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意志,決定一切!
我 出生台南縣素樸的鄉村,與大部分以辛苦勞力為生的農民一樣,從小對所謂「桌上米飯粒粒皆辛苦」一語有特別深刻的感受,自然養成勤儉樸實的性格。雖然搬到台 北居住已將近半世紀,卻從未改變我的生活習慣。加上受到「人生乃無休止的奮鬥」家訓,以及父母「勤勞務實」身教的影響,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一直保持第一名 的榮譽到畢業。而且,一直到大學畢業的求學過程,成長在鄉下又是長子的我,幾乎是靠自己早熟的覺悟與奮鬥意志,自修而成,從未進過任何補習班。
不移的決定
信心,扭轉了我一生的命運
本 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與不同際遇。也許會有人把一切的成就歸諸於命運的安排,也有人會認為「意志力與人生觀」才是駕馭人生價值觀的重要因素。 一九五二年我從台南高工畢業,參加就業考試錄取後,本來可以分發到台灣省政府建設廳工作,但就在同一年,我也考上了成功大學建築系。當時,在我的家鄉(台 南縣新市鄉)裡,算是知識分子的王鄉長竟然對家父勸說,省建設廳的工作得來不易,應該選擇就業,放棄再升大學,理由是大學四年後,恐怕難以再進入建設廳。 非常幸運的是,家父讓我自己決定,就在那個幾乎是沒有任何人可以請教的社會背景下,自己決定了升學一途。
這是一生中影響我最為重大的一件事,也是改變我一生命運最重要的關鍵。
在當時的情況下,何以有此決心做成一件影響自己命運的選擇?也許是一種信心使然吧!
從 此之後,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不斷經歷同樣的過程,不知不覺塑造出一個「意志力決定一切」的人生。一九七三年我參加考試院最高一級的甲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 是工程界的老前輩凌鴻勛先生(中央研究院院士,交大在台復校後第一任校長)。進行口試時,他問我參加考試的目的何在,記得我是這樣回答的:「做為一個公務 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標,能夠達成目標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必須有辦法把自己置身在一個適當的職位上,有一定的權限可以展現自己的抱負,而取得甲等考 試的資格,是擔任這個職位的一種條件。」當時,凌院士即告予「祝福你的願望能達成」。那一年,我是唯一考取建築工程類並以最優等的成績及格錄取的人,取得 這一項可以擔任簡任主管的資格,讓我的人生志願有了進一步推展的可能,在第二年(一九七四年)四月即奉派就任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處長。
不改的堅持
應該擔起一項提升國土建設品質的責任
相 信對每一個懷有信心與熱忱做事的人而言,意志力就像生命力之泉源般,成為推動你往前衝且永不會停止的澎湃浪潮。我在一九六七年到日本研修住宅及新市鎮建設 三個月,才瞭解真正優質的社區生活環境計畫新思維的出發點,受到的衝擊很大,啟發我開始研究建築計畫與建築法令的關係。所以,從一九六九年起就開始同時在 大學兼任教職,教授營建法規,又擔任審查建照的主管工作,在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經驗下,我才有信心代表建築學會,接下行政院經建會所委辦的任務,草擬我國建 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的內容(在民國六三年二月公布實施)。也因此才能在就任建管處長之後,在剛過「四十而不惑」的那一年,即能較有自信地提出革新建 管方案付諸實施。
一九八○年,我又到美國研修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計畫三個月,其間走遍美國人口較多的大城市,讓我感到相當驚訝的是,面對面與政府機關的計畫部門主管,以及民間團體推動市中心發展計畫惑,回國寫了一份報告,經林洋港市長批示登在市政刊物上,也從此建立了可以展望未來的信心。
回 顧自己一生的工作與閱歷,如同在印證台灣的建築與都市發展,歷歷在目。尤其在退休前,於內政部營建署工作的四年期間,從勉勵同仁發揮中央營建行政主管機關 的指導功能,到主動制定我國第一部營建政策白皮書等,更是竭盡所能的,完成了不下十種以上可以說影響我國國土計畫與城鄉建設最重要的法規(都市更新條例、 營造業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建築法、都市計畫法及區域計畫法重要條文之修訂、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海岸法等或已公布實施或送到立法院審議),想到它們對 提升國土建設、城鄉環境及建築品質必能產生的正面影響,就相當令人期待。
如今,回憶過去服務公職期間,在決策過程中克服來自各方壓力與困難所堅持的原則、所建立的目標導向原則,能讓地方政府與相關機關的計畫品質有所改進,算是盡了自己的一份理想與心願;同時也為盡到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擔當一項階段性提升國土建設品質」的責任,而稍感告慰。
不變的角色
我以當一輩子的建築人為榮
我學建築又喜歡建築,也以當一輩子建築人為榮。因為,建築是一門以「創造」為導向的工作,富挑戰性,我認為從事建築是一項甚具意義的人生志業。
從 公職退休時已六十五歲,原本以為自己的仗已打完,但由於對建築的熱情未曾稍減,退休後即擔任有助於提升建築水準的台灣建築中心評審會主任委員達六年,其間 並擔任營建署委辦的推動都市更新總顧問主持人,優良綠建築甄選委員會召集人以及民間所推動的許多評鑑活動,例如:國家建築金質獎與金石獎、國家卓越建設獎 等活動委員會的評審總召集人或主任委員等,也才能在已過「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半之年,再挑戰自己與有志一同的友人共同發起推動「建築美學經濟計劃」。
有 感於在一九九七年營建署長任內提出「城鄉景觀風貌改造運動」實施計劃,引起全國319鄉鎮市之熱烈響應,當時創造的行動口號「具有文化、綠意、美質的新家 園」如今已成為城市建設的一項新方向指標。眼見營建署十年來的努力已展現成效,顯示國人之視野已大為張開,乃在志同道合的建築同業先進及友人在在鼓勵與期 盼下,於二○○八年七月接下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理事長職務,隨即提出「建築美學的新價值觀與評鑑體系」的主張,渴盼有助於建構今後我國建築發展之主軸方 向,成為一種可以更積極地突破現狀的力量,建立共同的價值觀。期待與全國建築界能全體一起來迎接廿一世紀講求美學經濟與低碳社會時代的來臨,至盼能夠逐漸 形塑、展現我國的建築文化特色,並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建築水準同步齊驅發展。
不停的腳步
直到建築美學經濟大夢成真的那一天
在 我的公務生涯裡,影響我保持樂觀以赴、積極任事的動力者,其一,也許是一句古老的話「人在官衙好修行」,是因為在政府機關做事,才有更多的機會服務社會, 增進公益的事。其二,是因為我對如何促進社會的進步有很大的期待。五十多年前的一部電影《紐倫堡大審》告訴世人,一個官員處在一種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可 以做出大愛的良心之舉,解救人類生命的抉擇。這一部描寫審判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犯的辯論戲中,當檢察官控訴當時負責執行毒殺無數猶太人的德國司法部長 時,這位有良心的部長說出一段令人不敢相信的話:「我之所以留在希特勒政權下當部長,是因為我是一位有人性的人,我藉由部長的權限與能力所及範圍,延緩可 即刻執行殺人的程序與步驟,因此我反倒救了很多人倖免被殺。」這是一段發人深省的故事。所以,儘管我國的民主政治體制尚有待改進:民意代表常常以聲色俱厲 的口氣問政,即使官員以「不亢不卑」的態度回應作政策辯護,亦無法避免無端受辱的感覺。說明仍有人願意去體驗修行者的意志,推動社會的進步,創造未來的一 絲希望。
現今,進步的意義,已經不僅止於以經濟成長、個人所得數字做為評斷,「生活品質與文化水準」已被許多社會學家視為重要指標,也就是 內在外在要同步提升。以我的專業背景,自然就是關心都市整體環境品質而言。如果從市容景觀之乾淨度與秩序、空間品質之和諧度、人行空間之安全度、社區環境 之安寧程度等標準來與歐美先進國家相比,說台灣尚屬一個落後的國家,亦不為過。究竟該如何跨越落後國家的藩籬,是我始終無法忘懷的事。
雖 然,每一個人能貢獻給社會的力量非常有限,但「聚沙成塔」是自古名言;所謂人生有限,希望無窮,且有夢最美;我期待推動建築美學經濟的美夢一定會有成真的 一天,從公職退休後,也一直未停止腳步,所以,我才能不再猶豫的把理想「推動建築美學經濟的理念與實踐」,透過自述將之付梓傳承。衷心盼望與有緣的讀者, 一起敲響建築美學旋律優美的鐘聲,展望「建築美學的春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