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林淇瀁/向陽《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標誌時代意義的巍然巨著 (廖振富)。路寒袖:我們的文學夢,2024 主辦單位|紀州庵文學森林、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

文字如何變形成金剛✒️
5月的文學夢,由詩人路寒袖引領大家看見 #詩#歌 的複音交響,以及詩與圖像的交融互譯。
🔵關於路寒袖 |
本名王志誠,台中大甲人。長期從事報紙、雜誌、書籍等相關編輯,於大學兼任教授多年,曾任國家文化總會副祕書長、高雄市文化局長、台中市文化局長等。
著有詩集《春天个花蕊》(台語)、《那些塵埃落下的地方》、《有夢最美》(台語)、《風,帶走了他的行李》等共二十餘部。
歌詞作品有《戲夢人生》電影音樂、#潘麗麗《畫眉》《往事如影》、#鳳飛飛《驛站》《思念的歌》、#蔡琴《點亮霓虹燈》、#蔡秋鳳《生活影印機》等與各類歌曲逾百首;作品廣泛參與西洋 #歌劇#台語國樂歌劇 與各類歌舞劇的演出。
===========================
我們的文學夢-路寒袖
時間 | 05/03 19:30
地點 | 紀州庵新館二樓
報名 | 留言處連結報名
.
主辦單位|紀州庵文學森林、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標誌時代意義的巍然巨著
《文訊》第387期,2018年1月號。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是國立臺灣文學館設立14年以來最大型的出版計畫,從李瑞騰教授擔任館長之初的2010年3月正式啟動,到2017年12月為止,前後七個階段,共完成一百冊的豐碩成果,耗費相當龐大的經費。這段期間,主管機關由文建會正式擴編為文化部,國立臺灣文學館則歷經李瑞騰、翁誌聰、陳益源、廖振富等館長的人事更迭,但在文建會、文化部的長期支持下,由本館與臺灣文學基金會封德屏董事長展開密切合作,籌組堅強的研究團隊組成顧問群,以穩健的步伐,高效率的執行力,交出粲然可觀的成績單。就當代文學研究而言,這套叢書無論出版冊數、投入人力、動用預算,都堪稱空前,其意義自是不容小覷。
我粗略估算(以下統計若有錯誤,敬請包涵),參與主編本出版計畫的的學者、作家,大約在54人左右,其中主編冊數最多的是許俊雅、須文蔚、應鳳凰3人,各7冊;其次是陳信元、林淇漾(向陽)2人,各6冊;再其次,彭瑞金5冊,張恆豪4冊,至於陳芳明、張瑞芬,也各有3冊。以上9人共主編48冊,佔了總數將近一半,可說是這套叢書的編輯主力。其他主編2冊者有:周芬伶、陳建忠、陳義芝、李進益、鄭明娳、阮美慧、洪淑苓、王鈺婷、莫渝等人。而主編(或兩人合編)1冊者,則多達37人左右。以上主編大多是學院內的文學研究者,從資深學者到青年世代,隱然有台灣文學研究薪火相傳的深刻意義。而參與最深的陳信元老師,不幸於2016年因病去世,青年世代的傑出學者陳建忠,目前仍臥病在床,則是令人格外遺憾的。但是所有參與學者曾共同付出的努力,已為臺灣文學研究,留下紮實厚重的史料與見證,必然可傳諸後世而不朽。
這套叢書策畫執行之前,臺灣文學館已有「《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暨資料庫系統建置」、「臺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兩大專案,並以此為基礎陸續出版《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3大冊,及《臺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8大冊。本叢書則是從上述收錄作家名單中,精選百位作家逐一蒐羅研究資料,希望藉由文學活動影像、作家小傳、文學年表及研究評述之選刊,完整呈現作家生平、創作、歷史地位與影響,並協助研究者便於掌握當前作家研究的現況,取得研究視野的高度,厚實臺灣文學研究基礎。
觀察這套叢書收錄的百位作家名單,可以有多方面的學術意義,若有學者願意針對這套叢書的收錄作家、主編學者、編輯體例、編選內容等,進行細部研究,相信將可以提出不少學術發現或針砭的意見。因為就臺灣現當代文學研究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浩大學術工程,而編選過程、名單確認,乃至收錄文章,雖經過再三討論,仍有諸多條件的限制,且各界必有仁智互見的不同看法,不可能滿足各方期待。然而從中仍大致可看出百年來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與演變,並充分彰顯臺灣文學香火的生生不息,其學術價值不容忽視。以下僅就個人粗略觀察,提出幾點淺見。
本叢書收錄作家,生年最早的是1894年出生的賴和,其次是1897年出生的蘇雪林,恰好顯示臺灣現當代文學涵蓋的兩大源頭,前者是萌芽於1920年代的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後者是孕育自1919年五四運動的中國現代文學。
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除賴和、張我軍以中文創作之外,其他包括吳濁流(1900~1976)、楊逵(1905~1985)、吳新榮(1907~1967)、郭水潭(1908~1995)、楊熾昌(1908~1994)、張文環(1909~1978)、翁鬧(1910~1940)、龍瑛宗(1911~1999)、巫永福(1913~2008)、呂赫若(1914~1951)、王昶雄(1916~2001)等人,受限於時代環境,不論是新詩、小說,他們幾乎都是以日文創作,翁鬧壯年早逝,其他人戰後或停筆噤聲、或苦學中文重新出發,也有如張文環仍以日文沉潛寫作者。
而脫胎自中國現代文學,戰後跟隨國府來臺,輸入這座島嶼的文學火種,諸如蘇雪林(1897~1999)、梁實秋(1902~1987)、謝冰瑩(1906~2000)、陳紀瀅(1908~1997)、姜貴(1908~1980)、覃子豪(1912~1963)、紀弦(1913~2013)、吳魯芹(1918~1983)、鹿橋(1919~2002)、羅蘭(1919~2015)等人,或多或少都從五四新文學運動吸取奶水,在戰後臺灣文壇各領風騷。兩種不同出身的作家,經歷不同政治環境下的戰亂與社會動盪,呈現的是迥然異趣的文學風景,也構成臺灣現代文學多重轉折的複雜面貌。
以出生地觀察本叢書收錄作家,臺灣籍者47人,外省籍53人,反映兩者力求平衡的考量。臺灣出身的作家,出生於1920年代的詹冰(1921~2004)、陳千武(1922~2012)、葉石濤(1925~2008)、鍾肇政(1925~)、錦連(1928~2013)等所謂「跨越語言的一代」,都經歷了戰後重新學習中文的艱苦歷程,始能在長期摸索之後重新出發。只有少數更早出生的臺籍作家,如張深切(1904~1965)因為有長期旅居中國的經歷,戰後並無語言的障礙。至於更大批嫻熟於中文創作的臺籍作家,多半出生在1930年代以後日治中晚期,他們有機會在戰後接受完整中文教育,如鄭清文(1932~2017)、陳冠學(1934~2011)、李喬(1935~)、黃春明(1935~)、白萩(1937~)、陳若曦(1938~)、郭松棻(1938~2005)、七等生(1939~)等人,分別在小說、新詩、散文領域各成名家。
以性別分,本叢書收錄作家男性78人,女性僅22人,比例嚴重失衡,顯然與時代環境息息相關,其中1920年代以前出生的臺灣籍女作家,僅有陳秀喜(1921~1991)、杜潘芳格(1927~2016)2人,至於林海音(1918~2001)則出生、成長於北京,應屬例外。而出生年代更早的葉陶(1905~1970)、楊千鶴(1921~2011)、黃鳳姿(1928~)則因作品過少,並未收入。相反的,1920年代以前出生的外省籍女作家,除蘇雪林之外,另有琦君(1917~2006)、張秀亞(1919~2001)、潘人木(1919~2005)、羅蘭(1919~2015)、孟瑤(1919~2000)等多人,這或許與1949遷徙來臺者,多屬中上階層的知識菁英有關。
若從作家創作的文類區分,本叢書收入者以詩人、小說家最多,散文次之,相對稀少的是劇作家、兒童文學作家。當然,其中也不少作家擅長兩種以上的文類,如臺灣新文學的開創者賴和,作品有古典漢詩、新詩、散文、小說,林鍾隆的兒童文學與小說創作,都有可觀成果。而楊牧、余光中兩人的詩作與散文,也都各享令譽。
這套叢書以已去世(67人)及仍在世之資深作家(33人)為主,經本館及執行團隊共同研商,考慮到 1945年是臺灣結束日本殖民統治、轉變為國府統治的關鍵年代,目前收錄作家以1945年之前出生者為下限,唯一例外是李潼(1953~2004),因其在兒童文學領域成就甚高,且英年早逝而被收入。
而有鑑於文學界對此一學術工程的高度肯定與殷切期盼,在完成百冊的壯舉之後,為免遺珠之憾,本館積極向文化部爭取經費,並獲得鄭麗君部長承諾,將再進行後續20冊的編輯出版,預期兩年後累積成果將達到120冊之多。至於兩年之後是否持續進行出版計畫,由於1945年以後出生的作家多半仍持續創作,似乎無須急於編輯研究資料,本館也希望在適當停頓之後,進行盤點再行評估。同時,我們更深切期待各界能善用這套巍然巨著,將臺灣現代文學研究推向全新的里程,以發揮其學術價值。
我個人深信,將來若重新啟動後續出版計畫,除了必然收入更大量的女作家之外,隨著族群文學、母語文學、同志文學等各種新興發展趨勢的崛起,未來這套叢書也可考慮收入在本叢書中缺席、而目前正活躍於臺灣文壇的原住民作家、母語文學作家、同志作家等,如此勢必將為臺灣文學研究,開展出前所未有的嶄新風貌。

***



林淇瀁覺得喜氣洋洋──和 Ching-Ching Yeh 。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音樂會完售
葉青青教授製作的《世界恬靜落來的時:向陽詩選歌樂創作》音樂會門票今晚完售了。我心中的石頭也放下來了。現代詩和古典樂的對話,其中又絕大多是台語詩,能夠在不到一個月內完售,是我這個小眾詩人不敢想像的事。
感謝青青,感謝作曲家、感謝聲樂家,當然也要感謝購票的聽眾們。
音樂會的主標「世界恬靜落來的時」,是我的台語詩作,1998年6月16日發表於路寒袖主編的《台灣日報》副刊,至今剛好滿20年。當年的剪報也在今晚「跑」出來,真是太湊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