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要討論的主題是禮儀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具體地說,喪禮在17世紀中歐交流中的角色。選擇禮儀作為視角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以往對中西交往,尤 其是對17世紀中國天主教的研究,一直聚焦於宗教教義和西方科學,而具有同樣重要意義的禮儀研究卻被忽略了。本書的研究得益於近幾十年來中國基督宗教研究 的巨大變化。這期間發生了研究範式的轉變:從一種基本是傳教學和歐洲中心的立場,轉變為一種漢學和中國中心的路數。對禮儀的關注推動以上轉變,也使得我們 超越了歐洲中心或中國中心的研究,而代之以一種關注文化互動的新範式。 本書只關注一種禮儀──與死亡有關的禮儀,具體來說是喪葬禮,因為它通常被認為處於中國文化的核心位置。本書所要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在中西禮儀傳統相互踫撞之後,葬禮發生了何種變化?本書將研究的時段限定在17世紀,主要因為與那一時期的葬禮相關的材料大量地保存了下來。限定時間框架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 是,本書並不把已被學者們廣泛討論的“禮儀之爭”作為重點。因為單單是葬禮之類的禮儀本身就值得研究,不必從“禮儀之爭”的角度來解讀它們,雖然1690 年代之前的有關中國葬禮的文獻就已經日益受到這場爭論的影響。“禮儀之爭”隻是本書研究的邊緣問題,但由禮儀問題而引發的緊張,還是要放在這場顯示了中西 禮儀活動特質的爭論的背景下來考慮。將時限設在17世紀的最後的一個原因是,這一時期具有幾個典型特色,使得它特別適合從文化踫撞的角度進行觀察。 《禮儀的交織──明末清初中歐文化交流中的喪葬禮》 | ||
作者 | 鍾鳴旦[比利時] | |
譯者 | 張佳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