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那高尚的夢想︰“客觀性問題”與美國歷史學界

據朋友推薦 本書翻譯不差
不過我注意到翻譯者不知道The Story of the Great War 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那高尚的夢想︰“客觀性問題”與美國歷史學界

本 書大體上可說是一部“觀念史”的著作,探討的是自19世紀後期美國歷史學誕生至20世紀末這一百多年中,“客觀性”這一神聖理想和核心規範所遭遇的命運, 即其形成和衍變,受到的挑戰和修正,如何得到捍衛,以及20世紀60年代之後隨著後丙工觀念的風起雲涌,終于不可遏止地走向混亂和解體。

本書還討論了這一觀念以什麼方式推動了(或有時阻礙了)職業化歷史學的學術發展,以及一百多年來各種思潮的影響如何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一代又一代的職業歷史學家所起的推動作用。

詳細資料

top
  • 叢書系列:西學源流‧第一輯
  • 規格:平裝 / 913頁 / 15cmX21cm / 普級 / 單色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top
前言
導論 做不到的事情
第一篇 客觀性的加冕
第一章 歐洲的遺產︰蘭克,培根和福樓拜
第二章 職業化的計劃
第三章 共識和合法性
第四章 最優雅的反叛
第二篇 受圍困的客觀性
第五章 歷史學家在後方
第六章 風雲突變
第七章 職業化的停頓
第八章 分歧和反叛
第九章 交戰
第三篇 客觀性的重建
第十章 為西方辯護
第十一章 趨同的文化
第十二章 自主的職業
第四篇 客觀性在危機中
第十三章 分崩離析
第十四章 每個人群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
第十五章 中央失守
第十六章 以色列無國王
附錄 本書引用的手稿集
索引
出版後記

top
上世紀初,中國學人曾提出中國史是層累地造成的說法,但他們當時似乎沒有想過,西方史何嘗不是層累地造成的?究其原因,當時的中國人之所以提出這一“層累 說”,其實是認為中國史多是迷信、神話、錯誤,同時又道听途說以為西方史體現了科學、理性、真理。用顧頡剛的話說,由于胡適博士“帶了西洋的史學方法回 來〞,使他們那一代學人頓悟中國的古書多是“偽書”,而中國的古史也就是用“偽書”偽造出來的“偽史”。當時的人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這胡博士等帶回來的所 謂西洋史學是否同樣可能是由“西洋偽書”偽造成的“西洋偽史”?

不太夸張地說,近百年來中國人之閱讀西方,有一種病態心理,因為這種閱讀方式首先把中國當成病灶,而把西方則當成了藥鋪,閱讀西方因此成了到西方去收羅專 治中國病的藥方藥丸,“留學”號稱是要到西方去尋找真理來批判中國的錯誤。以這種病夫心態和病大頭腦去看西方,首先造就的是中國的病態知識分子,其次形成 的是中國的種種病態言論和病態學術,其特點是一方面不斷把西方學術淺薄化、工具化、萬金油化,而另一方面則又不斷把中國文明簡單化、歪曲化、妖魔化。這種 病態閱讀西方的習性,方是現代中國種種問題的真正病灶之一。

新世紀的新一代中國學人需要擺脫這種病態心理,開始重新閱讀西方。所謂“重新”,不是要到西方再去收羅什麼新的偏方秘方,而是要端正心態,首先確立自我, 以一個健康人的心態和健康人的頭腦去閱讀西方。健康閱讀西方的方式首先是按西方本身的脈絡去閱讀西方。健康閱讀者知道,西方如有什麼藥方秘訣,首先醫治的 是西方本身的病,例如柏拉圖哲學要治的是古希臘民主的病,奧古斯丁神學要治的是古羅馬公民的病,而馬基雅維里史學要治的是基督教的病,羅爾斯的正義論要治 的是英美功利主義的病,尼采、海德格爾要治的是歐洲形而上學的病,唯有按照這種西方本身的脈絡去閱讀西方,方能真正了解西方思想學術所為何事。簡言之,健 康閱讀西方之道不同于以往的病態閱讀西方者,在于這種閱讀關注的首先是西方本身的問題及其展開,而不是要到西方去找中國問題的現成答案。

健康閱讀西方的人因此將根本拒絕泛泛的中西文明比較。健康閱讀西方的人更感興趣的首先是比較西方文明內部的種種差異矛盾沖突,例如西方文明兩大源頭(希臘 與希伯來)的沖突,西方古典思想與西方現代思想的沖突,英國體制與美國體制的差異,美國內部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消長,等等。健康閱讀者認為,不先梳理西 方文明內部的這些差異矛盾沖突,那麼,無論是構架二元對立的中西文明比較,還是鼓吹什麼“東海西海,心理攸同”的中西文化調和,都只能是不知所謂。

健康閱讀西方的中國人對西方的思想制度首先抱持的是存疑的態度,而對當代西方學院內的種種新潮異說更首先抱持警惕的態度。因為健康閱讀西方者有理由懷疑, 西方學術現在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趨勢,流行名詞翻新越快,時髦異說更替越頻,只能越表明這類學術的泡沫化。健康閱讀西方的中國人尤其對西方學院內虛張聲勢的 所謂“反西方中心論”抱善意的嘲笑態度,因為健康閱讀者知道這類論調雖然原始動機善良,但其結果往往只不過是走向更狹隘的西方中心論,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 東西是也。

希望以健康人的心態和健康人的頭腦去重新閱讀西方的中國人正在多起來,因此有這套“西學源流”叢書。這套叢書的選題大體比較偏重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西方 學界對西方經典著作和經典作家的細讀詮釋,二是西方學界對西方文明史上某些重要問題之歷史演變的辨析梳理,三是所謂“學科史”方面的研究,即對當代各種學 科形成過程及其問題的考察和反思。這套叢書沒有一本會提供中國問題的現成答案,因為這些作者關注討論的是西方本身的問題。但我們以為,中國學人之研究西 方,需要避免急功近利、淺嘗輒止的心態,那種急于用簡便方式把西方思想制度“移植”到中國來的做法,都是注定不成功的。事實上西方的種種流行觀念例如民主 自由等等本身都是歧義叢生的概念。新一代中國學人應該力求首先進入西方本身的脈絡去閱讀西方,深入考察西方內部的種種辯論以及各種相互矛盾的觀念和主張, 方能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自己權衡取舍的廣闊視野。

二十年前,我們曾為三聯書店主編“現代西方學術文庫”和“新知文庫”兩種,當時我們的工作曾得到諸多學術前輩的鼎力支持。如今這些前輩學者大多都已仙逝, 令人不勝感慨。學術的生長端賴于傳承和積累,我們少年時即曾深受朱生豪、羅念生等翻譯作品的滋潤,青年時代又曾有幸得遇我國西學研究前輩洪謙、宗白華、熊 偉、賀磷、王玖興、楊一之、王太慶等師長,諄諄教導,終生難忘。正是這些前輩學人使我們明白,以健康的心態和健康的頭腦去閱讀西方,是中國思想和中國學術 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願以這套“西學源流”叢書紀念這些師長,以表我們的感激之情,同時亦願這套叢書與中國新一代的健康閱讀者同步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