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 | 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 | 副標題 : | 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 |
書 號: | 61064 | 台北 : | 聯經出版公司2005/北京:三聯2010 |
作 者: | 李奭學 | 頁 數: | 480頁 |
譯 者: | 印刷方式: | 黑白印刷 | |
版 式: | 18開 | ISBN: | 9570828285 |
裝訂方式: | 精裝 |
| ||
|
****
《郎世寧之藝術》台北:幼獅 1991 。這是1988年輔仁大學慶祝郎世寧300歲的 "宗教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我們從末篇《郎世寧十駿犬命名由來》頁197-200 ,知道其命名是乾隆的"信筆一揮",不必當真 :彪/斑錦彪/grey hound
耶穌會 Society of Jesus可能是1536年成立,1540年正式由教宗批准,
法國伯德萊1997年出版的《18世紀入華耶穌會士畫家》(中譯名《清宮洋畫家》,山東畫報社,2002)
序言
第一章
郎士寧的青年時代,加入耶穌會和入華旅行
第二章
“誕生于調色板與畫筆之間”的王致誠
第三章
大收藏家乾隆的耶穌會士合作者
第四章
康熙宮中的遣使會士德理格
第五章
大清皇帝巡視韃靼——熱河,木蘭秋*,王致誠拒官
第六章
郎士寧、王致誠、艾啟蒙和安泰,《乾隆皇帝得勝圖》版畫的繪制人
第七章
變成大水法專家的天文學家——蔣友仁
第八章
由耶穌會士主持建造的圓明園西洋樓
第九章
高類思和楊德望,動物畫家耶穌會士以及中國人的評論
第十章
肖像畫家、花草畫家、動物畫家耶穌會士以及中國人的評論
第十一章
郎士寧于1766年逝世,王致誠于1768年逝世,耶穌會被解散
第十二章
清朝統治末年宮中的幾位前耶穌會士
第十三章
耶酥會士與瓷器,所謂的“耶酥會士們的瓷器”
第十四章
耶穌會士畫家在清宮的歷史背景
一、耶穌會士進入中國的過程
二、法國北京傳教區的創始
三、法國入華耶穌會士對中國工藝和科技的調查
四、18世紀某些入華耶酥會和宗教人物小傳
注釋
譯後記
第一章
郎士寧的青年時代,加入耶穌會和入華旅行
第二章
“誕生于調色板與畫筆之間”的王致誠
第三章
大收藏家乾隆的耶穌會士合作者
第四章
康熙宮中的遣使會士德理格
第五章
大清皇帝巡視韃靼——熱河,木蘭秋*,王致誠拒官
第六章
郎士寧、王致誠、艾啟蒙和安泰,《乾隆皇帝得勝圖》版畫的繪制人
第七章
變成大水法專家的天文學家——蔣友仁
第八章
由耶穌會士主持建造的圓明園西洋樓
第九章
高類思和楊德望,動物畫家耶穌會士以及中國人的評論
第十章
肖像畫家、花草畫家、動物畫家耶穌會士以及中國人的評論
第十一章
郎士寧于1766年逝世,王致誠于1768年逝世,耶穌會被解散
第十二章
清朝統治末年宮中的幾位前耶穌會士
第十三章
耶酥會士與瓷器,所謂的“耶酥會士們的瓷器”
第十四章
耶穌會士畫家在清宮的歷史背景
一、耶穌會士進入中國的過程
二、法國北京傳教區的創始
三、法國入華耶穌會士對中國工藝和科技的調查
四、18世紀某些入華耶酥會和宗教人物小傳
注釋
譯後記
序
在這個時代,惟有東方和遠東的書籍之出售,才會使我感興趣。我曾多次得以以低價(我當時只有22歲)采購到有關來自亞洲的最早發現的原裝古舊書,如《東印 度史論集》,它的作者是為曼恩(Maine)大公效力的蘇許.德.勒內佛爾(souchu deBennefor)、由東印度公司和聯合省(荷蘭)派向日本皇帝的那些值得永遠銘記在心的使節、由彼埃‧德‧高耶(Pierre de coyer)和雅克‧德‧凱塞(Jac()b de Keyset)大公派向中國皇帝的使節。此處還有某些不那麼很古老的書籍,如馬戛爾尼(M4acamley)的跟班僕人安德松(Anderson)的回憶 錄,約翰‧巴羅(JohnBarrov)的中國中原和韃靼地區旅行記,馬戛爾尼的旅行記,夏龐蒂埃一科西尼(Charl)ertier— CoSSigny)的廣東行記等。某一天,一名專門破壞藝術品之徒,毫不猶豫地將他個人的看法,用鉛筆箋注于某幾卷書的邊緣。我曾得以獲得整整一批26冊 書,用淺黃褐色的皮子裝訂,系由外國傳教區所寫的《教化人的和趣味書簡集》(即《耶穌會士書簡集》。一一譯者),由圖魯茲(T0ulouse)的克里斯蒂 安‧桑(Christian Salls)出版社于1811年出版。它們變成了我的本義和轉義上的床頭書了…。在閱讀它們時,我便產生了對于耶穌會士們的興趣。耶穌會士們都是一些超群 的佼佼者,也是為信仰和政治而冒險的人物、藝術家和宗教信徒,他們冒著風暴和受迫害的危險,而在整個亞洲布道。依納爵‧德‧羅耀拉([grlace de Loyola)曾叮嚀其弟子們說“去吧!去照亮全世界吧!”
我從青年時代起,便完全不是如同夏托布里昂(ChateatJbriand)那樣,將注意力集中于美洲,而是將視野轉向了遠東。我于1945年之後,每當 情況允許時,便乘貨輪出發,遠涉重洋地赴遠東。我對于東南亞僅僅是走馬觀花地瞥了一眼,從而激勵我幾乎每年都要重返那里一次。理所當然,我自己也曾多次前 去中國中原、台灣和日本,並對那里著迷了。在台北,我“結識了”繪制依納爵像的大畫家——當時尚不太著名的郎士寧 (GiLiseppeCastiglione)。我的妻子與我,我們于1971年聯袂寫了一部有關此人的文圖並茂的專著。這是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何 連貴 (*錯)先生的殷勤幫助下完成的。因為郎士寧的許多畫,都得以在從1860~1900年那場令人無法饒恕的搶劫中,被搶救出來了。
-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1965年臺北建館後)
相反,盡管我于1970年專程赴北京旅行,但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的狂潮中,所以我未獲得故宮博物院藏郎士寧繪畫的照片底版。
鑒于這一事實,我于25年之後,便偶發奇想,想寫一部有關18世紀中國宮廷中的耶穌會士畫家們的盡可能臻于完善的研究論著,並且要利用人們可以在該世紀末所能覓得的全部新資料。
這樣一來,我便沿著不同的渠道,在一種獵人本能的驅使下,在我于本卷書應該感謝的那些朋友們的幫助下,我才得以逐件地搜集匯總了一大批照片資料。如果我說它們是很理想的,那恐怕是有點自吹自擂,但它可以使本項研究的面目煥然一新。
為了賦予本書某種程度的完整統一,我將意大利人郎士寧和同樣也為畫家中的佼佼者王致誠(Jean—Denis Attiret)作為排頭兵。當然還包括那些技藝超人的工程師,諸如大水法(噴泉)的設計人蔣友仁(Michel Beno~t)。我們也不應忘記那些非耶穌會士的神父與修士們,諸如馬國N(M.Ripa)神父和遣使會(味增爵會)會士德理格(Pedrini)神父。
胡適日記1933年12月30
與"陳援庵.....談了兩個多鐘頭......他似乎不很信西洋耶穌會士與清代治學方法無關。"
Jesuits :耶穌會士。詳見 Society of Jesus 。Society of Jesus :耶穌會:由聖納爵.羅耀拉 St. Ignatius de Loyola 于 1540? 年所創立,從事教育文化、外方傳教、大眾傳播、社會 … 等工作。俗稱 Jesuits 。n. Roman Catholic ChurchAn order of regular clergy, founded by Saint Ignatius of Loyola in 1534, that is strongly committed to education, theological scholarship, and missionary work.The society had its beginnings in the small band of six who together with St. Ignatius took vows of poverty and chastity while students at Paris. Their first plan was to work for the conversion of Muslims. Unable to go to the Holy Land because of the Turkish wars, they went to Rome and received ordination. Their constitution was approved by Pope Paul III (1540), and St. Ignatius was made (1541) general. The order then immediately began to expand.
Jesus :耶穌:意為上主施救 Yahweh is salvation ,亦即救世主;為天使向聖母報告喜訊時所取之名(瑪一 21 )。源自希伯來文 Yeshu ;希臘話稱 Iesous 。在近東、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耶穌是很通俗的名字。參閱 Jesus Christ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