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

《福樓拜文學書簡》Hôtel de Ville looked like a Roman ruin.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Flaubert in the Ruins of Paris: The Story of a Friendship, a Novel, and a Terrible Year

Occasionally McCullough pauses to pit one national treasure against another. So Harriet Beecher Stowe spends a spellbound hour before “The Raft of the Medusa”: “She was sure,” he writes, “no more powerful piece had ever been painted. It was as though this one picture had been worth the whole trip to France.” The New York sculptor Augustus Saint-Gaudens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Greater Journey.” He began as a cameo-cutter, an apprenticeship to which McCullough devotes several pages. And like every dual national, his narrative maintains a foot in two places. McCullough’s is as much the splendid story of a nation growing up as it is that of a city coming into its own. In the course of these pages, Paris acquires bateaux-mouches the grands magasins , the Folies Bergère and Haussman’s avenues.

The two histories combine most powerfully in his account of the Franco-Prussian War and Elihu Washburne, America’s minister to France between 1869 and 1877. A reliable topic of conversation in Paris, food was the principal one during the German siege, when cat meat revealed itself be a delicacy and Paris solved its rat problem. By the time German troops marched down the Champs-Élysées, on March 1, l871, more than 65,000 Parisians had died. The only prominent diplomat to do so, Washburne valiantly refused to budge even through the months of the Commune, one of the bloodiest chapters in French history. His was no paradisiacal Paris; as the atrocities mounted, the distraught Washburne noted that the city was “a hell upon this earth.” At one point the Seine ran red with blood. A team of 60,000 masons would be required to put Paris back together again. On Mary Cassatt’s arrival shortly afterward, the Hôtel de Ville looked like a Roman ruin.




Flaubert in the Ruins of Paris: The Story of a Friendship, a Novel, and a Terrible Year

Peter Brooks. Basic, $30 (288p) ISBN 978-0-465-09602-2

Brooks (Enigmas of Identity) has written an intricate examination of Gustave Flaubert’s novel Sentimental Educatio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what is known in France as “the terrible year”—summer 1870 through spring 1871—when the country suffered defeat by Prussia, followed by bloody internal strife. This multi-layered book is the perfect companion piece while reading Flaubert’s novel. Through intimat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laubert and author George Sands, Brooks explores how their personal struggles during a tragic time gives perspective on “what history will do to your life.” 

One intriguing detail here about Sentimental Education—published in 1869—is that Flaubert believed its plot anticipated the terrible year, remarking that, had the book been better received and understood, it might have helped avert France’s upheaval. In the midst of recounting momentous historical events, Brooks includes small but meaningful details of Flaubert and Sands’s relationship and Flaubert’s efforts to “reorganize his life at age 50.” Students of Flaubert—or of history—will enjoy exploring this book’s insights into one of the 19th century’s greatest writers. (Apr.)

******
"It never easy to translate Flaubert."
~Flaubert in the Ruins of Paris. The Story of a Friendship, a Novel, and a Terrible Year. By Peter Brooks. p.103
梁兄、繆女士有難得的機緣翻譯Flaubert的作品。我們有機會一窺堂奧。
******





送給梁、張、繆等等討論《情感教育》的朋友:Flaubert in the Ruins of Paris. The Story of a Friendship, a Novel, and a Terrible Year. By Peter Brooks 的尾聲:











In the midst of recounting momentous historical events, Brooks includes small but meaningful details of Flaubert and Sands’s relationship and Flaubert’s efforts to “reorganize his life at age 50.” Students of Flaubert—or of history—will enjoy exploring this book’s insights into one of the 19th century’s greatest writers. (Apr.)







YOUTUBE.COM
140 《情感教育》 梁永安、張華 2017-02-18
《情感教育》(長篇小說),法國福樓拜著,譯者梁永安; 大陸譯本(1948李建吾譯)(1980,上海譯文…






Hanching Chu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UyKDF71qo&t=9s 管理





YOUTUBE.COM
227 《喬治‧ 桑與福樓拜 》 2018-0509 漢清講堂

*** 《福樓拜文學書簡》* 《福樓拜文學書簡》中收錄的信件除了涉及七月革命、普法戰爭等諸多時代、國家、宗教的諸多宏大主題和事件在他心中激起的漣漪,也記錄了作家的家庭變故、社交往來、世態人情,以及性情心事、讀書心得、成長煩惱、情話私語,堪稱一幅時代的風俗畫和一部心靈日記,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審美意義。
作者:[法] 福樓拜著,丁世中,劉方譯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叢編項:外國文藝理論叢書



譯本序

致路易·科姆南
致阿爾弗雷·勒普瓦特萬
致路易絲·科萊
致路易·布耶
致馬克西姆·迪康
致維克多·雨果
致埃奈斯特·費多
致勒洛阿耶·德·尚特比小姐
致愛麗莎·施萊辛格
致兄長阿希爾
致莫里斯·施萊辛格
致埃德蒙·帕尼埃爾
致弗雷德里克·博德雷
致儒爾·杜勃朗
致夏爾·波德萊爾
致泰奧菲爾·戈蒂耶
致埃德瑪·德·熱奈特
致昂日·佩梅嘉
致儒爾·米甚萊
致龔古爾兄弟
致儒勒·德·龔古爾
致龔古爾兄弟
致愛德蒙·德·龔古爾
致聖伯夫
致伊万·屠格涅夫
致喬治·桑
致阿梅麗·波斯凱
致伊波利特·丹納
致萊奧妮·博雷娜
致瑪蒂爾德公主
致考爾努夫人
致居斯塔夫·莫泊桑夫人
致莫泊桑
致愛彌爾·左拉
致卡米葉·勒莫尼埃
致阿那托爾·法朗士
致於斯曼
致外甥女卡羅琳
致瑪格麗特·夏龐蒂埃
致洛爾·莫泊桑





****


這是一本福樓拜書信的精選集,在文學創作領域,福樓拜的書信集卻被稱為稱為優秀作家的寶典,其中的真知灼見惠及後世眾多文壇巨匠,多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由衷地承認其寫作從福樓拜的書信裡汲取了重要的營養。是我們認識福樓拜以及藝術主張,了解19世紀文壇現狀的一面鏡子。

影響20世紀西方世界的藝術評論︰福樓拜文學書簡

福樓拜編著的《福樓拜文學書簡》內容介紹︰福樓拜通訊浩如煙海,來往通訊有成百上千萬字,可以說,是一座寶庫。福樓拜的親筆書信就佔“七星文庫”四卷,從二八三○年至一八八○年長達半個世紀,又逢法國處于大動蕩、大變革、大發展、大擴張的時代;再從書信的內容來講,無論涉及政治大事件、社會大變動,還是宗教信仰、道德規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涉及面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絕無僅有的,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為研究這個歷史時期的政治、思想、經濟、文化、習俗、文學、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代譯序)
情與性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維克多‧雨果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勒魯瓦葉‧德‧尚特皮小姐
致勒魯瓦葉‧德‧尚特皮小姐
致喬治‧桑
致喬治‧桑
致馬克西姆‧杜剛
致萊奧妮‧薄蕾娜
致瑪蒂爾德公主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
致萊奧妮‧薄蕾娜
致萊奧妮‧薄蕾娜
致甥女卡羅琳
致瑪格麗特‧夏邦蒂埃
個性化與非個性化
致路易‧布耶
致馬克西姆‧杜剛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儒勒‧杜勃朗
致伊萬‧屠格涅夫
致卡米葉‧勒莫尼埃
藝術至上
致魯伊絲‧高萊
致馬克西姆‧杜剛
致夏爾‧波德萊爾
致龔古爾兄弟
致龔古爾兄弟
致希波里特‧泰納
致喬治‧桑
致居伊‧德‧莫泊桑
致伊萬‧屠格涅夫
致居伊‧德‧莫泊桑
致居伊‧德‧莫泊桑
內心的使命
致魯伊絲‧高萊
致恩斯特‧費多
致戴奧菲爾‧戈蒂埃
致恩斯特‧費多l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
致聖伯甫
致儒勒‧杜勃朗
致馬克西姆‧杜剛
致伊萬‧屠格涅夫
致勒魯瓦葉‧德‧尚特皮小姐
致艾米爾‧左拉
致伊萬‧屠格涅夫
時代下的思考
致希波里特‧泰納
致喬治‧桑
致喬治‧桑
致喬治‧桑
致考爾努夫人
致喬治‧桑
致萊奧妮‧薄蕾娜
致居伊‧德‧莫泊桑
致瑪蒂爾德公主
致伊萬‧屠格涅夫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
致于斯曼
致艾米爾‧左拉
致甥女卡羅琳
一切取決于構思
致魯伊絲‧高萊
致魯伊絲‧高萊
致儒勒‧德‧龔古爾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
致聖伯甫
致儒勒‧米什萊
致居伊‧德‧莫泊桑
致居伊‧德‧莫泊桑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
附錄
譯者後記
傳統與創新

****

(法)居斯塔夫·福樓拜著丁世中譯

ISBN: 9787549554911

出版時間: 2020-10-01

定價: 58.00

責編:張玉琴、韓亞平

本書收錄福樓拜於1847—1880年間寫給情人、朋友、前輩作家及愛徒的信,分為情與性、個性化與非個性化、藝術至上、內心使命四輯,內容涉及文學創作、愛情、友誼、旅行、藝術理念、時代思潮、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用普魯斯特的話來說,福樓拜書簡不但反映了作者的文藝觀念,而且處處洋溢著友情、親情,是研究福樓拜的重要參考。

福樓拜主張小說家不應在作品中自我表露,就像上帝在自然界中不露面一樣。因此,他的書信成為揭示隱藏在作品人物背後的作者福樓拜的鑰匙,對讀者理解福樓拜的時代和作品,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補充。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居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19世紀中期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對19世紀末至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鼻祖”“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等;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薩朗波》等。

譯者介紹

丁世中,1937年出生於江蘇揚州,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後在外事部門工作,長期從事法語口筆譯工作。譯著有斯太爾夫人《德國的文學和藝術》《伏爾泰論文藝》,以及巴爾扎克、雨果、薩特、加繆的一些作品。

主編沈志明,法籍華人學者、職業翻譯家。1938年生,江蘇蘇州人。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曾在上海外國語學院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任教。1983年在巴黎獲法國文學博士,1992年獲法國大學任教資格。曾在巴黎第七大學、第八大學任教,後從事中法文化交流工作。譯著在小說方面有《茫茫黑夜漫遊》(獲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二等獎)、《三十歲的女人》、《尋找失去的時間》(精華本)、《痛心疾首》、《我最秘密的忠告》、《死亡的時代》等;戲劇有《死無葬身之地》《阿爾托納的隱居者》《白吃飯的嘴巴》等;傳記有薩特《文字生涯》;文論有《駁聖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編選有《阿拉貢研究》《普魯斯特精選集》;主編有《法國名家論文藝譯叢》。

圖書目錄

"目錄

傳統與創新:《先驅譯叢》叢書總序/沈志明

代譯序: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沈志明

輯一情與性

致魯伊絲·高萊./1847年3月7日

致魯伊絲·高萊./1847年11月7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12月27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3年3月31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3年5月21日

致維克多·雨果./1853年7月15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3年9月16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3年10月12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4年1月29日

致勒魯瓦葉·德·尚特皮小姐./1857年3月18日

致勒魯瓦葉·德·尚特皮小姐./1857年5月18日

致喬治·桑./1863年1月31日

致喬治·桑./1867年1月12日

致馬克西姆·杜剛./1877年2月24日

致萊奧妮·薄蕾娜./1878年10月

致瑪蒂爾德公主./1878年10月30日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1878年12月20日

致萊奧妮·薄蕾娜./1878年12月30日

致萊奧妮·薄蕾娜./1879年12月10日

致甥女卡羅琳./1879年12月31日

致瑪格麗特·夏邦蒂埃./1880年1月13日

輯二個性化與非個性化

致路易·布耶./1850年11月14日

致馬克西姆·杜剛./1851年10月21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1月16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2月8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4月24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7月26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12月16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3年8月26日

致儒勒·杜勃朗./約1857年5月20日

致伊万·屠格涅夫./1863年3月16日

致卡米葉·勒莫尼埃./1878年6月3日

輯三藝術至上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1月31日

致馬克西姆·杜剛./1852年6月26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7月5至6日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11月22日

致夏爾·波德萊爾./1857年7月13日

致儒勒·德·龔古爾./1861年9月27日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1862年7月

致聖伯夫./1862年12月23至24日

致龔古爾兄弟./1863年5月6日

致龔古爾兄弟./1865年1月16日

致希波里特·泰納./1866年12月1日

致儒勒·米甚萊./1868年2月19日

致喬治·桑./1876年4月3日

致居伊·德·莫泊桑./1876年11月23至30日

致居伊·德·莫泊桑./1878年8月15日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1879年4月7日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1879年6月13日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1879年10月8日

致居伊·德·莫泊桑./1880年2月1日

致伊万·屠格涅夫./1880年4月7日

致居伊·德·莫泊桑./1880年4月25日

致居伊·德·莫泊桑./1880年5月4日

輯四內心的使命

致魯伊絲·高萊./1852年9月19日

致恩斯特·費多./1857年8月6日

致戴奧菲·戈蒂埃./1859年1月27日

致恩斯特·費多./1859年10月26日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1864年夏

致希波里特·泰納./1865年12月12日

致喬治·桑./1866年9月22日

致喬治·桑./1866年12月5日

致聖伯夫./1867年6月27日

致儒勒·杜勃朗./1867年12月15日

致喬治·桑./1869年1月1日

致馬克西姆·杜剛./1869年7月23日

致考爾努夫人./1870年3月30日

致伊万·屠格涅夫./1870年4月30日

致喬治·桑./1870年5月21日

致萊奧妮·薄蕾娜./1875年7月18日

致勒魯瓦葉·德·尚特皮小姐./1876年6月17日

致居伊·德·莫泊桑./1876年12月25日

致艾米爾·左拉./1877年10月5日

致瑪蒂爾德公主./1877年11月21日

致伊万·屠格涅夫./1877年12月

致愛德瑪·德·熱奈特./1878年5月27日

致伊万·屠格涅夫./1878年7月10日

致於斯曼./1879年二三月

致艾米爾·左拉./1879年12月3日

致甥女卡羅琳./1880年4月28日

譯後記

福樓拜與現實主義運動/沈志明

福樓拜生平與創作年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