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林雙不。尤增輝


尤增輝1948-10-21  1980-12-3

學經歷新竹師範學院畢業。曾任臺中東園國小教師、專欄作家。
文學風格尤增輝的創作文類有散文、小說和報導文學。就學期間,即開始創作,後來專注於報導文學及鄉土民俗的探討與攝影。除文學創作、民俗研究外,從事美術設計、漫畫創作等,並編有兒童文學集《謎海尋寶》。曾參與彰化縣誌之纂修,撰寫〈名勝古蹟篇〉,為鹿港文化的整理與發揚貢獻良多。
1976年尤增輝於《鹿港斜陽》輯錄「三十六家談鹿港」,辜偉甫談鹿港:「鄉土的情感,相信大家都會有的,只是有時後不自覺而已。
書名, 鹿港三百年尤增輝撰文; 林彰三,尤增輝攝影. 書名, 鹿港三百年尤增輝撰文; 林彰三,尤增輝攝影. 主要作者, 尤, 增輝. 出版項, 臺北市: 戶外生活, 民70[1981] ..

林雙不寫篇弔 尤增輝的文章、收入一盞明燈 1981


楊樹淸 - 2003
照片中有農人和水牛在田裡耕耘。一道雨後的斜陽照射過來。尤增輝。你走了。重讀你的《掌聲以外》、《鹿港斜陽》。李牧兄那旬輓聯何其真切:掌聲以外何遽寂,鹿港斜陽尤增輝





wikipedia
林雙不(1950年10月28日),本名黃燕德,1995年改本名為黃林雙不台灣雲林縣東勢鄉人,台灣作家。

生平[編輯]

林雙不小學時期就讀東勢國民學校,於小學五年級受教師張清海鼓勵即開始投稿。就讀臺灣省立虎尾初級中學(今國立虎尾高級中學)時,以「碧竹」為筆名,靠稿費賺取零用錢。1970年9月就讀輔仁大學哲學系,出版散文集《山中歸路》、《古榕》、《班會之死》。1974年就讀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1976年畢業後服第二十六期預官役,1978年任職於員林高中,而後任教於中興大學建國工專台南神學院等。
1980年因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改筆名為「林雙不」,作品風格丕變,積極參與政治運動社會運動。1982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贈的中國文藝獎章散文創作獎。1985年以小說《大學女生莊南安》獲吳濁流文學獎小說佳作獎。1994年7月,辭去教職,回鄉種田。
2000年出任屏東縣政府新聞室主任,而後接掌屏東縣政府教育局。2005年自教育局長卸任後,由屏東縣校長遴選委員會及屏東縣政府遴聘為屏東縣立滿州國民中學校長,旋於2006年去職。
-----
林雙不,本名黃燕德,後改名黃林雙不。早在13歲即以筆名「碧竹」發表詩、散文、小說,成為最有票房的作家。80年代更改筆名,作品風格丕變,90年代前後,甚且積極參與政治、社會運動,變成街頭演講場合的「名嘴」之一。林雙不出版的作品極多,早期重要的短篇小說集有《班會之死》、《李白乾杯》、《撥個電話給我》。80年代後以林雙不為筆名的小說集共有五種:《筍農林金樹》、《大學女生莊南安》、《小喇叭手》、《決戰星期五》及《大佛無戀》。這部描寫作家林雙不的紀錄片,諸多短促的畫面切割中,表達了熱情而忙碌的運動精神。時空的自由進出,接近意識流的表現型態,更把他的人生背景、社運、文學理念與生長背景,表達得簡潔俐落。當然,畫面轉接淡出淡入的技巧,也無比流暢與生動,有一種影像報導的真實感,社運追求真理的革命性格,亦隱藏於剪輯特色裡。
散文集「雪峰半月」、「鋼盔書簡」、「出岫」、「一盞明燈」、「事事關心」等;書介集「青少年書房」和新詩集「臺灣新樂府」等多種;是國內有原則、重思想、獨來獨往的文學工作者之一。自號五書先生:讀書、寫書、評書、譯書、教書。曾獲七十一年度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


九歌


出版作品
星星的故事
在生命的行程裡,總會有些人扮演星星的角色,指引並陪伴我們,不斷向前邁進。民國六十四年寒假,二十五歲的林雙不在海拔二三一○的高山上,回顧他的人生旅程,就發現不少這種可敬的星星。他心懷感激、筆帶溫暖,寫成這本樸實感人的書(原名「星散」),他堅信青春會... (詳全文)出版日期:1985-10-15
定 價:170
優惠價:145
本書已絕版

事事關心(絕版)
研究哲學而從事文學創作的林雙不,以哲學的冷靜,配合文學的熱情,在這本書中指出經濟轉型之後臺灣現代社會的諸多問題,並提供解決之道和自處的人生態度。 書中的十五篇書信體、聊天體散文,正是寫給現代社會人士的十五封信。篇篇誠懇,封封真摯;娓娓細說,款款溫... (詳全文)出版日期:1982-08-10
定 價:120
優惠價:102
本書已絕版

一盞明燈
林雙不就是碧竹。碧竹從事寫作十四年後,為求自我超越,突破更新,乃停筆苦思三年,改換筆名林雙不而重新出發。「一盞明燈」便是他重新出發後的第一本散文集。在他的生命中,曾經有人扮演明燈的角色;在他的作品中,他也努力著,希望扮演讀者生命裡相同的角色。他的... (詳全文)出版日期:1981-07-10
定 價:110


-----

作家專訪:林雙不 寫小說、辦雜誌都是運動的工具

2009-04-24 15:27 |迴響:2點閱:4076
作家專訪:林雙不 寫小說、辦雜誌都是運動的工具

時間:1998年6月24日
作者:董成瑜

林雙不_陳建仲.jpg

  .......在最近出版的記實報導《回家的路》(草根)的後記中回憶:「我採行的戰鬥方式,是小說寫作和政治文化演說。
企圖用這兩種工具,喚醒台灣人。到這個階段為止,小說寫作還是我生活的重心,社會政治運動與我的文學創作合而為一。」然而後來參與多了,覺悟深了,心就急了,覺得投入不夠、速度太慢,他別無選擇,便割捨了小說。

  接近林雙不的朋友說他個性剛烈而執著,他各地奔波演講、參與政治改革運動,甚至連自己喜愛的、也是賴以謀生的教書工作也放棄了。1987年最後一個長篇《大佛無戀》出版後的幾年,除了將政治與文化短論和散文結集成《台灣人短論》(前衛)、《在寂寞的旅途中》(自立晚報)、《安安靜靜很大聲》(前衛)等書外,他很久都沒有寫出一篇小說,這讓他非常恐慌。直到去年秋天,他覺得自己似乎又找到社會政治運動和小說寫作的平衡點,便開始大量寫作,陸續完成九十萬字,最近先出版《回家的路》,記錄他在從事社會政治運動過程中遇到的人與事。

  其實林雙不放棄的是過去抒情的表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直接而樸素的筆調。......

  評論者往往以「意識形態先行」或「缺乏藝術性」質疑林雙不的作品,他認為台灣文學的起源便是基於運動的需要,例如日據時代噍吧哖事件後,台灣人感到挫折才開始從文化方向推動民族覺醒運動,此時出現的作品都是工具性大於一切,「當工具性發展到極致,便成為藝術」。他直言自己寫小說、辦雜誌都是作為運動的工具,「如果成功了,我的小說不重要了,變成輕煙一縷也無所謂。」             
(原載中國時報˙開卷周報,陳建仲/攝)

****
Uploaded on Jan 8, 2008
把"中國"國民黨趕回中國,台灣就平靜了!一階段兩階段投票哪個­會亂?很簡單-只要國民黨選輸就會亂!

大聲講出愛台灣─林雙不演講集
這是一本台灣的禁書, .....
有一些話出自肺腑, 亦感人肺腑, 特錄之如下:
* 我如果在沒有用選票來選總統之前死去, 會死不瞑目。
* 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裡面, 如果得到官方認定的光榮, 實在是很羞恥的事; 如果生活過得很好, 也是很羞恥的。
* 個人的犧牲是為整個台灣的利益; 受害的傷痕, 總有一天會變成光榮的勳章。
* 當我們的兄弟在坐牢時, 我們卻在外面逍遙, 我們算什麼?
* 今天我們如果怕犧牲, 我們的後代也一樣要這樣犧牲。
* 今天的社會就是以前教育的結果, 今天的教育造成明天的社會。
* 在民主社會裡面, 總統就好像是我們開一個果園請來經營的僕人而已, 我們請他來當經理, 給他一定的薪水, 他如果做得好, 我們給他獎金, 如果管理不好, 難道就任憑他把果園搞得東倒西歪嗎? 我們當然要想辦法換一個。
* 林義雄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被殺, 我們每一個台灣人都要負間接的責任, 因為如果我們是有尊嚴的民族, 就沒有人敢如此對待我們台灣人。




林雙不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