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物盡其用》 《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




巫鴻,著名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1972—1978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系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受聘支持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0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研究領域編輯

中國古代美術史、中國當代藝術。他的著 ​​作跨學科性很強,融合了歷史文本、圖像、考古、風格分析等多種方法,而且富於創見,對理解中國古代不同材質、時期、主題的美術作品都頗有啟發性。

著作編輯

他的第一本書《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1989譯本由三聯書店出版)獲得了該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獎。《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1995)被《選擇》(Choice)雜誌評為1996年傑出學術出版物,進而被《藝術論壇》(Art Forum)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表現》(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1996)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其參與編寫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國繪畫三千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巫鴻多次回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系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圖輯:宋冬作品《物盡其用》倫敦展出

更新時間 2012年2月1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46

物盡其用在倫敦巴比肯中心展出
物盡其用在倫敦巴比肯中心展出





北京藝術家宋冬與母親趙湘源「合作」的裝置藝術作品,《物盡其用》,在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展出(2012年2月14日 - 6月17日)。這個作品包含了萬餘件趙湘源女士50多年來積攢的日常生活用品。
previous





《物尽其用》是一个由“破烂儿”组成的庞大方阵,承载了亲人间相濡以沫的痕迹与温暖,承载了物资匮乏时代对生活的理解与敬重。
《物尽其用》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展览,从北京到光州,从柏林到纽约,无数观众默默地流下眼泪,好像突然见到过世已久的亲人与挚友。
《物尽其用》是一种默默地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 顽强地对抗着将置换与丢弃作为基本态度的当下,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
一本向千千万万普普通通中国老百姓致敬的书,一本必须奉献给你的母亲父亲的书 。
艺术史家巫鸿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最新著作。

优米网的介绍:优米网是面向职场人和创业者的教育服务平台,是以职场、创业、创新为主,发现、学习、生活为辅的交流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企业点评,优米导师,招聘和职业培训,创业交流和指导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用户找到适合的职业和创业方向,获得更好的职场和商业机会。

《物尽其用》简介
赵湘源是宋冬的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 盆……“物尽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条。艺术史家巫鸿和当代艺术家宋冬,与赵湘源女士一起,将她的这些庞大的收藏变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展览。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巫鸿就该项目的思想意义、其中蕴含的家庭伦理价值所进行的学术思辨。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体,以衣食住用为大类,每类下各设小 类,展示其每一类的收藏,由赵湘源和宋东口述关于这些物件的记忆,里面包含了浓郁的亲情,亲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相亲相爱。第三部分,是不同背景的人参观过 《物尽其用》展览后的感想与评论。
目录
第一部分 《物尽其用》:物件、记忆与家庭伦理 治疗的记忆 材料·计划·展览·记忆的交流 《物尽其用》与中国社会 家庭伦理·重构家庭·尾声
第二部分 赵湘源:物尽其用 衣 母亲做的衣服·木板箱子里的破衣服·公公婆婆柜子里的衣服·做衣服·绿军装·布和票证·再说布头儿·李师傅做的布柜·废品站买的布柜·线绳·鞋·丝棉被和 棉花 食 团聚时的餐具·婆母的石磨和高压锅·天蓝色的塘瓷碗·吃饭、做饭·酒 住 大房子、小房子、小小房子·盖个临时厨房·盖棚拆棚·我们家的房子·木料·木板·椅子·床和沙发·花盆·花盆里的土 用 肥皂·洗·搓板·盆和水桶·工具·鸟笼子·餐盒·瓶子盖·宋冬的小铁车·玩具·电视·表·两个箱子
第三部分 访谈·观后感·评论 宋冬和喻瑜谈“物尽其用”北京展 宋冬:《物尽其用》的生活艺术 “物尽其用”:一个感人的展览 十步 博客观后感(1) 博客观后感(2) 在MoMA观看《物尽其用》有感 戴慧思(Deborah Davis) 艺术改变生活 冯博一 宋冬:物尽其用 王东 北京生活元素的合集 霍兰·科特(Holland Cotter)
在线试读
肥皂
不要小看这些可爱的肥皂,干的硬邦邦的肥皂,它们的来历是许多人都不理解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在那个年代,20世纪60年代,因国力不足,物质极度缺乏,那时买肥皂是要票本的,每人每月供应半块。家里有三口人,每月只供应一条半,多一点都是不可能的,家家都是如此。
为了便利洗衣服,我收集过我单位当时单身小伙子的个人购货本去买肥皂。他们总是把该洗的衣物拿回家让父母去洗,为此,每月定量的肥皂定是不去买,浪 费了。他们会经常让我去买,这样久而久之就存下这许多宝贵的肥皂。到后来我就把它们存起来,作为那些小伙子对我支持的一种纪念品,不想轻易地忘掉这段共患 难的友谊之情。 当时洗衣服都是用一种有绿色内釉的大瓦盆。
把衣服用水泡透之后,先洗去浮土,尽量拧得干一些,把污水洗掉再擦上肥皂。在搓板上揉搓多少遍之后,再用另外一个盆扣上,把这些衣服闷上半小时左右,一是为了便于清洗衣服上的污物,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节省肥皂的使用。
当肥皂用到最后的小小头,就把它泡软之后再贴在大肥皂上,或者是把小块集中起来泡软,用要洗的衣物沾上水包上,用手捏成球形使用,直至利用完了才算结束。再出现小块就这样往复地用下去。
每月去买肥皂,总是希望买到上海固本肥皂厂出的固本牌(一条0.56元),其次就是北京第一化工厂出的长城牌(一条0.44元)。这两种肥皂好 用,把它们晾干为的是使起来省——软的肥皂洗衣服很浪费,一块用不了多少次就没有了。每次都是买了肥皂之后就晒干,之后存放起来。我是最爱存肥皂的,即使 到后来国家经济好转了,不要购物本了,我还是坚持买肥皂来洗衣服。因家境原因,没有购买洗衣机,所以一直用大盆、搓板来洗。
同事有的买了洗衣机,他们把不用的搓板也先后送给我。我一直认为还是手洗的衣服干净,所以对肥皂的使用倍感亲切,直至如今我还是要把衣领、袖口、前 面都加倍手洗后,才放到洗衣机里去洗。 现在回想起来,以前的一些做法简直有些不可理解:那时能用票本买到肥皂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去买0.44元的长城肥皂。虽然知道固本肥皂好 用,去污力强,但是为了省那0.12元钱还是去买长城牌的。
现在看来很可笑,其实是当时的生活状态贫穷而造成的。
两个箱子
80年代时,公公和婆婆感到床的形式不如农村的炕好,总感到床下面有漏风的感觉,我和世平想到东华门那边去看看卖地毯头的商店,打算买一块与床尺寸 差不多的毡子铺上。但尺寸都不太合适,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此事没有办成。 后来在地毯商店对面的一个信托商店里发现了这两个箱子,打开盖一看箱底还有许多刨花,此箱还差一道工序,箱子的口没有做完,油漆也是差两道。我心里想家里 也没有这么好的木板,就是有了这种木板,世平还要辛苦地花去很多休息时间,没日没黑地才能做出这两个箱子,于是定下心买了这两个箱子。
世平看到标价为30元一对,他嫌贵不想买,仍打算以后有机会买木板自己做出来。我深知他太不容易了,坚决没有听他的意见,就先交了24元,从商店借了绳子,绑在世平的自行车架上先把一个运回家。俩人推着自行车,他走前面,我在后面推着自行车,扶着那只箱子,一路走回了家。
一路上世平都很不高兴,我深知他是心痛钱,确实是生活所迫,被逼无奈。 接着又拿上绳子,找了6元,骑车回到东华门信托商店,还了绳子和6元钱,大家帮助我们绑好另一个,这样又上路了。
那个月的日子就很艰难了,但总算是不再用那种包装箱装衣物了,很是知足。世平可还是生我的气。 60年代的那包装箱是用2元买回来的,发现缝子很大就买了,几张粉红色的纸把它糊成里子,已经感到很好了,总算是比我娘在最困难之时的那只糊箱强多了。当 时外面糊上花纸也挺好的,年代久远了已不成样子了,只要见到它就会想到我们母女相依为命而受到的苦痛和受到的歧视。
包装箱是我们装衣服用的,那时衣服很少,开始都没有装满过。到后来有了箱子,90年代有大衣柜、组合柜,这包装箱就放了许多我们四口人的破旧衣服,放在了墙角处。
回想起来,小时候在四川家里的衣橱都是刻有花纹的,曾嫂她们总是用布擦得亮亮的,很是好看。我家当时用的是牛筋的床板,花饰的带顶可以挂蚊帐的床, 那时的沙发都是皮革质量的,当时没有感到多么好,后来到北京生活困难时才有珍惜过去的感觉,无论如何努力绝对是买不起那些家具了。
小时候的生活我从来没有向别人透露过,生怕别人看不起我,我是国民党军官的女儿。从我本身就要求自己好好做人,好好工作,以求别人的心理平衡。
还好,我的世平是个很要强的人,他具备了聪明、能干、能吃苦的精神,才把我们这个家支撑起来,结婚时公公、婆婆给我们买了一个床和小柜子,我们一直用着.当时公婆给我们买这个床已经是很不易的举动了,那时世平家也是挺困难的。
我们从心里是过意不去,心想有两条长凳搭些板就可以了睡觉了。当时买家具还不用票证,有钱即可,那时候买这个床好像是42元,相当于一个人一月的工资。因此我们用这个床一直很在意,想使用得长远些。到了90年代初,我们才添了这个组合转角沙发。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就是你有钱也买不到家具。那时只有结婚办喜事的人才能够买,凭结婚登记证才能到?具总店去。先登记而后是排队,也许要等三四个月、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有的人为了家具只能拖延婚期,我们的同事就是如此。那家具票发给以后,票上还要印上一个红色的喜字,没有这张票,不结婚的人是很难买到家具的。 我和世平是没有办法买新家具的。那时世平就找了会打家具的人做组合柜,自己准备三合板、木料,从我们公司也可以申请买些工程上的下脚料,有时信托商店也能 买到木料。和一个木工师傅说好做四组柜子,可是那师傅,只完成了3/4的活就称家里有事,说把事办完了一周后就回来完成。
世平心善良,把所有的工钱都给了那师傅,他就走了。我们一直等,可到后来他也没有回来。最后是世平又用了四个星期天才把木工活干完。是我和秀珍用 砂纸打磨,又用了四个星期天把油漆活干完。这套组合柜已经是我们家的宝贝了,他凝聚了世平和秀珍的心血,我珍藏的是这些宝贵的情和义,在家里看着很是安 慰。
那时没有其他的本事多挣钱来养家糊口,现今的社会真是在天堂了,可是我们都老了,也算是有很好的结果了,像我母亲、公公、婆婆、世平他们才是真正 应该享受这样美好的生活的人,可是他们没有享受到,一想到此就要伤心落泪,只要吃或用些以前没有的新东西,就会想到他们没有受用到,心里很难受,只能是想 替他们吃了,用了吧!也只能如此了,有什么法子呢?
2006年8月《物尽其用》参加韩国光州双年展,我看到运到展馆的花盆、碗、塑料桶有破碎的情况,开始时心里有些不悦,感到展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远万里地运到这里,很心痛主办方的花费。
但后来我还是想通了:这些都是展品,无所谓的,许多人建议扔掉就算了。经过深思之后,我还是用胶带把这些盆和桶修复起来,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意,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理解,也?好如此了。
在光州双年展上帮助我们布置展品的青年人(都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对这些展品是有理解态度的,轻拿轻放,很尊重这些物品,他们是把它当成了艺术品的 规格了,这使我很感动。是我保存了这些废物给他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劳动,他们大汗淋漓,手和身体受到伤害,早上很早到了场地,那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 了我,使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遣责,为什么要留这些无用的东西给大家增添麻烦,内疚,内疚。

作者简介
巫鸿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美术史家宋冬 当代多媒介艺术家
赵湘源 我们故事的主角,宋冬的母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