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倫敦竹枝詞
叢書集成續編: 史地類 |
作者 | 局中門外漢 |
版本 | 重印 |
出版者 | 新文豐出版公司, 1888 |
頁數 | 753 頁 |
此書為1890年代作品ㄅ
朱自清在書成50年後有書介
----
朱自清先生的兩篇散文即《買書》和《倫敦竹枝詞》,從來沒有收入他的集子,也不見於他的文集或選集。朱先生說,買書是他的嗜好之一,就如抽煙一樣。在1935 年1 月出版的《水星》上,朱先生撰文說——舊曆正月裡廠甸的書攤值得看;有些人天天巡禮去。我住的遠,每年只去一個下午——上午攤兒少。土地祠內外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地來往。也買過些零碎東西,其中有一本是《倫敦竹枝詞》,花了三毛錢。買來以後,恰好《論語》要稿子,便選了些寄去,加上一點說明,居然得著五元稿費。這是僅有的一次,買的書賺了錢。
很顯然,朱先生喜歡這本小書,至少認為書中有幽默,所以他才交給林語堂去發表。多年來很想一見此書而未能如願,不想近日卻偶然得之,不勝愉快。
《倫敦竹枝詞》由觀自得齋刻於光緒戊子年(1888 年),作者署名“局中門外漢”,著於甲申年(1886 年),已有一百多年了;距朱先生在廠甸發現此書,也有半個世紀多了。觀自得齋主人徐士愷(1844—1903),安徽人。
淡泊官場生活,獨愛金石書畫,所輯《觀自得齋叢書》,輯錄宋元明清人的雜著二十三種,別集六種。 《倫敦竹枝詞》為別集中的殿後之作,朱先生和我所見的當是叢書中的抽印本。我猜想作者是一名普通的外交官,並會英文。
朱先生以為本書作者寫目睹親見,真切有味,而且有的見解不錯,比當代遺老遺少們還要高明。至於寫倫敦的景物和風俗,朱先生說:“詩中所說的情形大體上還和現在的倫敦相彷彿,曾到倫敦或將到倫敦的人看這本書一定覺著更好玩。”我讀了這一百首竹枝詞,覺得大多言之有物,清新可喜。作者對於域外的新事物並不採取排斥的態度,這是很難得的。從序歌和結尾的吟唱中,可見作者的感慨,如前者唱道:“手把花枝唱竹枝,竹枝新譜夜郎詞。
故人萬里如相憶,夜夜中華夢到時。 ”(見圖36)後者更有諷諭出洋只學域外皮毛者:“堪笑今人愛出洋,出洋最易變心腸。未知防海籌邊策,且效高冠短褐裝。 ”
當然,作者究竟是百年前的古人,詩中也有迂腐和大驚小怪之處,“過江”一首便有莫名其妙的恐怖感:“水底通衢南北連,往來不喚渡頭船。燈光慘淡陰風起,未死先教赴九泉。 ”一個習慣了封建皇朝禮儀的中國人,竟帶有欣賞的口吻寫道:“英臣見女王皆脫帽鞠躬而已。屬島蘇格蘭人皆短褲露膝而見君主焉。 ”“短衣短帽謁朝中,無復山呼但鞠躬。露膝更無臣子禮,何妨****入王宮。
”對於異域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作者不禁讚許地唱道:“十八嬌娃赴會忙,談心偏覓少年郎。自家原有終身計,何必高堂作主張。 ”“赴會”當指交際場合。又如寫一對愛侶之幽會,把英語譯音入詩,也很詼諧:“握手相逢姑莫林,喃喃私語怕人聽。訂期後會郎休誤,臨別開司劇有聲。 ”注云:“姑莫林譯言早上好也。開司譯言接吻也。 ”又詩中出現“邁大林”,注云:“譯言我的寶貝也。 ”
對於倫敦的霧,別人多作美景歌頌,作者卻寫道:“黃霧迷漫雜黑煙,滿城難得見青天。最憐九月重陽後,一直昏昏到過年。 ”注云:“倫敦居民四百萬戶,家家燒煤,煙筒如林,一交冬令,閉塞不通,煙凝不散,日色無光,白晝如晦,不足為異。 ”
這當然是百年以前的倫敦景觀了。據說現在倫敦無霧,也少空氣污染。有趣的是,朱自清先生當年並未提到這首詩,而這位古人卻不自覺地表現出反對環境污染的意識。倫敦的市民,應該感謝這位無名詩人,也許他是同情他們遭受空氣污染的第一個外國人。
姜德明《餘時書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