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當被肯定的不在乎華麗成功,而在乎潛沉自得;生命中成長的憑藉不在乎資產成就,而在乎反省日新;人間的契合,不在乎宣傳或施受,而在乎開放與接納;真理之門向來只向勇敢自由的心靈開放,而向封閉保守的人關閉。」(《曠野雜誌》發刊辭)
今天下午知道蘇南洲兄離我們遠去了。
他是我太太東海大學建築系的同學 (1978級),因此有交往。他東海畢業後,再從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畢業--提他這學歷,因為他曾恨恨地跟我說,你和玉燕都可以出國留學,但我們有白色恐怖案底的,都無法出國的。
過去20~30年,他多次從病危中手術中康復(感謝台大醫生的醫術高明),做了不少有意義的事,包括對台灣社會的不平之救濟、二二八和解......
他與其夫人海瑩的出版事業有成:"南洲與海瑩成立雅歌出版社,出版屬靈書籍。南洲極關懷社會議題,成立曠野雜誌社,對各種社會議題提出針貶。" (引沈金標兄的)
他主編《曠野雜誌》(月刊,1~242期)出20多年,每期都有文章。從底下的書也可以了解他:《平安,二二八》(2017);《曠野春秋》(2010);《風火山林: 時代信仰騎士的吶喊》(2004)。
南洲兄對朋友很夠義氣,從80年代起,就常常為孟祥森先生的"靠稿費過活"擔心,多次想幫助。
2019年11月8日,我們有 唐香燕女士的【時光悠悠美麗島】讀書座談,幸蒙他們夫婦參加,也記下南洲兄的身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m4HayFCMo&t=90s。
****
各位蘇南洲的師友、知音,平安:
海瑩摯愛的先生、昱璇親愛的父親,於2020年2月27日早晨在睡夢中安詳地被主接去。謹定於3月20日週五11點舉行追思禮拜,邀請您在春分的早晨,與我們一同送南洲最後一程。地點為第二殯儀館一樓至真2廳(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
如您考慮出席追思禮拜,歡迎填寫以下連結以便我們統計人數,謝謝。⋯⋯
更多****
追思南洲
南洲弟兄是我大學學弟,東海建築校友。大學時期,南洲即已投入文字侍奉,主持校內刊物”葡萄園”的編輯出版。
南洲與我都是不務正業,不從事蓬勃的建築事業,先後投入文字工作。南洲與海瑩成立雅歌出版社,出版屬靈書籍。南洲極關懷社會議題,成立曠野雜誌社,對各種社會議題提出針貶。
南洲於228之前日安息主懷,台灣228和平和解運動就是南洲推動促成的,貢獻之大,難有人出其右!
可惜南洲於中年之後,過度勞累,心臟出了問題。每回電話中討論各種議題,南洲都剴切直陳,往往一小時都不停歇…現在回歸主懷,算是息了地上的勞苦。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春風一吹,枝頭又冒出新芽!
願主安慰海瑩&昱璇,更願一粒麥子落在地裡,要長出更多子粒來!
南洲弟兄是我大學學弟,東海建築校友。大學時期,南洲即已投入文字侍奉,主持校內刊物”葡萄園”的編輯出版。
南洲與我都是不務正業,不從事蓬勃的建築事業,先後投入文字工作。南洲與海瑩成立雅歌出版社,出版屬靈書籍。南洲極關懷社會議題,成立曠野雜誌社,對各種社會議題提出針貶。
南洲於228之前日安息主懷,台灣228和平和解運動就是南洲推動促成的,貢獻之大,難有人出其右!
可惜南洲於中年之後,過度勞累,心臟出了問題。每回電話中討論各種議題,南洲都剴切直陳,往往一小時都不停歇…現在回歸主懷,算是息了地上的勞苦。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春風一吹,枝頭又冒出新芽!
願主安慰海瑩&昱璇,更願一粒麥子落在地裡,要長出更多子粒來!
驚聞蘇哥離世的消息,愴然許久,難以置信。
蓋因2月20日當天才接到蘇哥用messenger傳送訊息,祝我生辰,因為拖稿,自知理虧,問:是否要提醒我交稿?信息往返數句後結束對話,後來又錯過幾通電話,我心想:或許等稿件完成再通電話吧,想必蘇哥對我寫的東西定有指教,卻不料驚聞噩耗,不覺愕然。人間緣分,未免無常。
如果記得沒錯,結識蘇哥,緣於我任職基督教論壇報時,突然接到他的電話,後來到了曠野雜誌社編《曠野小百科》,歷經東區都會發展協進會時期、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時期,一路同工,這位時代騎士如很多人所知道的,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堅持,但大多數時候,他算是相當願意容忍我,或許因我知道他堅持的理由後,我也不會特別勉強他改變,於是,就各自相安了。
對我而言,某種意義上,他也是「二二八」的受難者,在二二八前夕的二月二十七日離世,其間因緣巧合,令人唏噓。二二八平安禮拜在二二八平反運動中絕對是關鍵性的一役,卻在轉型正義所訴求的記憶政治中被遺忘,何其弔詭。二二八平安運動的起點二二八家屬關懷聯合會的兩位核心人物—林宗義教授、蘇南洲社長,以宗教的超越路線,陪伴家屬,讓家屬有力量走出來,並定調二二八議題應從宗教的超越開始,促成對立雙方的和解,為台灣社會帶來平安。二二八平反運動不該只是平反而已,更重要的是和解與療傷,社群的平安,這更是基督宗教可以為台灣這個社會做的。
很多人認為二二八應該不再是議題,轉型正義也慢慢在做了,但只要台灣仍然停留在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階段上,平安就仍然距離我們千里之遙。
蘇哥離開了,但我深信他在當時打了美好的一仗,如林宗義教授所言:「當時若沒有南洲,二二八家屬關懷聯合會做不起來,更不會有平安禮拜。」當然,也不會有後來的李登輝總統回覆的五大訴求。然而,二二八詮釋卻至今未能將此一行動,書諸青史。
二二八平安運動一役成為蘇哥大半生的傷痕,一如林茂生博士的受難成為林宗義博士大半生的傷痕,每每與之長談,總覺得他們背負太多的責任與苦難,踽踽獨行,卻堅定地往前。
蘇哥安靜地走了,這倒是頗像他的風格,儘管我仍覺得他還在。
蓋因2月20日當天才接到蘇哥用messenger傳送訊息,祝我生辰,因為拖稿,自知理虧,問:是否要提醒我交稿?信息往返數句後結束對話,後來又錯過幾通電話,我心想:或許等稿件完成再通電話吧,想必蘇哥對我寫的東西定有指教,卻不料驚聞噩耗,不覺愕然。人間緣分,未免無常。
如果記得沒錯,結識蘇哥,緣於我任職基督教論壇報時,突然接到他的電話,後來到了曠野雜誌社編《曠野小百科》,歷經東區都會發展協進會時期、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時期,一路同工,這位時代騎士如很多人所知道的,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堅持,但大多數時候,他算是相當願意容忍我,或許因我知道他堅持的理由後,我也不會特別勉強他改變,於是,就各自相安了。
對我而言,某種意義上,他也是「二二八」的受難者,在二二八前夕的二月二十七日離世,其間因緣巧合,令人唏噓。二二八平安禮拜在二二八平反運動中絕對是關鍵性的一役,卻在轉型正義所訴求的記憶政治中被遺忘,何其弔詭。二二八平安運動的起點二二八家屬關懷聯合會的兩位核心人物—林宗義教授、蘇南洲社長,以宗教的超越路線,陪伴家屬,讓家屬有力量走出來,並定調二二八議題應從宗教的超越開始,促成對立雙方的和解,為台灣社會帶來平安。二二八平反運動不該只是平反而已,更重要的是和解與療傷,社群的平安,這更是基督宗教可以為台灣這個社會做的。
很多人認為二二八應該不再是議題,轉型正義也慢慢在做了,但只要台灣仍然停留在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階段上,平安就仍然距離我們千里之遙。
蘇哥離開了,但我深信他在當時打了美好的一仗,如林宗義教授所言:「當時若沒有南洲,二二八家屬關懷聯合會做不起來,更不會有平安禮拜。」當然,也不會有後來的李登輝總統回覆的五大訴求。然而,二二八詮釋卻至今未能將此一行動,書諸青史。
二二八平安運動一役成為蘇哥大半生的傷痕,一如林茂生博士的受難成為林宗義博士大半生的傷痕,每每與之長談,總覺得他們背負太多的責任與苦難,踽踽獨行,卻堅定地往前。
蘇哥安靜地走了,這倒是頗像他的風格,儘管我仍覺得他還在。
以此敬悼曠野社、雅歌出版社 蘇南洲 社長
蘇南洲先生於2月27日安息主懷。雖知他一直身體狀況不好,但仍覺得不應該會這麼快。
震驚難過,暫時無法書寫相關的文字。僅摘錄舊文來紀念。
【辦《曠野》雜誌和〈雅歌〉出版社,對大部分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吃力的事業,但是蘇南洲的社會關懷觸角不是只有文字事工,他參與許多社會改革運動,有許多創舉。關懷二二八家屬、搶救雛妓、社區運動、都市改造、弱勢關懷、殘障關懷……,從一九八七年以來,蘇南洲所參與的運動,幾乎可寫出一部基督教社會運動史。但很可惜的是,由蘇南洲個人串起的這些社會運動,並未成為教會文化主流,也未能藉著這些運動滋長出一個有力的基督教社會關懷團體,甚至蘇南洲本人在這些議題與教會及社會衝撞的過程中受傷累累、遭到排擠以至被邊緣化而分道揚鑣。
沒有任何教團作為後援,沒有強大金主,甚至連個幫派也結不成。多年來,蘇南洲在各種場域中行動、呼喊的獨行俠,不時退居曠野充電再出發,又換了著力點。之所以形成這種現象,蘇南洲的獨特心智與過於認真的風格是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因為當前教會和社會的文化結構因素,暴露出台灣基督教界對社會改革的無力與無心。
「蘇南洲路線」不激烈對抗,而是建立與政府折衝的管道和模式,並非沒給壓力,在議題的推進上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蘇南洲路線」需要敏銳的社會分析能力、創意構想和多方結盟的能力,這只有少數菁英辦得到。走得太快、太前面,其他人跟不上來,又缺乏既存教團勢力的背書,甚至常因為表現得太積極而遭忌。自己越入社會越了解成事之難,就越欽佩蘇南洲的能力,也更清楚為何他以獨行的姿態行走江湖。他是吹笛者,或許跟著跳舞者並不多,但是他留下重重的屐痕,可供有心人沿著足跡前進。
幸好有這位曠野獨行俠,台灣基督教界還能交出一些社會關懷的成績。幸好有這塊「絆腳石」,台灣教會才有機會做更深的反省。 】
錄自「幸好有這位曠野獨行俠 ──讀《曠野春秋》雜感」,全文見曠野166期。
http://www.cap.org.tw/W/w-166-7.html
震驚難過,暫時無法書寫相關的文字。僅摘錄舊文來紀念。
【辦《曠野》雜誌和〈雅歌〉出版社,對大部分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吃力的事業,但是蘇南洲的社會關懷觸角不是只有文字事工,他參與許多社會改革運動,有許多創舉。關懷二二八家屬、搶救雛妓、社區運動、都市改造、弱勢關懷、殘障關懷……,從一九八七年以來,蘇南洲所參與的運動,幾乎可寫出一部基督教社會運動史。但很可惜的是,由蘇南洲個人串起的這些社會運動,並未成為教會文化主流,也未能藉著這些運動滋長出一個有力的基督教社會關懷團體,甚至蘇南洲本人在這些議題與教會及社會衝撞的過程中受傷累累、遭到排擠以至被邊緣化而分道揚鑣。
沒有任何教團作為後援,沒有強大金主,甚至連個幫派也結不成。多年來,蘇南洲在各種場域中行動、呼喊的獨行俠,不時退居曠野充電再出發,又換了著力點。之所以形成這種現象,蘇南洲的獨特心智與過於認真的風格是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因為當前教會和社會的文化結構因素,暴露出台灣基督教界對社會改革的無力與無心。
「蘇南洲路線」不激烈對抗,而是建立與政府折衝的管道和模式,並非沒給壓力,在議題的推進上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蘇南洲路線」需要敏銳的社會分析能力、創意構想和多方結盟的能力,這只有少數菁英辦得到。走得太快、太前面,其他人跟不上來,又缺乏既存教團勢力的背書,甚至常因為表現得太積極而遭忌。自己越入社會越了解成事之難,就越欽佩蘇南洲的能力,也更清楚為何他以獨行的姿態行走江湖。他是吹笛者,或許跟著跳舞者並不多,但是他留下重重的屐痕,可供有心人沿著足跡前進。
幸好有這位曠野獨行俠,台灣基督教界還能交出一些社會關懷的成績。幸好有這塊「絆腳石」,台灣教會才有機會做更深的反省。 】
錄自「幸好有這位曠野獨行俠 ──讀《曠野春秋》雜感」,全文見曠野166期。
http://www.cap.org.tw/W/w-166-7.html
***
平安,二二八中文書 , 蘇南洲 , 雅歌 , 出版日期: 2017-03-01
優惠價: 9 折, 252 元 放入購物車
《平安,二二八》一書之集成,乃一九九○「二二八平安禮拜」前後,三十年來所積累出攸關「二二八平安運動」的相關論述。本書以《基督教與二二八》第二版為底,添加歷年來相關篇章,有初衷,有新意,有反思,有願景;... 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