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亞·格拉齊亞·科西馬·黛萊達(義大利語:Maria Grazia Cosima Deledda,1871年9月27日-1936年8月15日),義大利薩丁島自然主義流派作家,1927年憑作品《邪惡之路》(La Via Del Male,1896年)獲得1926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黛萊達在一個中產家庭出生,完成小學課程後跟隨私人導師學習,隨後她自己鑽研文學。「巴爾扎克、果戈里、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大量作品,撒丁島瑰麗的風光和傳說陶冶了她的心靈,開拓了她的想像。」[1]她起初在雜誌上發表小說,1890年出版的《Nell'azzurro》被視為她的第一部作品。1900年,她與戰爭部官員帕爾梅洛·馬代薩尼(Palmiro Madesani)結婚後移居羅馬。1895年《Anime oneste》和1900年《Il vecchio della montagna》等作品出版後,評論家開始關注黛萊達的作品。
1903年出版的《Elias Portolu》標誌著黛萊達正式踏上成功之路,她的代表作品有《灰燼》(Cenere,1906年)、《母親(小說)》(La Madre,1920年)、《離婚之後》(Naufraghi in porto,1920年)、《科西瑪》(Cosima,1937年)等。其中《灰燼》曾啟發一部由埃萊奧諾拉·杜塞演出的電影。孟憲忠認為,黛萊達的小說分為兩類:「一是以親切無飾、清澈鮮明之筆傳達了撒丁島的風土人情,使世人認識撒丁島。一是深入的內心刻畫、淒婉默然的詩意抒寫著人的感情與宗教精神的牴牾;這些作品總是蒙上了一道宿命的光影,具有一種《聖經》上的涵義。[1]
黛萊達1936年在羅馬去世。
作品的中譯[編輯]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 編譯,《戴麗達》,台北市:九五文化出版,1981年。
- 黃文捷、蕭天佑/譯,《邪惡之路》,廣西桂林市:灕江出版,1991年。
- 沈萼梅、劉錫榮/譯,《長青藤》,廣州市:花城出版社,1996年。
- 黃文捷/譯,《惡之路》,台北市:一方出版,2003年。
- 黃文捷/譯,《邪惡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 徐婭群/譯,《母親》,台北市:群星文化,2015年。
主な著作[編集]
- Fior di Sardegna (1892年)
- Le vie del male (1892年)
- Racconti sardi (1895年)
- Anime oneste (1895年)
- Elias Portolu (1903年)
- Cenere (1904年)
- L'edera (1912年)
- Canne al vento (1913年)
- Marianna Sirca (1915年)
- La madre (1920年)
- La fuga in Egitto (1925年)
- Il sigillo d'amore (1926年)
- Cosima (1937年) 死後に刊行
- Il cedro del Libano (1939年) 死後に刊行
邦訳[編集]
- 悪の道 / 有島生馬,岩崎純孝訳 世界文学全集 新潮社、1932
- 正直な心 /下位文子訳 春陽堂 1933
- 愛の封印 / 岩崎純孝訳 山本書店 1936
- 二つの真心 / 隈部逸人訳 弘文堂書房 1940
- 砂漠の中 / 岩崎純孝 訳 ノーベル賞文学叢書 今日の問題社、1940
- 実義な人々 / 原田謙次訳 モダン日本社、1941
- 邪道 有島生馬訳 日本出版社、1942
- 常春藤 /柏熊達生訳 河出書房、1952
- 灰 / 丸弘訳 弘文堂 1966.
- コロンバ 誘惑 マルヴー一家(大久保昭男訳) ノーベル賞文学全集 主婦の友社、197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