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凌志軍 《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等著作


凌志軍的 《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是記者眼中的中國大事記。
我們從書中記載的共產黨想法(中國主流),可以知道:99%以上的台灣同胞,根本無法了解中國,它是完全陌生的國度:就只考慮1949年至今的中國鬥爭歷史,就無法讓普通的台灣老百姓所"了解"。









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於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年后獲得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插圖修訂本)

簡體書 , 凌志 , 湖南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6-01
這是一個癌症患者從身陷絕境到逐步康復的親歷記,也是一位著名記者對當今中國癌症醫療體系種種利弊的觀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勇氣和樂觀精神的人生勵志書。 2007年,凌志被診斷為「肺癌,腦轉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


追隨智慧:中國人在微軟

簡體書 , 凌志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11-01

中國的新革命—1980-2006年,從中關村到中國社會

簡體書 , 凌志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11-01

中關村──中國的科技夢

中文書 , 凌志 , 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 2007-07-23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書”、“最佳商業圖書”。 
2005年出版的《聯想風雲》,入選當年“最佳風雲榜”,并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最佳版權輸出圖書獎”。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臺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簡體書 , 凌志軍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06-01

《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是一本描述變化的書。 1990-2002年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這種變化;今後,我們還將經歷更大的變化。 在凌志軍筆下,1990-2002年中國的格外引人入勝之處,不是在于她的轟轟烈烈......


《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是一本描述變化的書。

1990-2002年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這種變化;今後,我們還將經歷更大的變化。

在凌志軍筆下,1990-2002年中國的格外引人入勝之處,不是在于她的轟轟烈烈,而是在于她的平淡從容;不是在于她的崇尚偉大精神,而是在于她開始關注普通人的需要;不是在于她的偉人風範和英雄輩出,而是在于一代新人已經長大。對變革的期待取代了對歷史的崇拜,進而成為我們國家的主流。

《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中牽涉眾多重要人物和事件,也敘述了很多小人物和小事情。內容浩繁,巨細混雜,大氣磅礡,汪洋恣肆。敘述流暢從容,見解獨到精深,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震撼力。

目錄

第一部 谷底(1990-1991)
第一章 活著的祖宗
第二章 大災年
第三章 死灰復燃
第二部 風雲際會(1992-1994)
第四章 轉折
第五章 盛世無英雄
第六章 新人治國
第三部 潛流激蕩(1995-1998)
第七章 軟著陸
第八章 偉人逝去的日子里
第九章 朱基與民心向背
第四部 新的夢想在召喚(1999-2002)
第十章 殊途同歸
第十一章 懺悔的年代
第十二章 新人類,新生活
尾聲 後繼者


《歷史不再徘徊》、《沉浮》和《變化》都已有過多種版本。現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希望把它們合為《改革史系列》再行出版,因為這三本書的內容在時間上前後相續,大致覆蓋了20世紀7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我們國家的改革歷程。這理由似乎可以成立,但並不意味真的可以把這幾本書當作“史”來讀。實則就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來說,我的記錄仍有不少空白,比如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幾年就很少涉及。即使我所描述過的那些年,也只是一些片斷,不是全部。更何況作者的寫作只是出于一己之眼光、胸懷和成見,無論怎樣豁達通透,也不能做到周全無誤。所以,把這些文字看作這段歷史的一個補充或者參考,可能更符合實際。我一直把自己當作記者,沒有治史的理想,其中緣由,我在過去幾次的序言中已經提到,不再贅述。

此外還有幾句話,需向讀者交待。

《歷史不再徘徊》這本書此前已由人民出版社發行過幾種版本。這次新版增加了一段文字,也即“序幕”,此外全部如舊。這篇“序幕”是原稿的一部分,並非後來的補充。當時是作為全書點楮之筆的,所以盡力言無不盡。可惜這種“言無不盡”在當時情勢里有可能成為公開出版的一個障礙,乃至編者不得不把整篇“序幕”全部舍棄。這種大膽而又不能無畏、百轉千回才能到達目標的情形,正是那種歷史環境中文人論政的寫照。現在這個新版終于把“序幕”依原作收錄,這在我和原版編者都是彌補了一樁遺憾。

《沉浮》曾在1998年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現在這一本是根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重排的,內容沒有增刪。它從來都不是一本影響很廣的書,但我卻對它最為珍惜。它容納了我對自己職業的理解和信念,所以,從“基因”上來說,它最像是我的“兒子”。它出版前後的命運最為坎坷。甚至連累它的編者也改變了命運。多年以來我在內心深處對他們,以及所有為了出版我的書而承擔壓力的編者和出版者,一直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歉意。我想,他們如果能夠看到這幾本書的新版,一定也會發出同樣的感嘆。歷史畢竟是前行了——無論它要經歷多少坎坷多少曲折多少磨難。

《變化》不像《歷史不再徘徊》那樣命運多舛,也不像《沉浮》那樣否極泰來,它基本上是個大團圓的結局。盡管它的編輯過程也是如履薄冰、出版前後也有一些“不得不”的情節,其實也不過是有驚無險。一度盛行的它已遭“封殺”的傳言,不是事實。而我所以能夠在那一年的媒體評選中獲得“年度人物”獎項,好像也和這本書有關。尤其讓我意外的是,台灣讀書界同時給予這本書高度評價,越過海峽的屏障為它頒發“開卷好書獎”。在經歷了無數磨礪之後,這些都超過了我的期待。我曾經表示,《變化》這本書代表了我在寫作上的追求。這是指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記者這個行當的約束,所以思想更舒展,立場更從容,感情更真切,下筆更自由。我後來的寫作,也是沿著這條路走的。老實說,如果上帝給我更多時間,我可能會在這條路上走得再長一些。



沉浮:中國經濟改革備忘錄(1989-1997)簡體書 , 凌志軍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06-01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1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了激烈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 
1996年出版的《歷史不再徘徊》,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優秀圖書獎”。



Zhijun Ling
Author


凌志軍文集: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簡體書)
  • ISBN13:9787216054898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作者:馬立誠
  • 裝訂/頁數:平裝/316頁
  •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 版次:1
  • 出版日:2008

第一次思想解放:一石激起千重浪——年戰勝“兩個凡是”
 引言
 粉碎“四人幫” 陰霾仍未散
  “文化大革命”是對還是錯
  沒有“四人幫”的“文化大革命”
  “四人幫”是“左”還是右
  還嫌姚文元不“左”
天安門事件碰不得
 葉劍英:趕快讓鄧小平出來工作
  “抓綱治國”是“左”的綱領
“兩個凡是”出臺
  世紀之交回眸華國鋒性格行為特點
  葉、陳、王抵制“兩個凡是”
  鄧小平語出驚四座
  艱難備嘗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急火攻心“洋躍進”
冤假錯案何時昭雪
十一大的遺憾
新中央軍委令人矚目
華國鋒的四個堅持
 解放思想 實現偉大轉折
  新明星胡耀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怎樣產生的
  歷史雄文精華何在
  風暴來臨
  鄧小平說:“打破精神枷鎖!”
  斗爭白熱化
  胡耀邦奮起反擊
  形勢朝著有利的方向轉化
  孤獨的《紅旗》雜志
  《中國青年》發起沖鋒
  中央工作會議開了三十六天
  陳云仗義執言
  天安門事件平反和其他重大決定
  華國鋒作檢討
  讓大家放開說話
  鄧小平號召解放思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轉折
  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改革開放的新方針
 “社會主義時期的遵義會議”
 思想解放帶來人的解放
  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
  推翻“兩個估計”
  右派分子重見天日
  為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子
  放開其他政策
 思想解放推動了社會變化
  中國詩壇大爆炸
  “傷痕文學”登上文壇
  《于無聲處》和《丹心譜》引起轟動
  美術新潮令人目眩
  潘曉來信激起軒然大波
  喇叭褲、披肩發和迪斯科
  朱逢博和李谷一的風波
 經濟改革從農村突破了
小崗之夜驚天動地
萬里:我走獨木橋
鄧小平一錘定鑼音
包產到戶節節前進
人民公社解體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經濟生活新詞匯:特區
政治體制改革起步
第二次思想解放:東方風來滿眼春——年沖破姓“社”姓“資”
 引言
 姓“社”姓“資”搞得人心惶惶
  姓“社”姓“資”登臺
焦慮的鄧小平敦促大膽突破
皇甫平文章引起轟動
 圍剿皇甫平,大問姓‘牡”姓“資”
  糾纏姓“社”姓“資”要害是否定改革
  “左”傾思潮維護計劃經濟統治地位
“以階級斗爭為綱”呼之欲出 
否定鄧小平理論的一篇奇文
 黃鐘大呂壓倒瓦釜之鳴
 鄧小平南方談話震動全國
中國經濟鯉魚躍龍門
  十四大開辟新紀元
  北大教授為何跳樓自殺
  十四大: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
  歷史選擇了市場經濟
 實施“軟著瞄” 推動改革深化
第三次思想解放:晴空排云上碧霄一一年沖破姓“公”姓“私”
 引言
 一波才平 一波又起
  摸著石頭過河,越摸越深
  中國改革的新樂章
  “左”傾思潮沒有綱領 
 “公”與“私”:老問題成了新枷鎖
  第一份“萬言書”:把“牡”與“資”變成“公”與“私”
  京師震恐
  私營:政治氣象中最敏銳的晴雨表
  市委書記說,計劃體制我搞了幾十年
  溫州再遭大批判 
  為什么要指責“年以后”
 “反演變”:要不要多一個“中心”
  以俄為鑒:一份奇特的蘇聯解體考察記
  再發動一輪“九評”嗎
  第二份“萬言書”:以“反和平演變”為綱
  外資是不是一條“狼”
  從年代的世界主義到年代的民族主義
  中國能不能養活中國人
  特區之爭卷土重來
  年春,《經濟日報》不甘沉默
  對蘇共垮臺的再認識
 所有制:改革能沖過這個險灘嗎
江澤民說,改革正處在關鍵時刻
  第三份“萬言書”:“抓大放小”是私有化的主張
短兵相接為什么發生在年
“流失”和“消失”,哪樣更壞
局外人要破產,局內人怕破產
‘嘸產”與“有產”
少爭“熱”與“不熱”,多說“改”與“不改”
改革改了十六年,還是“氣式點”
從金錢到人性 從人性到理性 
朱锫基灑淚為商鞅
 偉人身后 “狼煙”四起
失去偉人的中國
第四份“萬言書”:“走資派”名單錄
道德復蘇運動席卷全國
口誅筆伐厲有為
  有人說,預言“極左回潮”是詛咒黨中央
  “新左派”說,把“文革的合理因素”制度化
爭論的不干事,干事的不爭論
憲法不會對改革說“不”
 從思想解放到理論解放
“五二九”:主要是針對“左”
“左”傾思潮的最后一搏嗎
不想爭論也不行
  外國人爭說“誰上誰下”,中國人驚問“姓公姓私”
李鵬:十五大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年秋季的人心向背
新思想與新理論
結束語 三次解放貫穿一條反“左”主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