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高友工(1929-2016)著 《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本》/《唐詩三論: 詩歌的結構主義批評》高友工+梅祖麟


2016.10.30

Kang-i Sun ChangMy mentor Prof YU-Kung Kao 高友工 passed away this morning around 11:00 a.m. I'm so saddened by his passing, but am comforted by the thought that he died peacefully in sleep. He was a great teacher, and I owe him a debt of gratitude!

孫康宜教授的中文著作-翻譯本,我可能都過目過。她的人際網絡是近乎世界的,有許多人物、朋友、學者、學生。我很感佩的有,她的先生 (博士、多年通勤、廚藝......),她的老師高友工 (多像湯恩比筆下的牛津學者,讀過所有的拉丁文本,惜墨 (他說,有個 (大著作家)余英時,就好...._) --孫康宜《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


---2013.12.26
大師大作。
可惜兩岸版本都沒作索引。

台灣版早已出版:《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灣大學出版社,2004。
不過,我是後知的窮書生--事實上,本書台灣版定價才350元。
還有科慶明先生的"導論" ,交代高友工先生許多文章"出處"。
現在,兩岸的版本,各有特色。高友工《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本》,北京:三聯,2008。

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


內容簡介這是高友工關於文學與美典諸多重要論述的結集。本書一方面對文學,以至人文研究的本質作了深入的考察,尤其對於其中所蘊含的美感經驗與詮釋過程作了周至、 細密的分析;另一方面提出“美典”的觀念,針對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現象,作了體大思精的勾勒,是從文藝的角度認識中國文化的經典著述。


高友工,1929年生。1952年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赴美,1962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同年9月起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學系,至1999年6月榮休。著作還有《唐詩的魅力》*(合著)、《分析杜甫的秋興;》(合著)。

 *

 

唐詩三論

作者 : 高友工 / 梅祖麟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副標題:詩歌的結構主義批評
原作名:唐詩的魅力(1989-上海古籍版)
譯者 : 李世躍
出版年: 2013-

內容簡介  · · · · · ·

作者簡介  · · · · · ·

高友工
1929年生。1952年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赴美,1962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同年9月起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學系,至1999年6月榮休。對“中國抒情傳統學派”理論有奠基之功,著有《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
梅祖麟
1933年生。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文學和哲學教授。在漢語語法史和漢藏語言比較研究領域卓有建樹,著有《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

目錄  · · · · · ·

杜甫的《秋興》:語言學批評的嘗試
唐詩的句法、用字與意象
一、導言
二、名詞和簡單意象
三、動詞和動態意象
四、推論和統一性句法
五、唐詩的語言
唐詩的語意、隱喻和典故
一、意義和對等原則
二、隱喻和隱喻關係
三、典故和歷史原型
四、隱喻語言和分析語言
跋/梅祖麟
譯後記
新版譯後記

 

高友工打電話來要我給他的論集作序,我欣然應命。我為什麼答應得如此的快?第一,友工和我一九五四年入哈佛研究院,六七十年代合寫唐詩批評,以後各自東西。這段時期的回憶我在《我的學思歷程》(2000)寫過。第二,友工的文稿以及我們的來往信件以前在我處存了一大疊,如果找得到可以讓友工現身說法。易言之,我根本沒打算作文,著書不如抄書。

關鍵在於找不找得到文稿和信件。我花了一兩天的工夫,從一樓找到三樓,從三樓找到地下室,居然找到了,可惜只有我記憶中的三分之一。

不久收到《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的台灣版。打開一看,原來友工一九七八年在台大講的就是這本書的前三篇文章。那年我也路過台北,友工還帶我到一家山西館子去吃刀削麵。問他在講什麼,他說在講文學理論,以前就想如此講,只是沒有適當的場合。至於內容,我沒問,他也沒說。次年再路過台灣就听說友工那一年在台大的講座掀起一陣“高友工旋風”。

這本書還收錄《中國戲曲美典初論——兼談“昆劇”》、《從(絮閣)、(驚變)、(彈詞)說起——藝術評價問題之探討》、《中國之戲曲美典》這三篇論中國戲曲的文章。友工醉心於戲曲,來之久矣。劍橋時代他經常到紐約去看百老匯的戲,跟我討論過奧尼爾(Eugene O'Neill)、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布瑞特(B.Brecht)的舞台劇,美國電影明星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馬利恩‧布蘭多(Marion Brando)的演技。崑曲和京戲跟趙如蘭、張充和討論,我只有旁聽的份兒。《紐約時報》週日版的影評、話劇評、舞評、音樂評更是每期必讀。有一回友工搬家,小弟效勞。沉重的大紙盒子從三樓搬下來不下二三十箱。裡面裝了什麼寶貝?除了書和衣服以外是古典音樂的唱片,還有歷年積累下來的影評、劇評。

七十年代聽說友工在哥倫比亞、普林斯頓教中國小說、戲曲,教得很成功,教出了幾個學生。這本書裡友工自己說︰“我對中國藝術美典興趣已久,發表《中國抒情美典》就初稿構思算來已逾十年。但它的姊妹篇,即《中國戲曲美典》始終不能完工。 ”這可真是十年磨一劍,十年再磨一劍。文學要按照體類(genre)之別來研究。抒情詩和戲曲是中國文學的兩大體類[此外想來還有小說、變文等以敘事(narrative)為宗旨的體類]。這兩個體類各有​​各的“美典”。書中兩套文章,一套講中國抒情美典,其中包括《律詩的美學》、《律體詩︰抒情詩之一典型》、《律詩美典︰意的形構》、《草書美典︰氣的質現(materialization of life force》、《文人畫的抒情美典》。另一套就是十年以後寫成的《中國戲曲美典初論》、《中國之戲曲美典》等。加上《詞體之美典(演講節要)》,友工的文學理論可以說是輪廓分明。

……

目錄



自序
文學研究的理論基礎——試論“知”與“言”
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上)︰美感經驗的定義與結構
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
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
試論中國藝術精神
海外中國藝術家的抒情精神——訪巴黎朱德群先生追記
中國語言文字對詩歌的影響
律詩的美學
小令在詩傳統中的地位*



詞體之美典(演講節要)**
中國敘述傳統中的抒情境界——《紅樓夢》與《儒林外史》讀法
中國之戲曲美典
中國戲曲美典初論——兼談“昆劇”
從《絮閣》、《驚變》、《彈詞》說起——藝術評價問題之探討
中外戲劇的傳統與革新
附錄︰
王士禎七絕結句︰清詩之通變* Wikipedia article "Topic-comment" . **參考孫康宜著作附錄三北美二十年來詞學研究盛會




*****

《唐詩三論》再版譯後記

2013-11-27 16:01: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