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一九○六:一座城市被烙傷,而後自體再生的故事
彰化一九○六年〜市区改正が都市を動かす
- 作者: 青井哲人
明治大学 建築史・建築論研究室 青井哲人研究室
- 原文作者:AOI Akihito
- 譯者:張亭菲
-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3/
城市是活著的!
無關興盛和衰退,
就算受了傷、被破壞,城市也會慢慢痊癒,
彷彿活著的生物……
無關興盛和衰退,
就算受了傷、被破壞,城市也會慢慢痊癒,
彷彿活著的生物……
彰化,臺灣最早的漢人移民聚落之一。華南風格的有機聚落,彎曲的道路沿水邊而行,有如一座迷宮般的有機城市。但一九○六年,一紙市區改正公告降臨該城!日本殖民的都市計畫強橫覆上這片豐饒土地,簡直就像把燒紅的網子烙在肉片上一樣,為城市深深刻下了明顯的雙重性,既有的巷弄、廟宇、屋舍被截斷,繁華大街成了小巷,嶄新的筆直道路氣燄高張。而彰化這座城市,在碎裂的血肉上繼續增生,似乎正進行著自我修復。
一九○六年的市區改正,啟動了這座城市荒謬又頑強的生存意志!
青井哲人是都市研究界的頭號聰明分析者,他踩著腳踏車四處探索,縱向橫向地將城市的諸面相描繪出來。──Acetate組織╱中谷礼仁
作者某次在彰化走動時,無意間看到「城市癒合的疤痕」──元清觀,突然直覺領悟到那是城市活著的證據!那標示著兩種城市形態的交界,也是遍布城市全體的雙重創傷。現在,就讓青井哲人帶領我們穿梭在彰化現存/倖存的巷弄與廟宇之中,觀察有趣、怪異、匪夷所思的街景,抽絲剝繭,一步一步,推敲出那個在百年前被湮沒的──已逝的未來。
《彰化一九○六》不是都市計畫史,也不是市民生活史。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城市本身,就是「彰化」自己。
城市是活著的!從以前到現在,從過去到未來。城市擁有宛如人的臉孔跟身體,不論受到什麼樣的外力驅使,城市往往都會在當下做出必要的改變,繼續存活下去。這些復原的「方法」跟「規則」是這塊土地的珍貴質素,是台灣本身的力量,而非殖民者強加灌輸所致。若能辨識這股力量,或許能解開這塊土地的歷史,一個關於傷害與重生的故事。
本書特色
◎日本建築學會《建築雜誌》主編執筆,探究都市論本質的深入淺出之作。
◎作者為了造訪未婚妻的娘家,來到彰化,自此開啟一段悠長美麗的臺日研究。
榮獲研究選獎一覽:
一九○六年的市區改正,啟動了這座城市荒謬又頑強的生存意志!
青井哲人是都市研究界的頭號聰明分析者,他踩著腳踏車四處探索,縱向橫向地將城市的諸面相描繪出來。──Acetate組織╱中谷礼仁
作者某次在彰化走動時,無意間看到「城市癒合的疤痕」──元清觀,突然直覺領悟到那是城市活著的證據!那標示著兩種城市形態的交界,也是遍布城市全體的雙重創傷。現在,就讓青井哲人帶領我們穿梭在彰化現存/倖存的巷弄與廟宇之中,觀察有趣、怪異、匪夷所思的街景,抽絲剝繭,一步一步,推敲出那個在百年前被湮沒的──已逝的未來。
《彰化一九○六》不是都市計畫史,也不是市民生活史。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城市本身,就是「彰化」自己。
城市是活著的!從以前到現在,從過去到未來。城市擁有宛如人的臉孔跟身體,不論受到什麼樣的外力驅使,城市往往都會在當下做出必要的改變,繼續存活下去。這些復原的「方法」跟「規則」是這塊土地的珍貴質素,是台灣本身的力量,而非殖民者強加灌輸所致。若能辨識這股力量,或許能解開這塊土地的歷史,一個關於傷害與重生的故事。
本書特色
◎日本建築學會《建築雜誌》主編執筆,探究都市論本質的深入淺出之作。
◎作者為了造訪未婚妻的娘家,來到彰化,自此開啟一段悠長美麗的臺日研究。
榮獲研究選獎一覽:
2003,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日台交流中心歷史研究者交流事業
2003,大林都市研究振興財團
2004-2006,日本文部省科學研究費
2005,東京大學千年持續學論壇「都市的血、都市的肉」演講
2006,出版《彰化一九○六年〜市区改正が都市を動かす》(acetate,專門出版優異學術成果的組織)。
2003,大林都市研究振興財團
2004-2006,日本文部省科學研究費
2005,東京大學千年持續學論壇「都市的血、都市的肉」演講
2006,出版《彰化一九○六年〜市区改正が都市を動かす》(acetate,專門出版優異學術成果的組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青井哲人 AOI Akihito
出生於日本愛知縣。京都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同大學研究所博士班,中途為了赴任神戶藝術工科大學而退學,爾後轉任人間環境大學助教授(副教授),並在同大學任教期間取得京都大學博士(工學)學位。2008年轉任明治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准教授(副教授)
日本建築學會《建築雜誌》主編(2012~13)。專長為建築史、都市史。著有《植民地神社と帝国日本》、《彰化一九〇六年:市區改正啟動城市》(2006)等。
曾獲2002年日本建築學會獎勵賞、2008年住宅總和研究財團(日本)研究選獎。
譯者簡介
張亭菲 CHANG Ting Fei
出生於台灣台中市。神戶藝術工科大學視覺情報設計學科畢業,同大學研究所藝術工學修士(碩士)。1996~2011年間任職於株式會社藤田建築設計事務所(日本)企劃部、設計部。現從事建築、都市、社會福利等專業的口譯、翻譯工作。除了參與日本多項科學研究費的研究案之外,並曾多次擔任台、日、中舉辦之國際研討會及專題演講的口譯工作。翻譯作品《造飛機的日子──台灣少年工回憶錄》(新竹市文化局)、《10 + 1》(INAX出版、LIXIL出版)雜誌等複數建築專業雜誌記事之中譯、日譯等。
青井哲人 AOI Akihito
出生於日本愛知縣。京都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同大學研究所博士班,中途為了赴任神戶藝術工科大學而退學,爾後轉任人間環境大學助教授(副教授),並在同大學任教期間取得京都大學博士(工學)學位。2008年轉任明治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准教授(副教授)
日本建築學會《建築雜誌》主編(2012~13)。專長為建築史、都市史。著有《植民地神社と帝国日本》、《彰化一九〇六年:市區改正啟動城市》(2006)等。
曾獲2002年日本建築學會獎勵賞、2008年住宅總和研究財團(日本)研究選獎。
譯者簡介
張亭菲 CHANG Ting Fei
出生於台灣台中市。神戶藝術工科大學視覺情報設計學科畢業,同大學研究所藝術工學修士(碩士)。1996~2011年間任職於株式會社藤田建築設計事務所(日本)企劃部、設計部。現從事建築、都市、社會福利等專業的口譯、翻譯工作。除了參與日本多項科學研究費的研究案之外,並曾多次擔任台、日、中舉辦之國際研討會及專題演講的口譯工作。翻譯作品《造飛機的日子──台灣少年工回憶錄》(新竹市文化局)、《10 + 1》(INAX出版、LIXIL出版)雜誌等複數建築專業雜誌記事之中譯、日譯等。
目錄
前言
一.被繪出,與未被繪出的彰化
二.截斷的痕跡
三.重疊的城市
四.何謂市區改正
五.都市計畫的歷程
六.彰化縣城的空間復原
七.地方志描繪的彰化
八.重返市區改正前夕
九.從寺廟觀察城市組織的截斷
十.寺廟整理再考
十一.兩張透明膠片
十二.變動部分與不變部分
十三.架橋的設計
十四.城市的細胞
十五.城市生生不息
語彙集
參考文獻
後記
一.被繪出,與未被繪出的彰化
二.截斷的痕跡
三.重疊的城市
四.何謂市區改正
五.都市計畫的歷程
六.彰化縣城的空間復原
七.地方志描繪的彰化
八.重返市區改正前夕
九.從寺廟觀察城市組織的截斷
十.寺廟整理再考
十一.兩張透明膠片
十二.變動部分與不變部分
十三.架橋的設計
十四.城市的細胞
十五.城市生生不息
語彙集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前言
這裡有一幅圖。
右邊可看到「彰化市大觀」的標題及「常光」的落款,發行年代為一九三五(昭和十)年。彰化原本就沒有留下豐富的照片、地圖等資料,因此,在追溯彰化的歷史時,經常會使用到「常光」所繪的這幅圖。此圖的魅力,應該是在於以最明快的形式傳達彰化這座城市鮮明的整體樣貌吧。彰化藉由在日本帝國中的地理位置、周邊地形,以及彰化驛(彰化車站)、彰化孔廟、彰化神社等冠上城市之名的設施,畫出城市的明確輪廓。依據上述要素,這張圖成功勾勒出這座曾經樣貌特出、具統合性的城市。是的,這正是彰化的「肖像畫」。
一座城市若是有了名字,又被繪成肖像,說不定也算具有某種「人格」吧。縱覽世界史,中近世的歐洲城市不也如此? 城市屢屢創造出一個個固有的「人格」,這些「人格」超越人的一生,甚至超越國家盛衰,生生不息,即使戰爭、大火,也無法奪走城市的生命。
本書要思考的是,臺灣的歷史城市彰化在受到當時名為「市區改正」的都市改造事業的粗暴切割後,如何自我修復、改造,並且延續生命。不過本書既非都市政策史、都市計畫史,亦非民眾的生活史、社會史。故事的主角是城市本身,也就是「彰化」自己。
城市是活的。城市擁有物性結構,而這物性結構就像人的臉孔跟身體般,具備特徵。城市不論受到什麼樣的外力驅使,往往都會在當下做出恰好是必要程度的改變,繼續存活下去。本書便將嘗試一探其變化的機制。
那麼,就讓我們回到金子常光的鳥瞰圖吧! 這張圖並其實未忠實重現一九三五年的彰化。就像肖像畫通常會將真人加以美化一樣,從某種觀點看,這張圖中的彰化也經過了美化,已在「該描繪」及「不該描繪」之間做過取捨。
究竟這張圖上畫出了什麼,又有什麼是沒被畫出來的呢?
-----
2015.12.16 我將《彰化1906年》贈錦坤兄。隔一周,他有篇札記:《彰化 1906》札記
原作者是 Aoi Akihito 青井哲人 2006 年的著作。
譯者是張亭菲,譯於 2013年,由「大家」出版社出版。
全書有蠻多篇幅在介紹金子常光於1935年繪畫的「彰化大觀圖」,還提到「台灣鐵道旅行案內」這份旅遊介紹宣傳品。
書中還附有很多珍貴的照片,有些是我還來得及看到,有些是我從未見過的景觀。
我沒見過的,例如彰化城門,彰化神社(現在的八卦亭、詩人步道)。
我見過而現已消失的,如卦山溫泉、八卦山下公園(現存縣議會所在地,毀了有歷史價值的公眾休閒場所,去蓋一個可以蓋在任何地方的縣議會,當時的縣長真是愚蠢、短視)。
書中 13頁提到:「由同書所刊載 1930年(昭和五年)當時的統計看,彰化的人口有23,207人,以當時用語來說,人口組成分成:本島人 91%,內地人6%,外國人3%」。
24頁提到「元清觀」,在彰化市隨便在路上找男女老少問他:「元清觀」在哪裡?一萬人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會回答:「不知道」,「元清觀」就是「天公壇」。
在國民黨接收台灣之後,那個古蹟被軍方借住而長年佔據,我們一年只有「天公生」進廟拜拜(農曆正月初九),平常不肯踏進此處。等長大懂事了,要去瞻仰古蹟,卻已被拆除改建了。類似的地點還有「曇花堂」。
張貼者: Ken Yifertw 於 下午6: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