者 : 休·奈特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1:42添加 4. 评估谈话

作者 : 吉伦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 (英)西登斯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2:39添加 6. 开好会议

作者 : 弗塞斯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3:06添加 7. 领导技能

作者 : 阿戴尔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3:36添加 8. 体态语言

作者 : 弗海姆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4:00添加 9. 团队合作

作者 : 哈丁厄姆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 帕斯洛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5:04添加 11. 新官上任

作者 : 米尔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5:41添加 12. 谈判与说服

作者 : 福勒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7:40添加 13. 时间管理

作者 : 梅特兰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8:10添加 14. 果敢决断

作者 : 吉伦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8:40添加 15. 有效反馈

作者 : (英)(Bee,F.)/(英)毕(Bee,R.)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19:25添加 16. 员工激励

作者 : 梅特兰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 (美)麦凯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28 16:20:31添加 18. 决策与解决问题

作者 : 阿戴尔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Toward Effective Risk Regulation STEPHEN BREYER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Toward Effective Risk Regulation

STEPHEN BREYER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is a tour de force that should be read by ever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improving our regulatory processes. Written by a highly respected federal judge, who obviously recognizes the necessity of regulation but perceives its failures and weaknesses as well, it pinpoint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and offers a creative solution that would for the first time bring rationality to bear on the vital issue of priorities in our era of limited resource

Worst-Case Scenarios CASS R. SUNSTEIN

此書中國有譯本

Worst-Case Scenarios

CASS R. SUNSTEIN


Nuclear bombs in suitcases, anthrax bacilli in ventilators, tsunamis and meteors, avian flu, scorchingly hot temperatures: nightmares that were once the plot of Hollywood movies are now frighteningly real possibilities. How can we steer a path between willful inaction and reckless overreaction?

Cass Sunstein explores these and other worst-case scenarios and how we might best prevent them in this vivid, illuminating, and highly original analysis. Singling out the problems of terrorism and climate change, Sunstein explores our susceptibility to two opposite and unhelpful reactions: panic and utter neglect. He shows how private individuals and public officials might best respond to low-probability risks of disaster—emphasizing the need to know what we will lose from precautions as well as from inaction. Finally, he offer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s and limits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especially when current generations are imposing risks on future generations.

Throughout, Sunstein uses climate change as a defining case, because it dram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But he also discusses terrorism, depletion of the ozone layer,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food, hurricanes, and worst-case scenarios faced in our ordinary lives. Sunstein concludes that if we can avoid the twin dangers of over-reaction and apathy, we will be able to ameliorate if not avoid future catastrophes, retaining our sanity as well as scarce resources that can be devoted to more constructive ends.


Introduction

1. Of Terrorism and Climate Change

2. A Tale of Two Protocols

3. Catastrophe

4. Irreversibility

5. Money

6. The Future

Conclusion

Notes

Acknowledgments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hc的戴明領導手冊》

hc的戴明領導手冊》 1998-99年我在譯 Peter R. Scholtes《戴明領導手冊》 (The Leader Handbook: Making Things Happen; Getting Things Done) 時,或許 也想過自己寫一本類似的書。畢竟,我在1986年就編譯過後藤清一等人的領導學。 1990年我讀過 Leadership is an Art 一 書,印象頗深刻。 然而,從1999年至2010年 我只是零星與片斷地思考它。 譬如說,真正的戴明博士哲學下的領導學是什麼 ? 上個月,曾經思考再版《戴明領導手冊》。等到我知道 Peter R. Scholtes已於2009年過世、我甚至認為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寫出自己版本的《hc的戴明領導手冊》。 當然 Peter R. Scholtes的書是佳作。這豈不是更大的挑戰? 西方或非洲有一句話: It takes a villiage. 一本書也一樣需要一個共同體協助!! 目錄 東西管理史的回顧與展望(Train Wrecks and Bad Radios/How We Got Where We Are) 論語與算盤

「一手持論語,一手拿算盤」

闡述東方企業經營最高理念「士魂商才」的奧義


【關於本書】本書作者澁澤榮一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位傳奇性人物,他曾在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 喜擔任家臣。德川幕府垮台,明治維新政府成立,他被延攬進入維新政府工作,他的表現及能力使他在短期間就升到大藏省(相當於台灣的財政部)少輔事務次官,明 治六年(一八七四)因為與其他政府部門意見不同,他隨同大藏省大臣井上馨一同辭官而投身實業界。此後他就在企業界發 展。現在日本許多重要的企業都是他一手創立,後來日本人尊稱他為「日本企業之父」、「日本近代化之父」、「日本實業界及金融界之父」、「日本資本主義的指 導者」、「日本近代企業的精神指導」等,可以說是建立日本企業現代化的主要人物,顯示他對日本企業界影響之大。他的著作《論語與算盤》在一九二八年作者七 十四歲時出版,不但在日本造成轟動、廣為流傳,在台灣也有幾種不同的翻譯版本,成為企業界爭相研讀及學習的經典之作。

本書涉及範圍十分廣泛,坊間對本書已有許多評述及介紹,但多數集中在作者的為人處事、道德修養、 企業管理,特別是強調作者對於「論語」與「算盤」的基本觀點,也就是經營企業時仁義道德與生產得利絕不矛盾之看法,可是忽略了作者在書中所表現出來的強烈 國家及社會責任的觀念,值得加以進一步闡釋。


【關於作者】澁澤栄一,一八四○年生於日本埼玉縣,年輕時曾為「尊皇攘夷論」而奮鬪,也曾為「倒 幕運動」而奔走。後成德川慶喜之家臣。二七歲幕府任命為遣歐使節團之一員,考察歐洲諸先進國的產業和經濟制度。一八六八年歸國,次年任職於明治新政府的大 蔵省(相當於 財政部)改革 租稅及貨幣,並確立銀行制度。一八七三年,三十三歲時進入實業界發展,創辦日本第一家銀行─「第一國立銀行」,及王子造紙,共同運輸(現在的日本郵船)等諸多企業,其他設立相關企業有五百 多種,可以說他是日本明治、大正時期財經界的領導者。殁於一九三一年,享年九十一歲。


新領導能力的建言 (The New Leadership Competencies) 系統思考:廿一世紀領 導的靈感及源流(System Thinking:The Heart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eadership) 完成日常生活 (Getting the Daily Work Done) 使工作有意義、目的、 方向和匯流點(Giving Meaning, Purpose, Direction, and Focus to Work) 突破式改善 (Breakthrough Improvement) 掌握變革:改善、進步 和成功的衡量(Keeping Track:Measurements of Improvement, Progress, and Success) 由〝問些好問題〞來領 導(Leading by Asking Good Questions) Peter Drucker the father of modern management has always stated that “communication is what the listener does. Whether we believe that we have communicated effectively is irrelevant, it is on how the message is passed to the receiver.” 不用考績也可以有高績 效(Performance without Appraisal) 下一千年的領導學:本書的四十七個領導習慣 (Leadership into the Next Millennium)

[匈]凯尔泰斯·伊姆雷 著,无命运的人生

无命运的人生

作  者: [匈]凯尔泰斯·伊姆雷 著,许衍艺 译
出 版 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2-1
* 字  数: 172000
* 版  次: 1
* 页  数: 218
* 印刷时间: 2003-12-1

编辑推荐
小说以其出人意料的主题和形式、不同的准则、开放性以及充满疑惧的玩笑给它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匈牙利及欧洲历史记忆的更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该书的同名电影正在拍摄中。
内容简介
这部自传式成长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四岁的犹太少年柯韦什·久尔吉。他以一种特有的、犹疑而迂曲的方式讲述了1944年春他的家庭送父亲去劳动集中营、两个月后他本人在上班途中被抓到奥斯威辛集中营、然后转往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又从那里去了蔡茨集中营,后来被遣送回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最后于1945年春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一起返回匈牙利的故事。在久里(久尔吉的昵称)的讲述中,集中营的生活如同单调乏味而又真实的日常生活一样,有苦痛,有无聊,也有欢愉与幸福。与其他所有的犯人一样,久里也在一步步地适应着集中营里越来越恶劣的生活条件,直至他的身体严重衰竭,最终他放弃了生的抗争。但就在此时,完全出乎他预料的是,集中营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们对他进行了救治和照料,这让长期生活在惊恐与怀疑中的少年百思不得其解。少年生存了下来。回到家乡后,久里发现,发生过的一切无法传达,在牺牲者和局外人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站在两个时代交替的门槛上,少年带着他的过去,准备继续他那“无法继续的生活”。
作者简介
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年11月9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裔的普通市民家庭。1944年,14岁的凯尔泰斯被投到德国纳粹设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又被转到了德国境内的布亨瓦尔德集中营,直到1945年被苏军解放。1949年在布达佩斯《火花》报社开始了最初的记者生涯,1953年开始自由撰稿人的写作生涯。先后写过三部音乐轻喜剧,并获得成功。六十年代初,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命运无常》。1975年,以自己少年时代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命运无常》经过了近十年的辗转努力,终于得以出版。六七十年代,翻译了大量的德文作品,其中主要有:尼采、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等。1977年发表两部中篇小说《寻踪者》和《侦探故事》,之后相继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哭祷》,中篇小说集《英国旗》,日记体文集《船夫日记》及《另一个人》,思想文集《被放逐的语言》与电影剧本《命运无常》等。曾获德国布莱登图书大奖,匈牙利最高国家文学大奖 ——科舒特奖,德国语言与诗歌学院一等奖,莱比锡书展大奖,德国国家最高文艺奖等多项国际大奖。200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Evolution in Art:As Illustrated by the Life-Histories of Designs

藝術的進化︰圖案的生命史解析 Evolution in Art:As Illustrated by the Life-Histories of Designs



內容簡介:

本書以從英屬新幾內亞獲得的大量材料作為研究物件,試圖探尋將繪畫的個體性和生命史與其藝術性分離開來的研究方法。作者以生物學的方法研究各種式樣的素材構成及其分佈,並從藝術(美學)、資訊、財富、宗教的角度來研究藝術的生命史


作者簡介:

阿 爾弗雷德‧C.哈登(Alfred C. Haddon 1855—1940),古典進化論代表人物之一,具有多重研究身份——動物學家、海洋學家、人類學家等。1898年,由他帶領的劍橋托雷斯海峽探險隊開系 譜學研究方法的先河,摸索出現代人類學研究的基本技巧,為英國人類學學術研究領域及其範式的豎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當時拍攝的大量民族志短片也使他被譽為 影視人類學(Visual Anthropology)的創始人。


圖書目錄:
譯序
前言
插圖清單
插圖來源
導論
第一章英屬新幾內亞的裝飾藝術:研究方法的一個例子
Ⅰ 托雷斯海峽和多戴
Ⅱ 弗萊河
Ⅲ 巴布亞灣
Ⅳ 中部地區
Ⅴ 馬辛地區
Ⅵ 裝飾藝術與英屬新幾內亞民族學的關係
Ⅶ 英屬新幾內亞渦卷形圖案的註解
第二章 式樣的製作素材
Ⅰ 人工製品的裝飾性轉變與轉移(凝形)
1.單一物品的轉變
2.綁縛手段的轉移 3.織物的凝形
4.凝形的陶器
5.木建築的石頭凝形
6.凝形的不適當性
Ⅱ 自然事物的裝飾性轉變
1.物理形態
2.生物形態
A.抽像生命觀念的表徵
B.植物形態:蓮花及其流布
C.動物形態
D.人形
E.生物形態陶器
3.變體
第三章 裝飾物品的緣由 Ⅰ 藝術
Ⅱ 信息
Ⅲ 財富
Ⅳ 巫術和宗教
1.交感巫術
2. 圖騰崇拜
3. 宗教
4.宗教象徵主義
A.萬字形十字架的意義及分佈
B.象徵主義心理學
第四章 研究裝飾藝術的科學方法
Ⅰ 圖案的生物學演繹法
Ⅱ 動物與圖案的地理分佈
Ⅲ 研究方法總論
圖版Ⅰ.—Ⅷ.

艺术的去人性

艺术的去人性
作  者: (西)加塞特 著,莫娅妮 译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4-1
  • 字  数: 152000
  • 版  次: 1
  • 页  数: 272
  • 印刷时间: 2010-4-1

编辑推荐

  这次的新版本是根据原稿校正、修订而成 的,包括了奥尔特加于1908年至1925年(《艺术的去人性化》的发表年份)间发表的许多关于美学问题的文章。另外,本书还加入了其1926年的演讲稿 《真理并不简单》——该演讲稿最近作为遗作面世,以及随笔《论艺术中的视角》的份从未曾曝光的附录。本书还首次收录了《探访苏洛阿加》这篇文章。

内容简介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不仅仅是一位理论家,他还是一位将理论提升到艺术层面的思想家。因此,他的这部关于艺术、美学的经典之作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文中 闪烁的真知灼见,由奥尔特加用诚恳、谦逊而略带戏谑的口吻娓娓道来,没有故作高深的辗转呻吟,只显出了兼容并蓄的大家风度、入木三分的见识、眼力,以及客 观、缜密的逻辑推理。文中清晰地梳理了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思潮,为读者指明了一条品味艺术实质之路,并对现代人类的境况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时至今 日,“艺术的去人性化”仍是现代艺术批评史上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源头。

作者简介

奥 尔特加·伊·加塞特(1883—1955),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先驱,被 加缪誉为“尼采以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 著有《我们时代的主题》、《大众的反叛》、《什么是哲学》等,他的哲学思想以及对于文学艺术的论述,在西班牙乃至西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目录

西班牙文原版序言
艺术的去人性化
 新艺术无法通俗
 艺术化的艺术
 由现象入手
 初探艺术的去人性化
 敬请理解
 再论艺术的去人性化
 禁忌和比喻
 超现实主义和低现实主义
 大逆转
 抵制神像崇拜
 传统的反面影响
 注定讽刺
 艺术无关紧要
 结语
其他美学随笔
 迈耶-格拉斐
 为苏洛阿加开个画展?
 天堂里的亚当
 两个世界的艺术
 《蒙娜丽莎》
 《侏儒皮匠格雷戈里奥》之美
 探访苏洛阿加
 论绘画中的现实主义
 美学随笔,权当序言
 巴洛克的意志
 关于新艺术的对话
 论艺术中的视角
 附言
 谈谈艺术批评
 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
 真理并不简单
译后记

书摘

  艺术的去人性化
艺术化的艺术
新艺术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就是说,它的内在动力并不完全是人性化的。这种艺术不是为了全人类而生的,而是面向一群很特殊的人,他们不一定比别人更优秀,但是他们显然是与众不同的。
首先,有一件事需要讲清楚。对大多数人来说,什么是美学享受?当人们喜欢上一部艺术作品时,比如说一部剧作,他们的情绪会有什么反应?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当人们对一部戏剧中所设的人物命运产生了兴趣时,他们就会喜欢上这部作品。人物的爱恨悲喜感动着观众的心:他们对情节信以为真,与人物悲喜与共。戏剧若是 能够引得观者浮想联翩,把那些虚构的人物都当成活生生的人,人们就会说这部戏剧“很好”。在诗歌中,人们则会寻找诗人内心的爱与哀愁。在绘画中,只有观者 觉得若能结识画像中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必定十分有趣时,他才会被画像吸引。而对于风景画而言,若是其中所表现的真实景物因其宜人风光或凄清氛围而值得 一游,人们就会觉得它“很美”。
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学享受与他们在生活中通常的好恶态度没有本质区别。两者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也许,美学享受更纯粹、更强烈,但不会有 严重的后果。不过,说到底,人们在艺术中所追寻的目标、所关注的对象和其日常生活中的并无二致:即人类的形象与情感。所有能让他们感受到人生中美好事物的 表现形式,人们都称之为艺术。因此,只有当纯粹的艺术形式、虚构与幻想不影响人们对人性百态、人生万象的欣赏时,这些手法才能得以接受。一旦这些纯美学因 素占据上风,一旦人们看不到惯常的悲欢离合,他们在面对着舞台、书本或画作时就会茫然失措、不知自处。这是很自然的;面对艺术作品,人们只会采取联系实际 的态度,抱着这种态度,我们会心潮澎湃,会在情感上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