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宁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
本书共分四篇,对话篇、背景篇、专题研究篇、翻译篇。内容包括:宽恕及跨文化哲学实践——德里达访谈;与中国哲人对话是否可能?——德里达访谈;关于汉译《书写与差异》的访谈等。
這本書凡台灣必加中國
是對牛(中國)談琴之作
图书目录
对话篇宽恕及跨文化哲学实践——德里达访谈
与中国哲人对话是否可能?——德里达访谈
关于汉译《书写与差异》的访谈
背景篇
雅克·德里达的中国之行
欧洲知识景观中的德里达
犹太叙述与后现代经验
德里达的遗产
专题研究篇
德里达的“宽恕”思想
宽恕问题的中国脉络
解构死刑与德里达的死刑解构
考论死刑
翻译篇
“我在与自己作战”
最卑劣的流氓国家:向双重状态开启的“待来临之民主”
关于死刑
profession的未来或无条件大学
宽恕:不可宽恕的与无时效的
德里达谈现象学
失......
這真是用心之作
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Derrida/Derrida_trans.htm
Jacques Derrida 著作中譯表
書籍
1962, Edmund Husserl's 'L'origine de la géométrie'
《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引論》,方向紅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 第一章(節選)
◘ 第十一章〈理念的歷史性:差異、推延、起源和先驗〉,鄭辟瑞譯 ,載於《世界哲學》2003年第5期。
◘ 方向紅,〈譯後記〉
1967, 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
《書寫與差異》,張寧譯,北京:三聯,2001;臺北:麥田,2004。
1967, De la grammatologie
《論文字學》,汪堂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第一部份「字母產生之前的文字」
◘ 第一章「書本的終結與文字的開端」(上)(3頁)、(中)(2頁)〔未完〕
◘ 第一章「書本的終結與文字的開始」,盧德平譯。
第二部份「自然、文化、文字」
◘ 第一章「文字的暴力:從萊維-斯特勞斯到盧梭」(一)5頁、(二)4頁
1967, La voix et le phénomène: Introduction au problème du signe dans la phénoménologie de Husserl
《言語與現象》,劉北成、陳銀科、方海波譯,臺北:桂冠,1998。
《聲音與現象:胡塞爾現象學中的符號問題導論》,杜小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 第一章〈符號與諸種符號〉
◘ 第四章〈「意謂」和再現〉
◘ 第六章〈保持沈默的聲音〉
◘ 第七章〈根源的補充〉
1972, La Dissémination. Collection Tel Quel
◘ 〈邏各斯之父〉,李焰明譯,載於《哲學譯叢》2001年第3期。
1972, Marges - de la philosophie. Collection Critique
◘ 〈延異〉,譯者待查,載於《後現代性的哲學話語》,汪民安等編,2000年。
1972, Positions: Entretiens avec Henri Ronse, Julia Kristeva, Jean-Louis Houdebine, Guy Scarpetta
《立場》,楊恆達、劉北成譯,臺北:桂冠,1998。
《多重立場:與亨利‧隆塞、朱莉‧克里斯特娃、讓-路易‧烏德賓、居伊、斯卡培塔的會談》,余碧平譯,北京:三聯書店,2004。
1976, Eperons: Les Styles de Nietzsche
◘ 〈馬刺:尼采的風格〉,曹雷雨譯,載於《新尼采主義》,《生產》第四輯,汪民安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頁47-84。
1984, Text und Interpretation. München. (Dialogue and Deconstruction: The Gadamer-Derrida Encounter. Eds. Diane P. Michelfelder and Richard E. Palmer. Trans. Philippe Forget. New York: SUNY, 1986.)
《德法之爭:迦達默爾與德里達的對話》,孫周興、孫善春編譯,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1986, Mémoires for Paul de Man
《多義的記憶:為保羅‧德曼而作》,蔣梓驊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1986, Dialogue and Deconstruction: The Gadamer-Derrida Encounter. Ed. Diane P. Michelfelder and Richard E. Palmer. Trans. Philippe Forget, Text und Interpretation, München 1984. New York: SUNY, 1986.
◘ 'Interpreting Signatures (Nietzsche/Heidegger): Two Questions.' 〈闡釋簽名(尼采╱海德格爾):兩個問題〉,陳永國譯,載於《尼采的幽靈:西方後現代語境中的尼采》,汪民安、陳永國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1990, Heidegger et la question. De l'esprit et autres essais. Paris: Flammarion, collection champs.
《論精神:海德格爾與問題》,朱剛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1990, Le Problème de la genèse dans la philosophie de Husserl
◘ 〈哲學的第一任務:對發生的重新激活〉,朱剛譯,杜小真校,載於《世界哲學》2003.5。
1992, Acts of Literature, ed. Derek Attridge, London: Routledge.
《文學行動》,趙興國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993, Spectres de Marx
《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何一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 譯者序
1994, Politiques de l'amitié
《友愛的政治學及其他》,夏可君、胡繼華編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 〈論絕對的敵意:哲學的因緣和政治的幽靈〉,胡繼華譯。
1996, La religion
《宗教》,杜小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 〈信仰與知識:單純理想限度內的宗教的兩個來源〉,杜小真譯,載於《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20「德里達與神學」(2004): 23-49。
1996, Le monolinguisme de l'autre, ou, La prothèse d'origine
《他者的單語主義:起源的異肢》,張正平譯,臺北:桂冠,2000。
1997, Deconstruction in a Nutshell, ed. John D. Caputo
◘ 'The Villanova Roundtable: A Conversation with Jacques Derrida,' pp. 4-28.
〈維拉諾瓦圓桌討論:與德里達的對話〉,默然、李勇毅譯,夏可君校,載於《解構與思想的未來》,夏可君編校,2006。
2000, Of Hospitality / Anne Dufourmantelle invites Jacques Derrida to respon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論好客》,賈江鴻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2001, De quoi demain: dialogue (with Elizabeth Roudinesco)
《明天會怎樣:雅克‧德里達與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對話錄》,蘇旭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002, Marx & Sons. Paris: PUF/Galilée, collection Actuel Marx Confrontation.
◘ "Marx and Sons." (Originally in Ghostly Demarcations, ed. Michael Sprinker, London: Verso, 1999.)
〈馬克思與兒子們〉,周原譯,夏可君校。
2003, 《德里達中國講演錄》,杜小真、張寧編,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 〈德里達北大演講實錄:寬恕〉〔較原版為少〕。
◘ 〈《讀書》雜誌社座談記錄〉,杜小真整理、翻譯。
◘ 〈中國社會科學院座談記錄〉(2001,9,7),杜小真記錄。
◘ 附錄一:〈他人是一個秘密,因為他是別樣的〉(一)、(二)、(三)、(四)、(五),杜小真譯,原載於《世界報》2000年9月。
☻參閱:于奇智,〈解構策略下的大學〉,載於《二十一世紀》,2004年8月。
2003, Philosophy in a Time of Terror: Dialogues With Juergen Habermas and Jacques Derrida, by Giovanna Borradori.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恐怖時代的哲學:與哈貝馬斯和德里達對話》,王志宏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
《一種瘋狂守護著思想:德里達訪談錄》,何佩群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006
《解構與思想的未來》,夏可君編校,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 夏可君,〈中文版《解構與思想的未來》序言〉。
◘ 〈有限之絕境〉,陳永國、夏可君譯。
◘ 〈我所是的動物〉,朱玲琳、夏可君譯。
◘ 〈Khôra:對柏拉圖《蒂邁歐篇》的解構(節選)〉,王志宏譯。
◘ 〈給予誰?(知道不去知道)(對《聖經‧創世紀》亞伯拉罕獻祭以撒的解構)〉,陳崗、夏可君譯。
論文
1977, "La Question du Style." In The New Nietzsche: Contemporary Styles of Interpretation. Ed. David B Allison. New York: Delta. 176-189.
〈風格問題〉,載於《尼采在西方》,劉小楓等選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
1985, "Des Tours de Babel." In Difference in Translation. Ed. J. F. Graha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5. 165-207.
〈圍繞巴別塔的爭論〉,陳永國譯,載於《論瓦爾特·本雅明:現代性、寓言和語言的種子》,郭軍、曹雷雨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翻譯與後現代性》,陳永國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999, "Adieu: To Emmanuel Levinas," in Adieu. Trans. Pascale Anne Brault and Michael Naa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13.
〈永別了,列維納斯〉,胡繼華譯,載於《世界哲學》2003年第5期。
〈寬恕:不可寬恕和不受時效約束〉,杜小夏譯,載於《江蘇社會科學》2002.1。
〈戰爭之後——歐洲的復興〉,J.哈貝馬斯、J.德里達著,李理譯,《世界哲學》2003.5。
〈披巾:異鄉人的語言〉,Jiunn Minn WANG 譯 。〔出處待查〕
談話
〈訪談:稱作文學的奇怪建制〉,趙興國譯,原刊於1989年。
〈德里達關於現象學的談話〉,杜小真譯,1999年7月16日法蘭西文化廣播節目。
〈德里達談現象學〉,張寧譯,載於《哲學譯叢》2001年第3期。
〈寬恕及跨文化哲學實踐:德里達訪談〉,張寧,2001。
〈世紀與寬恕〉,張寧譯, 載於《跨文化對話》第4,5輯,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2001;原載於法國《論壇報》月刊1999年12月。
〈雅克‧德里達與法律:一次訪談〉,鄭戈譯。 原為:'Force of Law: The Mystical Foundation of Authority.' Cardozo Law Review: Deconstru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Justice 11:5-6 (1990): 920-1045.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對話〉,德里達和達尼埃爾‧邦塞依德(1999 年7月),杜小真譯。
〈德里達 訪談:關於漢譯《書寫與差異》〉,張寧,載於《視界》 第三輯 (2001)。
〈解構與全球化:德里達與南大師生一席談〉,許鈞、高方整理翻譯,載於《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跨文化對話》第8輯,樂黛雲、李比雄編,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解構與本體論—德里達在上海市社會科學院的講演紀要〉,俞宣孟編譯,載於《世界哲學》2002.4。
〈德里達三聯書店「讀書」座談會記錄〉,杜小真譯。
〈德里達最後的談話:「我正和我自己作戰」〉,杜小真譯,原載於《世界報》2004年9月18日。
Richard Rorty,〈一個幽靈籠罩著知識分子:德里達論馬克思〉
德希達法、英文原書下載
1967, 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 [書寫與差異];1980, Writing and Difference. Trans. Alan Ba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7, De la grammatologie [論文字學];1998, Of Grammatology. Trans.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orrected edition.
1972, MARGES de la philosophie [哲學的邊界]
1992, Points de Suspension: entretiens [懸擱點]. Ed. Elisabeth Weber, Paris: Galilée.
1990, Donner le Temps [贈予時間]
1993, Spectres de Marx [馬克思的幽靈]
1994, Politiques de l'amitié [友愛的政治學]
1996, Le monolinguisme de l'autre [他者的單語主義]
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Derrida on Deconstruction (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s). Barry Stocker. Routledge. April 28, 2006.
德希達中文網站
藺且,如何閱讀德里達
《德里達去世週年紀念》(站中各篇連結已列出於上)
德希達英文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