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梁真諦三藏譯. 歸命盡十方,最勝業遍知,色無礙自在,救世大悲者。 及彼身體相,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如實修行等。 為欲令眾生,除疑捨 ...《大乘起信論》,略稱《起信論》,是佛教的一部論書,大乘佛教的概論之作,相傳為馬鳴菩薩所作,由真諦法師譯出。內容凡一卷,全文一萬一千字左右,是對隋、唐佛教影響很大的一部論著。
目錄 |
內容
本論主要闡述了大乘佛教生起、正信的理論,簡明扼要地概述了大乘佛教晚期如來藏思 想,主要分為五個部份。第一部份為「因緣分」,敘述造本論的目的在於讓人們正確地瞭解大乘佛法的根本旨意,從而通過修行脫離苦惱、證得極樂;第二部份為 「立義分」,確立本論的中心論點;第三部份為「解釋分」,詳細闡釋主題,為全論之重點所在;第四部份為「修行信心分」,著重指出通過修行鑒定大乘佛法的重 要性;第五部份為「勸修利益分」,顯示一句本論進行修行將帶來的功德利益。版本
本論以南朝梁真諦的譯本較為流行,稱為梁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另,唐代實叉難陀重譯此論,稱唐譯。註疏
對本書的註疏,歷代甚多,其中以隋代慧遠的《起信論義疏》、新羅元曉的《起信論疏》、唐代賢首法藏的《起信論義記》最為重要,三書合稱為《起信論三疏》。據說玄奘大師至印度求學時,曾經將此書自漢譯梵,但已經失傳。近代楊仁山居士曾經與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Richard Timothy)合作將該書合譯成英文。
考證
關於《大乘起信論》的著者、譯者及其真偽,歷來在學術界內眾說紛紜、爭論不斷。相傳本論為「馬鳴菩薩造,梁真諦法師譯」,隋代法經的《眾經目錄》首次記載此論,但是因為此論未見於真諦譯經目錄中,將它歸屬於疑惑部,認為不是真諦法師譯出[1]。唐代均正,著《四論玄義》,其中認為此論是由地論師所造,非由馬鳴所造[2]。《馬鳴菩薩傳》和《付法藏因緣傳》也未曾提及《大乘起信論》,這也引發後世懷疑,此論並不是由馬鳴所造。
日本佛教的學者松本文三郎、望月信亨、村上專精等認為《大乘起信論》是在漢地所寫作的論書,並非由印度傳入。學者梁啟超、呂澂等人也贊成此說。但也有許多學者持相反看法,如常盤大定、羽溪了諦、湯用彤、周叔迦,認為此論由印度傳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