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峰著《陳從周傳》貝聿銘序2003,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陳從周先生,中國園林藝術之一代宗師,仁人君子,吾之摯友。吾與從周初識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恨相知晚也。每每聆聽從周說園林、議建築、談評彈、論昆曲,甚為投機,暢須教益。得此知己,吾欣慰不已。
從周先生對中國園林如癡如醉,造詣高深。七十年代,吾力薦從周來美協助紐約明軒之建造,後又特邀陳君北上出任香山飯店工程之園林顧問。從周對中國園林之理解肌擘理分,博大精深,非凡人所能及。從周著書多卷,其所著《說園》為中國園林之經典著作而享譽世界,並以此弘揚中國文化精髓,功德無量。
從周待人誠懇,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吾旅居海外多年,彼此重神交而貴道合,不易也。從周幾次攜我重遊蘇州,與江南文人墨客談天說地,共敘鄉情,其情其景,至今難忘。今吾受蘇州老家特邀設計蘇州博物館,可惜從周已先我而去,每每以缺之教益為憾。
從周弟子樂峰先生今著此書以紀念恩師,從周愛女勝吾請我為序。三言兩語,寄語陳君,聊表寸心。
貝聿銘
二零零三年春寫於紐約
****
《書帶集》的書帶指"書帶草" ,請到Google 查其圖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從周 | |
陳從周教授 1994年於同濟新村家中
| |
本名 | 陳郁文 |
出生 | 1918年11月27日 中華民國浙江省杭州市, |
逝世 | 2000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
1944年,與海寧蔣定結婚,蔣定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軼事,1949年,發表處女作《徐志摩年譜》,為當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寶貴資料。 師從張大千,攻山水人物花卉。1948年,在上海首開個人畫展。1951年,出版《陳從周畫集》。 1950年,任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史,結識古建築專家劉敦楨教授,開始了陳從周教授的古建築生涯。。同年秋,由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主任黃作燊教授聘請,執教於聖約翰大學。後兼職之江大學建築系,正式教授中國建築史。1952年,院系調整,執教於同濟大學建築系,並籌建建築歷史教研室。60年代初,參與指導上海豫園、嘉定孔廟、松江余山秀道者塔的修復、設計工作。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陳從周受到了迫害,1971年,下放皖南幹校,1972年,開始參與連雲港海靖寺塔修理工程,1974年,指導阿爾巴尼亞進修教師。1978年,赴美國紐約為大都會博物館設計園林"明軒"。1987年,設計並主持施工上海豫園東部園林的復園工程。1988年,寧波天一閣東園竣工。1991年冬,雲南安寧楠 園竣工。陳從周自評說「紐約的明軒,是有所新意的模仿;豫園東部是有所寓新的續筆,而安寧的楠園,則是平地起家,獨自設計的,是我的園林理論的具體體 現。」 畢生致力於保護和弘揚中國古建築尤其是園林建築文化,成果矚目,著作等身。著有《蘇州園林》、《揚州園林》、《園林談叢》、《說園》、《紹興石橋》、《春苔集》、《書帶集》、《簾青集》、《山湖處處》、《梓室餘墨》等。其中《說園》五篇為其最重要作品,前後有英文譯本、日文譯本,以及德文、法文、意文本。
[編輯] 年表
- 1918年11月27日 於杭州出生
- 1948年 在上海首開個人畫展
- 1949年 發表《徐志摩年譜》
- 1950年 任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史
- 1952年 執教於同濟大學建築系,並籌建建築歷史教研室
- 1978年 赴美國紐約為大都會博物館設計園林"明軒"
- 1987年 設計並主持施工上海豫園東部園林
- 1991年 設計雲南安寧楠園竣工
- 2000年3月15日 於上海過世
[編輯] 著作
- 學術類 - 《蘇州園林》、《揚州園林》、《園林談叢》、《說園》、《紹興石橋》《中國建築史圖集》《漏窗》《窗修集錄》 《江浙磚刻選集》 《蘇州舊住宅參考圖錄》 《中國古代橋樑史》《紹興石橋》
- 散文類 - 《春苔集》、《書帶集》、《簾青集》、《山湖處處》、《梓室餘墨》
书带集
作者: 陈从周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 1984.4
北京:三聯 2002
本书是已故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 周先生的第一本随笔集。叶圣陶题书名,俞平伯作序,配以作者古色古香之文字,人称三绝。作者倾数十年之力在国内外访古探奇,调查研究古建筑与园林艺术,胞 中自有丘壑,故落笔为文,亦古雅道劲,通达博识,他对旅游开发与保护、古建重修与复原的诸多意见,至今犹觉珍贵。是至情至性的散文,又是见才见学的学者随 笔。《书事集》序
目录
《书带集》序 俞平伯
泰山新议
杭绍行脚
水乡南浔
桐江行
满身云雾上狼山
烟花过了上扬州
双环城绕水绘园
十里槐香过大连
上海塔琐谈
沪郊古塔话龙华
谈西湖雷峰塔的重建
水乡的桥
绍兴秋瑾的老家
衍芬草堂藏书楼
说园(三)
说园(四)
说园(五)
说游
闽游记胜
鲁苏记游
湘游散记
宣城志古
端州天下闻
蜀道连云别梦长——忆张大千师
在美国朋友家做客
卓荦还须弱冠争——记上海市松江方塔公园大殿作者
含泪中的微笑——记陆小曼画山水卷
法源今古多诗人
记徐志摩
往事迷风絮——怀叶恭绰先生
永康访师记
寻师得师记
马叙伦先生论书法
《豫园图集》序
《西湖古今谈》序
《姚承祖营造法原图》序
《长物志·注释》序
《守愚轩所藏古画集》序
《杨宝森唱腔选》序
跋唐云竹卷
也谈闻一多的封面画
园林美与昆曲美
梓室谈美
弦歌绕绿荫
旅游杂感二则
一样爱鱼心各异
留园小记
恭王府小记
作者后记
说园
续说园
泰山新议
杭绍行脚
水乡南浔
桐江行
满身云雾上狼山
烟花过了上扬州
双环城绕水绘园
十里槐香过大连
上海塔琐谈
沪郊古塔话龙华
谈西湖雷峰塔的重建
水乡的桥
绍兴秋瑾的老家
衍芬草堂藏书楼
说园(三)
说园(四)
说园(五)
说游
闽游记胜
鲁苏记游
湘游散记
宣城志古
端州天下闻
蜀道连云别梦长——忆张大千师
在美国朋友家做客
卓荦还须弱冠争——记上海市松江方塔公园大殿作者
含泪中的微笑——记陆小曼画山水卷
法源今古多诗人
记徐志摩
往事迷风絮——怀叶恭绰先生
永康访师记
寻师得师记
马叙伦先生论书法
《豫园图集》序
《西湖古今谈》序
《姚承祖营造法原图》序
《长物志·注释》序
《守愚轩所藏古画集》序
《杨宝森唱腔选》序
跋唐云竹卷
也谈闻一多的封面画
园林美与昆曲美
梓室谈美
弦歌绕绿荫
旅游杂感二则
一样爱鱼心各异
留园小记
恭王府小记
作者后记
说园
续说园
《书带集》陈从周 三联精选
序 俞平伯《书带集》
文章之道千丝万缕,谈文之书汗牛充栋。言其根原有二:天趣与学力。天趣者会以寸心,学力者通乎一切: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虽古今事异,雅俗情殊, 变幻多方,总不外乎是。如车之两轮不可或离,而其运用非无轻重。逞天趣者情辞奔放,重学力者规矩谨严。文之初生本无定法,及其积句、成章,必屡经修改始臻 完善,则学力尚已。盖其所包者广,耳目所接无一非学。此古人所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也。
陈教授从周,多才好学,博识能文,与予相知垂二十年。中历海桑,顷始重聚,获观其近编散文集者,其间山川奇伟,人物彬雅,楼阁参差,园林清宴,恍若卧游,如闻謦咳,知其会心于文艺,所得良非浅已。
尝谓艺苑多门,根柢是一。君建筑名家也。请即以之为喻。建章宫千门万户,目眩神迷,而其中必虚明洞达,始见匠心。文艺之各别相通,无乃类是。君题所居曰 “梓室”,于焉撰述诗文,挥洒兰竹,得手应心,无往而非适矣。及其出行也,访奇考古,有济胜具,足迹几遍天下;其治事也,勤恳孜矻,不避艰阻。凡云窗雾 阁,断井颓垣,皆立体之图绘也;朝晖暮霭,秋月春花,皆大块之文章也。天赋慧心与躬行实践,既已相得益彰,而命笔遣辞又俊得江山之助,吾观于斯编而益信。
君深知园林之美,更能辨其得失。兹集多载杂文,名以“书带”者,盖取义于书带草云。此草江南庭院中多有之,傍砌沿阶,因风披拂,楚楚有致。余昔吴下废园亦曾栽之。今不取兰蕙嘉名顾乃寄兴于斯小草者,弥见冲挹之素怀,君文章之业必将与年俱进矣。
一九八O年十二月一日于北京
****
陈从周随笔-梓室余墨
内容简介 · · · · · ·
梓室余墨》是中国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
授的最后一部文集 书名来自作者室名。本书
倾注了作者近二十年的心力采用的是乾嘉朴
学家学术札记的传统形式一事一题,长短不
拘487题以古建、园林为主 兼及书画、文
物 古迹 以及近代学人、文士、教育、民
俗等诸多领域侧面 看似天马行空、信笔拈来
随手挥洒 实则扎实丰硕 言之有物 有史可
征 而且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寻访、考察、
探究所得 备见其胸贮万卷 足行千里的过人
之处 不惟极具文史资料价值 而且因其文字
清逸 隽雅 少学究气 多文人味 允为上乘
学术小品。
授的最后一部文集 书名来自作者室名。本书
倾注了作者近二十年的心力采用的是乾嘉朴
学家学术札记的传统形式一事一题,长短不
拘487题以古建、园林为主 兼及书画、文
物 古迹 以及近代学人、文士、教育、民
俗等诸多领域侧面 看似天马行空、信笔拈来
随手挥洒 实则扎实丰硕 言之有物 有史可
征 而且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寻访、考察、
探究所得 备见其胸贮万卷 足行千里的过人
之处 不惟极具文史资料价值 而且因其文字
清逸 隽雅 少学究气 多文人味 允为上乘
学术小品。
目录 · · · · · ·
卷一淮安文通塔考
北京芥子园图记
徽州明代建筑
歙石与歙砚
淮安金钟铭文
茶与扇
恭王府的建筑
太原天龙寺东西两塔题名
上海龙华古塔的塔基
梁任公的两幅对联
新华门
杭州雷峰塔
留园假山的设计师周秉忠
上海现存最古老的两座桥
杭州假山纪略
杭州遗存的古建筑
三碑亭
去鸱吻、礼贤馆与瓦官寺
杭州叠石
龙华苗圃之假山
造园有法而无式
园林与诗词之关系
叠山首重选石
浙江今存湘式建筑
浙中匠师
浙中、扬州建筑用材
游圆明园废墟
忆朱师启钤
马叙伦的著述与书法
《中国近代建筑史参考图录》编
就未刊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学教育
满人改姓
津浦铁路南北两段形式迥异
彰德袁世凯陵墓
南京朝天宫
杭州保�塔、西湖博览会及湖
滨铜像
文房四宝――宣纸
裱画三帮,各有特点
叠石名家戈裕良
上海近代建筑史资料
造园与诗画同理
包壮行善叠石
明季叠山家高倪修
中堂、板对、匾额
漳州印泥,声名藉藉
袁枚与龚自珍旧居
洪钧所书匾额
诗情画意与造园境界
拙政园园主考
日本研究中国建筑史两权威
惊燕
苏州怡园
苏州园林――徐园
清代送客之礼
杭州织锦
著名之中药铺
太古琴弦
旧式商业经营
轿厅即茶厅
乾隆姓陈吗?
叠石名家
复园即拙政园
姚承祖与《营造法原》
苏州缂丝艺人
罗汉院双塔之修缮
海棠亭
文房四宝――湖笔
旧式商贩
钱学森、钱三强均书香世家
传统建筑――打井
传统建筑――砌墙
访嵩山古建筑之所得
过云楼藏画
苏州古宅
一柱亭与三角亭
石柱线刻
上海豫园
海宁蒋氏衍芬草堂藏书史与藏
书楼调查记
卷二
刘士能与梁思成
研究杭州古建筑参考书目
袁枚论园林
广陵是扬州还是杭州?
杭州近代新式学校
杭州之书院
绘像
忆汪心叔
忆朱余清
忆马一浮
忆张宗祥
重修东昌楼的工匠
明代造园之由
片石山房与燕园名称的由来
古建筑中的柱础
明代的房价、物价及利率
园林张灯
叠山名匠
古代明器
熙花园
北京怡园
传统工艺――杭扇
古墓做凝固剂
六和塔与龙华塔的高度
制笔、制茶与制扇
《识小录》中有关园林的记载
画匠刘文通
彩画
陈湖 沉湖
姚承祖与《营造法原》
郑逸梅说假山
袁枚《随园图》
绉云峰
董其昌之柱颊山房
怀仁堂建于何时
叠山之诀
叠山名匠
湖石
唐代经幢
叠石之诀
动静适时 相辅相成
园林之道
浑厚与空灵
曝书亭屡废屡修
黄山名胜
后乐堂
鉴定古物必先观其气
明代建筑之特征
松江明代石桥
石狮的来历
三角亭
松江范氏啸园
江南园林叠石所本乃皖南山
水
园中有园
苏南园林渊源相承
陈章侯(老莲)
古城之改造
歙县古城
苏州北寺塔
明代主要工艺
古代砖价
张之洞软事
杭州书家
浙江体育学校之创设
海青寺阿育王塔
考证研究不可轻下结论
钱江大桥之设计者
清华毕业留美之著名建筑学
家
五亭桥仿自北海
印泥
碑帖不宜装裱
徽州住宅
“改园更比改诗难”
老虎窗始于汉代
郁达夫笔中的日本建筑
庐山栖贤桥
明孝陵之营建
装修各有特点
叶恭绰与网师园
跋
卷三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之发展
传统建筑选址
造园密易疏难
俞平伯诗寓乡思
叠石重拙难
石壁、步石等之极致
借景之二
借景筑园
南北园林色彩
苏锡园林风格迥异
园林与花木搭配相得益彰
朱元璋之像
应县木塔
扬州文峰塔
苏南民居之大门
左腕画与舌画
近代杭州之画家
画家用笔各异
忆张大千师
传统漆法
柿漆
坊门
杭州名店
杭州药店
杭州近代新式工业
苏杭二州之徽菜馆
西湖醋鱼
杭州之会馆
杭州城内有水田
鲁、苏二省游记
新市游相园
园林装修 内外有别
民初修建崇陵及光绪奉安
俞平伯所见雷峰塔倒圮的情
形
清朝皇宫及守灵与“走筹’
之制
泰戈尔何时来华
徐志摩与杨杏佛之死
朱启钤与中国营造学社
弥罗阁毁于民国元年
古为今用、古今结合的建筑大
师
潘天寿作画善用黑白
近代浙江省省立中学
园林叠石与云林画息息相关
“婉漪”究为何人?
张大千画取人之长且超之
《人间词话》融康德、叔本华哲
学于其中
鲁迅的早年友人蒋抑卮
诗中见景
词学权威夏承焘
近世汉学诸大师
北京名胜资料数则
忆梁思成
广州海山仙馆
《辛亥广州光复记》
柳亚子为廖仲恺撰写碑文
绘画须掌握纸、色、笔之性能
观武�斋作画
书画同源
压舱之物
清华学制之变迁
黄侃日记失于战乱
杭州造墓及葬法
商务、中华卷首题字出何人之
手
章太炎杭州旧居
马叙伦论书法
马叙伦论高丽笔
多种用途的陶公柜
林臣开创杭州新式教育
北京饭店建于何年
女红所用诸色
光绪与慈禧驾崩之时间
袁氏窃国
墨以旧为贵
浅刻牙竹
研究豫园的二则重要资料
许氏家族
毛边、毛太纸之名始于明
西式建筑加大屋顶
克林德碑与公理战胜牌坊
重修古建筑必须注意维持原
貌
“式”与“法’
北京怡园
杭州首家私立中学
四库全书与文澜阁
浙江大学工学院之渊源
豫园九狮轩前巨池设计修筑
经过
旧时量木之制
视差与实用
叠石假山之翘楚
洛阳名园
文史杂志题款者皆为名家
董大酉先生生平
关于袁世凯墓的补证资料
西泠印社内的营建布置
京师译学馆
郁达夫早年经历
悬挂书画 因时而异
清代科举考试
卷四
郁达夫轶事
当铺溯源
民国初年北京的格言碑
保圣寺塑像之发现及保护经
过
《瘦西湖漫谈》
《西湖园林风格漫谈》
调查山西民居
画之三忌与三难
如何欣赏园林
日本黄檗山乃仿明建筑
参观天一阁与河姆渡
发现河姆渡古文化遗址之第
一人
豫园假山出自张南阳之手
玉玲珑的来历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
甲江南
李品仙盗寿县楚墓始末
园林中的瀑布
旱假山与水假山
假山布局妙在开合
园林中之松
园林用树 南北异趣
沿池置桥
明中叶后私家园林增多
豫园规模 甲于海上
鉴定假山之诀
山顶建筑之顶 水际建筑之
基
“升拱”应为“升�”
痴妙与瘦妙
以疏救塞 以密补旷
明清两代构洞之异同
旱船 船厅 石舫
布达拉宫的建造年代
锦川石或谓产于辽东
新月社究竟成立于何年
伊斯兰教的教派
“孤山”石刻与世重见
“钩儿”即“小工”
杭州旗营
研究古建筑不可生搬硬套
《苏州旧住宅》
住宅举例
建筑构造、装饰及其他
鸳鸯厅施工经过
鸳鸯厅正贴式(图可参考《营
造法原》图版四)
清代县官出行仪仗
清儒俞樾与曲园
曹寅石像被当作石料埋嵌
李壬叔因误饮冯了性药酒
逝世
清代各个时期建筑均有不同
特色
乡村便桥为何只有一面栏
杆?
《听雪轩诗存》不知下落
明以前牌坊皆木制
圣约翰大学
清代王府多倾家荡产
重修天安门
新喻程宅
古塔分布
蓝袍黑褂
鉴定古物须结合文献
宣城勘察记
兴国寺毁于宋
金鸡相斗人井 罗松随泉涌
出
传统商店包装
旧式市招
俞樾弟子及后人
西湖许庄
卷五
上海今存之古塔
轿杠
古建筑中的“太平门”
江南大宅之布局
苏南建筑之特征
我国古塔的高度
玉泉山周围诸塔
京师十塔
古代双塔
洛阳刘园
古塔年代的考证
台门之称的来历
留园、网师园之修缮
苏州博物馆内银杏木�扇
吴大�论拓墨
《明史》中修建故宫的记载
清廷宫廷开支
苏州雕花匠师
清代纸价
咏景之句可作造园之诀
拙政园的演变及掌故
杭州古墓
古法造纸
王烟客与乐郊园
园林选石
裘文达赐第
各行皆有其祖
北宋营建取太湖峰石
古代防火与救火
开封�国寺铁塔并非出自喻
皓之手
封禅碑毁于地震
师子林涧中铁函
拙政园明末曾为镇将所据
戈裕良为环秀山庄叠山史料
种石
纳兰性德善制器
繁以简表,简以繁出
西域留存之汉画
天庆观石柱题字
三清殿石柱题字位置图
网师园碑记
李福寿精制狼毫
漆砂砚
恽南田论画
清末民初演出剧目
童�七律一首
岭南诗画大家黎二樵
明清聊城六大书坊
晚清工料之价格
工匠题名
海清寺阿欲王塔发现石函
瑞光塔石刻图
无梁殿
苏州贡式厅的格式
古印
清代即有植皮之术
旧式记账的数码及账册
王安石曾见齐梁旧构
宣城广教寺双塔鉴定书
保圣寺塑像出宋人之手
别下斋旧址考
福禄寿砖为明代物
仪銮殿、正阳门被毁及重建
时间
中国最早兴建的铁路
石灰的种类
中兴煤矿创立于光绪六年
古画乃研究古建筑之重要资
料
何谓“小头三寸”?
《世载堂杂忆》可补正史之
不足
大理三塔寺裂后缝合
有关瑞光塔的重要史料
维修古建筑要尽量维持原貌
擅写词的古生物学家
古建名匠及营建设计
叠石高手
元代园林布局
古代建筑的地下基础
磨墨须亲为
画论一二
《营造法式》非法家著作
北京惠园有瀑布
画家兼长造园者石涛、王石谷
瘦西湖园林非损于太平军
造园如作诗文
片石山房为石涛手笔
明清金银价格及米价、田价
蒋楫曾居环秀山庄
潘元绍好治园
古代的水车
画论
神仙庙斗拱非常例
古建筑用竹钉不用铁钉
吴之翰善古体诗
如皋文园
仪征朴园
前清贝勒载涛
庙宇外墙之粉刷
湘中游记及勘查鉴定
整理改编《苏州园林》
周氏废园
古印
留园原名寒碧山庄
园林之树、池、石及旱船
选石如选才
苏州耦园黄石山
访吴江同里
唐代即有金齿
浅葬法
盔顶
北方工匠分类细致
彩画用腻子的最早记录
修建颐和园的一段史料
卖地券屋
俞樾对联一幅
松江宋桥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桐桥倚棹录》中有关苏州园
林的记载
《郑叔问年谱》中关于苏州园
林的记载
《水乡的桥》
造园之辩证法
以诗咏桥
歙县园林今何在
建桥之法――石下托木
有关留园的一则史料
上方山塔砖题记
涟水宋塔毁于战争
龟头屋即抱厦
哈拉墙
叶圣陶咏园林诗
园林之亭不能过大
忆少年时游普陀山
阳山大石
龚自珍在扬州的故居
有关扬州园林的几则资料
金陵随园之格局
以天然山水造园
游阳山大石
洪宪御窑瓷器
张大千作画
读《养自然斋诗话》札记
卷六
江西贵溪的道教建筑
庐山的宋元明石构建筑
泰州乔君园
闽中游记
扬州园林与住宅
园林
住宅
****
《徐志摩年譜》表弟陳從周歷經十六載完成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10-21
1949年九十月間,一本薄薄僅一百餘頁的 小書在上海悄悄問世了。此書12.8×18.5cm開本,平裝,單一的淡灰色封面封底,無版權頁,不是正式出版物,系作者自印分贈親朋好友和圖書館,只印 500冊。當時正值政權更替,社會巨變,翻天覆地,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本有點落寞的小書。直到整整三十二年之後,上海書店重新影印推出此書修訂版,才引起中 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的重視。這本小書就是陳從周編撰、張閬聲(宗祥)題簽的《徐志摩年譜》。
陳從周(1918-2000) 是馳名中外的古建築學家、園林藝術家、近現代文史掌故專家、散文家和書畫家。陳從周是徐志摩表弟。年輕的陳從周敬愛表兄,徐志摩不幸飛機失事,他在悲痛之 餘立下為其作傳的宏願,開始“更廣泛的收集資料”。“集腋成裘,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想寫傳記難於下筆,於是改換了我的方式,將這些資料排比成年譜。” 這就是《徐志摩年譜》誕生的背景。明乎此,也就進一步認識了此書的價值,正如沈從文後來對陳從周所指出的:“沒有你的書,志摩的家世與前半生弄不清了”。
大致可以推斷,《徐志摩年譜》斷斷續續歷經 十五、六載,方始大功告成。然而,結集出書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當然,這阻力並非不可預見。既然徐志摩不是左翼作家,早已被判定為“一步一步走入懷疑悲 觀頹唐”的“末代的詩人”(引自茅盾《徐志摩論》),那麼,在上海已經改朝換代的1949年九、十月間,印行《徐志摩年譜》確實有點不合時宜。但陳從周不 顧朋友們“不要幹這蠢事了”的勸告,他後來感慨地回憶道:“請趙景深先生作序,他不肯寫,徐悲鴻先生要我搞魯迅,但都扭轉不了我這顆‘無緣無故的愛’的 心,硬著頭皮幹下去了。當然有些只好不明言了。”陳從周執意印出《徐志摩年譜》。他自認這是一次“感情的衝動”。謝天謝地,幸好有了這次“衝動”,否則這 部《徐志摩年譜》命運未蔔,到了五十年代以後就極有可能無法與世人見面了。
《徐志摩年譜》“內容力求有據,以存其真” (引自陳從周《〈徐志摩年譜〉編者自序》)。此書爬梳剔抉,編排得當,對譜主的家族、求學、婚姻、交遊、作品的創作、發表和評論等等,都有較為翔實的反 映。像徐志摩早期的《論哥舒翰潼關之敗》(片斷)、《民國七年八月十四日徐志摩啟行赴美文》、1918和1928年的日記片斷、1926年家書片斷等等, 如不是《年譜》中保存,恐怕都要失傳了。限於條件,《年譜》也有一些疏漏。1981年11月,上海書店出版《年譜》影印本時,作者就作了必要的修訂。譬如 在1915年“夏畢業于杭州第一中學”條下,添加“即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居錫拉胡同蔣 百里宅”兩句,相應的刪去了“秋肄于上海滬江大學。12月29日去天津北洋大學”等內容。也有作者已掌握史料而未及增補的,如初版本1918年“夏入贄新 會梁任公(啟超)門”條,影印本未作充實,陳從周後來特地作了說明:“志摩拜梁啟超為師,是其前妻張幼儀之兄君勱介紹的,他是梁的弟子,當時由志摩父出贄 金銀元一千元,是一筆相當大的禮金。”還有影印本仍保留錯訛的,如徐志摩1930年11月發起成立國際筆會中國分會,但《年譜》初版本和影印本均作 1931年“三月組織筆會中國分會,志摩當選為理事”,顯為錯引《遐庵年譜》之誤。然而,瑕不掩瑜,《徐志摩年譜》的史料價值應該充分肯定。
筆者收藏了《徐志摩年譜》初版本和影印本,兩書均有作者的題簽。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筆者與陳從周先生多次交往請益,得到他題贈的《書帶集》、《簾青集》等散文集,《徐志摩年譜》影印本卻是他應筆者之請而題字,在扉頁右側用鋼筆所書:“子善學人吾兄正陳從周 九四、七、二十四”。筆者還清楚地記得最後一次拜訪陳從周先生,與他筆談徐志摩,他因腦梗不能言語,老淚縱橫、痛苦萬狀的情景。陳從周先生駕鶴西行後,筆者又有幸得到《徐志摩年譜》初版簽名本,扉頁右側用毛筆所書:
郁風苗子同志賜正從周呈原來這是黃苗子、郁風伉儷的舊藏。有意思的是,題簽稱他倆為“同志”,想必是作者五十年代的饋贈。從陳從周關於梁思成、林徽因的回憶錄中可以得知,五十年代為保護文物和古建築,他有多次北京之行。因此,與黃苗子、鬱風在京見面贈書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而今當事人中只有苗子先生健在,下次見到他老人家,一定要求證此事。
值得注意的是,這冊《徐志摩年譜》初版簽名本中有多處陳從周的毛筆修改。且舉一例。初版本1915年有“三月中與寶山羅店鎮張幼儀女士(嘉鈖)結婚于硤石商會”條,簽名本劃去“三月中”改為 “秋”。後來影印本又改作更為確切具體的“十月二十九日”。這就產生了一個頗為緊要的疑問,《徐志摩年譜》到底有幾次修改?初版本之後,有題贈黃、郁伉儷簽名本的修改,有1981年上海書店影印本的修改,還有別的嗎?答案是肯定的。至少還有兩種不可忽視的修改本,一為陳從周贈北京圖書館增補本,已知書內抄有徐志摩1931年11月18日致楊銓絕筆信和楊銓跋,陳從周後來雖過錄于《〈憶徐志摩〉附記》,惜影印本未錄;另一為沈從文眉批本,“對志摩臨死前幾年有一些補充”(以上未注明出處均引自陳從周《〈徐志摩年譜〉談往》),史料價值更不待言,此本現存大洋彼岸的美國。筆者認為,這兩種修改本對《徐志摩年譜》的訂正補充或許更為重要。
年譜是“知人論世”的學問。徐志摩逝世時, “五四”新文學運動絕大部分代表作家均健在,作家年譜的編撰沒有必要提上議事日程。魯迅逝世以後,許壽裳編撰的《魯迅先生年譜》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新文學作家年譜,但這只是五千餘字的“簡譜”,稱其為“魯迅年表”也未嘗不可,而且它不是以單行本形式出現的。陳從周編撰的《徐志摩年譜》才是第一部以單行本面世的較為完整意義上的中國新文學作家年譜,不僅對徐志摩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更在中國現代作家年譜編撰史上開了先河,功不可沒。
文章來源: 文彙讀書週報
書 名: | 陳從周畫集 | ||
書 號: | 9787807254232 | 出版社 : | 上海書畫 |
作 者: |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 頁 數: | 151頁 |
譯 者: | ISBN: | 9787807254232 | |
系列名稱: | 商品條碼: | 9787807254232 | |
書目分類: | 中國藝術(特) | 初版時間: | 2007/5/1 |
■作者/譯者/編者.簡介: |
陳
從周,浙江紹興人,1918年生於杭州,2000年卒於上海。早年畢業於之江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曾任 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副教
授、之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教員、1952年秋開始執教於同濟大學建築系,先後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主
講中國建築史、園林史、中國營造法、造園學等等。曾擔任中國園林學會顧問、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文物
保管委員會委員、美國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顧問等職。先後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及日本造園學會並參與工作。對中國
古代建築和園林,曾作大量鑒定與維修設計指導。曾參照蘇州網師園殿春移設計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中國庭院“明軒”,設計並
重建上海豫園東部和水上遊廊及寧波天一閣東園等工程。著有《蘇州園林》、《蘇州舊住宅》、《漏窗》、《裝修集錄》、《江浙磚
刻選集》、《揚州園林》、《紹興石橋》、《園林談叢》、《說園》、《中國名園》、《中國民居》、《中國廳堂》、《園綜》、
《上海近代建築史稿》、《中國園林鑒賞辭典》等大量古建築園林專著和論文,出版有《書帶集》、《春苔集》、《簾青集》、《隨
宜集》、《世緣集》、《山湖處處》、《詩詞集》、《徐志摩年譜》、《梓室餘墨》等文學著作。陳從周先生以“詩情畫意”為研究
中國園林的著眼點,中國畫造詣尤深,為張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1949年曾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其作品自然瀟灑,格調高雅,強調
神韻意境,講究筆墨情趣,堪稱當代中國文人畫的代表。 |
■內容簡介: |
陳
從周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古建築學家、中國園林學家、散文家、畫家,是中國園林建築學的一代宗師。先生一生 摯愛中國文化,
融建築園林藝術與文學、書畫、戲曲文化為一體,登融會貫通之境界;先生一生鑽研中國文化,繼承中求新,碩果累累,著作等身;
先生終身傳授文化,桃李天下,國內外學者近悅遠來,為發展建築和教育事業,為弘揚傳統文化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陳從周先生是浙江杭州人,祖籍 紹興, 生於1918年,卒於2000年。父陳清榮,母曹守貞。其兄弟七人,排行最末。原名鬱文,字 從周,出自《論語》“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後以字行。晚年號梓翁,室名“梓室”,園名“梓園”。他1942年畢業 於之江大學文學院,先後任教於聖約翰高級中學、聖約翰大學、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蘇南工業專門學校、之江大學,1952年後,在同 濟大學建築系執教直至退休。 陳先生自幼受國學熏陶,其後又受訓於美國教會學校,身處東西教育,卻以西方研究推進國學傳統。他師從夏承燾、王 蘧常先 生, 詩詞自成風格,所撰園林散文,更堪稱絕響,馮其庸盛贊“陳氏文章如晚明小品,清麗有深味”,錢仲聯贊其詞作“雅音落落,驚為 詞苑之射雕手”,更稱其為“雜文家之雄傑”。在繪畫方面,他是張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得大風堂真傳,仕女花鳥兼工,幽蘭修竹 齊名,尤以墨荷著稱。 先 生對中國古建築及園林情有獨鐘。早年刻苦學習中國營造法式,受業於中國營造學社創始人朱啟鈐,後受教於中國古建築學 家劉敦楨先生。在其厚實的文史和繪畫基礎上,先生在中國古典園林的學術研究領域登上了一個新的曆史高峰。20世紀50年代初,他 出版了《蘇州園林》一書,引起了國內外專業界的重視,其後四十餘年成果豐碩。1984年出版的《說園》一書,代表了先生學術思想 之巔峰。半個世紀中,他出版了重要古建築園林專著和文學著作近三十部,堪稱著作等身,對中國園林研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先生一生遍訪名家學 士,全 國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也曾多次出訪歐美和東瀛。他調查勘測大量古建築和園林,呼籲修複大 批名勝古跡,他為呼籲“還我自然”、保護生態環境而不遺餘力,四處奔波。20世紀50年代,他為保護蘇州城牆、梁思成為保護北京 城牆而於南北兩地同受批判;20世紀70年代,他與葉聖陶、俞平伯等人聯名上書修複蘇州名園;他也為杭州郭莊修複、為保護嘉興南 北湖的環境、為保護上海徐家匯藏書樓古建築、為重建杭州西湖雷峰塔等等,作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真可謂“半生湖海,未了柔情。 陳從周先生被稱 為中國 園林界的碩學泰鬥。他曾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園林學會顧問等學術職務,他又是中國作 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學和書畫是他學術和藝術造詣的源泉。他把中國傳統的詩情畫意,融八了園林建築之中。他主 持建造及修複的有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明軒”、上海豫園東部、雲南昆明楠園、江蘇如皋水繪園、上海龍華塔影園、松江方塔 園寺廟、杭州西湖郭莊、紹興東湖景點等。這些都是先生為我們留下的極為寶貴的遺產。 今在此所呈獻的雖然只是陳從周先生繪畫和書法作品中的一 小部 分,但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生的才情和智慧,體會到先生對藝 術和生活的熱愛,可以借此理解先生看待中國園林的深意。2007年適逢同濟大學建校一百年華誕,按照中國傳統算法,也是陳從周教 授九十歲誕辰。我們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謹以此書作為獻給同濟大學百年校慶的禮物,也是對陳從周教授最好的紀念。 目錄 繪畫 蘭石圖 黃山雲煙圖(張大千題款) 山水 山茶禽鳥 臨宋畫(張大幹題款) 仕女 秋葉霜禽(陳從周謝稚柳合作) 墨荷 苔枝綴玉 仿宋人花烏圖 柳禽 擬元人竹石圖 同登壽域 墨荷 芍藥 梅竹雙禽(陳從周鬱文華唐雲合作) 玉峰凝翠 蘭竹 水木清華圖(俞平伯、吳玉如題) 芙蓉 牡丹 墨菊 水仙 園林小景 甪直閑吟圖(顧廷龍題) 芙蓉 前程無量 苔枝綴玉 墨荷圖 雙幹淩雲 彩梅圖 蘭竹石 竹梅 芋香 水仙 蘭 新篁得意圖 墨竹 芭蕉 風篁成筠圖 梅 蘭 竹 菊 葡萄(俞振飛跋) 墨竹 黃花晚節香 桐橋倚棹圖(啟功題) 墨竹 墨竹(為香山飯店賦) 墨梅(應貝聿銘之邀,宿香山飯店而作) 雙松永壽友誼長青(贈德國總統卡斯滕斯) 華德同輝(贈德國總理科爾) 墨竹 寒香 葫蘆要小糊塗要少 竹石圖(贈豫園) 出穀芬芳 春朝三安 清芬遠播 有竹是吾家 幽篁圖 石秀竹清 松筠圖 寒梅 墨荷 …… 書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