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看你們怎樣百年仰望

看你怎樣選人來仰望
在滿天星斗的眾將中 不選陳誠等可以媲美蔣介石的 而選一位爭議頗大的胡宗南
只因為仰望者是他兒子

周質平是胡適學專家 後半篇談的是中共沒政治自由 卻號稱出版的是胡適全集 (約2400萬字) 不過多自己閹割一些文章
---

百年仰望:20位名人心目中的民國人物

  • 作者: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



中華民國一百年了!在中國史的脈絡裡,一百年雖不算長,但置於近數千年的帝制統治史中,值得標記的是,百年來中國從所未有、翻天覆地的改革──從民國元年 的民主開國肇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工業化與資訊化的進步,改變了人民的食衣住行育樂,也重建新生代的中國人。

回首一百年的軌跡,「時代人物」分立在不同的時間點上,他們的喜怒哀樂,妝點了時代的容顏;他們的專業智慧,開啟了現代中國的一頁。

要用什麼樣的情懷來理解我們身處的家國?我們邀請20位名人來描寫心目中的民國百年人物,透過對「時代人物」回憶與描摹,見證民國百年歷史,更能展望未來。

序 讓歷史與記憶同步前進       張作錦、高希均、王力行

第一部 邁向現代
第一章  開民國西方之智、會通中西之慧──嚴復       文/黃克武
第二章  青山青史──連雅堂                文/林文月
第三章  史家與世變──陳垣史學的蛻變            文/蕭啟慶
第四章  出版文化的舵手──王雲五              文/王壽南
第五章  光焰不熄──胡適                  文/周質平
第六章  百年新人物──傅斯年               文/黃達夫
第七章  一代語言學大師──李方桂             文/丁邦新

第二部 戮力民國
第八章  議論常公於身後:從蔣介石日記看蔣介石       文/郭岱君
第九章  憲政體制發展的關鍵──張君勱與中華民國憲法    文/薛化元         
第十章  一位中國史學家與外交家之典範──蔣廷黻      文/邵玉銘
第十一章  仁恕存心、為國忘家的軍人魂──胡宗南       文/胡為真
第十二章  「經國之治」的時代意義──蔣經國         文/張祖詒

第三部 開創人文、科學、宗教
第十三章  自學成功 揚名國際──張大千          文/黃天才
第十四章  牛背上的眼鏡先生──簡吉             文/曾志朗
第十五章  從美國「史巴尼克震驚」說起──吳大猷在台灣科學教育的貢獻
                              文/丘宏義 
第十六章  科學獨行者──楊振寧              文/江才健
第十七章  佛光山人間佛教的興起──星雲奇蹟        文/高希均

第四部 拓展台灣經濟與社會          
第十八章  新貨殖列傳──向建立中國近代企業的人致敬    文/許倬雲
第十九章  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李國鼎          文/葉萬安
第二十章  「不住相」布施的政壇典範──孫運璿        文/朱敬一



---


光焰不熄──胡適

文/周質平(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

  胡適在一九一七年回到中國,提倡白話文,批判 舊傳統,主張用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出版《中國古代哲學史》、《紅樓夢考證》等,為現代中國學術樹立了典範。對孝道、喪禮、婦女解放都提出了改革的方案。 他的影響從學術研究到日常生活,及於各個層面。真可以說是「社會之面目為之一變」。

  一九○一年梁啟超在日本寫《南海康先生傳》,首論「時勢與人物」。他對「人物」一詞的界定是:

  必其生平言論行事,皆影響於全社會,一舉一動,一筆一舌,而全國之人皆注目焉……其人未出現之前,與既出現之後,而社會之面目為之一變,若是者庶可謂之人物也已。(《飲冰室文集》之六,頁五十八。在《飲冰室合集》,卷一,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

  用這個標準來評量胡適的一生,胡適無疑是個「人物」。

從「應時之人物」到「先時之人物」

   胡適在一九一七年回到中國,提倡白話文,批判舊傳統,主張用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出版《中國古代哲學史》、《紅樓夢考證》等,為現代中國學術樹立了典 範。對孝道、喪禮、婦女解放都提出了改革的方案。他的影響從學術研究到日常生活,及於各個層面。真可以說是「社會之面目為之一變」。套句《象山學案》中的 話:「天地間有個胡適之便添得些子,無了後,便減得些子。」是一點不誇張的。

  梁啟超在《時勢與人物》中,將人物分為「應時之人物」與「先時之人物」兩類:

  應時而生者,其所志就,其所事成,而其及身亦復尊榮安富,名譽洋溢。

  若以這幾句話來描述胡適回國之後十年之間,在中國之際遇,大致是不錯的。論者往往以「暴得大名」四字來刻畫胡適初回國時驟享大名,披靡一時的情況。這和梁啟超所論述「應時之人物」,若合符節。對於「先時之人物」,梁啟超的說法是:

  其所志無一不拂戾,其所事無一不挫折,而其及身亦復窮愁潦倒,奇險殊辱,舉國欲殺,千夫唾罵。

   用這幾句話來說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三十年之間,胡適在中國大陸所受到的批判,誣衊,歪曲和侮辱真是再恰當不過了。「舉國欲殺,千夫唾駡」,不正 是上世紀五○年代,胡適思想批判的寫照嗎?一九五五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的八冊《胡適思想批判》,舉證歷歷,胡適成了「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蔣介石的御 用文人」,「中華民族的罪人」,連他的兒子思杜都登報指責,胡適是「人民的公敵」。一九五四年,周揚更為胡適思想批判定調,說胡適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和社 會主義思想的最早的,最堅決的,不可調和的敵人。」 「企圖從根本上拆毀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胡適五十年代在紐約的那段日子可以用「窮愁潦倒」概括之,而他在國內的際遇則不出「奇險殊辱」。

   而今我們回看一九五○年代共產黨對胡適思想的批判,無非只是一個政權集全國之力,對一個手無寸鐵的知識份子,進行長達數十年的誣衊和歪曲。但有趣的是被 批判的,不但不曾被打倒,反而浴火重生。胡適思想在上世紀八○年代和中國人重見的時候,他的自由、民主、科學、理性、溫和,再度成為中國思想界久旱之後的 甘霖。共產黨費盡心機要打倒、剷除胡適的思想,結果卻把一個在五四時期「應時之人物」,一變而成了「改革開放」初期「先時之人物」了。

   這一改變,絕不是因為胡適思想,在他晚年有了飛躍,有了進步。恰恰相反的是,胡適思想定型的很早,他不像梁啟超,「不惜以今日之我,難昔日之我。」胡適 四十歲之後,無論在學術上或政治上都少有新理論的提出。然而胡適由二十世紀初期「應時之人物」,到八○年代反而成了「先時之人物」,卻又實事俱在,究竟是 什麼力量延續並光大了胡適思想?

  一九四九年之後,胡適在中國苦心耕耘了三十年的自由與民主,在一夜之間,摧毀殆盡。五四以來,多少知 識份子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一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了新政權必欲剷除的對象。而胡適思想則成了抗暴消毒最後的堡壘,也是共產黨必欲去之的心頭大 患。換言之,是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的封閉與獨裁使胡適由五四時期「應時之人物」,一變而成了八○年代「先時之人物」了。由此推論,不是胡適思想進步了,而 是中國社會倒退了。封閉與獨裁是滋生胡適思想最肥沃的土壤,也是胡適思想始終不過時最好的保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