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蟄存雜文
讀報心得 《莊子》與《文選》
我與文言文 創作的典範
從亞倫坡到海敏威 關於《黃心大師》
一人一書(上) 一人一書(下)
「文」而不「學」 愛好文學
新文學與舊形式 再談新文學與舊形式
兒童讀物 尼采之「中國舞」
一位性學家所見的日本 文學之貧困
怎樣紀念屈原 書簡
與客談自殺 過年
賦得睡 再「過年」
閒話重陽 夏原和知識分子
咬文嚼字 狄根司小說中的旅店
倒繃孩兒 第二第三
外行談戲 才與德
乙夜偶談 說「散文」
我治什麼「學」 寒山寺碑二題
支那·瓷器·中華 祠廟·宮觀·庵寺
堂名的起源 十年治學方法實錄
關於「當代文學史」 全集·文集·選集
賭博的訣竅 「俗文學」及其他
祝由科的巫術 古今中外的「小說」
古文名句賞析 雨窗隨筆
論老年 匹夫有責論
為書歎息 詩話
文學史不需「重寫」 閒話孔子
人道主義 魔棍
富貴·貧賤 旅遊景點設計
「自由談」舊話 「自傳體小說」及其災難
楊迎平 - 2017 - Literary Criticism
但是,施蟄存也經常從古典書城中走出,讀一些年輕人看的暢銷書。如有一段時間,因周勵寫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評論界沸沸揚揚,熱鬧得很,施蟄存便托人把這本書買來看,看後還寫了文章評論。施先生的孫女看見就說:「我早有這本書,您又買?」施先生說:施蟄存先生的閱讀興趣,施蟄存說:"週勵這本書,是在興高采烈的情緒中寫出來的,不免有許多自鳴得意之處。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本書對於在外國打工求生的中國青年,可以起一點鼓勵作用,使他們有信心,有希望,也未嘗不是好事。" ⑭施老對於《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也作了充分的肯定。
回目錄 「自傳體小說」及其災難
前幾天,我在評論《曼哈頓的中國女人》這本書的時候,曾提到「自傳體的小說」這個名詞的不通。因為,自傳是作者自敘其生平遭遇,書中所有人名,即使都已改換,還是實有其人的。這個書中人物的正身,可以自己出來「對號入座」,作者也無法否認或抵賴。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創造的一個典型,可以有許多人的性格、形象、語言被塑造進去,這在我國傳統的創作方法上,稱為「捏合」。凡是被作者捏合成的小說人物,沒有一個真人可以跳出來,說:「這就是我。」這是自傳與小說的第一個區別條件。小說必須有故事結構,自傳是一份流水帳,它不可能有故事結構。這是自傳與小說的第二個區別條件。自傳與小說,這兩種作品的文類區別、文體區別,都是很明顯的。
有些作家,由於社會生活不夠豐富,他們寫小說,往往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寫了進去。熟悉作者本人的一部分讀者,發覺他寫的很多是自己的事。具有這種情況的小說,我們可以稱之為「自傳性的小說」。它是「小說」,不是「自傳」。
因此,「自傳體的小說」,這個名詞是不通的。我希望文藝界同人不要再用這個名詞。
六月十七日《解放日報》第十一版,發表了一個報道。有一位法籍華人周勤麗女士寫了兩本書:《花轎淚》和《巴黎淚》。報道說這兩本書是「自傳體小說」。但是,我看報道中所引述的此書內容,分明是兩本自傳,而不是小說。否則,怎麼會有三個人物跳出來「對號入座」,承認書中寫的是他們,因而要提起訴訟,控告這兩本書侵害其名譽權呢?
奇怪的是:這三位起訴人,不到巴黎去控訴作者或原書出版社,卻跑到南京來控訴這兩本書的中文譯者。這是亙古未聞的怪事。到底是誰侵害了他們的名譽?我建議我們的翻譯工作者協會應該對這三位起訴人提出一個警告,請他們清醒些,不要如此失去理智。我們的翻譯工作者不能受此欺凌!
否則,我們的翻譯工作者將無窮無盡地「吃官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