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漢語研究
不正確理解漢譯佛典就根本無法把握東亞文化與思想。盡管漢譯佛典如此重要,但是作為文獻,漢譯佛典歷來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中國學的學者中極少有人讀佛 典;研究佛教的學者則認為︰“漢譯佛典畢竟是翻譯,與梵語、巴利語佛典相比不過是二手資料而已,而且並不難懂”,歷來就沒有要準確讀漢譯佛典的風氣。與 “自始即有語言”這一基督教傳統相異,佛教不僅不拘泥于語言,相反認為對語言的拘泥有損于信心。但,正是因為思想是通過語言表現、通過語言流傳的,所以說 思想並不脫離于表現它的語言,而是存在于表現它的語言本身之中。不正確地捕捉語言,便不可能正確地理解思想。而且漢譯佛典如此難解,僅滿足于大約讀懂,是 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佛教思想的。今天我們應該首先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不懂佛教漢文。認定自己讀得懂,便會無意中不斷犯錯誤;知道自己讀不懂便會開始考察為 什麼讀不懂,這樣就會打破自己的理解,重新認識漢譯佛典。 |
代前言︰佛教混合漢語初論
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
最早的佛經譯文中的東漢口語成分
犍陀羅語與早期漢譯佛經的再思考——以《妙法蓮華經》為個案
關于佛典語言的一些研究
略論唐以前的佛經對音
玄奘譯著中的梵漢對音和唐初中原方音
《大孔雀明王經》咒語義淨跟不空譯音的比較研究——唐代中國北部方音分歧初探
試論佛經語詞的“灌注得義”
論梵漢合璧造新詞
《道行般若經》和“異譯”的對比研究——《道行般若經》中的難詞
考釋佛經中疑難詞語例說
從鳩摩羅什的佛經重譯本與原譯本的對比看系詞“是”的發展
從語言的角度看某些早期譯經的翻譯年代問題——以《舊雜譬喻經》為例
佛教與東亞白話文的興起︰國語的產生
簡述漢文佛典對梵文語法的介紹及其對中國古代語法學發展的影響——從“語法”的出處講起
佛經翻譯中的仿譯及其對漢語詞匯的影響
音譯梵書與中國古音
中國的梵文研究
再談“浮屠”與“佛”
怎樣研究梵漢翻譯和對音
南北朝人名與佛教
宗教傳播與語文變遷︰漢譯佛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所顯示的意義
佛教漢語研究論著目錄(1980-2006)
編後記
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
最早的佛經譯文中的東漢口語成分
犍陀羅語與早期漢譯佛經的再思考——以《妙法蓮華經》為個案
關于佛典語言的一些研究
略論唐以前的佛經對音
玄奘譯著中的梵漢對音和唐初中原方音
《大孔雀明王經》咒語義淨跟不空譯音的比較研究——唐代中國北部方音分歧初探
試論佛經語詞的“灌注得義”
論梵漢合璧造新詞
《道行般若經》和“異譯”的對比研究——《道行般若經》中的難詞
考釋佛經中疑難詞語例說
從鳩摩羅什的佛經重譯本與原譯本的對比看系詞“是”的發展
從語言的角度看某些早期譯經的翻譯年代問題——以《舊雜譬喻經》為例
佛教與東亞白話文的興起︰國語的產生
簡述漢文佛典對梵文語法的介紹及其對中國古代語法學發展的影響——從“語法”的出處講起
佛經翻譯中的仿譯及其對漢語詞匯的影響
音譯梵書與中國古音
中國的梵文研究
再談“浮屠”與“佛”
怎樣研究梵漢翻譯和對音
南北朝人名與佛教
宗教傳播與語文變遷︰漢譯佛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所顯示的意義
佛教漢語研究論著目錄(1980-2006)
編後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