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札記
- 作者:[日]吉川幸次郎 1950/1965
- 譯者:李寅生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
- 出版日期:2011年
《讀杜札記》是日本著名漢學家吉川幸次郎研究杜詩的成果,作者研讀了杜甫的1400余首詩歌,以一個日本人對中國文學的理解寫成,其研究杜詩的新穎角度令人感嘆。《讀杜札記》包括︰《讀杜札記》正編、《讀杜札記》續編等內容。
吉川幸次郎(1904—1980),號善乏,日本神戶人。1923年考取京都帝國大學中國哲學文學科,選修中國文學,1926年畢業。1928年在北京大 學留學,1931年回國。1947年以《元雜劇研究》著作,獲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吉川幸次郎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任內退休,改聘為 名譽教授,獲國家文化勛章。曾任國立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東方學會會長、日本藝術院會員、日本中國學會評議員兼專門委員、曰本外務省中國問題顧問、京都日中 學術交流座談會顧問、日中文化交流協會顧問。是日本著名的中國文學和歷史研究家。著有《吉川幸次郎全集》二十四卷。
李寅生,男,漢族,1962年7月27日生。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1992年在陝西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0年在四川大學獲文學博士學 位,2001年9月一2003年8月,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廣西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 日本語言文化碩士生導師。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術委員會主任。
《讀杜札記》正編
自序
先天元年
家系
壯游
長安
七言歌行
胡馬畫鷹
夜宴左氏莊
何將軍山林
胡塵
奉先
白水
《讀杜札記》續編
慈恩寺塔
金蝦蟆
崔翁高齋
天寶遺事
先帝貴妃
驥子
賊中
元日
宦者
悲陳陶
《讀杜札記》改版跋語
解說
附錄一 那一刻,我想起了吉川幸次郎先生 興膳宏
附錄二 吉川幸次郎先生其人與其學問 興膳宏
附錄三 關于吉川幸次郎先生《讀杜札記》之我見 興膳宏
附錄四 《讀杜札記》版本異同比較研究 李寅生
譯後記 李寅生
自序
先天元年
家系
壯游
長安
七言歌行
胡馬畫鷹
夜宴左氏莊
何將軍山林
胡塵
奉先
白水
《讀杜札記》續編
慈恩寺塔
金蝦蟆
崔翁高齋
天寶遺事
先帝貴妃
驥子
賊中
元日
宦者
悲陳陶
《讀杜札記》改版跋語
解說
附錄一 那一刻,我想起了吉川幸次郎先生 興膳宏
附錄二 吉川幸次郎先生其人與其學問 興膳宏
附錄三 關于吉川幸次郎先生《讀杜札記》之我見 興膳宏
附錄四 《讀杜札記》版本異同比較研究 李寅生
譯後記 李寅生
序
據筆者管見,在中國文學中,唐代杜甫的詩歌應該說是最為出類拔萃的,這也是在剛接觸中國文學時,所容易產生的感覺。在最近的二十年中,我經常把《杜詩偶
評》三冊放在手上,不時地翻閱一下。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查閱了關于中國文學史分類的相關內容。查閱的結果,使我對青少年時期的一些讀書感覺,得到了相應的
驗證。關于中國文學如果要說一些什麼觀點的話,我便認為是有關杜甫的詩歌。這也是我要寫這本書的目的,當然這也是我的義務。詩歌在過去的人類生活中,是一
種最為誠實的藝術。誠實的原因,恰如昨天寫的詩歌一樣,給人以一種全新的感覺。杜甫是生活在八世紀的詩人,他與我們相隔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長時間,然而時
間上的相隔,並沒有令人產生陌生的感覺,恰如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對杜詩評論的那樣︰“杜詩者,猶人之心中自有之詩也。”在有數的杜詩批評中,這是最為
著名的一個,杜甫的詩歌已不受時間的限制而扎根于人們的心中,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筆者為杜甫這位受人尊敬的詩人詩歌做一些注釋,就像為他做傳記一樣,按照年齡的順序,來解釋他的詩歌。進而在詩歌的背後,來展示杜甫的生活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原因如下︰
杜甫的詩歌在他的一生中出現的顯著變化,是在他最後時期完成的。也就是說,杜甫的詩歌是在不斷的創作中而達到成熟的。而其他的中國詩人,則通常並非如此, 這也是杜甫的特殊之處所在。例如,宋代的蘇東坡、陸放翁他們都是杜甫時代之後的大詩人,但他們的詩歌我沒有像讀杜詩那樣熟。這些詩人的詩歌,也未必是隨著 年齡的增長而成熟。如果說到其中的變化,他們吟詠的內容也無外乎是事情的變化而已。壯年時寫的詩,並非表現了一種白發境界;而白發時寫的內容,則是到了老 年時才出現在詩歌中,並且詩歌吟詠的事物也發生了變化。詩歌的風格,開始出現了一定的意料之外的變化,這類的變化,並不限于蘇東坡、陸放翁等人,在中國現 代的詩人中均有類似的情況,只是杜甫與他們不同而已。壯年時寫的詩與晚年時寫的詩,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風格,正是對自己不斷要求進步的結果。僅從這個角度而 言,杜甫的偉大堪稱古今罕有。無論怎樣來說,即使有一些疑問,我都認為杜甫的成長道路,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東西。
按筆者的研究,杜甫的詩歌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年輕時杜甫的詩歌創作,將在後面的章節中進行敘述,現暫且不談。現在所要論述的是以杜甫三十歲的作品為開端,以及四十多歲在玄宗皇帝的治世中所寫的詩歌。 落魄長安時寫的詩,是在近乎于郁悶的條件下完成的,因而有些不太完美之處。此後,詩人把目光轉向了外面的世界,視野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作詩的語匯也變得 精煉了起來。這是杜甫第一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杜甫四十四歲的這年冬天,“安史之亂”突然爆發,在灰暗時代急速代替輝煌時代的同時,杜甫個人的命運也發生了重要轉折,這一時期詩人的詩歌專門吟詠內心的 憂愁。在遭受叛軍的監禁之後,杜甫潛逃了出來,開始了一生中最後的為官生活。在對現實的不滿中,杜甫開始了後半生的漂泊生涯。他與家人一起為了填飽肚子而 遠赴甘肅,所寫的詩歌充滿了極度的憂傷。這是杜甫第二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四十八歲的這年冬天,杜甫南去四川成都,在友人的幫助下建造了草堂,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數年時光。這一時期的詩歌,平和圓熟,在自然的善意中散發著詩人的敏感。這是杜甫第三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但是,杜甫的幸福生活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于是他南下長江,來到四川東部的小城市夔州棲身。這里有所謂的三峽之險,在兩岸的絕壁之下,長江之水奔騰咆哮, 形成了湍湍激流。在這些悲壯的風景中,杜甫的詩歇達到了最後的完美境界。憂愁寫在了他的詩歌中,但其中也包含了他對社會的擔憂。公元770年,五十九歲的 杜甫死在了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這是杜甫第四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無論哪一個時期,杜甫都有著誠實的人格。以不同的詩歌形式出現,但表現的卻是同樣的思想,這樣的創作脈絡貫穿了杜甫的一生。筆者追尋著杜甫的人生軌跡,選擇他一生中重要的事跡,來研究他詩歌中的主要思想內容。
杜甫的一生,與中國中世紀詩歌和近世紀詩歌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原本作為文史學者的我,也一直對此持有極為關注的態度。杜甫以前的中國詩歌和杜甫以後的中 國詩歌,是以杜甫作為分水嶺的,其中的不同之處已表現得相當清楚。杜甫以前的詩歌,亦即從魏晉經南北朝至唐初的中國詩歌,如果說有一些變化的話,這便是三 世紀至七世紀時的中國詩歌保留了古代的乃至中世紀的典雅感情,只是外部的形式還不太完美而已。語言上帶有音樂感、乃至具有華美的傾向以及赤裸裸的感情表 白,破壞了詩歌的和諧性,成為詩歌創作中不可避免的傾向。此外,措辭夸大、表述自然和人事的細膩含蓄,也有一定的描寫難度。由于杜甫的出現,這種狀態一舉 得到了改觀,曾經的困難出現了解決的可能。中國的詩歌到杜甫時開始出現了充實的內容。
杜甫詩歌內容劃時代的充實,使詩歌外部形式的完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具有最為完整韻律的詩歌形式,即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的完成者應該是杜甫。細膩的詩歌韻律形式的完成,使中國詩歌表達的感情產生了一個飛躍。其中杜甫的詩歌,堪稱是這方面重要的革命。
杜甫個人的力量,確定了杜甫以後的詩歌發展道路,給後世千年的詩人們提供了沿著杜甫之路前進的有利方向。杜甫之後,從唐末經宋元明清,直到近代民國初年的 文學革命,都是把杜甫看成是中國詩歌完美的典範的。在這一千幾百年間,中國詩人完全把杜甫作為了詩歌的祖述者,並幾乎沒什麼異議。三十年前的文學革命(指 1919年的五四運動。譯者注),雖然宣稱是與歐洲近代文學合流,但對杜甫詩歌的直接祖述以及把杜甫作為中國第一詩人的認識,卻並沒有太多的不同看法。民 國的文學革命,以對韓愈的散文評價為開端,對過去文學的評價進行了重新評估,但杜甫的文學地位並未受到什麼影響。把杜甫看做是中國文學的最高峰,並不是我 一個人的認識。
不僅一個人的詩歌是這樣,從漢代至唐代的中國與宋代之後的中國在思維方式、治學方法、政治觀點、經濟模式等等方面,都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態度。新時代最初標 準的劃分,便是以杜甫詩歌作為參照物而進行的。如果杜甫沒有出現的話,宋代以後的新模式便不會出現,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了。
杜甫,姓杜名甫。就如李白姓李名白、王維姓王名維、孫文姓孫名文一樣。“甫”是其名,且是他的實名。在中國的習俗中,一般人是不能隨便稱呼其實名的,而要 稱呼代表他名字的字。杜甫的字為子美,李白的字為太白、王維的字為摩詰、孫文的字為逸仙、蔣中正的字為介石,其起名的情況大抵如此。因字為“子美”,杜甫 也被稱為“杜子美”。一個人的字,往往選取與其名有關的文字。杜甫的字取自《儀禮‧士冠禮》注︰“甫,男子之美稱。”今筆者采用伊藤東涯的《秉燭譚》之 說。
此外,杜甫還有“杜工部”的名字之說,工部是杜甫擔任的最後官職,即工部員外郎。杜甫又有“杜少陵”的名字之說,其先祖住在漢代長安郊外宣帝皇後的少陵附 近,所以杜甫在《哀江頭》詩中自稱是“少陵野老”。除了這些名稱之外,杜甫還有“杜陵書生”、“杜陵布衣”、“杜陵野客”、“杜陵遠客”、“杜陵翁”等常 以杜陵為名的稱呼。杜甫先祖所住的地方有漢宣帝的陵墓,陵墓以及陵墓所在的縣均以“杜陵”呼之。杜甫還有“老杜”的稱呼,這是為了和晚唐杜牧“小杜”的稱 呼有所區別而這樣叫的。又過了數百年之後,由蒙古人統治中國的元朝追贈杜甫為“文貞公”,事見明王世貞《宛委余編》卷五,但這類的記述並未引起人們太多的 注意。詩人的地位于此不太相稱,所以誰也沒有這樣稱呼杜甫。
筆者為杜甫這位受人尊敬的詩人詩歌做一些注釋,就像為他做傳記一樣,按照年齡的順序,來解釋他的詩歌。進而在詩歌的背後,來展示杜甫的生活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原因如下︰
杜甫的詩歌在他的一生中出現的顯著變化,是在他最後時期完成的。也就是說,杜甫的詩歌是在不斷的創作中而達到成熟的。而其他的中國詩人,則通常並非如此, 這也是杜甫的特殊之處所在。例如,宋代的蘇東坡、陸放翁他們都是杜甫時代之後的大詩人,但他們的詩歌我沒有像讀杜詩那樣熟。這些詩人的詩歌,也未必是隨著 年齡的增長而成熟。如果說到其中的變化,他們吟詠的內容也無外乎是事情的變化而已。壯年時寫的詩,並非表現了一種白發境界;而白發時寫的內容,則是到了老 年時才出現在詩歌中,並且詩歌吟詠的事物也發生了變化。詩歌的風格,開始出現了一定的意料之外的變化,這類的變化,並不限于蘇東坡、陸放翁等人,在中國現 代的詩人中均有類似的情況,只是杜甫與他們不同而已。壯年時寫的詩與晚年時寫的詩,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風格,正是對自己不斷要求進步的結果。僅從這個角度而 言,杜甫的偉大堪稱古今罕有。無論怎樣來說,即使有一些疑問,我都認為杜甫的成長道路,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東西。
按筆者的研究,杜甫的詩歌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年輕時杜甫的詩歌創作,將在後面的章節中進行敘述,現暫且不談。現在所要論述的是以杜甫三十歲的作品為開端,以及四十多歲在玄宗皇帝的治世中所寫的詩歌。 落魄長安時寫的詩,是在近乎于郁悶的條件下完成的,因而有些不太完美之處。此後,詩人把目光轉向了外面的世界,視野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作詩的語匯也變得 精煉了起來。這是杜甫第一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杜甫四十四歲的這年冬天,“安史之亂”突然爆發,在灰暗時代急速代替輝煌時代的同時,杜甫個人的命運也發生了重要轉折,這一時期詩人的詩歌專門吟詠內心的 憂愁。在遭受叛軍的監禁之後,杜甫潛逃了出來,開始了一生中最後的為官生活。在對現實的不滿中,杜甫開始了後半生的漂泊生涯。他與家人一起為了填飽肚子而 遠赴甘肅,所寫的詩歌充滿了極度的憂傷。這是杜甫第二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四十八歲的這年冬天,杜甫南去四川成都,在友人的幫助下建造了草堂,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數年時光。這一時期的詩歌,平和圓熟,在自然的善意中散發著詩人的敏感。這是杜甫第三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但是,杜甫的幸福生活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于是他南下長江,來到四川東部的小城市夔州棲身。這里有所謂的三峽之險,在兩岸的絕壁之下,長江之水奔騰咆哮, 形成了湍湍激流。在這些悲壯的風景中,杜甫的詩歇達到了最後的完美境界。憂愁寫在了他的詩歌中,但其中也包含了他對社會的擔憂。公元770年,五十九歲的 杜甫死在了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這是杜甫第四個時期的詩歌創作。
無論哪一個時期,杜甫都有著誠實的人格。以不同的詩歌形式出現,但表現的卻是同樣的思想,這樣的創作脈絡貫穿了杜甫的一生。筆者追尋著杜甫的人生軌跡,選擇他一生中重要的事跡,來研究他詩歌中的主要思想內容。
杜甫的一生,與中國中世紀詩歌和近世紀詩歌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原本作為文史學者的我,也一直對此持有極為關注的態度。杜甫以前的中國詩歌和杜甫以後的中 國詩歌,是以杜甫作為分水嶺的,其中的不同之處已表現得相當清楚。杜甫以前的詩歌,亦即從魏晉經南北朝至唐初的中國詩歌,如果說有一些變化的話,這便是三 世紀至七世紀時的中國詩歌保留了古代的乃至中世紀的典雅感情,只是外部的形式還不太完美而已。語言上帶有音樂感、乃至具有華美的傾向以及赤裸裸的感情表 白,破壞了詩歌的和諧性,成為詩歌創作中不可避免的傾向。此外,措辭夸大、表述自然和人事的細膩含蓄,也有一定的描寫難度。由于杜甫的出現,這種狀態一舉 得到了改觀,曾經的困難出現了解決的可能。中國的詩歌到杜甫時開始出現了充實的內容。
杜甫詩歌內容劃時代的充實,使詩歌外部形式的完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具有最為完整韻律的詩歌形式,即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的完成者應該是杜甫。細膩的詩歌韻律形式的完成,使中國詩歌表達的感情產生了一個飛躍。其中杜甫的詩歌,堪稱是這方面重要的革命。
杜甫個人的力量,確定了杜甫以後的詩歌發展道路,給後世千年的詩人們提供了沿著杜甫之路前進的有利方向。杜甫之後,從唐末經宋元明清,直到近代民國初年的 文學革命,都是把杜甫看成是中國詩歌完美的典範的。在這一千幾百年間,中國詩人完全把杜甫作為了詩歌的祖述者,並幾乎沒什麼異議。三十年前的文學革命(指 1919年的五四運動。譯者注),雖然宣稱是與歐洲近代文學合流,但對杜甫詩歌的直接祖述以及把杜甫作為中國第一詩人的認識,卻並沒有太多的不同看法。民 國的文學革命,以對韓愈的散文評價為開端,對過去文學的評價進行了重新評估,但杜甫的文學地位並未受到什麼影響。把杜甫看做是中國文學的最高峰,並不是我 一個人的認識。
不僅一個人的詩歌是這樣,從漢代至唐代的中國與宋代之後的中國在思維方式、治學方法、政治觀點、經濟模式等等方面,都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態度。新時代最初標 準的劃分,便是以杜甫詩歌作為參照物而進行的。如果杜甫沒有出現的話,宋代以後的新模式便不會出現,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了。
杜甫,姓杜名甫。就如李白姓李名白、王維姓王名維、孫文姓孫名文一樣。“甫”是其名,且是他的實名。在中國的習俗中,一般人是不能隨便稱呼其實名的,而要 稱呼代表他名字的字。杜甫的字為子美,李白的字為太白、王維的字為摩詰、孫文的字為逸仙、蔣中正的字為介石,其起名的情況大抵如此。因字為“子美”,杜甫 也被稱為“杜子美”。一個人的字,往往選取與其名有關的文字。杜甫的字取自《儀禮‧士冠禮》注︰“甫,男子之美稱。”今筆者采用伊藤東涯的《秉燭譚》之 說。
此外,杜甫還有“杜工部”的名字之說,工部是杜甫擔任的最後官職,即工部員外郎。杜甫又有“杜少陵”的名字之說,其先祖住在漢代長安郊外宣帝皇後的少陵附 近,所以杜甫在《哀江頭》詩中自稱是“少陵野老”。除了這些名稱之外,杜甫還有“杜陵書生”、“杜陵布衣”、“杜陵野客”、“杜陵遠客”、“杜陵翁”等常 以杜陵為名的稱呼。杜甫先祖所住的地方有漢宣帝的陵墓,陵墓以及陵墓所在的縣均以“杜陵”呼之。杜甫還有“老杜”的稱呼,這是為了和晚唐杜牧“小杜”的稱 呼有所區別而這樣叫的。又過了數百年之後,由蒙古人統治中國的元朝追贈杜甫為“文貞公”,事見明王世貞《宛委余編》卷五,但這類的記述並未引起人們太多的 注意。詩人的地位于此不太相稱,所以誰也沒有這樣稱呼杜甫。
---
由於我是外行 所以要寫這則書介時
才知道這本台灣已有翻譯
真是孤陋寡聞 (手頭無此書)
我想有翻譯總比沒有好 得太多
不過 我們可以參考個別的文章出處
了解一下復旦大學的集體翻譯版本的品質
我用鄭清茂先生翻譯的{宋詩概說}對照一下它的"關於陸游"篇
可以了解鄭先生的翻譯了解更深一層 (復旦版對於金朝的"贊美"處等等有刪節)
中國詩史
分類: 文學∕詩集
作者:吉川幸次郎/譯者:劉向仁
編號:kk0084778
定價: 460 元
出版社: 明文書局
優惠價:85 折 391 元特價:79折! 514元-->
叢書系列: 文海詩詞戲曲叢刊系列
出版日:1982年1月4日
頁數: 510 頁
中国诗史
作者:(日)吉川幸次郎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7309030621印次:1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1-12-1 字数:316000 版次:1 d_p(1);
定价:19元 当当价:12.6元折扣:66折 钻
作者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版權)
ISBN:7309030621印次:1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1-12-1
2007/10/24
吉川幸次郎 {中國詩史}劉向仁譯,台北:明文書局出版社,1982年
吉川幸次郎 {中國詩史}章培恆等譯,台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字数:316000)
由於我是外行 所以要寫這則書介時,才知道這本台灣已有翻譯(手頭無此書),真是孤陋寡聞。
我想,有翻譯本參考總比沒有要好得太多。
不過,我們可以參考個別的文章出處,了解一下復旦大學的集體翻譯版本的品質。
我用鄭清茂先生翻譯的{宋詩概說} (台北:聯經 1977),對照一下它的"關於陸游"篇,可以了解鄭先生的優秀翻譯了解更深一層 (復旦版對於金朝的"贊美"處等等有刪節)。
譯者(代表A)前言:
呈 獻在讀者面前的這部《中國詩史》,實際上是作者吉川幸次郎氏(1904—1980)的有關論文的結集,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國詩歌的歷史。然而,這些論文 通過對中國詩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時期和具有代表性的詩人、詩篇的論述,卻頗為清晰地勾勒出了作者所認為的中國詩歌演變的輪廓。而且,作者所注意的不僅是詩 歌本身,他是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從事探討的。例如,作為本書第一篇的《中國文學史的一種理解》和關于孔子的《新的慟哭》等篇,都不是專論詩歌甚或根本不是 論詩之作,但卻有助于顯示他所企圖說明的詩歌的整個發展過程的背景或某一時期的時代精神,使上述的輪廓更為突出。從這個意義上說,把這部書視為獨具一格的 中國詩歌史也未嘗不可。
吉川幸次郎氏是日本研究中國文學的泰斗,在國際漢學界亦負盛名。不僅著作等身,且多獨到之 見。就這部書來看,無論是他對詩人、詩篇的論述抑或他所展現的中國詩歌發展的脈絡乃至中國文學的整個歷程,都跟我們熟知的頗不相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由此所體現出來的堪稱為歷史之研究的原則和方法,較之我們所常見的在文學史研究領域里的原則和方法,也顯然具有新的特色。 "
「阮籍的一生顯示了一個榜樣,那就是:忠實於應循道理的人,恰恰生在道理不怎麼行得通的社會中,應當如何生活。 」——吉川幸次郎(駱玉明 譯),摘自《阮籍傳》
重版前言
譯者前言
中國文學史的一種理解
《詩經》與《楚辭》
新的慟哭——孔子與“天”
項羽的《垓下歌》
漢高祖的《大風歌》
論司馬相如 對常識的反抗——司馬遷《史記》的立場
關于短簫鐃歌
曹操的樂府詩
關于孔融
關于曹植
阮籍傳
阮籍的《詠懷詩》
陶淵明燃燒與持續——六朝詩與唐詩
唐詩的精神
李白與杜甫
牡丹——李白的故事
杜甫小傳
韋應物的詩
韓退之的詩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隱
宋詩的情況
關于蘇軾
詩人與藥鋪——關于黃庭堅
關于陸游
關于元好問
關于高啟
李夢陽的一個側面——古文辭的平民性
漁洋山人的《秋柳》詩
清末的詩——讀《散原精舍詩》
關于魯迅
中國的古典與日本人
解說(高橋和已)
論文出處一覽表
中国诗史
作者:(日)吉川幸次郎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7309030621印次:1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1-12-1 字数:316000版次:1
d_p(1);
定价:19元 当当价:12.6元折扣:66折 钻石VIP价:12.60元
中国诗史
作者:(日)吉川幸次郎 著
譯者前言
"呈獻在讀者面前的這部《中國詩史》,實際上是作者吉川幸次郎氏(1904—1980)的有關論文的結集,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國詩歌的歷史。然而,這些論文通過對中國詩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時期和具有代表性的詩人、詩篇的論述,卻頗為清晰地勾勒出了作者所認為的中國詩歌演變的輪廓。而且,作者所注意的不僅是詩歌本身,他是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從事探討的。例如,作為本書第一篇的《中國文學史的一種理解》和關于孔子的《新的慟哭》等篇,都不是專論詩歌甚或根本不是論詩之作,但卻有助于顯示他所企圖說明的詩歌的整個發展過程的背景或某一時期的時代精神,使上述的輪廓更為突出。從這個意義上說,把這部書視為獨具一格的中國詩歌史也未嘗不可。
吉川幸次郎氏是日本研究中國文學的泰斗,在國際漢學界亦負盛名。不僅著作等身,且多獨到之見。就這部書來看,無論是他對詩人、詩篇的論述抑或他所展現的中國詩歌發展的脈絡乃至中國文學的整個歷程,都跟我們熟知的頗不相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由此所體現出來的堪稱為歷史之研究的原則和方法,較之我們所常見的在文學史研究領域里的原則和方法,也顯然具有新的特色。 "
重版前言
譯者前言
中國文學史的一種理解
《詩經》與《楚辭》
新的慟哭——孔子與“天”
項羽的《垓下歌》
漢高祖的《大風歌》
論司馬相如 對常識的反抗——司馬遷《史記》的立場
關于短簫鐃歌
曹操的樂府詩
關于孔融
關于曹植
阮籍傳
阮籍的《詠懷詩》
陶淵明燃燒與持續——六朝詩與唐詩
唐詩的精神
李白與杜甫
牡丹——李白的故事
杜甫小傳
韋應物的詩
韓退之的詩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隱
宋詩的情況
關于蘇軾
詩人與藥鋪——關于黃庭堅
關于陸游
關于元好問
關于高啟
李夢陽的一個側面——古文辭的平民性
漁洋山人的《秋柳》詩
清末的詩——讀《散原精舍詩》
關于魯迅
中國的古典與日本人
解說(高橋和已)
論文出處一覽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阮籍的父親阮瑀曾任曹魏丞相,為「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崇尚道家,他本人以瀟灑和不拘禮節而出名。他常常待在家裡讀書,數月不出,或者出遊,數月不歸。此外他嗜酒成性,往往大醉。為了避禍,阮籍做人非常小心,曹爽召他為參軍,但他稱病拒絕。後來曹爽被殺,司馬懿召他為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續用他為從事中郎。
後來司馬昭想讓阮籍的女兒作為司馬炎的王妃,阮籍為了避免這場婚事,醉六十天,別人無法與他通話,最後司馬昭取消了這個打算。司馬昭派鐘會問阮籍對世事的看法,來試探他,但阮籍總是大醉,無法發表任何看法。司馬昭想進為晉王,但假意推脫,他的士僚們就讓阮籍寫一篇《勸進文》,阮籍不願,又採取了喝酒大醉的手段來推脫,但最後被逼迫得沒有辦法,立地寫了一篇《勸進文》,連改都沒有改,而且文辭清壯,當時被非常看重。因此,即使他衝撞其他官僚,也受到司馬昭的保護。
- 《文心雕龍》:「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惟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說明了阮籍和嵇康是為正始詩歌的兩位代表性詩人。
- 鍾嶸《詩品》置阮籍詩於上品,評曰:「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其中「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說明了阮籍的詩充滿了象徵性、隱蔽性,難以了解其內在思想。
- 朱光潛: 阮籍. 詠懷詩十七首 中國最沉痛的詩(大意 1935) 數十年之後他認為"遊仙詩"可以解釋太半的篇章
- 1960s 台灣教育電台 葉嘉瑩 {阮籍. 詠懷詩講錄}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
- 吉川幸次郎 {關於 阮籍. 詠懷詩} 岩波 1981
詠懷詩十七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二妃遊江濱,消遙順風翔。
交甫懷環珮,婉孌有芬芳。
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
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
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房。
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流盻發姿媚,言笑吐芬芳。
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衣裳。
願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
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春秋非有託,富貴焉常保?
清露被皋蘭,凝霜霑野草。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登高臨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岡岑,飛鳥鳴相過。
感慨懷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
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平生少年時,輕薄好絃歌。
西遊咸陽中,趙李相經過。
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
驅馬復來歸,反顧望三河。
黃金百溢盡,資用常苦多。
北臨太行道,失路將如何?
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
連軫距阡陌,子母相拘帶。
五色曜朝日,嘉賓四面會。
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
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
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樹林。
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
寒風振山岡,玄雲起重陰。
鳴鴈飛南征,鶗鴃發哀音。
素質遊商聲,悽愴傷我心。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書詩。
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
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
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
乃悞羨門子,噭噭今自蚩。
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
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
走獸交橫馳,飛鳥相隨翔。
是時鶉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
羈旅無疇匹,俛仰懷哀傷。
小人計其功,君子道其常。
豈惜終憔悴,詠言著斯章。
炎暑惟茲夏,三旬將欲移。
芳樹垂綠葉,清雲自逶迤。
四時更代謝,日月遞差馳。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願睹卒歡好,不見悲別離。
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
迴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飢。
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
豈為誇譽名,憔悴使心悲。
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
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
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
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
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輕薄閑遊子,俯仰乍浮沈。
捷徑從狹路,僶俛趣荒淫。
焉見王子喬,乘雲翔鄧林。
獨有延年術,可以慰我心。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駸駸。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涕下誰能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