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尉天驄 與劉大任的對談;現在,他是一顆星。遠景、飛頁書房。廣西師大出版社何林夏判監10年



荊棘中的探索:我的讀書札記》尉天驄著 2014/05/01允晨文化出版社出版。

1.         作者簡介
尉天驄,1935年生,原籍江蘇碭山,1949年隨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來台。政大中文系畢業,曾任政大中文系教授、《筆匯》月刊、《文學季刊》、《文季》季刊、《中國論壇》主編。定居台北木柵六十年,教學、讀書、寫作,現為政大中文所、 台文所名譽教授。著作包括小說集《到梵林墩去的人》;評論集《文學札記》、《民族與鄉土》、《理想的追尋》、《鄉土文學討論集》(編著);散文集《天窗集》、《眾神》、《棗與石榴》、《歲月》、《回首我們的時代》等。榮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作家尉天驄獲貢獻獎。

2.         內容簡介

 鄉土,固然指的是自己生長的地方,有著它原初的土地,農村、市鎮、城市等各自不同的成份,而更重要的,則是在這裡所結合成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的關係,由是而交織成他們的生活,顯現出他們的感情、思想、夢幻與理想。

 自一九五八年接辦《筆匯》,和同輩作家陳映真、劉國松、許常惠等介紹新的文化思潮,尉天驄為沉悶的台灣注入新的文化動能,後來《筆匯》停刊,獲姑母尉素秋標會籌資,創辦文季,文友姚一葦、陳映真、劉大任、七等生、施叔青等都加入了,開始一場風起雲湧的台灣文藝復興時代。

一九七○年代起,尉天驄提出以台灣為基點,擺脫政治束縛,建立人性的文學;主張文學應該面對生活,面對社會,並反映社會各階層人民。一九七三年《文季》復刊,刊出黃春明〈莎喲娜拉‧再見〉、王禎和劇本〈望你早歸〉,以及唐文標〈詩的沒落〉,引發現代詩論戰,間接引爆鄉土文學論戰。

一九七七年八月,在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尉天驄、陳映真、王禎和等首當其衝,遭受黨國文人的批評圍剿。過後,他編輯了《鄉土文學討論集》,是研究台灣鄉土文學的重要參考資料。如果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在敘說一段長達六十年的愛情故事,這本《荊棘中的探索》就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六十年的思學歷程,把長年來專注於文藝、思潮、社會、國家的總體針砭,從古典到現代,從中國到台灣,並廣及世界,藉一篇篇的書寫,描繪心中的理想世界。是一個作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沉思錄,凡三十萬餘言,字字珠璣,前後歷時三年重新編纂改寫,是繼一九八三年巫永福評論獎《民族與鄉土》之後,又一皇皇鉅著,當代台灣文學發展的第一手見證。

 他自一九四九年落腳台灣,台灣已是鄉土,更是鄉土文學最堅定的推手和守護者。作家許國衡曾說:「比起許多同輩作家,天驄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他沒有完全受到西化、現代化的影響,也沒有譁眾取寵被市場化污染,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他的濃冽的鄉土作品,就像他故鄉的驢子一樣,固執地獨自站在那棵棗樹下,默默地咀嚼著遍地皆是的棗子,甜甜的帶著一絲澀……。」

3.         目錄

卷首語 在迷惘的年代!

卷之一

面對二十一世紀

就是在這樣的時刻!

危機中的反省

當前台灣文化上的遭遇

卷之二

想到五四!

有反省才有發展

想起梁漱溟先生

永遠的愛,不息的人性

徬徨中尋求自覺

卷之三

從尊德性齋到紫藤廬

想起了自由主義

游民文化與中國

讀馬克思主義的札記

農民意識與文化大革命

關於台灣史的札記

卷之四

探索‧反思‧自由

魯迅現象

豈僅是滄桑之變

是現實也是寓言

見到浩然

卷之五

三十年來的台灣社會與文學

現實的探索,生命的追尋

詩的必然

流放與回歸

都是從大地滋生出來的

一個寂寞的心靈

卷之六

也談中國神話

陶淵明與酒

談禪與唐代詩人

談話本小說

晚清社會與晚清小說

讀《文明的危機與轉機》

讀《小即是美》

全球化與人性的重建     
卷末語 我的文學生涯
書後小語


尉天驄與劉大任的對談(INK 74 2009.10),很能表現兩人的特色。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7日電)文壇拓荒者尉天驄今晨病逝於台北萬芳醫院,享壽84歲。尉天驄長年投身教育,作育英才無數,以作家與文學評論家身分更大放光芒,主張文學應面對生活,培育出許多文壇名家。
尉天驄生於1935年,原籍江蘇碭山,1949年來台,在政大中文系所擔任教授。從50至80年代,傾力興辦文學相關雜誌、主持編務,是台灣文壇重要的拓荒者與傳播者。之後任教於政大,孕育莘莘學子,許多學生也都是文壇的中流砥柱。
身為作家與文學評論家的尉天驄早年投入台灣現代文學運動,1970年代起,提出以台灣為基點,擺脫政治束縛,建立人性的文學,並主張文學應面對生活,面對社會,反映社會各階層人民。
尉天驄傾力在文學雜誌,曾擔任「筆匯」月刊主編,更創辦「文學季刊」,許多文學大家也都是在文學雜誌上發跡,像是陳映真、王禎和、黃春明、子于、七等生等人,都是在這股文學的潮流中脫穎而出。
2011年,尉天驄的散文作品「回首我們的時代」,刻寫近代台灣文壇23位作家的文情軼事,是作家與作家間最深情的記憶之書,反映這些作家的創作養分,不外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懷。

尉天驄在2014年出版「荊棘中的探索」後,7月在家附近步行時遭摩托車衝撞,當下昏迷,歷經大手術後住院一段時間,休養復健至今,必須以輪椅行動。





尉天驄

.現在,他是一顆星 尉天驄
現在,他是一顆星

作者:高信疆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2年
  
尉天驄的創作以文學評論、散文為主,亦有小說。他主張文學應該面對生活、社會,並重視臺灣的現代鄉土文學,文藝精神廣及臺灣民俗戲劇,為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代表作家,其編選的《鄉土文學討論集》和其文學評論《民族與鄉土》,力求澄清文學的本質、追求文字的真純,期盼在文學中寫下縈繞鄉土的迴聲。
  
除創作外,尉天驄參與五○、六○年代重要文學雜誌的推動,接辦《筆滙》革新版,創辦《文學季刊》、《文學雙月刊》、《文季》系列刊物,今日文壇的許多重要作家,例如陳映真、七等生、黃春明、王禎和,早期發表的作品,都與這幾份刊物有關。
  
尉天驄晚年雖因車禍後長期臥床,仍意志堅強,持續整理讀書札記出版《荊棘中的探索》。今年更重新出版小說《到梵林墩去的人》,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尉天驄是鄉土文學最堅定的推手和守護者。他的離世也代表台灣文壇,失去了一位勇敢的文學先行者。

****
根據“維權網”週四(12日)的消息,何林夏早前被廣西灌陽縣人民法院判監10年。
何林夏被捕前曾入選中國出版“十大年度人物”。在網絡作家野渡眼裡,在他領導下的廣西師大出版社是一家知識分子出版社。
野渡: “前幾年,廣西師大出版社在國內可以說是異軍突起。這幾年中國國內出版界在黨國嚴密控制出版之下,不可能出現任何突破當局規則的行為。”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曾打造“理想國”、“新民說”、“魔法像”等出版品牌。2016年,“理想國系列叢書”原定出版已故歷史學家高華的遺作《歷史學的境界》,卻被中宣部叫停,而“理想國”也因此關停。
野渡:“高華的著作大部分是在香港出版的,像他那本很有名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就揭露了當時黨國一直奉若神明的毛澤東,是怎樣在黨內獲得權力的,可以說突破了黨一直以來,向民眾傳播的神話式的東西。這是絕不容許在國內得到傳播的。”
消息透露,何林夏被裁定貪污、受賄、私分國有資產罪名成立,除了判處有期徒刑,還被罰款110萬。法院判詞提到,何林夏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公款共計571萬,非法收受80萬元賄賂,並由於管理失誤,造成800多萬元國有資產流失。
野渡:“更多是阻嚇作用。一方面恐嚇新聞出版界。另一方面是在目前肅殺的氛圍下,地方官僚想利用重判他,來顯示自己的政治正確,下狠手來顯示自己在政治上是過關的。”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當年另一重心人物,“理想國”的營銷編輯戴學林,2年前因轉售香港、台灣出版的“非法出版物”,被裁定“非法經營”罪成,判刑5年。外界盛傳,戴學林被捕前,與香港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有緊密聯繫。


****
 遠景有過好幾次的實體書局經營。
飛頁書房原先的目的是藝文界的交流場所出租,而非賣書


也許2年前去過飛頁書房一次,很早就知道這結局

溫紳
哎⋯又一書店「熄燈號」,還是老字號招牌的「遠景」呢!

曾經華麗登臺,如今優雅退場。由遠景發行人葉麗晴經營的「飛頁書房」,舉辦過數十檔展覽、數百場演講與新書發表會,決定在31日...

UDN.COM

「飛頁書房」月底熄燈 洛夫、李敖、鄭清文在這留身影 | 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