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大師與門徒(Lessons of the Masters)

"One does not repay a teacher well by remaining a pupil."
― Friedrich Nietzsche , Ecce Homo


「……..我現在的退休生活倒是令我覺得相當寂寥。我在日內瓦大學開設的博士班課程,大約持續了四分之一世紀。那些個星期四的早晨彷彿在聖靈降臨節降臨的聖靈一般伸手可及。是出了什麼差錯,讓我成現今的我呢?我總心神不安地揣想,或許我還該付錢給那些請我教書的人呢?…….」喬治‧史坦納(George Steiner)『哈佛諾頓講座之大師與門徒』(Lessons of the Masters)邱振訓譯,台北:立緒出版社,2006, p.25

內容簡介
靈感的出沒無跡可尋。
「只有在它高興時才會來臨,
毫不考慮我們心中的欲求。」
我們牢記在心的,會在我們自身中開花結果。
記憶的內容會與我們在時間上的存有,發生互動
調整我們的經驗,也會被經驗所調整。

無論男女,只要他或她即使赤腳千里奔波也要尋找老師,
他或她的生命就得以保全。
----------------------------------------------
史坦納的《哈佛諾頓講座之大師與門徒》洞見了師生關係中的複雜情結……他在本書中對壞教師、政治正確,以及對否認師生關係中的假道學的批評之烈,讀來實在大快人心。」──泰晤士報(Times)
-------------

本書為喬治‧史坦納教授在哈佛大學諾頓講座的系列講題,以六篇在講座中對於教學方式與典故的內容為藍本,闡述師生間的衝突與遭遇,對各種教育形式中無數的情結、權力、信任與激情進行深刻的反思。

史坦納深研西方古典哲學與文學,為當代西方人文學名師,在其教學生涯中曾巡迴世界各名校講座,足跡遍及劍橋、牛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紐約、日內瓦大學......

在本書中作者列舉了眾多人物典範,包括蘇格拉底與柏拉圖、耶穌和他的門徒、維吉爾與但丁、赫拉絲與阿貝拉、布拉赫與福樓拜、浮士德與華格納、孔子與許多佛教高僧、胡塞爾與海德格及鄂蘭、莎士比亞與波洛涅斯、布洛德與卡夫卡、歌德與叔本華及尼采、赫曼.赫塞與尼克特、弗洛依德、亨利.詹姆斯、川端康成、費曼、波柏與阿格西、韋伯等等。
對傳統與師生關係的討論另闢蹊徑,反覆環繞著三大主題進行論述︰老師剝削學生信賴感與獨立性的權力;老師相對受學生顛覆與背叛的威脅;還有師生之間相互的信賴與關愛,指導與學習。巨筆如椽,論理以情,可說是本對於師生間所負載的期許與危機,真正載而道之的大師作品。

作者簡介
喬治‧史坦納 George Steiner
1929年生,牛津大學博士,歷任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日內瓦大學及牛津大學比較文學教授,2001年起任哈佛大學諾頓講座教授,為當代重要文學評論家,其著作多年來深獲好評,其《巴別塔之後︰語言翻譯面面觀》(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與《藍鬍子城堡︰對文化再定義之討論》(In Bluebeard's Castle: Some Notes Toward the Redefinition of Culture)均已成為經典著作。

譯者簡介
邱振訓,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博士班研究。
中神明所開示的德爾斐明諭(sequar or moventem /Rite deum Delphosque


Metamorphoseon - Liber XV - Wikisource15:143 'Et quoniam deus ora movet, sequar ora moventem 15:144 rite deum Delphosque meos ipsumque recludam 15:145

部分摘文:

奧維德(Ovid)在《變形記》



談一段奧維德(Ovid)《變形記》

喬治‧史坦納(George Steiner)『哈佛諾頓講座之大師與門徒』(Lessons of the Masters)邱振訓譯,台北:立緒出版社,2006,pp.21-3

"真正的教學是一份使命,是一種神召。……接受神召的先知或捫其良心的理性主義者都會如此發問。奧維德(Ovid)在《變形記》十五章中仍對畢達哥拉斯感到無比驚異:

他的思想
觸及遙遠高處,直至天堂諸神,
而他的想像所眺景象
遠超他凡人視力所及。他學習所有事物
以其縝密而熱切的心靈,他帶回家中
所習得的一切並坐在群眾之中
教導他們真正有價值事物,而他們聆聽
在一片靜默之中……

……
常有人以質疑甚或嘲弄的態度來看待這份神諭:「我現在將跟隨我心中神明所開示的德爾斐明諭(sequar ora moventem / Rite deum Delphosque meos ipsumque recludam)。」【hc將原來的 sequar or 改正】

沒有什麼奇景可比擬於列在
星空之高,遠離塵世沈悶的宗教,
騰雲駕霧,站在亞特拉斯巨人的肩上,
眺望遠處,俯瞰下方,那些小小人兒
奔波東西,欠缺理性,
焦慮不安,因懼怕死亡,去勸告他們
去開啟未定的命運。"

***** hc評
作者插的那句評論會讓讀者有點困惑。這原來是同一章之詩。

現在將另外一比較可靠的散文翻譯:
奧維德『變形記』楊周翰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2000,pp.357-58

我現在是受神的感召在說話 因此我就服從神的旨意 說他叫我說的話
我要把得爾福和天堂打開 把至高的神意向你們表露
我喜歡離開沉濁的人寰 翱翔於萬點星空 足乘青雲
凌駕阿特拉斯之上而俯視[塵世
望著眾人浮游其間
全無理性
惶惶不可終日
惟恐寂滅
我要勸告你們
我要把命運究竟展示給你們看….And so make fate an open book


帕拉提烏姆(Platium)為羅馬七山之一,奧古斯都在此造了宮殿,稱帕拉提亞。」(3-4)
楊周翰譯的『變形記』,根據Loeb 之拉丁- 英文對照本和幾本英文翻譯本(包括我有的企鵝版--這本有他的特色如上文中之whiteness 為 brightness—這樣翻譯有得有失:更清楚,可不對應Milky Way) 。
楊周翰先生是著名的譯家,可供我們學習。李桂蜜譯本很不講究,包括將Thunderer 直接用一希臘神取代之,殊不知道『變形記』的他處都用「朱庇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