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水》復刊號發刊辭
你期待一份怎樣的文化媒體呢?
在台灣主流媒體上,電影和音樂更多被當成娛樂八卦,而不是有意義的文化生產,更遑論其他領域的文化議題。另一方面,台灣雖然有不同領域的文化媒體,但卻很少有一份能討論不同領域的文化議題,創造彼此間的對話。
在台灣主流媒體上,電影和音樂更多被當成娛樂八卦,而不是有意義的文化生產,更遑論其他領域的文化議題。另一方面,台灣雖然有不同領域的文化媒體,但卻很少有一份能討論不同領域的文化議題,創造彼此間的對話。
全新出發的《新活水》希望能彌補這個空白,每期用一個重量級的封面故事,深度探討台灣的重要文化議題與文化現象,深化台灣文化與思想的論述,並成為各種跨界激盪的平台:跨世代、跨領域、跨地域。
同時,也期待我們的雜誌和網站在內容上具有思想深度,能按摩大腦,但視覺上酷而有趣,能刺激眼球。一本性感的思想文化媒體。
本期《新活水》復刊號封面故事是「1987:一場不遠的青年文化爆炸」。今年台灣文博會的主題是「我們在文化裡爆炸」,講的是這個世代爆炸性的文化能量。但我們都是歷史的孩子。今年正好是解嚴三十年,解嚴不只是打破了政治壓迫,也解放了人們被長久壓抑的創意和思想,因此在解嚴後,幾乎在各個文化領域,從媒體到表演藝術,從音樂到電影,都出現爆炸性的能量。那個時代的青年們顛覆陳舊的典範、挑戰政治與性的禁忌,跨越既有的邊界,讓政治、抗議、藝術、生活結合在一起,攪動起想像力的革命。
一如這封面照片上,黑名單工作室的林暐哲來到野百合學運現場演唱。
那是台灣在歷史夾縫中極為特殊的一個時代,我們只是在這裡盡力去記錄一點點當時的火花。三十年來,這場不遠的爆炸早已慢慢灰飛煙滅,有的開花結果,有的漸成灰燼,有的轉為新力量,無論如何,他們都深深形塑了我們現在的文化。因此,這個專題不只是回首那段歷史,也正在於提醒新世代,沒有三十年前那場不遠的想像力革命和社會反抗,不會有現在的熱鬧喧囂。而且我們應該自問:我們有比彼時的青年更勇敢、更大膽面對這世界嗎?
每期雜誌除了封面專題之外,今後固定欄目包括開門頁會是一位藝術家/作家的創作手稿,以傳遞創作的手感與溫度:這一期是1995年破爛藝術節的傳單,由藝術家吳中煒手繪。還有「先鋒人物」會深度描繪那些曾在前面替我們開路,提出新觀念、新實踐的先鋒前輩們;本期是寫李昂與她在八十年代如何在「暗夜」中「殺夫」。「跨域對寫」則是由台灣與東南亞或其他國家作家針對特定主題的書寫,本期是劉梓潔與龔萬輝對寫台灣與馬來西亞的食物。
本期還有非常值得收藏的別冊:漫畫家陳繭繪製的「花甲男孩前傳」,以及漫畫家與小說原著楊富閩的精彩對談。
回首那場不遠的文化爆炸,對《新活水》這刊物最有意義的,莫過於當時的「新媒體」浪潮:「當代」、「人間」、「南方」、「綠色小組」、「新新聞」和報禁開放後的新媒體,都各自以不同的姿態去紀錄、批判、思索他們所處的時代,其深度、厚度、美學,仍足以做為今日的啟發。
我們期許《新活水》能拾起那場爆炸後的星火,成為更多文化烈焰的小火種。
(九月一日上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