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脇順三郎的詩與詩學》杜國清譯著,高雄:春暉,1980
《西脇順三郎的詩世界》(碩士論文改,65頁)和1970翻譯出版過的《西脇順三郎的詩學》202頁,含索引
Junzaburō Nishiwaki
西脇 順三郎 (にしわき じゅんざぶろう) | |
---|---|
肖像写真
| |
誕生 | 1894年1月20日 日本・新潟県北魚沼郡 |
死没 | 1982年6月5日(88歳没) 日本・新潟県小千谷市 |
墓地 | 照専寺(新潟県小千谷市) 増上寺 |
職業 | 詩人・英文学者 |
言語 | 日本語 |
国籍 | 日本 |
教育 | 博士(文学) |
最終学歴 | 慶應義塾大学理財科 オックスフォード大学中退 |
活動期間 | 1927年 - 1982年 |
ジャンル | 詩・評論・翻訳 |
文学活動 | シュルレアリスム |
代表作 | 『Ambarvalia』(1933年) 『旅人かへらず』(1947年) 『古代文学序説』(1948年) 『第三の神話』(1956年) |
主な受賞歴 | 読売文学賞(1957年) 勲二等瑞宝章(1974年) |
デビュー作 | 『Spectrum』 |
ウィキポータル 文学 |
西脇 順三郎(にしわき じゅんざぶろう、1894年(明治27年)1月20日 - 1982年(昭和57年)6月5日)は日本の詩人、英文学者(文学博士)。戦前のモダニズム・ダダイスム・シュルレアリスム運動の中心人物。水墨画をよくし、東山と号した。小千谷市名誉市民。生前、ノーベル文学賞の候補に挙がっていたものの、受賞を逸している[1][2]。
目次
主要著作[編輯]
詩集[編輯]
- 『Ambarvalia』椎の木社 1933
評論・文庫・隨筆[編輯]
- 『超現實主義詩論』厚生閣書店 1929
- 『超現實主義文學論』天人社 1930
- 『西洋詩歌論』金星堂 1932
參考文獻[編輯]
- 『西脇順三郎詩集』 白凰社 鍵谷幸信編 1975年 ISBN 4826219156
西脇順三郎(讀詩隨想)
在日本詩歌的發展史當中,西脇順三郎(1894-1982)的文學成就有其重要地位。他是日本超現實主義詩派的詩人,有系統地向日本國內引介西方現代主義文藝思想,亦是其理論領域的奠基者,作為詩人和學者享有很高的聲望。
西脇順三郎的出生背景和學習過程充滿著奇特和轉折。他於1891年生於日本新潟縣北沼郡做金融的家庭。父親西脇寬藏經營小千谷銀行,幼年時期順三郎靠乳母扶養長大的。他在中學時期,即展現出英文的卓越稟賦,班上同學都稱他為「英語專家」。1911年中學畢業後,有志於繪畫而赴東京入畫家藤島武二的門下,加入了白馬會。然而沒多久,他因為看不慣畫壇的惡劣風氣,加上父親去世,到法國留學習畫的夢想破滅,而打消了繼續學畫的念頭。翌年,他考入慶應大學預科。在大學時代,他開始用英、法文寫詩。在這時期,他結識了作家鷲尾雨工,經由鷲尾的文學緣份,他進而認識了直木三十五和橫光利一。1917年大學畢業,他到《日本時報》任職,後來因肺部浸潤辭職返鄉養病。一年以後,他重返東京,在外務省條約局當雇員。後來,有感於著名詩人萩原朔太郎(1886-1942)的詩集《吠月》,決定用日文創作。1929年到慶應大學預科執教,這時,他開始撰寫隨筆,向《英語文學》投稿,撰文〈文學教養主義〉發表於《三田文學》。兩年後,他代表慶應大學前往英國牛津大學留學。他於倫敦時期,結識了許多詩人和作家,接觸了現代主義詩歌、小說、先鋒派繪畫及其藝術。此外,他曾自費出版過用英文創作的詩集《Spectrum》,獲得了同好的回響。1924年7月,他與英國女畫家瑪吉莉結婚,同年從牛津大學休學,10月攜著妻子返回日本。
1926年4月,他就任慶應大學文學系教授。回國以後,廣泛地開展文學活動,為後來以他為主將的新興文藝思潮----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文學的濫觴奠定了基礎。1927年12月,以他為首的六名現代主義文學先驅者共同出版了第一部超現實主義的詩集。1929年以,出版了《超現實主義詩論》、《論超現實主義文學》等著作。1930年自費出版《Poems Barbarous 》。1932年4月,他與瑪吉莉離婚,同與桑山冴子結為夫妻。1933,他的第一部用日文創作的詩集《五穀集》問世後,轟動一時,被視為反傳統抒情的劃時代的作品。繼這部詩集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歐洲文學》、《喬伊斯詩集》、《現代英國文學》,以及詩集《純粹的鶯》。1935年,因為參加新興俳句運動,在1937年太平洋戰爭期間,超現實主義與當時的政治氛圍嚴重牴觸,遭人密報檢舉他,「神戶詩人俱樂部」等14名詩人,均受其影響,這即後來著名的「神戶詩人事件」,當局藉此施以打壓,他便從詩壇隱退,一直保持沉默,埋頭研究英國文學,1941年,他出版了《英美思想史》一書。1945年8月,戰爭一結束,他重返詩壇,寫了下膾炙人口的長篇組詩〈遊子不歸〉。1948年,他寫就《諷刺和喜劇》論文,取得了博士學位,
1951年,出任慶應大學文學系主任,並與村野四郎、北園克衛、安藤一郎等詩人創辦同仁雜誌《GALA》同年翻譯出版了《坎特伯雷故事集》。翌年,他翻譯出版了T.S.艾略特的名作《荒原》獲頒慶應大學獎。1953年又先後出版了《現代寓言》、《仙女座流星群》,1954年當為日本學術會會員,1956年,出版詩集《第三個神話》榮獲讀賣文學獎,以及1960年出版《失落了的歲月》等詩集。1961年辭去慶應大學的職務,就任明治學院大學教授之職,就任日本女子大學圖書館館長,次年任該大學教授。在他當選為日本藝術會員後,又接連出版了《豐饒的女神》(1962)、《禮記》(1967)、《壤歌》(1969)、《鹿門》(1970)。其中,《壤歌》是一篇兩千行的長詩。除此之外,他還著有《梨之女》、《論小酒店的文學》、《記憶與視覺》、《T.S.艾略特》、《斜塔的迷信》、《詩學》等理論和評論著作以及幾部隨筆。他在1974年榮膺日本政府領授的三等瑞寶勳章,於1971年獲選為日本文化功臣,生前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不過,最後都未能戴上文學的桂冠。順便一提,中文維基百科指出,台灣詩人熾昌和林修二,都受到西脇順三郎的啟迪影響。說到翻譯詩歌,我依稀記得於1990代後期,翻譯過林修二的詩歌,刊載於《自由時報》副刊,在那時期,我從譯詩中獲得了某種自信。或許,這又是一種別樣的文學奇緣,贈送給熱愛詩歌的心靈。
總括地說,西脇順三郎可謂日本詩壇上的奇葩,他身上散發著明治和大正時期的輝煌,因此有日本詩歌史學家指稱,西脇順三郎是個不朽的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