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on Bachelard 五書: 科學精神的形成,火的精神分析,空間詩學/夢想 詩學/梦想的权利
La formation de l'esprit scientifique: contribution à une psychanalyse de la connaissance objective (1938)
La formation de l'esprit scientifique: contribution à une psychanalyse de la connaissance objective (1938)
科學精神的形成 江蘇教育 2006 無索引
La poétique de l'espace (The Poetics of Space) English translation ISBN 0-8070-6473-4, 1958)
空間詩學 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3
因為接受某研究所的演講邀約. 打算把它寫入講稿之中
「我們的家屋是我們在世間的小角落,誠如常有的說法,家屋是我們最初的宇宙,一個真實的宇宙,如果我們親密地看待自己的家屋,即使最破落簡陋的落腳處也有美妙之處。」
家屋的空間散發出一股吸引力,它蘊集了它所庇護範圍的內在的存有。家屋是一種幸福空間、抵抗強大力量的庇護空間、令人鍾愛的空間、充滿想像的空間…而詩 是一種靈魂的投身,詩的意象,即心理上驀然浮現的立體感。家屋這種「幸福空間」如何與詩做一種迷人的結合。作者告訴我們,心中的私密房間如今雖已消失,卻 為何縈繞不去,成為難忘的過去?歇腳處如何又從何找到特別容許它存在的地點?
藉著回憶起「家屋」和「房間」,我們學習「安居」在我們自己裡面…它們在我們裡面,而我們也在它們裡面。透過家屋,作者描述心理學、深度心理學、精神分析學…
本書為哲學與科學的完美結合,空間心理學的經典巨著。對於有文字癮頭的知識份子而言,屬於重度刺激。
Not only our memories but the things we have forgotten are 'housed'. Our soul is an abode. And by remembering 'houses' and 'rooms', we learn to 'abide' within ourselves. Gaston Bachelard, The Poetic Space
Quoted in THE ARCHITECTURE of MEMORY: A Jewish-Muslim household in colonial Algeria, 1937-1962 By Joelle Bahloul, La maison de memorie (1992), translat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空間詩學》如果不包括”序論” ,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杰作。關於房屋、巢、貝殼、角落、微小模型等,多少隱含心理性諧音的空間進行分析,不僅印象深刻,而且非常優美。」---- (日)金森修《巴什拉:科學與詩》武青豔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2006,頁275-76
在《空間詩學》一書,巴舍拉針對了家屋、地窖、閣樓、抽屜、箱匣與衣櫥、窩巢、介殼、角落、微型等等私密空間的意象作了一次詳盡的考察與體悟,但他著重在可以令人心醉神馳的幸福空間(espace heureux)的那些意象,他亦稱之為"被歌頌的空間",…..
---
台灣版目錄
二篇序與導讀
導論
第一章
家屋、從地窖到閣樓‧茅屋的意義
第二章 家屋和天地
第三章 抽屜、箱匣與衣櫥
第四章 窩巢
第五章 介殼
第六章 角落
第七章 微型
第八章 私密的浩瀚感
第九章 內與外的辯證
第十章 圓的現象學
----
夢想與思 ──閱讀加斯東.巴舍拉
http://gleeman.blogspot.tw/2006/04/blog-post_114604872429405927.html
作者簡介
加斯東.巴謝拉Gaston Bachelard是 個哲學家及思想家,由於對認識論的強調,巴謝拉把科學與哲學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結合在一起。這位最後寫出科學「詩學」的作者,提供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 之間的中介。巴謝拉另一個具影響力的思想,是他分析想像形式的著作,特別是有關物質、活動、力量和夢等主題的意象,還有對火、風、水和土的聯想。
書中最精彩之處,莫過於對於親密空間的描繪與想像。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庇護白日夢,也保護作夢者。家的意象反映了親密、孤獨、熱情的意象。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結構我們。… 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序) 只要是補充女性主義觀點下的問題 類似的分析方式可參考刊登在哈佛教育評論中對全面品管TQM的批判
La poétique de la rêverie (1960)
Gaston Bachelard 巴什拉在 【火的精神分析】(La psychanalyse du feu ,1938/ Psychoanalysis of Fire, 1964),杜小真、顧嘉琛譯,北京:三聯,1992,含【燭之火】
此書許多童年時代祖母的草藥和萬能的爐灶之回憶
此書無一原文、在英文上得注解有錯、譬如說頁83的注"貝貢"多錯,我們習慣稱之為"培根"
、Francis Bacon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此書許多童年時代祖母的草藥和萬能的爐灶之回憶
此書無一原文、在英文上得注解有錯、譬如說頁83的注"貝貢"多錯,我們習慣稱之為"培根"
、Francis Bacon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en.wikipedia.org/wiki/Francis_Bacon - Cached
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 Kt., KC (22 January 1561 – 9 April 1626) was an
English philosopher, statesman, scientist, jurist, and author. He
served ... 所引用的書可能是: Sylva Sylvarum, or Natural History (1627)- Intuition of the Instan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2013. Translation by Eileen Rizo-Patron (L'intuition de l'instant)
Sources
「一切慰藉的感覺來自於真摯。」
--- Gaston
Bachelard 巴什拉在 【火的精神分析】(La
psychanalyse du feu ,1938/ Psychoanalysis
of Fire, 1964),杜小真、顧嘉琛譯,北京:三聯,1992,頁57
Le Droit de rêver posthume, P.U.F. 1970 (préfaces, articles, études, de 1939 à 1962) {ISBN|2-13-056363-5}
梦想的权利
作者: [法] 加斯东·巴什拉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顾嘉琛 / 杜小真
内容简介 · · · · · ·
梦想,就是在黑夜中寻找精神光明。
沉思,就是在孤独中感受灵魂升华。
只有善于梦想和沉思,才能产生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梦想的权利》汇集法国著名哲学家巴什拉在1942—1962年间撰写的一些评论文字,分为艺术、文学、梦想三个部分。这些文字无论是涉及莫奈还是夏加尔,巴尔扎克还是艾吕雅,都呈现出对想象与反思的称颂,是巴什拉从科学立场出发所书写的“想象现象学”。
沉思,就是在孤独中感受灵魂升华。
只有善于梦想和沉思,才能产生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梦想的权利》汇集法国著名哲学家巴什拉在1942—1962年间撰写的一些评论文字,分为艺术、文学、梦想三个部分。这些文字无论是涉及莫奈还是夏加尔,巴尔扎克还是艾吕雅,都呈现出对想象与反思的称颂,是巴什拉从科学立场出发所书写的“想象现象学”。
作者简介 · · · · · ·
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法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新认识论奠基人、诗人、艺术理论家、批评家。早年在中学教授物理和化学,192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巴黎
大学(索邦)哲学教授。1961年获法兰西文学国家大奖。主要著作有《新科学精神》、《梦想的诗学》、《空间的诗学》等。
顾嘉琛 (1941— ),江苏苏州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2004 年退休前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法语系统语法》和有关法语语言论文数篇,主要译著有《萨特,穿越1960》、《认识萨特》、《哥伦 布元帅传奇的一生》、《远距离的男人》、《水与梦》、《火的精神分析》、《信仰与重负》、《在阳光与苦难之间》、《阳光与阴影》、《巴什拉传》、《看, 听,读》、《文学空间》、《不要害怕科学》等多部,另有《何为启蒙?》等译文多篇。
杜...
(展开全部)
顾嘉琛 (1941— ),江苏苏州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2004 年退休前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法语系统语法》和有关法语语言论文数篇,主要译著有《萨特,穿越1960》、《认识萨特》、《哥伦 布元帅传奇的一生》、《远距离的男人》、《水与梦》、《火的精神分析》、《信仰与重负》、《在阳光与苦难之间》、《阳光与阴影》、《巴什拉传》、《看, 听,读》、《文学空间》、《不要害怕科学》等多部,另有《何为启蒙?》等译文多篇。
杜...
(展开全部)
目录 · · · · · ·
主编的话 /1出版者说明 /1
译序 /1
第一部分 艺术 /13
《睡莲》或对夏日晨曦之惊喜 /15
夏加尔《圣经》引论 /22
光的起源 /44
被元素激活的画家 /50
西蒙•塞加尔 /55
雕刻家亨利•德•瓦洛基耶——其人其事 /60
铁的天地 /67
物质材料的梦想 /73
马科西斯作品中的占卜术与目光 /76
物质材料与手 /80
论景观的活力 /84
阿尔贝•弗洛贡的《论雕刻版画》 /109
梦想城堡 /114
第二部分 文学 /139
巴尔扎克:《赛拉菲达》 /141
埃德加•坡:《戈登•比姆历险记》 /151
少年兰波 /167
马拉美式梦想的活跃辩证法 /175
维克多-埃米勒•米什莱 /182
保罗•艾吕雅诗中的萌芽与理性 /189
文学语言的心理学:让•波朗 /198
雅克•布罗斯:《万物秩序》 /208
第三部分 梦想 /215
梦的空间 /217
面具 /223
梦想与无线电 /237
诗意瞬间和形而上学瞬间 /246
一个人的日记片断 /255
Bachelard, Gaston【 加斯東 巴什拉】 1884–1962, French philosopher. He held degrees in physics,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and taught at Dijon (1930–40) and the Univ. of Paris (1940–54). Bachelard regarded knowing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ason and experience. He rejected the notion of the empirical world as entirely random or senseless. At the same time he rejected the Cartesian idea that the larger view of reality is preordained and progressively uncovered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new scientific facts. Bachelard argued that new scientific knowledge may lead to a fundamental reformulation of reality, just as the preexisting formulation of reality that the observer imposed on the natural world may have predisposed him to entertain some hypotheses but not others. Given the dialectic of reason and experience, reformulation of reality involves not the rejection but rather the recasting of previous formulations. Bachelard was not, despite his scientific orientation, a thorough-going rationalist; he considered imagination and reverie as well as reason to be creative forces in knowing. Psychoanalysi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figure prominently in his work. Among his books are La Psychanalyse du feu (1932; tr. Psychoanalysis of Fire, 1964)【火的精神分析,北京:三聯,1992】 and On Poetic Imagination and Reverie (tr. 1971).【夢想的詩學,北京:三聯,1996】
詩意的瞬間:
巴什拉在 【火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of Fire, 1964),北京:三聯,1992,p.39 原書此頁無此引言
和 On Poetic Imagination and Reverie (tr. 1971).【夢想的詩學,北京:三聯,1996,p.143】 引諾瓦利斯:
詩意的瞬間:
巴什拉在 【火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of Fire, 1964),北京:三聯,1992,p.39 原書此頁無此引言
和 On Poetic Imagination and Reverie (tr. 1971).【夢想的詩學,北京:三聯,1996,p.143】 引諾瓦利斯:
任何實際上的開始都是第二時刻(Aller Wirklicher Anfang ist ein zweiter Moment)
****2006年 Oba的mail
請問兩位
看得懂以下兩段話嘛?
我們無力重新活化已消逝的時間綿延, 我們只能沿著抽象的時間序列思考它, 而這種抽象的時間已無任何厚度可言。 即便是最精妙的時間綿延化石樣本,具體展現長時間的逆旅居所, 唯有透過空間才得以發現。潛意識深居其中,回憶無所遷動, 它們空間化得越好,就越穩固。
上面這段出自:
加斯東‧巴舍拉 (Gaston Bachelard) ,《空間詩學》 (LA POÉTIQUE DE L'ESPACE),龔桌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3 ,頁 71 。
加斯東‧巴舍拉用空間的存有,再請問: 場所定位之場所應該為place or champ (in French)
多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