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鍾叔河 :李圭《思痛記》Harry Levin。「當面奉承,背後批評,乃是錢鍾書一貫的作風。」與余英時

「不能把他的客氣話當真」:余英時可能的言外之意
  2007年,余英時曾經接受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陳致的訪談。當時,陳致對余英時提到「錢(鍾書)先生對您也是非常欣賞。」余英時的回答是:
「沒有沒有,那是他的客氣話。你知道錢先生也有他世故的一面,他很客氣,不能把他的客氣話當真,我從來沒有當真過。當然這也不是說他說的是假話,但也不能在這上面真的認真。我們一共才見過兩次。」(《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頁43-44)
  我先前讀書及此,心中微感奇怪,覺得這個回答似乎超過一般的自謙之詞,彷彿有言外之意。這個月《余英時傳》出版(周言著),書中提到一條線索,為余英時可能的言外之意提供了旁證,那就是錢鍾書與「馮衣北」的關聯。
  「馮衣北」是筆名,本人為中國某劉姓作家。在1980年代,北京安排劉某以「馮衣北」的名義,在香港《明報月刊》發表了數篇論戰文章,以駁斥余英時對於陳寅恪思想的解釋。至於《明報》方面的經手者,就是金庸本人(《余英時傳》頁322-326)
  這是一場關於陳寅恪思想遺產的論戰,細節在此無法詳述。概言之,「馮衣北」的立場是要將陳寅恪作品重新解釋,打造出一個有利於北京的版本,比如將陳寅恪在中共建政之初的詩句「領略新涼驚骨透」解釋成「不意共產黨待我如此之厚」(轉引自《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頁234),諸如此類。
  余英時對於馮衣北論戰文仍然保持學術上的禮貌,但實際上相當不屑,直接指明「這是代表某一部門中共官方的『弦箭文章』,其中並無值得一駁的具體內容。執筆者自然是奉命而行…我祇有同情,並無反感。」(《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頁233)
  這段話,讓我想起傳說中石原莞爾在戰後接受盟軍詢問時,否認他跟東條英機有意見對立,理由是「東條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意見,和沒有意見的人怎麼可能發生意見對立?」兩者前後輝映,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照《余英時傳》的說法,錢鍾書正是馮衣北論戰文的參與者,不但在發表之前曾經讀過文稿,而且還給了修改意見,此有錢鍾書在1984年初的一封信函為證,信中提及「(馮衣北文)閱一遍,甚好!批識數處,聊比他山之石」(《余英時傳》頁326)。
  另外,《余英時傳》進一步提到:
「我曾經就此事當面向余英時先生求證…余先生說當年他也曾聽聞此事(指錢鍾書參與馮衣北事件)…余先生鄭重的補充說,後來他曾經託李歐梵向錢先生當面質詢,錢先生只是笑而不語,並未承認,而這封信的出現則證明,錢先生的笑而不語,其實就是默認…錢鍾書牽涉此次風波,基本可以定案。」(頁326-327)
  錢鍾書以一代耆宿之尊,跳下來為「馮衣北」審稿改稿,究竟是迫於組織壓力,抑或出自內心?已然無從查考。但無論如何,這件事大概都足以讓余英時再次感受到,錢鍾書跟他的距離相當遙遠,不論政治立場或學術見解皆然。
  除此之外,儘管錢鍾書生前寫給余英時的文書頗多讚許之詞,像是「每得君書,感其詞翰之妙…即在中原亦豈作第二人想乎!」、「寓意深永,琢句工適…惟有把君詩過日耳」,幾乎到了灌迷湯的程度,但卻在寫給香港作家宋淇的信中批評余英時的詩作苦無「面不紅、氣不喘之雍容自在」(《余英時傳》頁315)。
  總之,余英時晚年受訪時那句「不能把他的客氣話當真」,恐怕帶有「請不要覺得他對我有多推崇認可」的言外之意,不能當作一般的自謙之詞來看。至於《余英時傳》,則是下了一句相當銳利的評語:
「當面奉承,背後批評,乃是錢鍾書一貫的作風。」(頁315)
---
參考資料
周言,《余英時傳》,印刻2021
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東大2011
陳致訪談,《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聯經2012

***
鍾叔河 錢先生的不忍之心


鍾叔河主編的《走向世界叢書》李圭《環遊地球新錄》,
錢鍾書信中說李圭有名著作是《思痛記》,記得胡適、周作人都在著作裡稱讚過.....
松枝 茂夫君前年贈我《中國紀錄文學集》也把這書的譯文收入。
 李圭《思痛記》

思痛記 - 全國新書資訊網 - 國家圖書館
isbn.ncl.edu.tw › C00_index

《思痛記》. 國家圖書館古籍善本雜詠之七. 盧錦堂◎ 國家圖書館退休同仁. 《思痛記》. 小池遭遇庚申年,身陷粵賊最可憐。 歷險二十有九月,依然思痛快哉傳。 李圭(1842-1903),字小池,. 江蘇江寧(今南京)人。世居樂豐. 鄉夏莊,為當地巨族。


思痛記 (1947年) (寳雲舎中国文芸叢書) | 李 小池, 松枝 茂夫 |本 ...
www.amazon.co.jp › 思痛記-1947年-寳雲舎中国文芸叢...


思痛記 (1947年) (寳雲舎中国文芸叢書)。アマゾンならポイント還元本が多数。李 小池, 松枝 茂夫作品ほか、



****
朱 虹 兩位文化巨人的相會
Harry Levin 訪 錢鍾書 80年代初
你來參觀我這個 mythlogical animal......中國的高級知識分子.....

I am humbled.
He has another world that I know nothing about.

我的猜測:Harry  Levin可能也代哈佛大學提出 Norton Lecturer 的邀請,後來為錢鍾書所婉謝。
"It was at that production that Levin invited Bernstein to become Norton Lecturer  at Harvard, which he did, a year later." 

Mythical Animals




Harry Tuchman Levin (July 18, 1912 – May 29, 1994) was an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 and scholar of modernism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orks[edit]

  • The Broken Column (1931), Harvard undergraduate essay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P
  • Ben Jonson, Selected Works (1938) editor
  • James Joyc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1941)
  • Toward Stendhal (1945)
  • The Portable James Joyce (1947) editor
  • Toward Balzac (1947)
  • Perspectives of Criticism (1950) editor
  • The overreacher, a study of Christopher Marlowe (1952)
  • Symbolism and Fiction (1956)
  • Contexts of Criticism (1957)
  • The Power of Blackness: Hawthorne, Poe, Melville (1958)
  • The Question of Hamlet (1959)
  • Irving Babbitt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1960) Inaugural Lecture
  • The Scarlet Letter and other Tales of the Puritans by Nathaniel Hawthorne (1961) editor
  • The Gates of Horn: A Study of Five French Realists (1963)
  • The Comedy of Errors (1965) editor
  • Refractions: Essay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966)
  • The Myth of the Golden Age in the Renaissance (1969)
  • Playboys and Killjoys: An Essa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edy (1988)


內容簡介

  錢鍾書先生雖為學問大家,然向以小說家自居,蓋因小說家是創作者,可以如上帝般創世。當然,這個新創的文學世界並不曾脫離作者所生存的現實世界。作者的寫作,也只是為了表達他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感慨。錢先生站在人生邊上,向紅塵滾滾的人間世望去,他所見到的,只是一個個形影相吊的孤獨人和一座座無法逃避的“圍城”。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而進行種種衝進或逃出“圍城”的努力,也不過是為了擺脫孤獨而已。
  錢先生是“通人”,學問博大精深,汪洋恣肆,會通中外古今。讀他的書,讀者常常苦於學力的不足。如今約請學界中的人士,來寫紀念這位中國學術界一代宗匠的文章,人們自然會充分對其學術上的卓越成就做出評估。
  編一本紀念錢先生的文集,其意義遠遠超越了親朋好友們寄托對錢先生的緬懷之情,更重要的,我們是想通過出版這本文集,再一次呼喚學術界、文化界加深認識錢先生學術貢獻的重大價值,進一步推動新生代學人學習錢先生學術成就的自覺;希望他們能夠擔當起傳承與發展錢先生為代表的一代宗師篳路藍縷開創的文化大業的重任。
出版緣起
  今年(2010)11月21日是者錢鍾書先生一百周年誕辰,中國社會科學院決定舉辦學術紀念活動,編輯出版《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約稿函是春節以後發出的。在很短時間內,編委會就陸續收到稿件五十餘篇。年屆八旬的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丁偉志先生冒著酷暑審讀全部稿件,提出修改意見,再呈百歲老人楊絳先生過目定奪。
  來稿選錄標準:首先,全文應是第一次發表。所有的文章,論題自應與錢鍾書先生的研究有關,且言而有據。
作者簡介
丁偉志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目錄

題辭
作者簡介
丁偉志 向錢鍾書先生學習
第一輯
陸文虎 對錢鍾書學術境界的一種理解
柳鳴九 錢鍾書先生的精神遺產
袁良駿 錢鍾書簡論
錢鍾書、楊絳散文比較
《管錐編》所蘊涵的社會批判意識
郭宏安 錢鍾書與白瑞蒙
第二輯
王水照 錢先生的兩篇審稿意見
朱 虹 兩位文化巨人的相會
高 莽 懷念錢鍾書老先生
許淵沖 憶鍾書師
胡木英 父親胡喬木晚年與錢鍾書的交往
董衡巽 錢鍾書先生談美國文學
葉廷芳 錢鍾書先生的學者人格
黃寶生 溫暖的回憶
張佩芬 “偶然欲作最能工”
黃 梅 和錢鍾書先生做鄰居
薛鴻時 我所認識的錢鍾書先生
鍾叔河 錢先生的不忍之心
吳泰昌 深切懷念錢鍾書先生
黃偉經 對錢鍾書先生的一點憶念
許德政 與默存先生相處的日子
劉世德 回 憶
何西來 追念錢鍾書先生
劉士傑 與大師相處的歲月
陳駿濤 特殊年代裡的幾封書信
胡小偉 錢鍾書與電腦時代
錢碧湘 天降難得之才唯恆持者大成
馬靖雲 欣然於無名勞動
第三輯
錢鍾華 我心目中的錢鍾書
石定果 追憶舅舅錢鍾書先生
潘兆平 真切的思念
何肇琛 懷念四姨父錢鍾書
施 亮 記憶的銅鏡
楊宏建 與外公錢鍾書的點滴交往
第四輯
周振甫 《管錐編》選題建議及審讀報告
鄧紹基 讀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
[德]莫芝宜佳 “道人出山去”
朱 正 錢鍾書先生論“幽默”
季 進 錢鍾書先生的“打通”說與新歷史主義文論
孫少華 《管錐編.周易正義》研究的啟示
陸永品 《管錐編.老子王弼注》八題
傅 杰 錢鍾書先生說《論語》述例
陳福康 錢鍾書先生論《心史》非偽托釋證
劉躍進 編後記


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丁偉志主編



錢鍾書先生學問博大精深,會通中外古今,其一生對中國文化及 文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201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一百周年誕辰,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徵約了近50篇紀念這位中 國學術界一代宗匠的文章,內容包括眾作者對錢鍾書的回憶及作品評論,讓讀者回顧錢鍾書在學術上的重要成就。
出版《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紀念錢鍾書先生一百周年誕辰的學術紀念活動。徵約文稿都是第一次發表百歲老人楊絳過目定奪。
作者簡介
丁偉志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劉世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陸文虎解放軍藝術學院何西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柳鳴九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許士傑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袁良駿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陳駿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范 培蘇州大學文學院胡小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張 穎蘇州大學文學院錢碧湘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胡範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馬靖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陳佳璇廣東韓山師範學院中文系錢鍾華復旦大學
郭宏安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石定果北京語言大學
王水照復旦大學中文系潘兆平中國科學院科技物資中心
朱 虹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何肇琛美籍華人
高 莽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施 亮共青團中央《輔導員》雜誌
許淵沖北京大學西語系楊宏建北京國際體育交流中心
胡木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周振甫原中華書局編審,已故
董衡巽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鄧紹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葉廷芳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MonikaMotsch University of Erlangen-Nürnberg 漢學系教授
黃寶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朱 正湖南人民出版社
張佩芬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季 進蘇州大學文學院
黃 梅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孫少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薛鴻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陸永品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鍾叔河岳麓書社傅 杰復旦大學中文系
吳泰昌《文藝報》陳福康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
黃偉經《隨筆》編輯部劉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許德政旅澳學者
錢鍾書誕辰100年,各方人士百餘人研討其學術思想
本報訊 (記者張弘)昨天,“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00週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來自全國教學科研等單位及新聞媒體近二百人參加了研討會,官方、學 術單位和學界人士都對錢鍾書卓越的學術成就和突出貢獻表示稱讚,而丁偉志主編的《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簡體、繁體兩種版本,也由北京三聯書店和香 港牛津出版社同時出版。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 辦,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承辦。與會專家圍繞著錢鍾書與當代國學、錢鍾書與外國文學、錢鍾書的文學創作、錢學與中西文化比較等主題進行了討論。中國 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在上午的大會發言中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正是在錢鍾書等學者的無私奉獻和影響下,逐漸形成了嚴謹、厚重、博大的學術傳統,為今 天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後,我們將繼續發掘錢鍾書先生這座用之不竭的寶庫,認真總結他的學術貢獻,學術思想與學術方法。”
陸建德
錢鍾書身上有反躬自省的精神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所長陸建德代表文學所做了 一個富有感染力的發言。他說,錢鍾書是富有巧思和幽默的人,他能看到人的內心裏面曲裏拐彎的角落。但是,他也把自己看成無情的諷諧的對象。正因為這種嚴謹 的態度,所以他對各種讚美十分警懼,他多次婉謝要求他寫自傳,說回憶最靠不住的。錢先生身上有反躬自省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為了這次 開會,文學所特意準備了一張錢先生的照片。我們就能夠在錢先生充滿期許而有不無溫和的嘲諷的眼光下,說出一些讓錢先生感到既痛又癢的話來,這是紀念他最好 的方式。這樣,錢先生就會把我們引為同道。”
許淵衝
錢鍾書妙喻中西文化
北京大學教授、西南聯大期間錢鍾書的學生許淵衝做了題為“錢鍾書先生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發言中說,自己當年雖然只在錢鍾書門下受教一年,但是受益匪淺。
許淵衝說,錢先生是中國文化最好的傳人,他 用兩個詞概括了中西文化,他說西方文化強調“鬥爭”,中國文化強調“和諧”。關於文學,錢鍾書說,西方人把它看做“閒人的忙事”,從事者把它當做一個事 業;中國人把它看做“忙人的閒事”,忙裏偷閒的“雕蟲小技”。因為西方人把文學當事業,所以西方文學一百多年來發展蓬勃。“我在將中國的唐詩宋詞翻譯成外 文時,繼承了錢鍾書先生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楊振寧做物理學研究時,也繼承了他的這種本領。”
家鄉
錢鍾書深受無錫工商文化影響
本次會議上,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代表錢鍾書 的家鄉人民致辭。楊衛澤在發言中說,錢鍾書是中國文化的驕傲,他是無錫人,也是這座城市的驕傲。錢鍾書出生於亦農亦商的家族,錢氏家族和無錫工商業人士保 持著十分良好的關係。在錢鍾書成長的年代,無錫的民族工商業和教育都極其發達,這種地域性的工商文化對於包括錢鍾書在內的學者有著重要的影響。
友朋
近50篇文章匯成紀念文集
為了此次大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還編輯出版了 由丁偉志擔任主編的《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分簡體、繁體兩種版本,已由北京三聯書店和香港牛津出版社同時出版。本書徵約了近50篇紀念這位中國 學術界一代宗匠的文章,徵約文稿都是第一次發表。內容包括眾作者對錢鍾書的回憶及作品評論,讓讀者回顧錢鍾書在學術上的重要成就。
丁偉志在發言中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自 己曾和他人登門,要給錢鍾書做壽,結果被他拒絕。百歲老人楊絳先生一開始拒絕《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的出版,經說服後才同意。自己只是技術性的編 輯加工,而這本書的真正主編是楊絳先生,“她親自打電話約稿,約來的稿件親自審讀,一篇一篇親自修改。”
錢鍾書
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字默存,號槐聚,1929年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學習。二十世紀30年代曾赴歐洲留學。歸國後先後在多所大學任教。1953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錢鍾書先生是當代中國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 長期以來,他秉承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所倡導的民主、科學的精神,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博學多能,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長篇 小說《圍城》,風格幽默,比喻精闢,充滿著智慧和哲理,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代文學經典,曾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他的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立足於 中國傳統文獻,又廣泛汲取西方文明精華,融會貫通,博大精深,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基本事實,即中國文化作為一個科學的、開放的體系,在世界文化中應有 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