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2月號/2014 第340期
本期封面故事
藝文漫步在城南:紀州庵文學森林雙週年慶
《遲春花》:馬各1950年代散文集◎應鳳凰
《遲春花》:馬各1950年代散文集◎應鳳凰
編輯的話
任它斜風細雨,無非有情天地
◆封德屏
王文興教授渾厚、磁性,飽含文學滋養的聲音,透過麥克風,朗朗擴散在紀州庵的講堂。窗 外陽光斜映,亭亭如蓋的樹影被風吹拂著,一片綠蔭映照幾抹嫣紅早發的山櫻,天地一片靜好。平常七、八十個座位的二樓,此刻已座無虛席,還有席地而坐的,站 立著的,滿滿的竟然有140幾位,再加上大銀幕視訊同步觀看的三樓講堂空間,總共達兩百人;同時間,一樓的文創書店,幾位讀者倚著書架靜靜的看書;茶館有 三、五桌淑媛雅士,一面喝茶,一面聊天或低頭寫作。整個紀州庵不大,人這麼多,卻顯得優雅從容,寧靜宜人。
紀州庵文學森林開館邁向第三年了。
剛 開始接受營運委託,準備經營紀州庵時,專家學者都評估風險頗大,但多年對文學篤定堅強的信心,《文訊》團隊仍準備冒險一試。待心理建設完成,準備工作大致 就緒,決心放手一搏時,才知道紀州庵古蹟修復工程,因和舊住戶的協調未成,無法和紀州庵新館同時啟用。聽到時有些愕然,可是箭已上弦,只好迎風向前!
轉 眼間,春去秋來,在這城南一角,我們以文學為召喚,用創意,用行動,巧妙結合文學與生活,將書本中,故籍裡,動人的故事,優美的文字以不同形式展演出來; 許多識與不識的朋友、團體,不斷地加入,無論形貌或聲音,都注入了源頭活水,讓文學呈現了她原本曼妙的丰姿,也帶給我們無比的信心與勇氣。漸漸地,那些面 孔由陌生轉為熟悉,也許叫不出名姓,只是相視微笑、點頭;澎湃江海、無言雲彩,都是怡人風景。在紀州庵裡,一切是那麼自然愜意。
去年 (2013年)年初,企盼已久的古蹟修復工程終於啟動了,紀州庵同仁在細雨紛飛中參與了開工祭拜。在古蹟開工前,大伙就打定主意要將整個修復工程拍成紀錄 片,同時紀錄下紀州庵古蹟的關鍵人物,我們邀請王明霞擔任導演,去年10月底,拍攝小組和紀州庵同仁還去了一趟日本和歌山市,找到了1917年成立的「紀 州庵料理亭」的主人——平松家族的第三代,也拜訪了對紀州庵古蹟的發現有重要功績的一些關鍵人物。
而時間不可能暫停,稍一遲疑,歷史可能就此走過,不留痕跡。
於是我們一面追趕、紀錄古蹟的進度,一面努力籌措拍攝紀錄片的經費。我們知道修復工程不會停下等人,我們無法期許每件事都圓滿,但終究要選擇留下重要的記憶,不讓自己、關切紀州庵的人,日後有太多抱憾。
不 同時間到紀州庵,我總愛站在紀州庵新館三樓,眺望古蹟的修復,詢問同仁目前的進度。看著古蹟上梁、覆瓦,編竹灰泥牆的製造,外部牆面完工,上雨淋板、上和 紙、裝障子門……,將近一年,紀州庵古蹟終於完工了!我發現居民、賓客、讀者的興奮程度不亞於我們,而我們多的是一份感動,一種省悟。
也許經過紀州庵新館兩年來日夜的實際磨練,同仁們深刻體會到經營一個藝文空間的不易;也許當初古蹟修復的延宕,是老天爺刻意的安排,讓我們學到了堅忍,也強化了開創力。抬眼望,任它斜風細雨,無非有情天地!
◆封德屏
王文興教授渾厚、磁性,飽含文學滋養的聲音,透過麥克風,朗朗擴散在紀州庵的講堂。窗 外陽光斜映,亭亭如蓋的樹影被風吹拂著,一片綠蔭映照幾抹嫣紅早發的山櫻,天地一片靜好。平常七、八十個座位的二樓,此刻已座無虛席,還有席地而坐的,站 立著的,滿滿的竟然有140幾位,再加上大銀幕視訊同步觀看的三樓講堂空間,總共達兩百人;同時間,一樓的文創書店,幾位讀者倚著書架靜靜的看書;茶館有 三、五桌淑媛雅士,一面喝茶,一面聊天或低頭寫作。整個紀州庵不大,人這麼多,卻顯得優雅從容,寧靜宜人。
紀州庵文學森林開館邁向第三年了。
剛 開始接受營運委託,準備經營紀州庵時,專家學者都評估風險頗大,但多年對文學篤定堅強的信心,《文訊》團隊仍準備冒險一試。待心理建設完成,準備工作大致 就緒,決心放手一搏時,才知道紀州庵古蹟修復工程,因和舊住戶的協調未成,無法和紀州庵新館同時啟用。聽到時有些愕然,可是箭已上弦,只好迎風向前!
轉 眼間,春去秋來,在這城南一角,我們以文學為召喚,用創意,用行動,巧妙結合文學與生活,將書本中,故籍裡,動人的故事,優美的文字以不同形式展演出來; 許多識與不識的朋友、團體,不斷地加入,無論形貌或聲音,都注入了源頭活水,讓文學呈現了她原本曼妙的丰姿,也帶給我們無比的信心與勇氣。漸漸地,那些面 孔由陌生轉為熟悉,也許叫不出名姓,只是相視微笑、點頭;澎湃江海、無言雲彩,都是怡人風景。在紀州庵裡,一切是那麼自然愜意。
去年 (2013年)年初,企盼已久的古蹟修復工程終於啟動了,紀州庵同仁在細雨紛飛中參與了開工祭拜。在古蹟開工前,大伙就打定主意要將整個修復工程拍成紀錄 片,同時紀錄下紀州庵古蹟的關鍵人物,我們邀請王明霞擔任導演,去年10月底,拍攝小組和紀州庵同仁還去了一趟日本和歌山市,找到了1917年成立的「紀 州庵料理亭」的主人——平松家族的第三代,也拜訪了對紀州庵古蹟的發現有重要功績的一些關鍵人物。
而時間不可能暫停,稍一遲疑,歷史可能就此走過,不留痕跡。
於是我們一面追趕、紀錄古蹟的進度,一面努力籌措拍攝紀錄片的經費。我們知道修復工程不會停下等人,我們無法期許每件事都圓滿,但終究要選擇留下重要的記憶,不讓自己、關切紀州庵的人,日後有太多抱憾。
不 同時間到紀州庵,我總愛站在紀州庵新館三樓,眺望古蹟的修復,詢問同仁目前的進度。看著古蹟上梁、覆瓦,編竹灰泥牆的製造,外部牆面完工,上雨淋板、上和 紙、裝障子門……,將近一年,紀州庵古蹟終於完工了!我發現居民、賓客、讀者的興奮程度不亞於我們,而我們多的是一份感動,一種省悟。
也許經過紀州庵新館兩年來日夜的實際磨練,同仁們深刻體會到經營一個藝文空間的不易;也許當初古蹟修復的延宕,是老天爺刻意的安排,讓我們學到了堅忍,也強化了開創力。抬眼望,任它斜風細雨,無非有情天地!
目錄
編輯室報告◎封德屏
《遲春花》:馬各1950年代散文集◎應鳳凰
人文關懷
〈溪雲初起〉
對甘答門藝大風物豈無情◎邱坤良
〈照顧腳下〉
當多元就是一種獨佔時◎林谷芳
〈書時間〉
伏爾泰的傻瓜們◎廖志峰
〈心路?筆痕?書影〉
歷史今天 今天歷史◎莊永明
〈記憶不迷航〉
你可曾認識大稻埕?◎晏山農
人物春秋
〈懷念學者:紀念夏志清教授特輯〉
夏志清與新批評在台灣──文學批評劄記12◎陳芳明
憶美國漢學界的老頑童─夏志清◎林衡哲
那一夕,我們哈哈笑──紀念夏志清◎趙淑敏
悼念夏志清教授◎歐陽子
〈作家行止〉
寫作是我人生的唯一──專訪吳明益◎羅智如
〈文壇新秀〉
從抒情到實踐,獻給那些與文字相遇的片刻──李時雍與他的首部散文集《給愛麗絲》◎江凌青
往湖心拋的一瓣石──羅浥薇薇與她的《騎士》◎Shauba Chang
〈懷念作家〉
必須完全忠實──菲華作家施穎洲的翻譯使命◎楊宗翰
談文論藝
現代商場如戰場之見證──讀方艮〈三十「躬命」塵與土〉◎向明
海外華文文學概覽(中)◎馬森
本期專題 藝文漫步在城南:紀州庵文學森林雙週年慶
年年豐收,好事成雙──紀州庵文學森林活動成果概述◎林歆婕
願繁花再生繁花──漫談紀州庵文學森林文創書店◎吳正綱
紀州庵古蹟修復歷程紀錄◎謝佳佑、黃衍翔
家在城南──關於小說家的幾個片段◎林育群
我們心中的文學森林──速寫紀州庵周邊藝文環境◎沈嘉悅
我們的文學夢 特輯
上下求索,創作◎楊索
紀州庵手記
庵心城南,安心生活◎Hsin
活動報導
如何建構台灣人文出版史?──從「台灣人文出版史料調查與研究」談起◎廖宏霖
特輯
謫仙記◎張俐璇
沙發◎蔡岳宏
書評書介
歷史狂流裡的柔韌之聲──讀唐香燕《長歌行過美麗島》◎李金蓮
藏在裡面的妳──讀王定國《那麼熱,那麼冷》◎楊佳嫻
當世界走過了盡頭──閱讀《兩次的河:有河book玻璃詩2010-2012》◎沈眠
藝文史記
各地藝文採風◎編輯部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編輯部
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朱雙一
文學記事──2013年12月?2014年1月◎彭玉萍
文學新書──2013年12月?2014年1月◎詹宇霈
銀光副刊
〈詩〉
歌聲送行──悼李泰祥◎辛鬱
短詩兩首◎碧果
山行三題◎趙玉明
天下黃河幾道彎──黃河岸邊遐思◎黃東成
天牛的話◎楊濤
〈散文〉
古稀感言◎吳宏一 "......但台灣當局的昏庸無能,領導無方,卻也不能辭其咎。......."頁202;
遇到幾個字◎黃文範 :"馬英九不此之圖。"......字幕上立馬打出"馬英九不恥之徒......." 頁207;
化學人讀紅樓◎劉廣定
問路記◎周愚
除草◎胡坤仲
我們一班五個人◎胡槐興
《遲春花》:馬各1950年代散文集◎應鳳凰
人文關懷
〈溪雲初起〉
對甘答門藝大風物豈無情◎邱坤良
〈照顧腳下〉
當多元就是一種獨佔時◎林谷芳
〈書時間〉
伏爾泰的傻瓜們◎廖志峰
〈心路?筆痕?書影〉
歷史今天 今天歷史◎莊永明
〈記憶不迷航〉
你可曾認識大稻埕?◎晏山農
人物春秋
〈懷念學者:紀念夏志清教授特輯〉
夏志清與新批評在台灣──文學批評劄記12◎陳芳明
憶美國漢學界的老頑童─夏志清◎林衡哲
那一夕,我們哈哈笑──紀念夏志清◎趙淑敏
悼念夏志清教授◎歐陽子
〈作家行止〉
寫作是我人生的唯一──專訪吳明益◎羅智如
〈文壇新秀〉
從抒情到實踐,獻給那些與文字相遇的片刻──李時雍與他的首部散文集《給愛麗絲》◎江凌青
往湖心拋的一瓣石──羅浥薇薇與她的《騎士》◎Shauba Chang
〈懷念作家〉
必須完全忠實──菲華作家施穎洲的翻譯使命◎楊宗翰
談文論藝
現代商場如戰場之見證──讀方艮〈三十「躬命」塵與土〉◎向明
海外華文文學概覽(中)◎馬森
本期專題 藝文漫步在城南:紀州庵文學森林雙週年慶
年年豐收,好事成雙──紀州庵文學森林活動成果概述◎林歆婕
願繁花再生繁花──漫談紀州庵文學森林文創書店◎吳正綱
紀州庵古蹟修復歷程紀錄◎謝佳佑、黃衍翔
家在城南──關於小說家的幾個片段◎林育群
我們心中的文學森林──速寫紀州庵周邊藝文環境◎沈嘉悅
我們的文學夢 特輯
上下求索,創作◎楊索
紀州庵手記
庵心城南,安心生活◎Hsin
活動報導
如何建構台灣人文出版史?──從「台灣人文出版史料調查與研究」談起◎廖宏霖
特輯
謫仙記◎張俐璇
沙發◎蔡岳宏
書評書介
歷史狂流裡的柔韌之聲──讀唐香燕《長歌行過美麗島》◎李金蓮
藏在裡面的妳──讀王定國《那麼熱,那麼冷》◎楊佳嫻
當世界走過了盡頭──閱讀《兩次的河:有河book玻璃詩2010-2012》◎沈眠
藝文史記
各地藝文採風◎編輯部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編輯部
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朱雙一
文學記事──2013年12月?2014年1月◎彭玉萍
文學新書──2013年12月?2014年1月◎詹宇霈
銀光副刊
〈詩〉
歌聲送行──悼李泰祥◎辛鬱
短詩兩首◎碧果
山行三題◎趙玉明
天下黃河幾道彎──黃河岸邊遐思◎黃東成
天牛的話◎楊濤
〈散文〉
古稀感言◎吳宏一 "......但台灣當局的昏庸無能,領導無方,卻也不能辭其咎。......."頁202;
遇到幾個字◎黃文範 :"馬英九不此之圖。"......字幕上立馬打出"馬英九不恥之徒......." 頁207;
化學人讀紅樓◎劉廣定
問路記◎周愚
除草◎胡坤仲
我們一班五個人◎胡槐興
雜誌簡介
◎ 在「人文關懷」中,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 「文學新書」每月介紹50?80本當月文學新書,清楚記載新書資料及內容提要;另有書評5?7篇介紹近一二年國內外好書。
◎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 每期製作「各地藝文採風」,更逐月地記載當月的「文學記事」,企圖為台灣文學留下史料;並把觸角延伸至世界華文文學,製作「全球華文文學通訊」。
◎ 在「人物春秋」中,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 每期製作「各地藝文採風」,更逐月地記載當月的「文學記事」,企圖為台灣文學留下史料;並把觸角延伸至世界華文文學,製作「全球華文文學通訊」。
◎ 在「人物春秋」中,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書與人】光是從我們眼睛出來的 - 吳明益談《浮光》
《浮光》。 |
吳明益。(TEDx Taipei/提供) |
從2000年出版《迷蝶誌》開始,吳明益(1971-)就跨入了自然書寫的領域,也開始了一段人文與科學的對話之旅。面對以抒情為主流的台灣散文,他以《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三本作品向讀者證明,散文「不抒情也可以動人。」
此 外,除了人文與科學之間的跨界,在創作媒介上,吳明益的創作也橫跨了文字與攝影,而所謂的攝影更是囊括了「生態」與「人文」兩個截然不同的分類。以十多年 的創作生涯來看,種種嘗試所必須投入的心力著實驚人。「跨界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為要得到另一個領域的認可。我當時跨到自然的領域,就已備受質疑,近幾年 終於得到一些環境團體或喜愛自然的朋友認同。」
不過這次,吳明益沒有停下腳步,再次重拾曾為了專注於生態攝影而權宜捨棄的人文攝影。於是在《浮光》中,讀者除了再次看到吳明益談論生態攝影,同時也看他仔細爬梳了攝影工具的發展史,並進一步以此為基調,延伸探究人文藝術的變奏與唱和。
美學背後的科學基調
「自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領域,就像文學一樣,可以無邊無際,而邊緣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攝影,從整個歷史上來看,所有博物學家、歷史學者,都跟視覺革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為了記錄新物種,一直在做視覺工具的突破。」
「這 是做自然觀察過程中會發現到的事。國內沒有在談,國外也很少,原因是,攝影術這件事一直處於兩者之間:科學和藝術本位之間的拉鋸。比較人文的詮釋者,會把 攝影放在非常人文本位的位置,桑塔格、柏格等人都是人文本位,但國外有一群人是以非常科學本位的方式去談,也就是硬體的改變。」
於是,許多 照片畫面背後蘊藏的不只是藝術美學,而是暗示了科學。比如《浮光》談到19世紀中期的「濕火棉膠法」,雖然讓照片曝光時間加快,但因為拍攝時得用到水,導 致那段時期的作品總是靠近各種水域。觀者因此從照片中感受到的不只「水」帶來的詩意,還有「水」在科學技術上的必要性。
「技術的演變才會影響到你觀看自然的方式。比如快門,如果沒有快到一定速度,你根本無法體會鳥類飛行的美學,因為人類在生物當中的視覺快取能力比較弱。」也因為如此,「相機是突破肉體的限制,讓我們得以討論那個原本『看不到』的世界的美學。」
討論倫理之前,先講效果
正 如同吳明益談拍攝倫理,也不只是談外在的行為規範,而是更深層的內涵。「之前有人在演講上問:如果我拍的照片沒有專業拍攝好,那為什麼要拍?我的回答是, 那張照片對你『有效』最重要。舉例來說,我因為這張照片體認到一個社區運作的方式,我的人格也因此改變,這張照片才對我有效。」
於是,所謂 不合倫理的行為,其實正是讓照片對你失去「效果」的行為。「例如,拍照時不能餵食,餵食是挺違反拍照倫理的,但現在大家都這麼做。」面對這種狀況,吳明益 認為,沒有人能夠「暴力地」要求他人「不能」這麼做,「不過,我們要告訴他,一旦這麼做,你獲得這張照片的意義就稀薄了,那麼,你還要這張照片嗎?」
如果是拍攝人,對方還能以自主意識反抗,但面對生物,人類畢竟占有相對高的位階。只要利用一些小技巧,例如餵食、膠水沾黏或大頭針固定,你便可以輕易得到一張好照片,但它不促成你對於對象的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毫無動能可言。
然 而,拍攝者與被攝對象之間必須存在這種動能,從古到今的生命才能擁有重量,生態系也才能以正確方式運轉。為了保有這種情懷,吳明益在《浮光》中談到,「而 無論拍攝什麼樣的動物,我都會試著在觀景窗裡和牠們眼神接觸,即使是死去的動物亦然。我似乎漸漸被教育了,那樣才會留下一張對我自己或對觀看者而言,有效 (effective)的照片。」
書寫做為一份「有效」的事業
同 樣地,讓創作不只是一種磨耗,而是可以持續滋養自己與讀者的「有效」寫作,顯然也是吳明益的目標。為了達到此目標,吳明益花了許多時間待在圖書館裡閱讀相 關書籍。為了讓寫作脈絡更為精確,他甚至做了中英對照的圖表,只為了在下筆的每一刻都不至於混淆。舉例來說,面對一位攝影師,知其處於隨身相機出現之前或 之後的年代,談論的角度便完全不同。
此外,為了讓相關知識更有機地傳遞給讀者,吳明益也把自己寫作過程中參考的書籍資料整理、羅列於書末。 其中當然也隱藏了對他有重要啟發的作者,「約翰.柏格的文筆好得驚人,給我的文學性啟發是大的,但他對攝影史的詮釋非常獨斷、跳躍,所以攝影論述方面對我 的啟發是小的。論述方面,對我啟發最大的,是Ian Jeffrey寫的《攝影簡史》,這個作者文筆也很好,我書中許多段落的結尾就是模仿他的寫法,算是對他致意。他寫的就是攝影史,不從人文視角切入,對我 很有啟發。」
對他而言,一本書就必須如此層層疊疊織就。「藝術這條路是不容許你愛惜自己的身體的。你不可能天生就是個老靈魂。你的才能只能 靠睡眠去換取。命運要給你什麼東西,或不給你什麼東西,你都不能掌握,我們能掌握的,就是多讀點書,讀了書之後,思考怎麼讓這些書對自己的人生發揮出效 用。」
科學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人文
訪談接近 尾聲,吳明益表示自己對未來的寫作方向沒有設限。當然,由於曾經就讀傳播系,「影像已經長在我身上了」,所以對任何影像相關的主題都可能有興趣。例如, 「所有科幻電影都是自然電影」,都在探討人類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對待自然的方式。這當中有科學元素,當然也深蘊人文思想,只要有時間,也會是他有興趣書寫 的主題。
不過目前,由於手中進行的小說《單車失竊記》,吳明益沉迷的全是與單車有關的資料。他先是暢談台灣單車與機車政策的相關資料,後來 也提到eTag爭議,隨後感歎,「科學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人文,」吳明益接著解釋,「文學人很容易一下就談到抽象的概念,例如正義;可是如果不談到實質程 序,就談不到正義。」
「eTag是技術的東西,但涉及的是人性問題。全世界的eTag都有保留人工收費道,就是保留一點人性的部分。」另外,「比如代理孕母、基因改造都是科學問題,但也是人文問題。如果我們人文學者不去學習面對、挑戰、質疑,就算覺得科學學者走偏了,我們也無法彼此溝通。」
正 如攝影終究不是脫離光學的純粹心靈遊戲,這個時代的人類也無法背離科學。退一步說,人的身體構造之所以作用,就已是科學遊戲,端看我們如何去處理亙古存在 的「身」、「心」相對關係,而《浮光》正是一個整合二者關係的切片。如同吳明益在書中借用了哲學家恩培多克勒的比喻,「光是從我們眼睛出來的,流向世界, 唯有如此,這一切才是相機所要捕捉的,才是值得捕捉的。」 ●****
台湾映画特集【3月2日(日)まで】
2014年02月22日(最終更新 2014年02月22日 17時00分)
3月2日(日)まで、福岡市早良区の市総合図書館映像ホール・シネラ。図書館収蔵の台湾映画の特集。シアオ・ヤーチュアン監督「台北カフェ・ ストーリー」(2010年)など、90年代から現代の最新作まで13作品を上映する。大人500円、高大生400円、小中生300円。月・火曜日、2月 28日(金)休館。
=2014/02/22付 西日本新聞夕刊=
『台北カフェ・ストーリー』(たいぺいかふぇすとーりー、原題:第36個故事、英語題:Taipei Exchanges)は、2010年に制作された台湾映画。
第36個故事
Taipei Exchanges
上映日期:2010-05-14類 型:愛情、勵志
片 長:1時25分
導 演:《命帶追逐》蕭雅全
演 員:《不能說的秘密》桂綸鎂、《街角的小王子》林辰唏、《雙瞳》張翰
發行公司:原子映象
官方網站:http://www.ta
http://atomci
朵兒開了一家夢想中的咖啡館。她希望這家咖啡館優雅、簡單、充滿濃濃的咖啡香,就像她自己一樣。但是個性大剌剌的妹妹薔兒,卻任性地在咖啡館裡玩起了「以物易物」的遊戲。大量的老舊雜物就這樣堆積在原本應該令人覺得放鬆的小小空間裡,等著被評估、交換。
無法預知終點的交換遊戲,換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嗎?換得到朵兒的夢想、薔兒的愛情嗎?換得到引人入勝的回憶故事或是閃閃發光的未來夢想嗎??
不管你想要什麼,朵兒咖啡館都有,只換不賣。
你... 想換什麼呢?
更新日期:2010-07-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