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唐香燕著《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的推薦序 〈我們的長歌行〉【時光悠悠美麗島】讀書座談。讀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 》 2019年10月;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漢聲》編輯歲月;〈曾經年輕〉vs 陳忠信:國慶與亡國感: 蔡有全:世代接力渡河;〈錢新祖在臺北〉月光之路——試寫鄧麗君〉


台北或新竹的朋友/校友: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我們的"十八尖山-清華"之旅 (慶祝新書出版---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 (唐香燕) )
預計12月9日(星期一約9點台北出發、晚上7點半回台北--參加者只須自行負責"交通".....細節後補)造訪新竹的錦坤兄、國維兄、或張旺山教授和吳國精董事長........等.....
報名
鍾 漢清
電話:(02) 23650127
hcsimonl@gmail.com

2013年11月30日下午4:10
這篇感人的友情紀錄《逝者如斯》,原發表在2008年12月號的.《新地文學季刊‧唐文標專輯》 (頁272-294)。收入本書時,似乎只改章名為《一九七九,動盪美麗島:測記唐文標》 (頁102-140),更清楚而具體。
我的這本.《新地文學季刊》是2009年許達然老師寄贈的,再次跟許老師說聲謝謝。我記得當時讀完時,鼓勵唐學姊多寫……。今天我更覺得這一篇,的確是昔日專輯的鎮卷之寶。
*****
「我和唐香燕,以前只是點頭之交。三年前吧,紐約友人傳來一篇香燕追憶唐文標的文章——網路時代真奇妙,我們住同一個城市,卻透過太平洋和北美洲來回輾轉引 介——三十年多前的往事、人物,那些側聞的,只有輪廓的,在她的筆下, 鮮活靈動來到眼前。情真意切,文字乾淨、準確、節制、優美。從那一刻起,我成了唐香燕的讀迷。------胡慧玲為唐香燕著《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的推薦序 〈我們的長歌行〉

-----2019
298 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讀書座談

YOUTUBE.COM
漢清講堂 2019年10月14日 與談人:唐香燕、陳忠信、洪銘水教授夫婦、曹永洋老師、蘇南洲夫婦、謝鷹興、陳文發、鍾漢清 唐香燕部落格 mylightning.blogspot.com 1979年,8月,《美麗島》雜誌社成立,陳忠信擔任執行編輯; 1979年,13日清...
留言



別人的文章真的看不完.....心內彈琵琶----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留言:感動!;原先看此講題,以為是"長歌行....."沒好好讀過,原來是自敘和陳菊到北京八寶山祭的家族故事.....)





2周;六年
10月1日起,開始讀唐香燕的新書《時光悠悠美麗島》,有些感想,就寫筆記,約13則 (0~12)。最大的收獲是跑去圖書館研究《漢聲》與《夏潮》--當然我比較有空有決心。重溫80年代台灣的兩道聲息及相關的熱心人。作者的日治期留下的台鋁宿舍/社區生活,也是印象深刻:比一般台糖的,似乎更高一級,大概當時1935,鋁是重要工業。

比較遺憾的是,找出「天地合謀根除過去的一切,使它們化為灰塵。只有夢想家,在清醒時做夢的人,會喚回過去的陰影,會拿未紡般的紗編織未結的網。 」——以撒‧辛格,出自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的引言,不過,我的英文解釋無法得張華兄等的"贊同"。其實,那是Isaac Bashevis Singer 最常被引用的。還有許多待解處,


六年:唐香燕2013年的姊妹作,我們一夥遠征新竹弄新書發表,轟轟烈烈年前百本送友。2019年,活動力大減,目前只買20本:友圈大縮乎?其實,對"送書"的看法不一樣了。2013年,我們沒弄YouTube的漢清講堂,現在可以試試。



0.

唐香燕的文字,絕對是一流的,許多獨有的抒情段落,都叫人 稱好!
她引述功夫了得,譬如說,二哥用上海話代她祭祖;蘇慶黎生病末期對愛貓的感恩 (見前幾天貼文。)

 日治時期戲獅甲工業區建立;"日本鋁業株式會社"於 1935年成立.....(1950年代到1970,成長的年代,70年代末高雄教書2年).....80年代末臺鋁停爐.......荒廢近30年 台鋁舊廠房變商場(2015);2018年返鄉尋"原點"......
本書頭2章〈妳叫明珠〉〈大樹下的原點〉,大略講過去60年社區和家族成員(尤其是傳主)的變化。雖然沒附地圖,但是文中有詳細的社區設計、規劃、生活以及日本人對於宿舍內廁所、浴室的設計考量等。

講到族群的就業上的不平等,作者小孩時就感受、知道。書中講她父親當上處長之後,力推某忠厚的台灣人接其科長缺,最後成功了:所有改革,總要有人力爭......



1.

晚上開始看【時光悠悠美麗島】,複習3篇蘇家兩代的故事,很感人:
青春無嫌猜的年代——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之一
早革命不如晚革命*——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之二
心內彈琵琶——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之三



Hanching Chung2014年10月30日上午1:12別人的文章真的看不完.....心內彈琵琶----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留言:感動!;原先看此講題,以為是"長歌行....."沒好好讀過,原來是自敘和陳菊到北京八寶山祭的家族故事.....)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Hsiangyen Tang
2014年10月29日上午11:34
在回憶的洋流裡:
http://mylightning.blogspot.tw/2014/10/blog-post_29.html





*這句引言不完整。還有更重要的"革命不如反革命"---(靠記憶)。
*蘇媽媽蕭不纏 :p.239:"這個母親,對她不滿,不滿,不滿,......搶過她正在看的《安娜‧卡列尼娜》,撕成兩半。
*陳菊,提過一次。或許應該加註:陳菊去北京八寶山"見"蘇家父女的故事?
*用南方朔有點口吃,評蘇慶黎近40歲去美國讀書或充電之舉,"這有什麼意義?亂搞!"很傳神,也表示人很難理解。懷念王先生。
*神來之筆頗多,無法一一列舉。
















2.




今天讀兩章:"那一段Linda帶我走入的編輯歲月——《漢聲》記憶 之一;九蒸九曬的青春——《漢聲》記憶 之二" (這也是重溫,所以我去翻翻36~42期的《漢聲》,這些是作者更後代編的,不切題,明天到圖書館看第1~100期)。

能夠將四年《漢聲》編輯歲月(先生陳忠信在服《美麗島雜誌》的政治牢)中的老闆Linda 和同事們、顧問.....這樣書寫,很不簡單、也可見作者的意志堅強,更懂得,更懂得家庭、工作的優先序,"放下"美好、操勞的工作.....

其實70年代初期,我常在台中中央書局看我常在台中中央書局看到販售中的Echo (英文版,奇怪為何有這立足在台灣、放眼世界的"傳統中華(物質)文化"的紀錄之書。


80年代面臨台灣出版業的黃金時代,這一《漢聲》小組、菁英、賣命工作,實作出民間提供的食譜...... (所謂"九蒸九曬")。

面試的兩到題/文類,類似我在東海修英文作文的考試,然而,作者無師自通,贏得考官Linda等人的佩服 (當然還有Club中的面試)。其實更可貴的是後來Linda 體會到作者可貴的工作態度.......

除了記不少管理級的故事,也寫編者到"公司招待日本旅遊" (這是讀過的最有趣的日本浪漫初游,第2~3天住日本頂級的傳統旅館.......)或立志留學日本,更進而到美國去學"園藝治療"......

一句話,很佩服工作回憶錄可以這樣有聲有色.....

我也在思考80年代《漢聲》**和 《天下》,多大的差別......

** 我做了一種另類閱讀:去翻閱唐香燕列名編輯的《漢聲》:她幾乎每期的官階都升一級,很有意思。
Hsiangyen Tang 「每期官階都升一級」,有嗎?哈哈另類閱讀真有趣!
Hanching Chung 好吧!約1.5期生1級。Linda 的愛將呀!





3.


今天我清晨翻讀此書:月前掃描過書的封面封底,當時沒仔細看設計上的用心......; 
天地合謀根除過去的一切,使它們化為灰塵。只有夢想家,在清醒時做夢的人,會喚回過去的陰影,會拿未紡的紗編織未結的網。 」——以撒‧辛格

  如果不想讓天地合謀根除過去的一切
  我們,朋友,你和我
  就要合力喚回過去的陰影
  還要紡紗,還要結網......"

此中有深意?我後來知道這是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書成致謝 》中的引言。
起初,我以為"天地合謀",有點奇怪,不太像老外說話。後來找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












0.



唐香燕的文字,絕對是一流的,許多獨有的抒情段落,都叫人 稱好!

她引述功夫了得,譬如說,二哥用上海話代她祭祖;蘇慶黎生病末期對愛貓的感恩 (見前幾天貼文。)



 日治時期戲獅甲工業區建立;"日本鋁業株式會社"於 1935年成立.....(1950年代到1970,成長的年代,70年代末高雄教書2年).....80年代末臺鋁停爐.......荒廢近30年 台鋁舊廠房變商場(2015);2018年返鄉尋"原點"......

本書頭2章〈妳叫明珠〉、〈大樹下的原點〉,大略講過去60年社區和家族成員(尤其是傳主)的變化。雖然沒附地圖,但是文中有詳細的社區設計、規劃、生活以及日本人對於宿舍內廁所、浴室的設計考量等。



講到族群的就業上的不平等,作者小孩時就感受、知道。書中講她父親當上處長之後,力推某忠厚的台灣人接其科長缺,最後成功了:所有改革,總要有人力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671







1.



晚上開始看【時光悠悠美麗島】,複習3篇蘇家兩代的故事,很感人:

青春無嫌猜的年代——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之一

早革命不如晚革命*——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之二

心內彈琵琶——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之三





*這句引言不完整。還有更重要的"革命不如反革命"---(靠記憶)。

*蘇媽媽蕭不纏 :p.239:"這個母親,對她不滿,不滿,不滿,......搶過她正在看的《安娜‧卡列尼娜》,撕成兩半。

*陳菊,提過一次。或許應該加註:陳菊去北京八寶山"見"蘇家父女的故事?


陳菊祭拜蘇慶黎憶往事撫骨罈情深難忘| 苦勞網 2009/ 




陳菊北京祭拜蘇慶黎憶革命老戰友- YouTube

*用南方朔有點口吃,評蘇慶黎近40歲去美國讀書或充電之舉,"這有什麼意義?亂搞!"很傳神,也表示人很難理解。懷念王先生。

*神來之筆頗多,無法一一列舉。





2.


今天讀兩章:"那一段Linda帶我走入的編輯歲月——《漢聲》記憶 之一;九蒸九曬的青春——《漢聲》記憶 之二" (這也是重溫,所以我去翻翻36~42期的《漢聲》,這些是作者更後代編的,不切題,明天到圖書館看第1~100期)。



能夠將四年《漢聲》編輯歲月(先生陳忠信在服《美麗島雜誌》的政治牢)中的老闆Linda 和同事們、顧問.....這樣書寫,很不簡單、也可見作者的意志堅強,更懂得,更懂得家庭、工作的優先序,"放下"美好、操勞的工作.....



其實70年代初期,我常在台中中央書局看我常在台中中央書局看到販售中的Echo (英文版,奇怪為何有這立足在台灣、放眼世界的"傳統中華(物質)文化"的紀錄之書。





80年代面臨台灣出版業的黃金時代,這一《漢聲》小組、菁英、賣命工作,實作出民間提供的食譜...... (所謂"九蒸九曬")。



面試的兩到題/文類,類似我在東海修英文作文的考試,然而,作者無師自通,贏得考官Linda等人的佩服 (當然還有Club中的面試)。其實更可貴的是後來Linda 體會到作者可貴的工作態度.......



除了記不少管理級的故事,也寫編者到"公司招待日本旅遊" (這是讀過的最有趣的日本浪漫初游,第2~3天住日本頂級的傳統旅館.......)或立志留學日本,更進而到美國去學"園藝治療"......



一句話,很佩服工作回憶錄可以這樣有聲有色.....



我也在思考80年代《漢聲》**和 《天下》,多大的差別......



** 我做了一種另類閱讀:去翻閱唐香燕列名編輯的《漢聲》:她幾乎每期的官階都升一級,很有意思。

Hsiangyen Tang 「每期官階都升一級」,有嗎?哈哈另類閱讀真有趣!

Hanching Chung 好吧!約1.5期生1級。Linda 的愛將呀!










3.


今天我清晨翻讀此書:月前掃描過書的封面封底,當時沒仔細看設計上的用心......; 

「天地合謀根除過去的一切,使它們化為灰塵。只有夢想家,在清醒時做夢的人,會喚回過去的陰影,會拿未紡般的紗編織未結的網。 」——以撒‧辛格



  如果不想讓天地合謀根除過去的一切

  我們,朋友,你和我

  就要合力喚回過去的陰影

  還要紡紗,還要結網......"



此中有深意?我後來知道這是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書成致謝 》中的引言。

起初,我以為"天地合謀",有點奇怪,不太像老外說話。後來找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致詞的起頭。翻譯上,末尾有些小毛病。

"由未紡成的線,未紡成的網編織成辫子。"


“Heaven and earth conspire that everything which has been, be rooted out and reduced to dust. Only the dreamers, who dream while awake, call back the shadows of the past and braid from unspun threads, unspun nets.” These words from one of Isaac Bashevis Singer’s stories in the collection The Spinoza of Market Street (1961) say quite a lot about the writer himself and his narrative art.



To cite this section
MLA style: Award ceremony speech.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9. Sat. 5 Oct 2019.

------

“Every human character appears only onc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And so does every event of love.”
― Isaac Bashevis Singer, Love and Exile


'So, I love you because the entire universe conspired to help me find you.')


無意間,過去兩天讀的5篇,是"重點" (其實書中每個人物,含照片中的,都是"重點",譬如2000年國民黨敗選後馬鶴年交給陳/民進黨"論語")。
" 本書共分成兩卷。卷一為時代發生在她身上的事:講述的是她從小成長的經歷、家庭及性格養成。卷二為她所看見那個的時代:書寫了她在美麗島事件前後所看見的人事物:包括美麗島事件受刑人的辯護律師,《美麗島》雜誌的重要成員蔡有全、魏廷朝,《夏潮》雜誌總編輯蘇慶黎和她的媽媽蕭不纏;以及對臺灣出版及本土意識影響甚深的《漢聲》雜誌與其編輯群。透過這些記憶中登場的人物,他們的一點一滴,我們彷彿再次看見距今四十年的美麗島時代,時光並不久遠。"


昨天談《漢聲》雜誌與其編輯群,沒有介紹主管說,文章都要"倒/斜著讀"一遍,看看是否有"反動文字"密藏其中。80年代初,文網密,到了90年代中呢,可能還有"老大哥"讀者/老闆。這可以讀〈在解嚴後戒嚴--想起〈澎湖去來〉就搞〉:
「原來,我這樣的嬤嬤寫作,真有人看,且有巨眼審視。
原來,沒有臺獨思想的人(hc案:"老大哥"讀者/老闆)出手這樣快,影響力這樣大。(hc案:專欄停掉。") 」

也許,只因為作者在開篇時說:「從澎湖回來以後,我開始看陳舜臣寫的歷史說部---海的三部曲。.......」

****
在80年代末,90年代,往北投某建築物有大幅"廣告":陳舜臣圖書館,所有他的著作,這兒都可找到。據說,某醫生的感動後的善舉。
幾年前,Facebook上有《陳舜臣的文學世界》粉絲專頁,現在健在:2018年有神的"大時代三部曲"之一.......
台灣人成為日文世界的文豪,是台灣的驕傲,海洋國家的驕傲。


4.
〈曾經年輕〉
眾人寫的,合起來可以參考:蔡有全(1951-2017) 先生過世時,忠信兄寫的

陳忠信

上月初(5.4),有全走了。
除了一次,我沒寫過祭弔文。先慈早逝,當然沒機會寫,痛留心坎;先嚴辭世,念及平生,思緒起伏,寫生平事略也由香燕代筆,再由我一字一字改過,弘一大師澈悟生命之句「悲欣交集」作結,送至親大行,並請人刻一章「悲欣交集」誌懷。
那唯一的一次是32年前弔唐某(朋友對唐文標教授的暱稱)。那時,尉天聰教授主持喪禮的安排,我幫著他跑腿,打點一些喪禮的種種,白天忙得團團轉,晚上再熬夜一字一字寫出紀念的文字,要在他火化那天登在向陽主編的自立晚報副刊紀念專刊上。喪禮前一天,一早交了稿,整天在二殯跟著許多朋友忙著佈置會場,很晚了才回到將打烊的紫藤廬,就在那裡歇個腳,第二天一早送唐某最後一程。迷迷糊糊睡了一陣,醒來一看,三點不到,睡不著,著衣出門招了計程車往二殯,在空無一人的式場,只有唐大俠大大的照片看著式場,我一個一個讀著滿式場的輓辭,後邊是唐某的靈櫬。唐某,在那暴風雨(他在1979年冬寫了一篇很長的散文〈你眼睛中看得見這場暴風雨〉)的歲月中,你恩義相陪,這最後一晚,就讓我因緣陪你了。我就這樣在式場待到天亮。唐某的朋友陸續來了,會場響起周渝轉錄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
樂樂的帶禾捆回來。」……
這樣,我們在 Johannes Brahms 《德意志安魂曲》高貴尊嚴的樂聲中送唐某最後一程。
就是在那場暴風雨中,有全跟我同囚一室。在小小封閉的囚室中,兩個氣盛的年輕人,免不了會有爭論磨擦,好事的朋友就傳成兩人「結冤仇」。出獄後,有一次跟冷面笑匠喇叭(邱義仁)爭論俄國革命史的一些問題,我開玩笑的說,像你這樣,那天你當權了,說不定我都會被你送去綠島,他用他慣有的冷面笑匠神情說:「不必,不必,不必那麼麻煩,我就派有全去當你們管區的就好了!」這就是冷面笑匠說冷面笑話的功力。附帶說一下,年輕一代的恐怕不知道「管區的」是什麼意思,在國民黨38年戒嚴歲月中,對被認定是名單上的人,管區警察隨時會找一些有的沒的理由,上門找你麻煩,所以喇叭會開那樣的冷玩笑。
俱往矣!在新北投外觀老舊,內部舒適,我戲稱是皇宮的日式宿舍(慧瑛母親當老師的宿舍)裡,多少個開講到一、二點然後到捷運站邊大樹下流動麵攤吃麵的夜晚,有全還是在囚室跟我爭辯的有全!這些年,看著世事流變,我的心境竟有如少時喜歡的宋人蔣捷〈虞美人‧聽雨〉的: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是的,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有全走了,也是思緒起伏,不知從何說起,香燕寫了一篇追懷,兼及大魏,我就分享,權且追懷了:

蔡有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蔡有全2017
蔡有全(1951年8月-2017年5月4日),是一位臺灣獨立運動人物。他在1988年因公開主張臺灣獨立遭判刑11年,並在出獄後受聘為國策顧問。 他的妻子是為前立法 ...
真「人格者」!台灣如有多點「蔡有全們」多好!
因他不像「商業台獨」或「假台獨」正蛇行於當今政壇⋯有全兄「台獨」經得起千錘百煉、歷久彌堅



前國策顧問蔡有全今天下午在台北市第一殯儀館舉行告別式,可以說冠


----
5.〈錢新祖在臺北〉寫錢新祖先生對送小牛的動物園、牛仔帽等,都很認真......

昔日的讀書筆記

錢新祖際遇與三書《 中國思想史講義 》《思想與文化論集》《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




---
6. 重讀〈前在東海——懷念兩位老師 〉,想起的是篇中的七八位同學的大名,多有點熟悉,在學術上或社會貢獻上都可圈點、佩服......
的確,同學少年多不賤--"杜甫的“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當年的同窗好友,如今大部分混的都不錯,一個個都挺像模像樣的。"
~~讀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 》 2019年10月

---
7.
讀〈月光之路——試寫鄧麗君〉之前,讀過以下各篇

三十三年前的那個夏天
百鬼夜行
大哥遠行
紀念冊:The Days 1999-2008
回去,離去

暫且不表。
人人可能都有自己的鄧麗君,所以唐香燕採用"試寫":在日本與朋友去KaraOk,選テレサ・テン的,會讓他們肅然起敬 (80年代中);21世紀去某教會學日文,老先生喜歡教
寫鄧麗的歌。日文的歌情調、味道與中文歌很不同,然而日本年年大力付給她和受益人大筆版稅。
今晨,讀Wikipedia的〈鄧麗君〉,中文版中的"獎",竟然用些日本的獎替用----然後去日文版,3~4倍中文版的得獎。........然而,這謝獎,與鄧麗君有何關係?
唐香燕用一段,就簡括"鄧麗君與日本" (有鄧之日本代理人的回憶),功夫了得。
唐香燕談鄧唱"水"的千回轉。.....
她的不少聽鄧背景是在台北-高雄間馬力十足的"野雞車"。
日文版這樣介紹鄧:
テレサ・テン1953年1月29日 - 1995年5月8日、中華圏で使用された名前は鄧麗君〈デン・リージュン〉)は、台湾出身の歌手1970年代から1990年代にかけて、中華文化圏全域ないし日本、タイ、マレーシアなども含めたアジアにおいて広く人気を博したその業績から、生前から没後も「アジアの歌姫」と呼ばれている。
Google這樣翻譯: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至1995年5月8日,在大中華區使用的名字是Den Lijun)是台灣歌手。 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由於他在整個中國文化領域以及包括日本,泰國和馬來西亞在內的亞洲地區的廣泛成就,從出生到去世一直被稱為“亞洲女神”。



----
8. 寶山、了不起的blog :(.......愛貓,愛植物,珍視過去與現在的生活點滴,緩步前行,不求度越,相關文章和照片發表於部落格:mylightning.blogspot.com)

〈大哥遠行〉中說起,唐香燕的一路出書,都是經驗之談,譬如說,養兒子大牛時,在張老師出版社出版的《阿牛與我》; 貓奴經《貓先生的女友和貓小姐的男友》......
然而,她的大哥看前幾本書,都沒特別喜愛。直到2013年的佳作《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大哥喜歡書中的譚家事......
忘掉哪一年,應該是2007年吧,唐香燕開始每周一文,風雨無阻,所以很令人欽佩,可得"質量一致"獎:


最令人動容的,是她在大哥遠行之後,將《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中大哥喜歡的文章,加入更多的照片,作為告別紀念。

---
9. Blog 內,圖的資訊常更豐富*,〈單寫一枝花〉為例討論

《時光悠悠美麗島 》中,蘇慶黎女士的好幾張照片都是"美人",比起我在《夏潮》《夏潮通訊》看到的,都更美

編書比blog 強的,可能有些,其一是將書中的"台灣",都改成正式名稱臺灣。(唯一例外可能是〈單寫一枝花〉中"畫家的題字:台灣燈籠花滿山如錦  因寫其狀  庚寅春  心畬紀")。
編者還算細心。

*然而文中真正談的畫,似乎用它張畫來取代。

【待補〈丹妮爾的旅程〉

法國 丹妮爾母子 來臺尋夫的故事
高雄 留學生】



〈單寫一枝花〉

見聞追想錄----單寫一枝花

2018年2月8日 0 意見
http://mylightning.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_8.html


溥心畬(1896~1963),恭親王奕訢後裔,自幼飽讀詩書且遍覽珍藏古書畫,奠基於經史詩文的涵養與書法的陶冶,繪畫成就無師自成,渡海來台後更教育英才無數,延續中華傳統水墨文化,為藝林扎根柢,被啟功譽為全方面的「才人」。

溥先生逝世至今逾半世紀,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精選館內典藏及徵集海內外藏品260件,匯集先生所作詩、文、書、畫作品,以「遺民之懷」為題,辦理溥心畬藝術特展,回顧其藝術成果。 溥儒,字心畬。



看畫幅左側畫家的題字:台灣燈籠花滿山如錦  因寫其狀  庚寅春  心畬紀

後來查了,庚寅,是一九五零年。那是風波未平的年代,但島嶼台灣燈籠花招展的情景還是深入畫家之眼。那麼,他不只是像我一樣看遍整樹玲瓏花朵,他是看遍滿山花朵如錦。之後,他讓滿山花葉隱去,只取一枝。下筆落紙後,那由右方的畫外伸入畫幅中間的可愛一枝花,即在無邊的世界中領創她專有的空間。


  • Hsiangyen Tang 沒辦法,當時看書畫展時沒有拍照,所以沒有那張畫的照片。

  • Hanching Chung 其實,該館出版2~3冊展覽目錄/圖冊,可以補救。下次去那兒書店,不要忘記索書拍照

*****

10.   讀〈報紙之為物也〉

這幾年,經巷角的全家超商,瞄其賣報架上各報的銷售情形:當然自由;蘋果/聯合;中國時報.......
每個讀書人都可以講出利用報紙的故事:有些朋友用它練書法;我用諸如兩岸犇報等統戰報,塞進淋溼的求學......

我小學5年級到台北中山國小讀書,才知道各班訂國語日報,級任老師每天中午唸其"方向"小專欄,練習作文;初中讀新生報,知道有"古春風樓瑣記",大概都看不懂。高中讀聯合報(小時,丘吉爾葬禮,印象深刻;中學時,也許是三島由紀夫的切腹自殺表演.......),大一時,寢室合訂中國時報,當然鹿橋在連載其人子,一早讀之,簡直是幸福.......
在英國常買 The Times & The Sunday Times.,同樓的老學生都搖頭.......訪日時看日經等、訪美歐時,不忘買第方報、大學報,還有紐約時報等。
訂了The Economist 近20年,通常翻翻而已。等有時間查單字,發現塊買不起。

剪過些報,都無法保存10年以上......

---
11. 讀 曹雪芹不賣拉麵


這篇是唐香燕紀唸曹雪芹誕生300年的文章。然而,她偏高陽的一家言和創作,這多少是"少數",我猜。

讀小說是完全個人的品味?

我高中時勉力讀完的中譯本《戰爭與和平》,屠格涅夫等說寫得很不好。我相信,然而,現在大部分人可能都從電影了解大河小說。

我初三才讀完紅樓夢,當時肯定也很只能了解大意。

到大學時,紅學的書已氾濫成災,對外行我,結論是少浪費時間讀"論曹",頂多讀原文(當然,考慮點版本),再行有餘力,讀David Hawkes 和女婿英譯本,余願已足 (如果有機會讀林語堂放棄的英譯版本,也很好)。可惜,志未酬。

在我的blog "胡適之先生的世界",問有胡先生答記者問"最喜歡的紅樓夢人物",也很可參考。
---

12  

《時光悠悠美麗島‧ 人間律法》304-315,記3位陳忠信兄在美麗島案件中的律師,都令人印象深刻。第2位是陳兄彰中同學,李達夫律師。他的父親就是捐腎給兒子,彰銀退休之後編譯出一大套的"專心文庫" ,為70~80年許多人的精神食糧

我2018.3寫的:
前幾天,終於找到"專心文庫" (彰化)的資料:可能出版近30本翻譯作品,待補。
參見 林莊生《一個海外台灣人的心思》台北:望春風,1999,頁77


*******




----
BOOKS.COM.TW

時光悠悠美麗島:我所經歷與珍藏的時代
書名:時光悠悠美麗島:我所經歷與珍藏的時代,原文名稱:The Kaohsiung Incident, Not So Long Time Ago,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9804219,頁數:336,出版社:春山出版,作者:唐香燕,出版日期:2019/09/03,類別:文學小說





絕大部分的中文書缺索引,不容易幫助讀者將書中的家人、師友、同事等等的網之結點找到。
以梵谷書簡為例,Gogh 家親戚取名 Vincent的好幾位呢。
以唐香燕的《時光悠悠美麗島 》為例,〈從前在東海——懷念兩位老師 〉,想起的是篇中的七八位同學的大名,多有點熟悉,在學術上或社會貢獻上都可圈點、佩服......
的確,同學少年多不賤--"杜甫的“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當年的同窗好友,如今大部分混的都不錯,一個個都挺像模像樣的。"
大部分的讀者,對這些同學都沒聽過的;又,他們在書中何處再出現呢?






****


杭之專欄:國慶與亡國感
更新時間: 2019/10/09 21:15
杭之/政論家、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國慶應該是歡欣的,世所同然。整整20年前,一位76歲的老共產黨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國慶時,寫了傳頌一時的《風雨蒼黃50年 ── 國慶夜獨語》。文章從他26歲時陪同蘇聯文化代表團參加開國大典寫起。最後這樣結尾:「在這世紀末的時候,在這月黑風高已有涼意的秋夜裡,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守著孤燈,寫下自己一生的歡樂與痛苦,希望與失望……最後寫下一點對歷史的卑微的祈求,會不會像50年前胡風的《時間開始了》那樣,最後歸於空幻的夢想呢?」
這位老共產黨人就是1980年代被追求再啟蒙一代中國知識份子敬重的李慎之先生。文章沉鬱悲憤。他「一點對歷史的卑微的祈求」只是「五四」的民主、個性解放,開放報禁、黨禁、民主化。20年過去了,天安門廣場再度盛大閱兵,傳達了當權者要傳達的「偉大民族復興」,中國模式意涵的富國強兵。只是,面對著毛幽靈左氛圍愈來愈濃的當今現實,李先生如果還健在,會不會再在國慶夜獨語「風雨蒼黃70年」?他將怎麼寫?
海峽這邊蔣氏統治的台灣,每到國慶以及這個月的最後一天,照例是普天同慶、四海歡騰的,學生或舉國旗,或抬「偉人」肖像上街遊行,或到廣場喊萬歲,或到中山堂鞠躬祝壽。民主化以後,這些沒有了或少了,但有司官府營造喜慶氛圍的作法一直沒變,不管藍綠。國慶一直是歡欣的。
曾幾何時,今年以來,不知怎的,網路世界有個流行語,「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反映了社會不安的氣氛。不知是否是湊巧,國民黨總統提名人韓國瑜的民調開春後一路走低,尋求連任的蔡總統則逐步上揚。一般認為問題出在韓本身。但很奇特的,過去選舉時國民黨都在兩岸議題上修理民進黨,這一招這次好像不靈了。從韓國瑜進香港中聯辦、簽署與北京親和的「無色覺醒十大主張」,對反送中抗爭態度曖昧等,甚至初選過程「國台辦打手」的風波,都使得國民黨陣營這次選舉似乎避談兩岸問題。
然而,馬前總統的基金會幾天前開了個「哪來的芒果乾?國安問題研討會」,馬親自開砲,抨擊民進黨「操弄人民的恐懼感」,將「反中」當作執政無能的遮羞布,……。一時之間,「芒果乾」又被炒成話題。
關注輿論發展的人都知道,「芒果乾」的氛圍大概是從韓國瑜如日中天,加上習近平1月2日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後開始瀰漫,繼之香港反送中抗爭的發展,凸顯了北京的強勢與「一國兩制」的本質;遠的則是連戰去搞「胡連五大願景」,馬執政8年加以落實。這遠近連結去年底的氛圍,都給人搞不好會被統一的感覺。要害是人們對國民黨在「主權」立場的堅持有疑慮,如「一中各表」走向「共表一中」,對「兩制台灣方案」則淡化,能不談就不談。
「芒果乾」的出現,是這內外形勢發展的結果,馬自己有份。台灣人民對前途的憂慮,在感覺上流露了出來。不從這個角度去反省思辨,黨同伐異的政黨攻訐,是找不到出路的。

兩岸的問題是很複雜的歷史問題。共產黨人如李先生,幾番風雨,反思整個中國問題,從歷史高度回看來時路,寄以卑微的祈求,這姿態值得學習。而國民黨人,只能從一時的政黨攻訐找安慰嗎?



世代接力渡河:



陳忠信
日前寄了香燕新出的書《時光悠悠美麗島》和舊作《長歌行過美麗島》給幾位美麗島昔日戰友。王拓哲嗣醒之回贈了他自己的兩本書《爸爸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希望森林》,說(前書)「是為了紀念我父親、紀念過往的我們、以及想像轉型正義的另一種可能」。
醒之在信上還說「雖然我這個世代經歷的運動跟你們很不同,但我總覺得摸索著、要渡過的是同一條河」,故人之子,神氣偉岸俊秀,翻讀書裡有王拓給兒子的兩封信,泛黃的信紙上一封蓋著藍印泥直條章「孝順父母」,一封蓋著紅印泥圓形章「平」。是那麼熟悉!幼稚粗劣的橡皮章訴說著:我是老大哥,我看著你!你的一舉一動,你的所思所想,我都看著!家裡也有這樣幾百封蓋著老大哥盯著你看的可恥印記。那是統治者可恥的印記!那是時代的鴻爪!只是,那是前一個世代1984式列寧主義下的老大哥,醒之他們這一代要摸索、要渡過的雖是同一條河,但河段不同了,更險更湍急了,那是升級的、更高階的數位列寧主義(Ditigal Leninism)型態!
剛巧香燕寫了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新書出版後的一些事,在文裡,我像幽靈般時隱時現,而文中寫的也都是我對逝去時光、人物的回憶與感觸,北斗阿嬷、蘇媽媽……,就權且分享這篇文章,作我的一點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