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子世界真奇妙
父親還教了我很多關於電子學的知識。我會的都該歸功於他。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還不滿四歲的時候,他就開始教我,向我解釋跟電子學有關的事。那時他還沒到洛克希德做那份列為最高機密的工作,當時他還在洛杉磯的電資系統公司(EDS)工作。
我最早期的記憶是有個週末,父親帶我去他工作的地方,給我看一些電子零件,然後把零件放在桌上讓我邊看邊玩。我還記得他站著操作某台設備的模樣,不知道 是在焊接還是做什麼,但我記得他把某個東西和某個東西串在一起,那東西看起來像小小的電視機,我後來知道,那是示波器。他告訴我,他正試著把影像放到示波 器的螢幕上,還要讓線條穩定(我記得是波型),好讓他的老闆相信這個設計可行。
我記得當時我坐在那裡,小小腦袋想著:喔,他的世界實在了不起。我所能想到的,就是「哇!」懂得怎麼做這些事情的人──懂得怎麼把一堆小零件拼湊起來、讓這些零件能合力做點什麼事情的人──一定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這確實是我當時腦子裡所想的。
當然,我那時還太小,還不能決定長大後要當工程師,這個念頭是在幾年後才冒出來。我那時甚至還沒看過科幻小說或關於發明家的書,但就在那一刻,我看到父親在我眼前所做的事,不管是什麼事,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好事。
幾年後,我大約六、七歲的時候,我記得父親在公司對著一夥人展示另一項設備。當場有一大群人,不只是他的同事,還有我們一家人和其他家庭。他展示的應該只是一台鑽孔機。
雖然我還是小孩,但父親告訴我,待會兒讓我去扳動開關,啟動機器。他說我一定要在適當時機開動機器。
我還記得當時我一直擔心,到底什麼時候才是適當時機。是現在嗎?是現在嗎?到底我該在什麼時候把它打開?是現在嗎?我父親忙著和別人聊天說笑,這些人正 等著看我打開機器。突然間,我覺得時機到了,我無法解釋為什麼,但內心的聲音告訴我,就是現在。所以我就去把開關打開了。
我聽到一陣大笑,但不知道他們為何而笑。我忽然了解到,我太早開機了。如今回想起來,我認為或許我的害羞性格就因此而起。你知道,當你非得說話或做什麼時,會因為害怕失敗,而緊張到胃抽筋。
或許那是我第一次搞笑,但絕非有意。
知道其他小孩不知道的祕密
但父親也教我很多東西,很正經的東西,讓我在工程方面啟蒙極早。通常都是因為我問了一個問題,所以父親開始教我一些東西,而我的問題還真不少。
父親是工程師,所以家裡到處都有各種有趣的東西。我家到處都看得到電阻,當我問:「這是啥?什麼是電阻?」時,父親總是會給我答案,而且是連七歲小孩也能聽得懂的好答案。他是非常好的老師,很會溝通。
他不會由上而下解釋電阻是什麼,而是從頭講起,一路回到最源頭的原子、電子、中子和質子開始講。他解釋這些東西是什麼,以及如何組成萬物。我還記得,我 們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來談不同型態的原子,然後我學到電子是怎麼在物體(譬如電線)裡流動。最後,他才解釋電阻是怎麼回事──都不是透過計算,而是用常 識來解釋,因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哪懂得計算呢?你明白了吧,他一開始就給我古典電子學的訓練。每個工程師一生中總會在某個時候開始了解電阻是怎麼回事,他 們領悟的時間通常都比我當年的年紀要大一些。但是我到了小學四年級,就已經明白這些事情了。
父親總是在我身旁,幫助我了解更多的事,例如光。我想知道燈泡是怎麼運作的?跟我同樣年紀的小孩沒幾個知道──說不定大部分的成年人也不懂。但父親解釋 給我聽:先解釋光線是怎麼產生的,然後電子怎麼流過電線,因此怎麼讓燈泡發亮。我想知道燈泡怎麼樣發亮。他又回到源頭,解釋愛迪生如何發明燈泡,以及他是 怎麼想出法子來的。愛迪生了解,基本上你必須創造出真空的環境,因為如果燈泡裡有氧氣的話,電線發熱時就會燒起來。所以燈泡裡是真空(也就是說,燈泡裡沒 有任何空氣),問題是要如何讓大量電子流過電線而發熱。
越多電子流經電線,電流就越強,燈泡就越亮。真酷!我還不到八歲就懂得這個道理,讓我感覺與眾不同,和我認識的小孩都不同。我開始覺得,彷彿我知道了別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父親教我的最重要一課
我得在此聲明,父親從來沒把我在電子學上的進步當成多了不起的大事。他教我很多事,沒錯,但他擺出一副這對我來說很稀鬆平常的樣子。到了六年級,大家都 知道,我的數學和科學程度已經超前很多。我去做了智力測驗,結果他們說我的智商超過兩百。但父親從沒逼我走這條路。那時我們住在艾德蒙頓大街上,家裡有一 塊小黑板。他三不五時拿出小黑板,只要我發問,他就回答,還在上頭畫圖。
我記得他給我看,把正電壓連到電晶體的一端,從另一端出來負電壓時會怎麼樣。當時裡面一定有個換流器,有個邏輯電閘(gate)。他甚至用手邊能找到的 二極體和電阻,實地教我做出「AND」(且)和「OR」(或)的邏輯電閘。他教會我:在這些電路中需要電晶體來放大訊號,並把其中一個閘的對外輸出連接到 另一個閘的輸入端。
這時他所教的正是地球上任何數位裝置的基本運作原理。
他花了很多時間教我這些小事情,對他而言是小事情,即便快捷(Fairchild)公司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十年前才剛開發出電晶體。
這真的很不得了,想想看,父親在解釋電晶體的道理給我聽的時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還只看過真空管!他是個一直走在技術尖端的人,或許是因為他從事機密工作的關係,他可以接觸到先進科技。結果,我也站上技術的尖端。
父親教我,不要死記零件是怎麼串連起來形成電閘,而要學會電子在電閘中怎麼流動,電閘才能發揮功效。要真正理解知識,並把知識內化,而不是只從書上學會線路圖而已。
我到今天設計電腦時所用的智慧與方法,背後的驅動力仍是他當年教我的這些事。
即使如此──即使他以小孩能懂的語言解釋和教我這麼多──我還是想告訴你他教我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因為這是一直在我腦中縈繞不去的,比誠實還重要。他 灌輸我當工程師的意義是什麼。我的意思是指當工程師中的工程師,當個真正的工程師。我記得很清楚,他告訴我,放眼全世界,工程的重要性是沒得比的。能做出 電子設備造福人類的人能把社會提升到新的層次。他告訴我,工程師可以改變世界,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直到今天,我仍相信工程師是世界的核心人物,而且我相信,我永遠會是個工程師,一輩子都奉獻給工程事業。我知道工程師只要創造出新東西,總會有人爭辯這 項創新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原子彈就是個例子。我父親認為,改變是驅使世界向前的動力,我們走在這條路上,基本上所有的改變都是好的。人們想要的任何產 品都是好的,而且該製造出來,不應受到政府或任何人阻撓。我很年輕時就有這種想法,當時我大概只有十歲或更小一點。在我心中,基本上科技只有好沒有壞,我 一直抱持這樣的想法。
不只是技術狂,還要當藝術家
你得明白,就電子學的發展而言,一九五○年代的北加州和今天完全是兩個世界。舉個例子,在我長大的地方,只要家裡的電視和收音機壞掉了,大家都得自己動 手換真空管。雜貨店裡頭都有巨型的真空管測試器,而家裡的每個人──不管是爸媽或小孩──都知道怎麼操作這部機器。我的意思是,我們都知道電視機壞掉的時 候,要打開電視機,把真空管拿出來送到雜貨店,插入測試器裡。上頭有個指針會告訴你這個管子是好是壞。你可以當場在雜貨店買到新管子來替換,帶回家直接安 裝到電視機裡。
也 許你年紀太輕不記得這些事,這個辦法有點笨拙,但很有用。缺點是得花人力:把管子拿出來,一個一個測試,再把管子裝回去。太麻煩了!我以前常看著這些真空 管,試著把它拆開,這些管子好像燈泡中的鎢絲般,很容易發熱,說不定會像燈泡一樣燒掉。我曾經想過,該怎麼做出不會燒掉的真空管,又該怎麼做出不需要真空 管的電視。這樣使用起來就會輕鬆多了。
我以前就這個模樣,一向都是如此──現在似乎也還是如此。我一直有著技術面,也有人性面。譬如說,我記得我在十歲時告訴父親,長大想像他一樣當工程師, 但我也說過,我想要像學校裡史桂克小姐那樣當五年級老師。結合技術和人性面成為我日後的人生主軸。我是說,即使是像設計電腦這樣的事,我都看過太多技術狂 只想做技術面的事,只想把一堆晶片拼在一起,使電腦運作起來而已。
但我想要像藝術家一樣把晶片組合起來,而且做得比其他人都好,絕對讓使用者覺得輕鬆好用。這是我打造第一台電腦時的目標,也就是後來的蘋果一號。蘋果一 號是第一台用鍵盤輸入的電腦,也是第一台有螢幕的電腦。「好用科技」的想法在我兒時就已深植心中。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要打造出人們實際能用的機器,而後 來果然美夢成真!
無論如何,隨便你碰到哪個認識我的人,都會告訴你,我就是這樣的人:一個工程師,但是個會把人放在心裡的工程師。
(摘自《科技頑童沃玆尼克》第1章)書名: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作者:沃茲尼克、史密斯 出版:遠流 傳記故事最大的魅力不在於「教誨」,而在於「啟發」,讀完蘋果電腦另一位創辦人沃茲尼克的自傳,讀者所獲得的不是那種「又要學習什麼」的焦慮,而是一種輕鬆的、深刻的啟發式冥想。 我們可以看見蘋果電腦亢奮與猜疑兼具的創業歷程,也可體會主角工程師人生中的某些意義空虛和無奈,身為蘋果的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的身影始終隱居在另一個創辦人喬布斯的身後。 雖然他設計了膾炙人口、首部銷售超過100萬台的個人電腦「蘋果二號」,但蘋果電腦成立後就定位為「行銷公司」,而不是「產品公司」,因此一輩子以「工程 師」自居、為傲與為樂的沃茲尼克,在公司內的自我實現企圖處處碰壁。但這位科技人如何另闢蹊徑,找出自己的生命意義,重建科技宅男和社會間的新關係,讓我 們覺得饒富深意。 和喬布斯不同的是,沃茲尼克從未離開蘋果,至今他仍支領最低階的員工薪水,參與許多工程師的研發計畫,也由於他未曾有機會成為公司的決策者,因而得以自由 地享受創業成功後的許多人生樂趣──包括舉辦兩次大型演唱會、經歷一次飛機失事、結了三次婚、參與過無數次失敗的發明,以及當了十年的義工老師。和喬布斯 宛如F1賽車跑道的一生相比,沃茲尼克的一輩子,雖然平淡許多,但卻更接近台灣科技工程師的生命處境。 當一個熱愛科技創新、相信科技可以改變人類命運的人,學著走進人群,讓自己與家人、他人都能活得熱情洋溢,此時概念將不再只是方程式裡的抽象符號,而是一 個個具體動人的產品。從早年捉弄電話公司的「藍盒子」,到創業代表作「蘋果二號」與最新的iPod音樂隨身聽,沃茲尼克示範的是:創意來自生活感受,來自 與他人的互動,而不是單單聽從理性分析的結果。 有了這本傳記,蘋果電腦的神話更真實了,它說明了:人類世界許許多多未盡神聖的個性、動機或意圖,反而有可能催生偉大的發明;而盛大的成功,往往是系列苦惱的開始;當面對一個個人生的苦惱之際,真誠地回歸自我本性中那簡單的善念,也許會讓你眼前一陣柳暗花明。 (作者是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本文是推薦序) |
007-09-04 02:10/黃智銘
回覆刪除蘋果創辦人之一的史提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昨為其出版的自傳新書來台宣傳,並公開發表演說,沃茲尼克說,現代電腦不該只是為了人「工作」而設計,最好要包括「人工智慧」與更人性化的設計。而談到自己創辦的蘋果公司最近推出的熱門電子產品「iPhone」,沃茲尼克也表示讚賞,認為這種直覺觸動控制的手機,是相當好的電子產品。
談到科技產品設計,身為蘋果電腦創辦人的沃茲尼克的意見還是相當「蘋果味」,他說科技產品最好要有人性化的設計,現在甚至要有人工智慧的功能,他以泡咖啡為例,現在機器人知道如何泡咖啡,但不知道怎樣泡出好咖啡,電腦相關產品,在滿足人性化的需求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另外談到現在的蘋果電腦的PC產品,他則是感嘆,過去蘋果設計都是要拉近與使用者的距離,要讓使用者一用就愛上這個產品,可是現在的蘋果PC已經離這個風格越來越遠。
不過談到最近蘋果熱賣的iPhone手機,由於強調直覺性使用介面與觸控螢幕,他認為iPhone的直覺式觸動操控模式相當有趣。
一九七六年,沃茲尼克與大學好友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一同創辦蘋果電腦,而擅長電腦設計的沃茲尼克,一手催生當時的蘋果一號、二號,在當時造成熱賣,讓沃茲尼克與賈伯斯兩位創辦人在三十歲時就已經成為億萬富翁。
後來由於與賈伯斯理念不合,沃茲尼克離開蘋果,現在他的工作是在一所小學擔任教師。雖然不在科技業界擔任要職,但是研發實力超強的沃茲尼克被洛杉磯時報列為影響世界最大的前五位人物之一,最新計畫是要與蘋果前CEO阿梅利歐(Amelio)共同創業進軍通訊產業。
蘋果發明人沃茲尼克 是頑童是怪咖
回覆刪除【聯合報╱記者彭慧明、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7.09.04 04:52 am
蘋果電腦發明人史蒂夫.沃茲尼克昨天來台宣傳個人自傳中文版「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他說,蘋果堅持研發產品要具備高效率和創意,才能創造出消費者一看就喜歡的產品。
記者黃義書/攝影
蘋果電腦發明人以及創辦人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昨天來台,發表中文版自傳「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他給年輕人三個忠告:要認清這世界並非黑白分明、成為工程師中的藝術家、對自己的設計當家作主。
13歲 設計電腦
沃茲尼克號稱智商高達兩百,是電子奇才。從小開始自製各項電子設備,十一歲就架設無線電發射電台,十三歲開始研究設計電腦。在大學讀書時,他與賈伯斯(Steve Jobs)認識,兩人於一九七六年建立了蘋果電腦公司。
工作 就是快樂
他的工作建立在快樂(fun)上面。昨天他出席新書記者會,手上戴著內嵌真空管的手錶,簡單的轉動就可顯示時、分。他的名片是金屬製成的薄片,他開玩笑說,搭飛機時,「切不動牛排時我就用名片」,也可以用名片刮鬍子。沃茲尼克自稱是樂在科技產品的「怪咖」,手拿自己排隊買的iPhone,對自家的手機產品非常滿意。
沃茲尼克說,當初他就希望以最少的晶片做出適合個人使用的大眾電腦,現在他要求工程師設計產品要有高效能和高品質,蘋果以這兩樣原則,設計「看了就愛上的產品」,這就是蘋果成功的祕密。但現在的電腦越做越複雜,卻沒有更好用。
沃茲尼克笑說,其實他最想寫的書,是想把過去種種惡作劇寫出來,「希望給大家更多啟發」。
創業 熱忱抗壓
沃茲尼克在孩子上大學後,花時間寫了自己的自傳「iWoz」,並以兩年的時間在各地巡迴,講述自己的故事。沃茲尼克也勉勵網路創業家,因為雖然很難找到一個可通行天下的成功創業模式,但重要的是,創業家對事業的興趣以及自信、有足夠的熱忱,就可以抵抗外界的壓力。
設計 簡單最棒
沃茲尼克說,他設計電腦時,只想到以簡單的方式,設計大家一看就可用的東西,可以幫助全世界,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