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生活台灣 談太陽花學運的新世代台灣論述
2014-04-20
◎ 夏黎明
太陽花學運壯闊波瀾,影響深遠,媒體網路上,都有許多的討論。確實,正如330晚上,林飛帆在凱道上的宣稱:「我們已共同寫下台灣歷史的新頁」。在此,試著析論學運中的新世代台灣論述。
其實,從「退回服貿」到「先立法再審查」,學運的主要訴求,都和台灣話語之間,並無直接關連,然而,所有參與、關注,以及反對學運者,都能清楚地意識到,學運必然有其一套自身的台灣論述在支撐,雖然隱而不彰,卻深厚有力。白狼的斥責:「你們不配當中國人」,正是點出了台灣意識在學運中的力道。
稱之為新世代台灣論述,是因為台灣論述,也如同學運所蘊含的世代交替,有了年輕世代的新生命。主導台灣社會二十年左右的愛台灣,獨立建國,悲情台灣,反中情結,國家認同,四大族群等等,幾乎消失在此次學運的場域中,這也是民進黨在太陽花學運中,發揮不了作用的重要因素。因為,民進黨以歷史悲情為基底的一套台灣言說,逐日保守,開始成為過往歷史的一部份了。
滋養太陽花世代抵抗意識的,不是台灣的政治壓迫史,反而是當前經濟和世代的壓迫。年輕同學們的臉龐,並沒有歷史的恐懼,有的是對未來的茫然。悲情台灣是老人們的故事,同學們在意的,是未來生活的想像和個人的價值感。
反黑箱服貿的訴求,意涵了多層指控,正是太陽花世代的新台灣論述基礎。
首先,代議制度的失靈和執政黨對民主政治的漠視,竟然是激起同學憤怒無比的關鍵因素。沒錯,民主社會是太陽花世代最最根本的台灣認同,民主台灣一如空氣、水和陽光,與生俱來,理所當然。
其次,服務貿易協議,執政黨不斷強調其利,包括促進人才交流等等等。然而,學運所憂心的是台灣有可能因此香港化,更讓對岸有機會,以商圍政,買下台灣。對三十歲不到的世代而言,多數人仍然希望在台灣生活,在台灣尋找個人的價值,在台灣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沒錯,生活在台灣,可以築夢,可以發呆,不論是小清新的開咖啡館,還是小確幸地走讀巷弄或流浪花東,都受到一定的社會支持和認可。生活台灣所蘊含的多元想像和各種可能性,是太陽花世代最最在意的台灣價值,是這個小島上最令人驕傲的資產,需要整個社會的呵護。如果服貿增加了工作機會,增加了薪資收入,增加了個人的全球鏈結,卻失去了生活在台灣的自由自在,這樣的代價,不值得付出,不值得下注。
二十多年來,台灣一磚一石地打造了民主制度,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憑藉。曾幾何時,生活本身,居然翻轉成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好好過生活成為最有意義的人生目標。環視大東亞,台灣小島竟然可以成就生活大國,凸顯台灣的另一種獨特性,在全球化競爭的時代中。
就戰後嬰兒潮世代而言,民主政治是人生下半場才浮現的場景,樂活慢活是退休前夕的規劃,這些,都得來不易,真是福份。但,對太陽花世代而言,民主政治和生活想望,是呱呱墜地來到台灣的文化基因,如此天經地義,不可剝奪。所有的台灣認同,必須扣緊尊重個人的民主意涵,尊重每一種可能性的生活意義,這才是太陽花世代最最紮實的台灣經驗,捨此無他。
太陽花學運如此急猛地將兩岸服貿,攤在陽光下,更意外地浮現了屬於新世代的一套台灣論述。恰好是這些捧著幾十兆人民幣也無法買得到的台灣價值,成了學運檢視服貿的利劍,成了新世代台灣論述的基石和貢獻。(作者為獨立研究工作者,台東市民)
◎ 夏黎明
太陽花學運壯闊波瀾,影響深遠,媒體網路上,都有許多的討論。確實,正如330晚上,林飛帆在凱道上的宣稱:「我們已共同寫下台灣歷史的新頁」。在此,試著析論學運中的新世代台灣論述。
其實,從「退回服貿」到「先立法再審查」,學運的主要訴求,都和台灣話語之間,並無直接關連,然而,所有參與、關注,以及反對學運者,都能清楚地意識到,學運必然有其一套自身的台灣論述在支撐,雖然隱而不彰,卻深厚有力。白狼的斥責:「你們不配當中國人」,正是點出了台灣意識在學運中的力道。
稱之為新世代台灣論述,是因為台灣論述,也如同學運所蘊含的世代交替,有了年輕世代的新生命。主導台灣社會二十年左右的愛台灣,獨立建國,悲情台灣,反中情結,國家認同,四大族群等等,幾乎消失在此次學運的場域中,這也是民進黨在太陽花學運中,發揮不了作用的重要因素。因為,民進黨以歷史悲情為基底的一套台灣言說,逐日保守,開始成為過往歷史的一部份了。
滋養太陽花世代抵抗意識的,不是台灣的政治壓迫史,反而是當前經濟和世代的壓迫。年輕同學們的臉龐,並沒有歷史的恐懼,有的是對未來的茫然。悲情台灣是老人們的故事,同學們在意的,是未來生活的想像和個人的價值感。
反黑箱服貿的訴求,意涵了多層指控,正是太陽花世代的新台灣論述基礎。
首先,代議制度的失靈和執政黨對民主政治的漠視,竟然是激起同學憤怒無比的關鍵因素。沒錯,民主社會是太陽花世代最最根本的台灣認同,民主台灣一如空氣、水和陽光,與生俱來,理所當然。
其次,服務貿易協議,執政黨不斷強調其利,包括促進人才交流等等等。然而,學運所憂心的是台灣有可能因此香港化,更讓對岸有機會,以商圍政,買下台灣。對三十歲不到的世代而言,多數人仍然希望在台灣生活,在台灣尋找個人的價值,在台灣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沒錯,生活在台灣,可以築夢,可以發呆,不論是小清新的開咖啡館,還是小確幸地走讀巷弄或流浪花東,都受到一定的社會支持和認可。生活台灣所蘊含的多元想像和各種可能性,是太陽花世代最最在意的台灣價值,是這個小島上最令人驕傲的資產,需要整個社會的呵護。如果服貿增加了工作機會,增加了薪資收入,增加了個人的全球鏈結,卻失去了生活在台灣的自由自在,這樣的代價,不值得付出,不值得下注。
二十多年來,台灣一磚一石地打造了民主制度,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憑藉。曾幾何時,生活本身,居然翻轉成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好好過生活成為最有意義的人生目標。環視大東亞,台灣小島竟然可以成就生活大國,凸顯台灣的另一種獨特性,在全球化競爭的時代中。
就戰後嬰兒潮世代而言,民主政治是人生下半場才浮現的場景,樂活慢活是退休前夕的規劃,這些,都得來不易,真是福份。但,對太陽花世代而言,民主政治和生活想望,是呱呱墜地來到台灣的文化基因,如此天經地義,不可剝奪。所有的台灣認同,必須扣緊尊重個人的民主意涵,尊重每一種可能性的生活意義,這才是太陽花世代最最紮實的台灣經驗,捨此無他。
太陽花學運如此急猛地將兩岸服貿,攤在陽光下,更意外地浮現了屬於新世代的一套台灣論述。恰好是這些捧著幾十兆人民幣也無法買得到的台灣價值,成了學運檢視服貿的利劍,成了新世代台灣論述的基石和貢獻。(作者為獨立研究工作者,台東市民)
你不知道的台灣古地圖-從古地圖探索早期台灣發展與多變面貌
在航海技術及測量技術都不甚發達的年代裡,
歷代繪製的台灣古地圖,是忠實呈現?還是一隅之見?
如何從古地圖透視早期台灣歷史與地理發展的謎團?
歷代繪製的台灣古地圖,是忠實呈現?還是一隅之見?
如何從古地圖透視早期台灣歷史與地理發展的謎團?
「台灣」一詞首次出現於中國的文獻中,是在明朝泰昌元年(1620);在此之前,台灣有許多古名,從周代的「彫題國」、秦代的「瀛洲」、漢代的「東鯷」、三國的「夷州」、隋唐的「流求」、宋代的「毗舍耶國」、元代的「琉求」,一直到明代的「小琉球、雞籠山」。可以看出中原人士對於台灣這個孤懸海外的蕞爾小島要如何稱呼,一直拿不定主意。
除了名稱之外,台灣在中國古地圖中的形狀也是一變再變。從最早以一個小黑點的形式出現在「唐十道圖」上開始,到清朝的最後一幅台灣地圖為止,台灣島的外貌造型不下十幾種。同樣也可看出中國古人對於台灣這個地處偏遠的蠻荒之島長什麼模樣,始終搞不太清楚。
《你不知道的台灣古地圖-從古地圖探索早期台灣發展與多變面貌》由夏黎明教授撰寫之「清代台灣地圖的演變」做為總論,主文則分「古代天下輿圖中的台灣」、「古代中國地圖中的台灣」、「清代的台灣全島地圖」三部分,以年代排序,從元朝與明朝少數的古地圖談起,一直談到眾多清代地圖。
《你不知道的台灣古地圖》本書蒐錄數十幅重要、精采的台灣古地圖,每張地圖皆用簡明生動文字說明該圖的來龍去脈,提供研究台灣歷史的線索,也呈現出古代人們對台灣地理的理解;書中詳細說明古時測繪地圖的各種方式,以及不同年代的地圖內容特色。欣賞這些精緻呈現、超乎想像的各式各樣台灣古地圖,讓讀者從中體驗時空交錯的無比趣味。
目錄
總論-清代台灣地圖的演變╱夏黎明
地圖的繪製方式
繪製的方式演變
地圖內容的演變
古代天下輿圖中的台灣
嘉靖36年(1557)東南海夷圖
萬曆21年(1593)乾坤萬國全圖
乾隆8年(1743)乾坤萬國全圖
萬曆29年(1601)西半球圖
萬曆37年(1609)山海輿地全圖
萬曆41年(1613)周天各國圖四分之一
萬曆30年(1602)坤輿萬國全圖
萬曆31年(1603)兩儀玄覽圖
康熙13年(1674)坤輿全圖
乾隆25年(1760)坤輿全圖
雍正8年(1730)四海總圖
乾隆54年(1789)大清一統輿圖總圖
道光22年(1842)東南洋各國沿革圖
咸豐2年(1852)澳大利亞及各島圖
咸豐2年(1852)東西兩半球圖
古代中國地圖中的台灣
元符3年(1100)古今華夷區域總要圖
元符 3 年(1100)唐十道圖
咸淳10年(1274)輿地圖墨線圖
天順 5 年(1461)大明一統之圖
嘉靖8年(1529)大明一統輿圖
雍正元年(1723)天下地輿圖
正德 8 年(1513)輿地圖摹繪本
嘉靖34年(1555)古今形勝之圖
崇禎16年(1643)華夷古今形勝圖
嘉靖40年(1561)輿地全圖
天啟元年(1621)輿地總圖‧日本入犯圖
康熙61年(1722)萬里海防圖
萬曆33年(1605)乾坤一統海防全圖
天啟6年(1626)輿地圖摹繪增補本
雍正8年(1730)沿海全圖
乾隆21年(1756)封舟出洋順風針路圖
雍正 8 年(1730)著色十排圖
乾隆32年(1767)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
嘉慶16年(1811)福建全圖
道光17年(1837)明地理志圖
道光24年(1844)皇輿全圖
道光19年(1839)福建全圖
光緒25年(1899)皇輿全圖
清代的台灣全島地圖
康熙20年(1681)台灣略圖
康熙23年(1684)台灣府三縣圖
康熙35年(1696)《台灣府志》總圖
乾隆2年(1737)《福建通志》台灣府圖
康熙43年(1704)台灣輿圖
康熙61年(1722)澎台海圖
雍正元年(1723)台灣府疆域圖
雍正元年(1723)台灣輿圖
雍正8年(1730)《海國聞見錄》台灣圖‧台灣後山圖
乾隆7年(1742)《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灣府總圖
乾隆24年(1759)台灣輿圖
乾隆25年(1760)台灣番界圖
乾隆54年(1789)《大清一統輿圖》台灣圖附
同治2年(1863)《皇朝中外一統輿圖》台灣圖
光緒25年(1899)《欽定大清會典圖》台灣全圖
乾隆60年(1795)《七省沿海圖》台灣圖
道光15年(1835)台灣前山圖‧後山圖
道光19年(1839)台灣府山險水道關隘古寨疆域圖
道光19年(1839)台灣海口大小港道總圖
道光29年(1849)台灣輿圖
同治12年(1873)台澎山海輿圖
光緒6年(1880)全台前後山小總圖
光緒4年(1878)全台前後山輿圖
光緒17年(1891)全台前後山總圖
地圖的繪製方式
繪製的方式演變
地圖內容的演變
古代天下輿圖中的台灣
嘉靖36年(1557)東南海夷圖
萬曆21年(1593)乾坤萬國全圖
乾隆8年(1743)乾坤萬國全圖
萬曆29年(1601)西半球圖
萬曆37年(1609)山海輿地全圖
萬曆41年(1613)周天各國圖四分之一
萬曆30年(1602)坤輿萬國全圖
萬曆31年(1603)兩儀玄覽圖
康熙13年(1674)坤輿全圖
乾隆25年(1760)坤輿全圖
雍正8年(1730)四海總圖
乾隆54年(1789)大清一統輿圖總圖
道光22年(1842)東南洋各國沿革圖
咸豐2年(1852)澳大利亞及各島圖
咸豐2年(1852)東西兩半球圖
古代中國地圖中的台灣
元符3年(1100)古今華夷區域總要圖
元符 3 年(1100)唐十道圖
咸淳10年(1274)輿地圖墨線圖
天順 5 年(1461)大明一統之圖
嘉靖8年(1529)大明一統輿圖
雍正元年(1723)天下地輿圖
正德 8 年(1513)輿地圖摹繪本
嘉靖34年(1555)古今形勝之圖
崇禎16年(1643)華夷古今形勝圖
嘉靖40年(1561)輿地全圖
天啟元年(1621)輿地總圖‧日本入犯圖
康熙61年(1722)萬里海防圖
萬曆33年(1605)乾坤一統海防全圖
天啟6年(1626)輿地圖摹繪增補本
雍正8年(1730)沿海全圖
乾隆21年(1756)封舟出洋順風針路圖
雍正 8 年(1730)著色十排圖
乾隆32年(1767)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
嘉慶16年(1811)福建全圖
道光17年(1837)明地理志圖
道光24年(1844)皇輿全圖
道光19年(1839)福建全圖
光緒25年(1899)皇輿全圖
清代的台灣全島地圖
康熙20年(1681)台灣略圖
康熙23年(1684)台灣府三縣圖
康熙35年(1696)《台灣府志》總圖
乾隆2年(1737)《福建通志》台灣府圖
康熙43年(1704)台灣輿圖
康熙61年(1722)澎台海圖
雍正元年(1723)台灣府疆域圖
雍正元年(1723)台灣輿圖
雍正8年(1730)《海國聞見錄》台灣圖‧台灣後山圖
乾隆7年(1742)《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灣府總圖
乾隆24年(1759)台灣輿圖
乾隆25年(1760)台灣番界圖
乾隆54年(1789)《大清一統輿圖》台灣圖附
同治2年(1863)《皇朝中外一統輿圖》台灣圖
光緒25年(1899)《欽定大清會典圖》台灣全圖
乾隆60年(1795)《七省沿海圖》台灣圖
道光15年(1835)台灣前山圖‧後山圖
道光19年(1839)台灣府山險水道關隘古寨疆域圖
道光19年(1839)台灣海口大小港道總圖
道光29年(1849)台灣輿圖
同治12年(1873)台澎山海輿圖
光緒6年(1880)全台前後山小總圖
光緒4年(1878)全台前後山輿圖
光緒17年(1891)全台前後山總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