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中國文化之診斷》張化民

張化民《中國文化之診斷》下冊 (pp.449-988) 在大樓被管理員拾起
轉送給我
我已只能翻譯 嘆息



戰後臺灣政治案件—張化民案史料彙編
作者:蔡盛琦
出版社:國史館
出版日期:2008年


  《張化民案史料彙編》是《戰後臺灣政治案件》叢書之一,本書主要內容是根據國防部的「臺灣軍管區司令部檔案」中的「張化民叛亂案」內容編輯而成,本卷 案主張化民先生,是一位外省來臺的知識份子,來臺後一直在報社、雜誌社擔任主筆或編輯工作,筆耕不輟,對於時政有自己的見解且多所批評,以致所發表的文字 觸怒當局,分別於民國五十五年,及民國六十八年,兩度入獄,本書是蒐集其在民國六十八年那次被捕後的相關公文書檔案而成冊,這在當時是非常典型的文字獄案 件。本書所編輯的內容,主要以警備總司令部處理張化民案的相關公文書容為主,從相關公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警總對於案件的處理的手法。書後並附有附錄, 包括:1.張化民先生代表著述;2.《張化民回憶錄—反極權爭民主五十年傳奇》的摘錄;3.外界對張化民先生的描述;最後則是「張化民先生著作目錄」及 「張化民案大事紀」。




***

張化民隻身來台,手無寸鐵,憑著對自由、民主、人權的信念,進出黑牢十八年,畢生放膽拚人權,連國際特赦組織也給予高度重視。


他不是一個有名的政治犯,卻在國際特赦組織倫敦總部的台灣政治犯名單中,名列第一位。


他一生在國民黨的監獄六進六出,坐牢十七年半;其中有兩次坐牢超過八年,甚至有一次刑滿繼續留訓,被送到職訓總隊做苦役,雙手被打成殘。


他一生窮苦,常靠人接濟維生;在台四十多年,最高的物質生活竟然是在綠州山莊監獄。其他時刻,能吃上一碗牛肉麵或滷肉飯,就算是最高享受了。


戰亂流離 輾轉撤退抵台


他是一個隻身流亡來台的外省人,無親無家,無財無產,也沒有舞台。和其他外省知識分子相比,雷震有《自由中國》、李敖有《文星》、胡秋原有《中華雜 誌》、成舍我有世界新專,這都是他們的基地和舞台,但他除了一支筆,什麼也沒有;只憑一股不怕關、不怕死的精神,和獨裁政權鬥爭數十年之久。


一個一無所有的書生,如何顛沛流離,如何著述立說,如何爭自由人權,如何被踩在腳下,如何屢仆屢起、再接再厲,都寫在他的傳奇生命史裡。他就是張化民。


張化民,山西垣曲人,一九二五年生。抗日戰爭期間,父親被日軍擄去,從此無回;祖父被日軍槍殺,他親眼目睹。他的少年時代就烙印國仇家恨的痛苦。戰 後,入山西大學法律系就讀,醉心費邊社會主義。大三那年(一九四九),國共戰爭翻天覆地,他成了流亡學生,南下廣州,輾轉經海南島撤退來台。


在廣州期間,他組織流亡學生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同盟會」並任主席,因樹大招風,被廣東綏靖公署逮捕,坐牢一個月,被閻錫山保釋出獄。這是他的首 進宮。五○年一月,搭船來台,因船上有人告訴他:穿軍服下船,比較方便放行,他依言換裝,結果一下船就被扣押,以「冒充軍人」罪坐了半年牢。這是二進宮。


出獄後,張化民像陀螺一樣在《大聲報》、《民眾日報》、《大華晚報》、《台灣日報》、《中國晚報》、《成功晚報》、《世界評論》等媒體轉進轉出,或 任編輯或當記者,都因報社的財務、人事、編採、政治問題等因素,不是辭職就是資遣,直到一九六二年任《公論報》通訊主任後,才比較穩定下來。但也只幹兩 年,報社就停刊了,又轉到《自立晚報》寫專欄維生。


專欄火紅 文字獄關八年


這麼頻繁的轉戰經驗(期間還在嘉義興華中學代課一年),固然「滾石不生苔,轉職不生財」,卻把他的筆鋒越磨越利,到了自立晚報時,他已和柏楊一樣, 同為該報專欄作家的兩大台柱。張化民回憶說,他的政治專欄「每當一篇政論發表之後,來自四面八方及海外的讀者來信,宛如雪片飛來,連吳三連也大感驚訝。」 (《張化民案史料彙編》,國史館,二○○八))


國民黨當局無法忍受張化民的影響力。一九六六年七月,張化民因撰寫「神話與現實」系列文章而被捕(三進宮)。警總保安處人員告訴他:「不能再讓你發表文章了!讀者們若認為你說的是對的,則證明我們國民黨是錯的……所以只有把你與社會隔離一段時間,讓讀者把你忘掉。」


警總檢察官起訴這位專欄作家的罪狀洋洋灑灑,包括倡反攻無望論、違背國策、詆毀政府、侮辱元首、稱揚共匪爆破原子彈、蠱惑民心、煽動群眾、影響全民 團結等。軍法庭判他八年,先送新店軍人監獄,再輾轉移監泰源監獄和綠洲山莊。他在獄中花了七年之久,撰成生平第一部學術著作《中國文化之診斷》兩巨冊(八 十萬字),因為其中將傳統思想和共產主義思想做了一番相似度的比較,甫一出版即遭警總查禁。


一九七四年七月,張化民原該刑滿出獄,誰知又送到職訓大隊第六中隊「管訓」四個月(四進宮)。該中隊隸屬警總綠指部,專關一些找不到保人或不知悔改的政治犯;有些隻身來台的外省人覓不到保,在此一待就是二十幾年。張化民和柏楊都先後在此待過。


第六中隊的政治犯每天要做苦役,和職訓隊員(以流氓為主)沒有兩樣。張化民回憶,綠指部的管理非常不人道,醫務室掛急診的病人,都是被獄方打成重傷或快死的人。管理人員對高級知識分子特別沒有好感,常藉故修理他們,張化民即有三根手指被藤條打殘,無法伸直。


命運多舛 賣酸梅湯度日


七四年十一月張化民出獄,孑然一身。警總銷毀他借錢出版的《中國文化之診斷》,使他負債累累;後來監察委員陶百川向世新校長成舍我推薦,讓他教先秦 文學;教了一年,就吸引不少其他院校生來旁聽。但情治單位又伸黑手了,校方迫於壓力,不再續聘張化民。張化民謀職不斷受阻,生計常陷困境,他稱此為當局對 付政敵的「饑餓政策」。這位名作家和名教師,最後只能在路邊擺攤子,賣酸梅湯度日。


張化民的鬥志並不因生活困蹇而消沉;相反地越挫越勇,白天賣酸梅湯,晚上回家拿筆寫文章。他彷彿天生反骨,憑著對自由、民主、人權的信念而活,有學 問底子和俠義精神。他是滿口鄉音的外省人,卻沒有省籍情結,滿腔熱情的擁抱黨外。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統派,但畢生放膽拚人權,這也是黨外敬重他的原因。


早在六○年代初,張化民就因接觸「中西文化論戰」的因緣,結識了陳鼓應、謝聰敏、魏廷朝等民主鬥士,與陳鼓應尤為至交,他的獄中生活(第一個八年 獄)多賴陳鼓應的接濟維生。七○年代出獄後,又透過陳鼓應的介紹,結識了康寧祥、張俊宏等黨外人士,並在一九七八年的增額立委選舉(後因台美斷交而中止) 擔任老康的助選員。這是張化民從言論層次提升到行動層次的第一步,也讓自己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下。因為在當時的黨外,「坐牢」幾乎是必修學分。


出人意料的是,張化民才走到黨外的外緣就被捕了,比美麗島大逮捕還要早。張化民回憶,他在第六次入獄的偵訊過程中,發現他的被捕,「只是國民黨蔣經 國政權有計畫的大規模逮捕黨外人士的第二順位而已,其次序是余登發、張化民、施明德、許信良、陳鼓應、林義雄、康寧祥、張俊宏、姚嘉文等二十幾個主要黨外 人士……即使是沒有後來十二月間發生的高雄美麗島事件,這些人也會在一兩年內全部落網的。」


那是風雨交加的一九七九年。一般人都知道十二月發生大逮捕,卻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已有許多人陸續被捕,包括二度入獄的陳映真。張化民也是其中之 一。這位手無寸鐵的書生,即將捲入人生第二個八年獄。他將比美麗島任何一個人坐更久的牢,但是,比他們得到更少的關懷和掌聲(下期續)。


張化民一生為民主人權犧牲,但生前潦倒,死後無聞;正因如此,回顧他寂寞的身影,格外令人不忍。


發表國是建言 遭到疲勞偵訊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美國宣布隔年一月一日將與台灣斷交。這對國民黨政權而言,無疑是動搖統治基礎的震撼彈。該黨乃仿古代帝王「下詔求言」的作法,向台灣人民廣徵「國是意見」。


賣酸梅湯的張化民閱報得知消息,把報紙一甩,嘆道:「國民黨呀國民黨!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台灣人民縱使給你提供國是意見,能對大局有助益嗎?你又 真能採納人民的意見嗎?」他的嘆息不無道理,獨裁體制不僅沒有鬆動,而且即將發生白色恐怖另一波高潮。張化民心想:「我就做個旁觀者,看你橫行到幾時!」


不過隨著局勢演變,張化民發現,依美中〈聯合公報〉和美國〈台灣關係法〉來看,國民黨的統治短期內不會結束;因此「為了縮短台灣一千八百萬善良同胞的恐怖苦難」,他決定提筆撰寫〈從中美斷交談國家前途〉一文,長約兩萬字,提出廢除戒嚴、回歸憲法、兩岸統一等主張。


他把文章拿給一家印刷廠,準備印一百份,寄給國民黨高層人士參考。不料印刷廠老闆是線民,向警方告密,警察把張化民強制拘留,疲勞偵訊,在查證該文確實是「國是意見」後才放人,共計拘留三十四小時,是他短暫的五進宮。時為七九年二月。


答覆西川綱要 被羅織文字獄


三月,余登發案開庭。國際特赦組織(A1)派日本支部副理事長西川敏之前來旁聽。西川巧遇張化民,並邀他到下榻的飯店談敘。席中西川告訴他,他是A1台灣政治犯名單中的第一人。並問他兩個問題:


一、蔣介石死後,蔣經國為何能順利接掌政權而未發生爭權情事?


二、蔣經國用什麼方法統治台灣而未發生動亂?


張化民一聽,便知道西川抓到台灣政治問題的核心。應西川要求,他寫了兩篇答覆綱要:〈XXX卅年來統治台灣的四大政策〉和〈XXX轉移政權給兒子的 六大步驟〉,交給西川帶回日本做報告資料。誰知特務早就跟監西川,當他在桃園機場離境時,他此行蒐集的資料也被查扣下來,當然包括那兩篇〈XXX〉。


有關單位煞費苦心研究如何定張化民的罪。由於兩篇〈XXX〉直搗蔣政權的要害,揭發恐怖統治的真相,絕不能寫在起訴書上以昭視聽。於是從他另一篇訴求兩岸和談的文章〈中國統一與中共統戰問題探討〉,找到「為匪宣傳」的「證據」。


一九七九年九月四日,張化民六進宮。警總偵訊時,要他攀誣康寧祥是暴力主義者、陳鼓應是共匪同路人,都被他拒絕。一個被捕五次的人,面對第六次牢獄之災,要秉持良知不出賣別人,需要多大的道德勇氣!康寧祥和陳鼓應沒有錯交這個光明磊落的外省人。


一九八○年一月,軍法庭宣判,張化民十年。審判長當面告訴他:「判你十年,根本不是我們法官的意思,乃是總司令親自批示的,我看你就認命吧。」當時 警備總司令是汪敬煦。張化民不「認命」,三次申請覆判再審,三次都駁回。美麗島事件後,極右勢力氣燄高張,張化民這個唐吉軻德,再怎麼為自己爭清白,這個 文字獄還是坐定了。


迫害雖獲平反 一生窮苦隨身


綠洲山莊的悠悠歲月,張化民彷彿被遺忘了存在。也許他在國際的知名度還比國內大,國內大家比較關心美麗島受刑人,國際卻有美國眾議員、國會人權委 員、國際筆會、A1歐美日各國會員寫信給台灣當局,要求釋放張化民。其中國際筆會(一九二一年於倫敦成立)的精神之一,就是保障言論自由,聲援遭政治迫害 的作家。


一九八七年七月解嚴,美麗島受刑人除了施明德外,早都釋放了,張化民和王幸男、白雅燦等人仍在獄中。十月,康寧祥、費希平等十位民進黨立委向行政院 質詢,提醒當局還有張化民等二十名良心犯在坐牢,要求盡快放人。經此質詢,張化民才在八八年四月二十二日獲得假釋。這次坐了八年八個月牢,出獄時六十四 歲。


一九九○年,李登輝對一批政治犯予以特赦和復權(恢復公權),張化民也在復權名單內。記者問他的感想,他說他的年紀已大,現在就算恢復工作權,也不知該做什麼。換句話說,他的生活還是兩個字:窮苦。


那時已不似五、六○年代的淒涼,八○年代的政治犯,坐牢可以變成一種政治資產,尤以黨外和民進黨為然。但張化民例外,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他的一生,來台後的五十年中,三分之一是鐵窗歲月,三分之二是清苦日子。他沒有從坐牢得到任何好處,甚至活不到領補償金的那一天。

統一大夢幻滅 著述多未刊本

窮雖窮,張化民還有一個夢想:中國統一。出獄半年後,他就渡海為「統一大業」奔走。雷渝齊立委(一個另類黨外)成立的大公黨,也委派他擔任該黨駐北 京代表。但張化民在北京被冷淡對待,只見到中共統戰部祕書長胡德平(胡耀邦之子);相形之下,台灣某些政界人士還能獲得更高規格的接待。在中共眼中,他沒 有統戰價值;與國民黨曾經不共戴天的中共,現在要的是國共和談,而不是這個被國民黨關了六次的人。


八九年六月四日,解放軍坦克開入天安門,對民運學生大屠殺,驚醒了張化民,或許也驚醒了他的祖國夢。這八個多月的中國行,讓他開始了解中共的本質, 早在四月,他就對台灣記者說:「台灣應該維持現狀,幾十年內不要統一。」對於往後十多年,或為祖國大夢、或為權勢營謀,絡繹奔走中南海的一些台灣人士, 「老統派」張化民的心得絕對值得他們參考。


張化民另一特質,是著述豐富。就在窮困的物質生活基礎上,他用驚人的意志力完成了二、三十部學術著作,除了《中國文化之診斷》上下兩大冊 台南:王家 1976/1991,還有《中國文化精 義》、各類古籍(如國語、列子、管子、惠子、鬼谷子、逸周書、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潛夫論、明夷待訪錄等)的語譯(類似陳鼓應的名著《老子今註今譯》)以 及他的回憶錄等;大多是未刊本,因此字數難考,但絕對不下百萬字。這還不包括他擔任主筆(公論報)或撰寫專欄(自立晚報)所發表的形形色色文章。只是,當 局封殺他的學術之路,「未刊本」意味這些著作不能帶來物質收入,也不能為他的學術身價增值。從張化民身上,我們看到一個讀書人被踐踏到何種程度,他至死都 沒有翻身!


一九九九年,張化民因動脈硬化,引發敗血性休克,病逝台大醫院,享年七十五歲。張化民的故事有極深的悲劇性,向我們示範一個深受中國文化薰陶的知識 分子,如何憑一身硬骨和良知理想,向獨裁政權對抗,為民主人權犧牲。但出獄之後,又踽踽獨行,乏人關懷。他彷彿生錯了時代,他是今之古人;正因如此,回顧 他寂寞的身影,格外令人不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