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國璽《非凡人間(一)》台北: 輔仁大學 2003 單國璽主講; 李匡郎; 蕭淑華整理
2006.1.5【本報台北訊】輔仁大學三日舉行單國璽樞機主教《非凡人間2》新書發表暨獎學金頒獎典禮,新書書名源自非凡電視台董事長黃崧「殘而不廢」,且促成單國璽樞機主教在非凡電視台傳播福音;獎學金則頒予原住民與身心障礙學子,激勵學生堅持夢想,追求卓越。
新書發表暨獎學金頒獎典禮在輔仁大學野聲樓舉行,單國璽樞機主教說明書名由來,是因為黃崧雖是身障人士,但從未消極,反而自小立定夢想「我要養別人,不要別人養我」,秉持這個夢想,經過許多困難才創立今日的非凡電視台。
單國璽表示,除了現實生活的飽暖,黃崧更感到心靈也要溫飽充實,考慮天主教在媒體發聲管道有限,自己又是教友,因此促成單樞機與非凡電視台的緣分,新書象徵、期許「非凡」的夢與理想能落實在「人間」。
輔大校長黎建球致詞感謝黃崧對母校的貢獻,並持續不斷捐款給「輔仁大學單國璽樞機獎學金」。
獎學金的申請資格限原住民與身心障礙學生,希望藉獎學金和黃崧的故事,激勵原住民與身心障礙學生,堅持自己的夢想,追求卓越。
受獎的音樂系四年級學生簡慧綾說,「非凡人間」令人感到超脫與昇華,她期許自己能更加努力,並好好利用這筆獎學金完成夢想,以不辜負眾人的幫助與關懷。
-----
楊國樞等著《民主的重創與重創》台北: 允晨 1991
自由時報2014-1-10 〈澄社評論〉 聽證會取代委員會
◎ 徐世榮
大埔四戶終獲勝訴,在制度面上意義重大。除了確定區段徵收仍須吻合土地徵收必備要件、不得逾越憲法人權及財產權保障紅線之外,另須注意的,乃是土地徵收公益性及必要性的決定權,是否仍適合由相關委員會來專斷?都市計畫委員會及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是否仍值得信賴?
理 論上,支撐委員會機制的是專家主義。二十世紀初期,西方改革運動興起,主張由專家來取代政治,因為專家代表客觀中立,政治則是主觀偏見,政府的行政作為因 此要排除政治,並由專家來進行統治,各式專家委員會遂相繼成立。惟,事後深刻反省,卻發現專家委員會機制並未促進公共利益,反而多是在維護少數菁英的私 利。論其本質其實仍是政治,是社會上層階級的巧妙奪權計畫,企圖用專家的專業形象來取代民主參與。上世紀中葉之後,在嚴厲批評下,專家統治模式逐漸式微, 取而代之的是尊重民意及踐行正當行政程序的審議式民主。
遺憾地,我國的委員會機制不僅至今未改,竟然還是個專家主義配上威權政體的加強版。 以都委會為例,表面上似由專家學者組成,實際上,不論是地方或是中央,政府官員就幾乎佔了一半;加上,專家學者由首長派聘,政府因此可以完全掌控。這也就 是桃園航空城都市計畫問題一籮筐,但毛治國副院長卻膽敢要求去年底前務必通過,而都委會也確實遵照辦理,縱有資深委員誇稱自己有四十年審查經驗,又如何 呢?土徵會也不遑多讓,內政部如今敗訴了,竟諉過給配合的學者,讓人搖頭。
委員會是個威權保守、強凌弱的政治壓迫機制,根本無法體現公益性及必要性,而這也就是民間團體強烈要求用聽證會來取代委員會的主因。繼去年都更條例部分條文因相同理由被大法官宣判違憲後,如今行政法院再做出重要判決,翻轉委員會機制的時候應該是到了。
(作者為臺灣農村陣線理事長、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澄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澄社,成立於1989年4月17日,台灣自由主義學者論政社團,官方英文名稱為「Taipei Society」。成立之初,希望在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兩黨競爭的態勢間,發出「第三種聲音」。在組織章程中訂立「論政而不參政」的標準。
澄社成立後,楊國樞於1989年6月22日《中國時報》發表創社聲明〈我們為什麼要組織澄社〉[1],聲明中對當時國民黨主政下的政治、社會局勢提出批判,要求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實踐《中華民國憲法》、回歸憲政;而對特權壟斷、資源獨占、族群衝突問題也有所訴求。創社成員討論聲明內容時,已經隱約浮現臺灣統獨議題。
2000年,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台灣首度政黨輪替。澄社曾對陳水扁政府的人事提出聲明,反對陳唐山出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賴國洲出任台視董事長。
2000年7月31日,台灣發生八掌溪事件,輿論喧騰;2000年8月,澄社發表萬言書,由瞿海源、陳東升、許松根、黃昭元、張世雄、石世豪、王業立共同執筆,徵詢社員意見後正式發表,對執政滿三個月的陳水扁政府提出批判;此萬言書對「新政府的歷史定位」、「憲政體制與運作」、「政府效能」,與掃除黑金、財經、社會福利、環境、媒體政策、災後重建等重大政策多所訴求。2002年6月,澄社社員集體面見陳水扁,遞交「國是諍言」。2004年7月11日,澄社發表〈請問總統,政府改革了什麼? 檢驗民進黨執政四年的改革成效〉萬言書,全文刊登於澄社網站與《中時電子報》[2]。
2011年11月14日,澄社偕《今周刊》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布「E世代對不分區立委選制的看法」,調查20到39歲、大專程度以上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對不分區立委選制的看法,超過8成受訪者不知立委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3]
成立背景
澄社成立之前,1960年代末期,許多標諸自由主義學者留學返回台灣,參與《思與言》、《大學雜誌》等刊物編務、撰文。1970年代後,又相繼於《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立早報》撰文評論時政,於1980年代達於高峰,面對台灣解嚴的政治局勢,希冀藉由輿論推動政治改革,因而逐漸聚集。於是由胡佛、楊國樞、文崇一、李鴻禧、韋政通、何懷碩和張忠棟等七人為創社發起人,邀集李永熾、林正弘、徐正光、張清溪、張存武、張曉春、張春興、陳師孟、黃光國、黃武雄、黃榮村、葉啟政、蔡墩銘、蕭新煌、瞿海源共十六位學者參與,正式創社,推選楊國樞為第一任社長。澄社成立後,楊國樞於1989年6月22日《中國時報》發表創社聲明〈我們為什麼要組織澄社〉[1],聲明中對當時國民黨主政下的政治、社會局勢提出批判,要求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實踐《中華民國憲法》、回歸憲政;而對特權壟斷、資源獨占、族群衝突問題也有所訴求。創社成員討論聲明內容時,已經隱約浮現臺灣統獨議題。
發展過程
國民黨主政期間,澄社與民進黨等在野勢力合作,批判國民黨,共同推展不少政治改革,發起相關議題,許多成員與民進黨來往密切。隨著台灣政治局勢變遷,部分成員投入參政,出任黨政職務退出。而族群、統獨議題對立升高,於澄社中亦有爭論,許多成員因而離去。如建國黨中部份成員即原屬澄社社員。2000年,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台灣首度政黨輪替。澄社曾對陳水扁政府的人事提出聲明,反對陳唐山出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賴國洲出任台視董事長。
2000年7月31日,台灣發生八掌溪事件,輿論喧騰;2000年8月,澄社發表萬言書,由瞿海源、陳東升、許松根、黃昭元、張世雄、石世豪、王業立共同執筆,徵詢社員意見後正式發表,對執政滿三個月的陳水扁政府提出批判;此萬言書對「新政府的歷史定位」、「憲政體制與運作」、「政府效能」,與掃除黑金、財經、社會福利、環境、媒體政策、災後重建等重大政策多所訴求。2002年6月,澄社社員集體面見陳水扁,遞交「國是諍言」。2004年7月11日,澄社發表〈請問總統,政府改革了什麼? 檢驗民進黨執政四年的改革成效〉萬言書,全文刊登於澄社網站與《中時電子報》[2]。
2011年11月14日,澄社偕《今周刊》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布「E世代對不分區立委選制的看法」,調查20到39歲、大專程度以上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對不分區立委選制的看法,超過8成受訪者不知立委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3]
歷任社長
- 楊國樞, 1989-
- 瞿海源, 1991-
- 黃榮村, 1993-
- 夏鑄九, 1995-
- 林子儀, 1996-
- 張清溪, 1997-
- 瞿海源, 1999-
- 顧忠華, 2001-
- 洪裕宏, 2003-
- 黃秀端, 2005-
- 詹長權, 2007-
- 黃秀端, 2009-
- 黃國昌, 2010-
- 周志宏, 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