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La Tour Eiffel By ROLAND BARTHEAND ANDRE MARTIN S, 加斯東.巴謝拉Gaston Bachelard的「空間詩學」

https://fr.wikipedia.org/wiki/Tour_Eiffel





談幾種「空間詩學」與「環境設計-生產系統」
1. 加斯東.巴謝拉Gaston Bachelard的
「書中最精彩之處,莫過於對於親密空間的描繪與想像。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庇護白日夢,也保護作夢者。家的意象反映了親密、孤獨、熱情的意象。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結構我們。」… 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序)
補充女性主義觀點下的問題,類似的分析方式,可參考刊登在哈佛教育評論中對「全面品管TQM的批判」,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Academy: A Rebellious Reading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95)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Academy: A Rebelli...
加斯東‧巴舍拉 (Gaston Bachelard) ,《空間詩學》 (LA POÉTIQUE DE L'ESPACE),龔桌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3 Bachelard 四書: 科學精神的形成,火的精神分析,空間詩學/夢想 詩學



BARTHES, ROLAND AND ANDRE MARTIN La Tour Eiffel,


(日)金森修《巴什拉:科學與詩》武青豔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2006,頁65一張圖:「人工性的極限—艾菲爾塔」。它的內文探討的是「技術‧工程反實在論」,意思令人費解。

BARTHES, ROLAND AND ANDRE MARTIN La Tour EiffelDelpire Editeur 1964, 這本書是圖文書,前33頁是Barthes 撰的文,34-90頁為照片集。 


   「我們也知道,尤其是在Gaston Bachelard的分析之後,這種有關升空的想像是多麼令人快意,多麼有助於人類生活、夢想,並可使自己和眾多生理功能中最令人愉悅的形象關繫在一起。」----    [法]羅蘭‧巴爾特《埃菲爾鐵塔》 (La Tour Eiffel) 李幼蒸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頁29-30
原來可能是Gaston Bachelard的論文「天空與幻想」吧? (《巴什拉:科學與詩》頁163-70)

  2009年4月1日 :今天才注意到它取名為設計者: Eiffel Tower: was dedicated in Paris; designed by bridge engineer Alexandre Gustave Eiffel, the open-lattice wrought iron masterpiece was the tallest structure in the world at the time (1889) 約在1990年,台灣的公視播過它的百年慶影片,相當精彩。妙的是我1-2年之後第一次到巴黎,竟然不俗到沒想去造訪它。
(它的參觀人數是巴黎第一景點: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Paris, France) 在法國首都巴黎,各國遊客最為集中的旅遊景點無疑是艾菲爾鐵塔。登上艾菲爾鐵塔、俯瞰萬城之冠的巴黎風光,這是每一位來到巴黎的訪問者和遊人最大的心願。)

在追悼美國911事件周年,以及2008年7月初,慶祝法國當選歐盟主席(6個月)等場合,都是在塔的兩側射出兩道光柱來紀念。2008年的是藍色與黃金色。

Barthes 寫過日本這《符號帝國》。然而日本得臣服於艾菲爾塔,因為她在東京也一再地要與它「修‧破‧離」。

我有空再摘述這篇「艾菲爾塔洋賦」。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