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像的社會學研究(簡體書)-漢文化研究叢書
I S B N:7810918834 |
I S B N 13:9787810918831 |
作 者:鄭先興 |
裝訂: 平裝 |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9
|
本blog 作的第三本
除數本書的介紹沒附出版時地等之外 可以看出作者做學問 (整合)的用心
畫為心聲
| 內容簡介:秦漢以皇帝為核心的官僚體制如何出現?又如何運作?是我長久關注的主要課題。和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相較,這套體制以及背後的價值觀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政治和文化經驗中的一大特色。 學者討論秦漢帝制的形成,每每從春秋戰國這“天地間一大變局”的角度出發,強調從周代封建制沒落到秦漢郡縣官僚制出現,中國在政治、社會、經 濟和文化思想各方面都發生了巨變。這幾百年間確實有極大的變化。然而注意變化,有時不免會忽略了其中的不變,或變化不是那麼劇烈的部分。這些部分有的反而 是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中更根本的“底色”。 以春秋戰國至秦漢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聚落來說,在定居式農業、族人聚居、聚葬和職業世代相襲的基本生活型態上都表現出頑強的延續性。聚落內部尊 老尚齒的倫理,歷經春秋戰國的巨變也延續不絕。這是兩千年傳統中國農村一層重要的底色。春秋戰國以來,列國以鄉裏什伍之制將鄉野聚落編組起來,加強控制。 圖書目錄:漢代壁畫的發展和壁畫墓 一、漢代以前的壁畫裝飾藝術 二、道德宣傳、神仙信仰與漢代壁畫的發展 三、壁畫的出現與意義 四、結論 漢碑、漢畫和石工的關係 一、石工的地位 二、石工、格套和創作變化 三、結語:傳統與變化 漢代畫像內容與榜題的關係 一、格套與榜題 二、榜題是否可靠? 三、後人增刻的榜題 格套、榜題、文獻與畫像解釋——以一個失傳的“七女為父報仇”漢畫故事為例 一、山東莒縣東莞出土“七女”畫像簡介 二、從“時間”因素看東莞、和林格爾漢墓“七女為父報仇”畫像的異同 三、武氏祠、孝堂山石祠和臨沂吳白莊漢墓“七女為父報仇”畫像的推定 四、安徽宿縣褚蘭兩座石祠西壁上“七女為父報仇”畫像的推定 五、格套、創作空間與榜題 六、文獻與畫像解釋:漢代報仇文化中的女陸 七、結論 漢代畫像中的“射爵射侯圖” 一、榜題、格套是理解漢畫較可靠的出發點 二、所謂的“樹木射鳥圖” 三、從榜題、格套辨識“射爵射侯圖” 四、射爵射侯圖的變化與多重寓意 五、射爵射侯圖溯源 六、結論 附錄:樹木車馬圖 古代中國及歐亞文獻、圖像與考古資料中的“胡人”外貌 一、前言:左衽的孔子像 二、中國古代文獻中“戎狄”、“胡人”的外貌 三、漢代圖像資料中的胡人外貌 四、斯基泰文化和漢畫中胡人形象的關係 五、從考古資料看被發、左衽與帽式 …… 漢代畫像胡漢戰爭圖的構成、類型與意義 漢畫解讀方法試探——“以撈鼎圖”為例 貊炙小考——漢代流行烤肉串,還是烤全羊? 赫拉克利斯(Heracles)在東方 “猴與馬”造型母題 中研院史語所藏漢代石記得畫像拓本的來歷與整理 中研院史語所藏寶應射陽孔子見老子畫像拓本記略 漢畫像“孔子見老子圖”過眼錄——日本篇 武氏祠研究的一些問題——巫著《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和蔣吳著《漢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讀記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