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納蘭性德《飲水集》

納蘭性德全集

納蘭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為避太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乾清門侍衛。他是清大學士明珠的公子,文學成就以詞為最 ...


"......有清一代詞人,論者多推朱彝尊(1629-1709)與陳維崧(1625-1682)。較諸這兩位明末遺民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生年晚了 將近一紀。陳維崧的《湖海樓詞》一千八百闋出入北宋骨力,規橅宏肆,天才橫出;朱氏的《曝書亭詞》六百闋則鎔鑄南宋風調,清空醇雅,氣格端蒼。無論創作的 面貌如何,兩者都是多產而集大成的豪傑。

反觀納蘭的《飲水集》(原名《側帽集》),其總數與陶詩差不多,通共不過一、兩百篇,然而清中葉的楊蓉裳(芳燦)說得好:「然花閒逸格,原以少許勝人多 許。」納蘭盛年不過三十而卒,然而以少作入詞史,與許多年登大耄的作者櫛鱗而論,卻絲毫不見遜色,這是因為他天才獨運於詞之一體的「源始」──捕捉生命中 極度敏感的剎那。所以會心者自能體認:即便是「說愁」,也有「詩不能及、賦不能到,唯詞可以強說之」的門檻。

在《飲水集》裡,可以很清楚地辨認,納蘭性德較早年的創作幾乎都是小令。那些膾炙人口的巨製,如〈金縷曲〉、〈大酺〉、〈沁園春〉、〈木蘭花慢〉等等,都 密集出現於這個早熟又早夭的生命晚期,且絕大部分都是與同代而年齡稍長的詩詞儕流──如顧貞觀(1637-1714)、姜宸英(1628-1699)等人 ──唱和而作,至於某些前代未見的「自度曲」詞牌(像是〈青山濕〉、〈湘靈鼓瑟〉等),也多出現在這個時期。然而,《飲水集》中引人復動人者,仍然是那些 意象靈動跳脫、語言悽惻頑豔,而且說不準有甚麼深刻的滄桑感慨的青春之作。這一闋〈點絳脣〉是個典型的例子: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暉,竹影橫窗埽。空房悄,鳥嗁欲曉,又下西樓了。...."
張大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