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The Brilliant History of Color in Art

色彩的歷史

除了生活中熟知的紅橙黃綠,自然、藝術中的顏色數以萬計,我們無法在色譜上明確指出錳黑色(Manganese black)、赭黃色(Yellow ocher)或唇紅(Vermilion),這些顏色的名稱如此神秘,甚至使人感覺它們代表了比顏色更多的意義,我們可以品嘗胭脂紅(cochineal);觸到木乃伊棕色(mummy brown),不過這些稀奇古怪的顏色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最近出版的新書 The Brilliant History of Color in Art 提供了關於色彩的廣博研究,以下就介紹幾種冷門色彩的由來。
 
Lead White(鉛白)
 
18 世紀著名英國美女  Maria Gunning 以她白皙的妝容照耀了喬治二世統治時期的倫敦,當時將臉蛋塗白、呈現類似林黛玉的虛弱美感是女性的流行打扮,據說 Gunning 使用的化妝膏由鉛製成,含毒性,會造成身、心的不健康,後來也造成了這位絕世美女的死亡。
 
Chrome Yellow(鉻黃)
 
當鉻與強酸、強鹼作用時,會產生這種黃色,在20世紀廣被使用於校車、路標上色,梵谷在名畫「鳶尾花」當中使用這種顏色與前景中紫色鳶尾花作對比。在一次精神病發作中,梵谷甚至將用以作畫的鉻放進嘴裡。
 
Patent Blue
 
這種藍色從二十世紀起被廣為使用,當時開始的彩色照相技術有不顯色的問題,人們發現在其他顏色中加入Patent Blue可以保持這片顏色鮮艷,現在也發展成食用色素,用於藥丸染色。
 
Tyrian Purple(骨螺紫)
 
古羅馬占領希臘時從當地帶回很多染料,其中一種就是骨螺紫,骨螺的鰓下線所分泌的物質在光照下會變成紫色,這種顏色在古代也成為流行與權貴的象徵。
 
Cinnabar, Vermilion and Minium(硃砂、朱紅色與鉛丹)
 
硃砂是一種源於西班牙中部(有另一說法是產自中國)、有著金屬色澤的桔紅色礦物,提煉之後會變成俗稱「龍血」的朱紅色顏料,鉛丹則更接近桔色,被中國人、羅馬人所喜愛。
 
Rose(玫瑰色)
 
這個顏色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古老的薩克遜人,直到後來歐洲對中國瓷器的狂熱。中國瓷器太難運送、取得,歐洲工匠就用其他方式仿制,其中一個款式運用黃金、玻璃與王水作用而成這種玫瑰般的顏色。
 
Madder Red(茜草紅)
 
18 世紀法國皇室所鍾愛的顏色,運用胭脂蟲、中東灌木植物「茜草」的根所製成,製成顏料必須加入牛血、牛糞。
 
Indian Yellow (印度黃)
 
Pan Paint 是一種溼畫,利用色素、阿拉伯膠與甘油所製成的顏料,不會在畫布上完全乾掉,造成某種朦朧的視覺效果,曾經有藝術家用芒果樹的葉子養牛,並採集他們的尿液製成 Indian Yellow 的色澤。
 
 
Sepia(烏賊黑)
 
在彩色照片出現以前,黑白色調的照片顯色就是依照這種從烏賊萃取的墨水,而費工的手繪肖像照片也廣為使用這種墨水。
 
Mauve(淡紫色)
 
19 世紀化學家 William Henry Perkins 在研發瘧疾相關藥物時,發現這種顏色在瓶中殘留,比紫色柔和,是之前沒有見過的顏色。在他之後化學家開始對自然中隱藏的色彩做各種研究。
 
 
文字:于念平
新聞出處:來源
圖片:來源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