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構造世界的多種方式 Ways of Worldmaking

Ways of worldmaking - Google 圖書結果

Nelson Goodman - 2001 - Philosophy - 148 頁

構造世界的多種方式 Ways of Worldmaking 作者:[美]納爾遜‧古德曼(Goodman,N.)譯者:姬志聞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04月12日



本 書是“新實用主義譯叢”之一,該書分七個章節,集中闡述了構造主義、多元論和相對主義思想,具體內容包括風格的地位、關于引語的若干問題、關于知覺的一個 困惑、論轉釋的正確性等,旨在幫助國人了解當今美國哲學家現狀乃至當代西方哲學的重要哲學走向,並有助于深化我們的哲學思考。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 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本書是古德曼集中闡述其構造主義、多元論和相對主義思想的一部重要論著。

全書通過對世界、樣式以及構造世界的多種方式及其正確性標準的一般闡明和探究,以及對風格、引語、藝術的象征功能和知覺問題的具體討論,得出了“世界是被 構造而不是被發現的”——世界是由我們使用各種不同的文字和非文字的符號系統而構造出的各種世界樣式所構成——這個非實在論結論,並且作者“在似乎不可能 發生關系的不同領域中令人驚奇地發現了某種關聯”,即哲學、科學、藝術等都是服務于不同目的的構造世界的方式。

納爾遜‧古德曼(Nelson Goodman,1906-1998),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東部城市薩默威爾。著名的分析哲學家、邏輯學家、科學哲學家和美學家,現代唯名論、新實用主 義的主要代表之一。古德曼1941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51年起,先後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布蘭蒂斯大學和哈佛大學教授;1950-1952 年任美國符號邏輯協會副主席,1967年任美國哲學東部分會主席;是美國文理學院院士、大英人文與社會科學全國學院不列顛學院通訊院士。古德曼藉其以《表 象的結構》(1952)、《事實、虛構和預測》(1954)、《藝術語言》(1968)、《構造世界的多種方式》(1978)、《心靈及其他問 題》(1984)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以及他博宏的學識、睿智的思維和天才的洞見成為20世紀哲學諸多領域的大師級人物。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新實用主義譯叢
  • 規格:平裝 / 167頁 / 15cmX21cm / 普級 / 單色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語詞、作品、世界
1 問題
2 樣式與視像
3 基礎有多穩固?
4 構造世界的多種方式
5 真理的麻煩
6 相對的實在
7 關于認識的幾點說明
第二章 風格的地位
1 一些例外
2 風格與主題
3 風格與感情色彩
4 風格與結構
5 風格與標志
6 風格的意義
第三章 關于引語的若干問題
1 文字引語
2 圖畫引語
3 音樂引語
4 跨系統引語
5 跨模式引語
6 思考
第四章 何時是藝術?
1 藝術中的純粹
2 一個兩難處境
3 樣本
第五章 關于知覺的一個困惑
1 超越存在的看
2 被構造的運動
3 形狀與大小
4 後果與問題
5 顏色
6 困惑
第六章 事實的制造
1 現實與人為
2 方法與質料
3 若干遠古世界
4 還原與構造
5 源于虛構的事實
第七章 論轉釋的正確性
1 沖突的世界
2 約定與內容
3 檢驗與真理
4 真實性與有效性
5 正確的再現
6 合宜的樣本
7 正確性的再審視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這本書並非從頭到尾沿著一條直道前行。它搜索著;在搜索過程中,它有時會反復觸及藏在不同樹上的同一只浣熊,或者藏在同一棵樹上的不同的浣熊,或甚至結果 是所有的樹上都沒有浣熊。它發現自己在同一個障礙面前不止一次地受挫,于是轉向其他小道。它經常在同一條溪流上飲水,並拖著蹣跚的步履穿越某個令人痛苦的 鄉野。它看重的不是獵取物,而是從被探索領域所學得的東西。

在我的一生之中,書的寫作是在我被邀請做一系列演講的激勵下促成的,這已是第三次。在倫敦大學的特別講座導致了《事實、虛構和預測》的問世,牛津大學的約 翰‧洛克講座的內容形成了《藝術語言》。在斯坦福大學的第一個伊曼紐爾‧康德講座促成了眼下的這本書,並構成了其最後四章的基礎,盡管最後一章的絕大部分 都是新內容。第一章的內容在漢堡大學召開的恩斯特‧卡西爾一百周年誕辰紀念會上宣讀過;並且,前四章的內容也都曾經作為獨立的文章發表過。

與通常一樣,給過我幫助的人的名單長得讓人難以置信,我只能提及斯坦福大學及其哲學系,尤其是帕特里克‧祖佩斯;我的同事伊斯雷爾‧舍夫勒,W‧V‧O‧奎因和希拉里‧普特南;和我的“零點項目”的合作者保羅‧科勒爾和弗農‧霍華德。

由于這七章的寫作和修改歷時大約七年,並且不是遵循連貫的論證步驟進行,而是隨著反復出現的主題而變化的,所以重復不可避免,我希望這一點能得到諒解。與 學生以及評論者在一起的經驗使我確信,重申這一點是必要的。自相矛盾是難以被原諒的,我希望這種情況幾乎沒有。明顯的不足之處留待批評家隨時做出批評。

很少有我們熟悉的任何哲學標簽能恰如其分地適用于這樣一本書,這本書既不同于經驗主義也不同于唯理主義,既不同于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二元論,也不同于本 質主義和存在主義,既不同于機械論和生機論(vitalism),也不同于神秘主義和科學主義以及其他很多耀眼的學說。書中所述觀點或許可以被描述為一種 受到嚴格限制的徹底相對主義,它最後歸結為某種近似于非實在論的觀點。

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為這本書是隸屬于現代主流哲學思想的,這種現代主流哲學始于康德用心靈的結構取代了世界的結構,繼之于C‧I‧劉易斯用概念的結構取代 了心靈的結構,現在則進一步用科學、哲學、藝術、知覺以及日常話語的很多種符號系統的結構取代了概念的結構。這個運動是從唯一的真理和一個固定的、被發現 的世界向構造中的多種正確的甚至沖突的樣式或世界的轉變。


事实、虚构和预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