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北聯經版多加5篇 (目次中黑體字)和索引,可是網頁竟然沿襲中國版的,真墮落。
紀念余英時先生,讀余英時《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版;編者何俊, 2008)
目次
*****
中國版
目錄
序
說鴻門宴的座次 | ||||||
《史記·項羽本紀》云: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這是太史公描寫鴻門宴中極精彩而又極重要的一幕,但是《漢書·項籍傳》不載其事,而《高帝本紀》記鴻門宴又略去了有關座次這一段。其實太史公詳述當時座次決非泛泛之筆,其中隱藏了一項關係甚為重大的消息。前人讀《史記》者,多少也注意到座次問題。茲引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之文以為討論的基礎。考證在“亞父者,范增也”下云: 黃淳耀曰:古人尚右,故宗廟之製皆南向,而廟主則東向,主賓之禮亦然。《儀禮·鄉飲酒禮》篇:賓復位,當西序東面,是也。《韓信傳》,廣武君東面坐,西向對而師之。項羽得王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向坐陵母,欲以招陵。周勃不好文學,每招諸生說事,東向坐責之。皆以東為尊。然則鴻門宴座次,首項王、項伯,次亞父,次沛公也。中井積德曰:堂上之位對堂下者,南向為貴;不對堂下者,唯東向為尊,不復以南面為尊。 黃氏與中井氏為說雖有別,但都主張東向為尊,而黃氏所敘座次之尊卑更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古代至兩漢座席以東向為尊,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八“東向坐”一條,博引經史,言之最審,惜《史記會注考證》失引。近人楊樹達、尚秉和兩先生亦均主是說,殆已成定論。唯《禮記·曲禮上》曰: 請席何鄉(按:即向字)?……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據此文,則有兩種不同的排位法,與中並氏所言者為近,而復有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方”與“向”有別,“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應該就是東向為尊。但是“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是不是可以了解為北向為尊呢?這似乎大有問題。所以關於這一點,我們姑且存疑。以下我們還是根據歷史實例來討論鴻門宴的座次的意義。
|
余英時著 沈志佳主編
《余英時文集》(全十卷)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余英時文集》(全十卷)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第一卷 史學、史家與時代
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
廣乖離論──國史上分裂時期的家族關係
說鴻門宴的座次
史學、史家與時代
──新亞書院研究所、新亞書院文學院聯合舉辦中國文化講座第二講記錄(1973年12月2日)
從史學看傳統──國史《史學與傳統》序言
關於中國歷史特質的一些看法
──1973年11月在新亞書院“中國文化學會”的講演
《歷史與思想》自序
一個人文主義的歷史觀──介紹柯林伍德的歷史哲學
章實齋與柯林伍德的歷史思想──中西歷史哲學的一點比較
《朱熹的歷史世界》上編緒說
《周禮》考証和《周禮》的現代啟示
──金春峰《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序
《十批判書》與《先秦諸子系年》互校記
第二卷 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自序
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
中國近代個人觀的改變
中國現代價值觀念的變遷
附:談“天地君親師”的起源
群己之間──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兩個循環
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
西方古典時代之人文思想
文藝復興與人文思潮
儒家思想與日常人生
儒家“君子”的理想
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宋明儒學中智識主義的傳統
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
《現代儒學論》作者序
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從明清思想基調的轉換看儒學的現代發展
現代儒學的困境
唐、宋、明三帝《老子》注中之治術發微
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
“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余論
從《反智論》談起
第三卷 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
名教思想與魏晉士風的演變
明清變遷時期社會與文化的轉變
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相
關於韋伯、馬克思與中國歷史研究的幾點反省──《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自序
士魂商才──《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日譯本自序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關於“新教倫理”與儒學研究──致《九州學刊》編者
工業文明之精神基礎
第四卷 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
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
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
中國知識分子的古代傳統──兼論“徘優”與“修身”
士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士與中國文化》自序
道統與政統之間──中國知識分子的原始型態
中國知識分子的創世紀
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
再論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
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
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論──《朱子文集》序
戴東原與清代考証學風
戴東原與伊藤仁齋
章學誠文史校讎考論
章實齋的“六經皆史”說與“朱、陸異同”論
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
第五卷 現代學人與學術
錢穆與新儒家
一生為故國招魂
──敬悼錢賓四師
《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自序
附錄:錢賓四先生論學書簡
猶記風吹水上鱗
──敬悼錢賓四師
壽錢賓四師九十
《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集》弁言
越過文化認同的危機
──《錢穆與中國文化》序
新亞精神與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的檢討與前瞻》序言
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
陳寅恪與儒學實踐
試述陳寅恪的史學三變
陳寅恪的學術精神和晚年心境
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後
後世相知或有緣
──從《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談起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序
附錄一 《中國哲學史大綱》與史學革命
附錄二 年譜學與現代的傳記觀念
從《日記》看胡適生平的幾個疑案
胡適“博士學位”案的最後判決
學術思想史的創建及流變
──從胡適與傅斯年說起
“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梁漱溟先生
追憶牟宗三先生
我所認識的錢鍾書先生
顧頡剛、洪業與中國現代史學
顧頡剛的史學與思想補論
──兼答唐文標先生的《文字障》
談郭沫若的古史研究
中國史學界的朴實楷模
──敬悼嚴耕望學長
一座沒有爆發的火山
費正清與中國
香港與中國學術研究
──從理雅各和王韜的漢學合作說起
試論林語堂的海外著述
我走過的路
第六卷 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
民主制度的發展
第一章 民主的形式與內容
第二章 希臘首創的民主制度
第三章 羅馬政府的民主因素
第四章 中古代議民主的發軔
第五章 中古的民主思想
第六章 宗教革命與民主的發展
第七章 專制時代民主的表現
第八章 民主思想與法國革命
第九章 19世紀的民主運動
第十章 近代的直接民主
第十一章 民主的新方向
第十二章 民主的批判與展望
參考書目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新文化的啟蒙(上)──文藝復興(The Renaissance)
第三章 新文化的啟蒙(下)──宗教革命(The Reformation)
第四章 自由經濟的興起──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五章 民主政治的勝利──從近代國家的凝成到民主革命
第六章 平等社會的創建──近代階級制度的演進
第七章 帝國主義時代──極權主義的根源及其萌芽
第八章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19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附錄 《西方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重版識語
民主革命論
建立新的革命精神!(代序)
上篇 革命與反革命
第一章 論革命
第二章 論反革命
第三章 近代革命與反革命的分野
中篇 革命的范疇
第四章 論政治革命
第五章 論經濟革命
第六章 論文化革命
第七章 論社會革命
第八章 論民族革命
下篇 革命之路
第九章 論革命的路線
第十章 論革命的方法
第十一章 論革命的領導權
第十二章 論革命勢力的成長
附錄 西方歷代思想家的革命觀
後記
自由與平等之間
自序
第一章 自由探本
第二章 社會自由及其實現
第三章 平等概念的檢討
第四章 平等的社會含義
第五章 自由與平等關係的探討
第六章 自由與平等的文化基礎
附錄 羅素論自由
第七卷 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
《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自序
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談我的“中國情懷”
到思維之路
《到思維之路》再版自序
《到思維之路》自序
學而思 思而學
變與常
合情合理 合理合情
吾道一以貫之?
主義與問題
主觀、客觀與思想
理未易察!
解開心物之爭的死結
解“執”
求其放心
為有源頭活水來
思想的廣度與深度
從心靈到思想
肯定我們的獨立思想!
思想的分與合
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
知識·思想·信仰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思維與思維方法
思想的繼往與開來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文明論衡
《文明論衡》序
文明與野蠻
論進步
論自覺
論傳統
論文化整體
文化評論
五四文化精神的反省與檢討──兼論今後文化運動的方向
五四──一個未完成的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一個史學家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我對中國問題的反省
中國社會重建的一點檢討
“文明”與“文化”釋名
論文化超越
試論中國文化的重建問題
自我的失落與重建──中國現代的意義危機
文化的病態與復健──劉笑敢《兩極化與分寸感》序
文化危機與趣味取向
中國現代的文化危機與民族認同
談中國當前的文化認同問題
美國華僑與中國文化
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
第八卷 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下)
文化評論的回顧與展望
文化建設私議──人文學術的研究是當務之急
科技文化與大眾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文化變遷
對塔說相輪──談現代西方的思想動態
《對塔說相輪》補篇──對評者的答復
歷史女神的新文化動向與亞洲傳統的再發現
戊戌政變今讀
軸心突破和禮樂傳統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自序
關於《紅樓夢》的作者和思想問題
曹雪芹的“漢族認同感”補論
曹雪芹的反傳統思想
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一個學術史的分析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眼前無路想回頭──再論《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兼答趙岡兄
江寧織造曹家檔案中的“西花園”考
《懋齋詩鈔》中有關曹雪芹生平的兩首詩考釋
俠與中國文化
翻譯與外來觀念──《歷史學與社會科學》序
東西方漢學和《東西方漢學思想史》
怎樣讀中國書
第九卷 歷史人物考辨
曾國藩與“士大夫之學”
王僧虔《誡子書》與南朝清談考辨
評關於錢謙益的“詩史”研究
中國古代思想脈絡中的醫學觀念
──李建民《生命之學──從醫療看中國歷史》序
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
方以智晚節考
增訂版自序
余君英時《方密之晚節考》序(錢穆)
方以智晚節考
增訂版自序
余君英時《方密之晚節考》序(錢穆)
自序
方以智晚節考
──桐城方密之先生殉難三百年紀念
方中履及其《古今釋疑》
──跋影印本所謂“黃宗羲《授書隨筆》”
方以智晚節考新証
方以智死節新考
方以智自沉惶恐灘考
方以智晚年詩文輯逸
方以智晚年詩文輯逸續篇(輯自《青原山志略》)
重要參考資料選輯
方中通《陪詩》選抄(汪世清)
第十卷 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
《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自序
明代理學與政治文化發微
朱熹哲學體系中的道德與知識
金春峰《朱熹哲學思想》序
田浩《朱熹的思維世界》序
孝宗與理學家
皇權與皇極
“抽離”、“回轉”與“內聖外王”
──答劉述先先生
試說儒家的整體規劃
──劉述先先生《回應》讀後
我摧毀了朱熹的價值世界嗎?
──答楊儒賓先生
從政治生態看朱熹學與王陽明學之間的異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