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張彥(Ian Johnson 新書 (2023))Sparks《星火》: China’s Underground Historians.....胡杰:用令人痛苦的電影挖掘被埋藏的歷史在採訪《中國的靈魂》作者張彥(Ian Johnson)後幾週,中國政府在河北炸毀巨形觀音像2019.3。旁聽他人飲泣.....Spark.The Souls of China: The Return of Religion After Mao by Ian Johnson 張彥(Ian Johnson 新書 (2023))Sparks《星火》: China’s Underground Historians.....胡杰:用令人痛苦的電影挖掘被埋藏的歷史在採訪《中國的靈魂》作者張彥(Ian Johnson)後幾週,中國政府在河北炸毀巨形觀音像2019.3。旁聽他人飲泣.....

 張彥(Ian Johnson  新書 (2023))Sparks《星火》: China’s Underground Historians.....胡杰:用令人痛苦的電影挖掘被埋藏的歷史在採訪《中國的靈魂》作者張彥(Ian Johnson)後幾週,中國政府在河北炸毀巨形觀音像2019.3。旁聽他人飲泣.....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45094223675667

The work of Hu Jie, who has made more than 30 movies, is little known even in China. The release of “Spark” and “The Observer” should make him better known ...


Excavating Chinese History, One Harrowing Film at a Time

The work of Hu Jie, who has made more than 30 movies, is little known even in China. The release of “Spark” and “The Observer” should make him better known abroad.

By IAN JOHNSON

June 28, 2020


胡杰:用令人痛苦的電影挖掘被埋藏的歷史


儘管胡杰在中國知識界和外國學界之外極少為人所知,但6月30日上映的兩部影片應該可以提高其作品可見度,讓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星火》——一部經歷了多個版本、多次修改和擴充的影片——重構了一群60年前創辦地下雜誌的年輕人的命運。另一部關於胡杰的紀錄片《觀察者》(The Observer),來自義大利導演麗塔·安德烈蒂(Rita Andreetti),既是對胡杰導演本人感同身受的刻畫,同時也介紹了他的作品。

「我的目的就是挖掘被埋藏的歷史,展現它的真實面貌。」62歲的胡杰在南京家中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我感到,講述這些故事是我對歷史的責任。」
林昭曾為《星火》雜誌寫過一篇描繪在專制之下爭取自由的長詩,這便引出了《星火》的故事。《星火》在2013年首次發行,與胡所有的電影一樣,這部片子經歷了補充和重剪,而最近又加入了一位大饑荒見證人的證詞,這位證人想退休以後再開口。
伊卡洛斯發行的另一部《我雖死去》講述了教師卞仲耘的故事,她在1966年「文革」期間被自己的學生打死。當卞仲耘的丈夫說到為了這一罪行不被遺忘,自己如何拍下妻子遺體的照片時,內容殘酷到令人髮指。


Ian Johnson

Thanks to @aiww for this great cover of my new book, Sparks: China’s Underground Historians, coming out next week @penguinukbooks We met yesterday for lunch with artists and underground documentary filmmakers—the kind of people I profile in my books. 🫶🏼 #aiweiweiart #undergroundhistory #counterhistories #民间
可能是 2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dSotpnose99ahh90723lu30h5iat903tthg15a1i270iau89a3415221 在採訪《中國的靈魂》作者張彥(Ian Johnson)後幾週,中國政府在河北炸毀巨形觀音像。
一如張彥所預言的,「宗教在中國會持續的發展,但也會遭遇到一些矛盾。」而這樣的矛盾不只是炸觀音像這種表面的衝突,也不像是在網路上見到中國尼姑、和尚集體唱紅歌的獵奇景象,「(和尚唱紅歌)這種事是很特例的,在中國並不是普遍的事。」
張彥曾任《華爾街日報》記者,2001年以報導法輪功學員遭受迫害獲得普立茲新聞獎,最近出版的《中國的靈魂》則是以中國近十年「宗教復興」現象為主題,「我很好奇,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人的信仰狀況還剩什麼?」
看完整專訪:https://bit.ly/2Huf0V3
採訪 / 姚珊珊
攝影 / 陳佩芸



Great to meet AI Wei Wei in Manhattan yesterday for lunch. His classic papercut “River Crabs”河蟹/和諧 graces the cover of the Penguinuk edition of Sparks, which comes out in a week. Thanks Weiwei!

https://ian-johnson.com/portfolio-item/sparks-buy/


奇怪,我記得約2年看過,卻找不到。

副標題重要,不該略去。
本書書名中是Souls,近乎中文的"信教心"。
天主教:

soul :靈魂;魂;心靈:人由靈魂和肉體所組成;而靈魂是人生命的主因(人性的來源),具有理智、意志、記憶等功能。

Ian Johnson is a writer and journalist, working primarily in China and Germany. His Chinese name is Zhang Yan. A reporter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ohnson won the 2001 Pulitzer Prize for his coverage of the persecution of Falun Gong practitioners in China. Wikipedia
Born: July 27, 1962 (age 56 years), Montreal, Canada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Harvard University,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Awards: Pulitz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Shorenstein Prize


The Souls of China: The Return of Religion After Mao Hardcover – April 11, 2017


---
末段:"張彥更進一步,用一個更鉅觀的角度來看這十年的中國宗教復興,「現今的世界,發展得太快,賺錢是不公平的事,人們體會到制度不公,這種焦慮反應到政治上就比如英國脫歐、歐洲右翼興起、美國川普當選。而中國的宗教復興,也是一樣的集體焦慮。」更特別的是,這種焦慮不僅是人民對社會機制、由下而上的焦慮,同時也是中國政權對自身治理、由上而下的焦慮。這是在炸觀音佛像之外,沒有被看見的事。"
在採訪《中國的靈魂》作者張彥(Ian Johnson)後幾週,中國政府在河北炸毀巨形觀音像。
 
一如張彥所預言的,「宗教在中國會持續的發展,但也會遭遇到一些矛盾。」而這樣的矛盾不只是炸觀音像這種表面的衝突,也不像是在網路上見到中國尼姑、和尚集體唱紅歌的獵奇景象,「(和尚唱紅歌)這種事是很特例的,在中國並不是普遍的事。⋯⋯
更多
關於這個網站
OKAPI.BOOKS.COM.TW
炸觀音像、出家人齊唱紅歌之外,中國如何開放又掌控宗教發展?──專訪《中國的靈魂》作者張彥
在採訪《中國的靈魂》作者張彥後幾週,中國政府在河北炸毀巨形觀音像。一如張彥所預言的,「宗教在中國會持續的發展,但也會遭遇到一些矛盾。」而這樣的矛盾不只是炸觀音像這種表面的衝突,...






Ian Johnson on new books and materials that seek to uncover the truth about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With much still to be learned, the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ontinues to fascinate and reveal itself as a touchstone for understanding China’s past and its present.
NYBOOKS.COM|由 IAN JOHNSON 上傳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聯合報 2023 蔡

 

「500盤」昨天公佈,我第三次參與評審,還上台代表致辭,應該覺得榮幸又開心,但是⋯⋯⋯以下是我昨天大概講的,《聯合報》應該不會報導,自媒一下,在此存證。


看到今年以來,《聯合報》變本加厲,屢次出現偽新聞,非但沒有「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做好媒體的天職本分,還有挑撥抨擊,配合惡鄰認知戰的嫌疑。例如七月的「南海工作會議」(假稱台灣和美國在研發生物武器),還有近期的進口蛋之亂,等等等等。


聯合報母體日趨惡質,但平心而論,他的支系倒做了些優質之事,「願景工程」深入草根本土,「500輯」關注生活質感,三年前推出的「500盤」,今年的「500碗」,對台灣的飲饌文化和產業,都發生質性影響。


相對於米其林的「他者視角」,500盤和500碗的本土觀點,親和有感接地氣,更重要的是,這些評鑒擴展我們對台灣的認識,讓我們看到各地鄉鎮,有諸多職人匠師,一直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以吃食技藝提昇生活文化。


吃飯不是皇帝大(好封建),根本是宇宙大。


講飲食,絕非「歲月靜好小清新,現世安穩小確幸」,你想想,隨便一碗滷肉飯,至少牽涉到米飯、醬油、豬肉部位(乃至豬種)、南北差異等等,深入追索產業網絡,有太多可談可研究,而許多人(農民、廚師、小攤、餐館、吃客etc)一直默默在那裡磨礪精進。


吃飯不是小事,是整個體系,風土食材職人消費者,你我都在其中,如果能拉遠視角,從大氣層空拍那碗滷肉飯,我看到的是台灣價值觀。


我相信參與500盤的50位評審,都跟我一樣,認真用心吃飯,考察比較,做好due diligence ,燒腦費心盡力評選。我們也都押注各自的公信力,為這個評選認證背書。


希望《聯合報》也能珍視這個在台72年,卻與台灣漸行漸遠,日益崩壞的品牌公信力。


期待(奢望吧)《聯合報》的新聞品質,也能像「500盤」的評鑒,去惡從優,追求品質和台灣價值。



「500盤」昨天公佈,我第三次參與評審,還上台代表致辭,應該覺得榮幸又開心,但是⋯⋯⋯以下是我昨天大概講的,《聯合報》應該不會報導,自媒一下,在此存證。


看到今年以來,《聯合報》變本加厲,屢次出現偽新聞,非但沒有「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做好媒體的天職本分,還有挑撥抨擊,配合惡鄰認知戰的嫌疑。例如七月的「南海工作會議」(假稱台灣和美國在研發生物武器),還有近期的進口蛋之亂,等等等等。


聯合報母體日趨惡質,但平心而論,他的支系倒做了些優質之事,「願景工程」深入草根本土,「500輯」關注生活質感,三年前推出的「500盤」,今年的「500碗」,對台灣的飲饌文化和產業,都發生質性影響。


相對於米其林的「他者視角」,500盤和500碗的本土觀點,親和有感接地氣,更重要的是,這些評鑒擴展我們對台灣的認識,讓我們看到各地鄉鎮,有諸多職人匠師,一直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以吃食技藝提昇生活文化。


吃飯不是皇帝大(好封建),根本是宇宙大。


講飲食,絕非「歲月靜好小清新,現世安穩小確幸」,你想想,隨便一碗滷肉飯,至少牽涉到米飯、醬油、豬肉部位(乃至豬種)、南北差異等等,深入追索產業網絡,有太多可談可研究,而許多人(農民、廚師、小攤、餐館、吃客etc)一直默默在那裡磨礪精進。


吃飯不是小事,是整個體系,風土食材職人消費者,你我都在其中,如果能拉遠視角,從大氣層空拍那碗滷肉飯,我看到的是台灣價值觀。


我相信參與500盤的50位評審,都跟我一樣,認真用心吃飯,考察比較,做好due diligence ,燒腦費心盡力評選。我們也都押注各自的公信力,為這個評選認證背書。


希望《聯合報》也能珍視這個在台72年,卻與台灣漸行漸遠,日益崩壞的品牌公信力。


期待(奢望吧)《聯合報》的新聞品質,也能像「500盤」的評鑒,去惡從優,追求品質和台灣價值。

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廖奕武的六四證詞

 


《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來自中國監獄的見證人報告》已成為譯本最多的中國政治犯回憶錄。 台灣允晨的中文母語版叫《六四 我的證詞》。 以下是節錄

-


——————松山菜譜

-


睡午覺前,兩路口按常規“審”我,他端坐上首,讓我蹲在下方,儼然一個資深辦案人員。姓名、年齡、籍貫、文化程度、案情都大致問了一遍。待過足了戲癮,方才令“打手”遞一張手抄的《收審人員守則》給我,規定兩天內背熟,至此,我的入監手續劃上句號。


打手為我指定鋪位,塞過一團漁網般的棉絮。上頭均退到門邊,讓管事和娛樂賊為其鋪床,從老召到老七,一律雪白耀眼的床單,床單上下都得細細檢查,不能遺漏一絲一毫的異物。接下來輪到打手和管事,在迎門的牆角自己打鋪,白頭老翁也緊跟著迅速臥倒,我稍微遲疑,竟遭呵斥,只好和衣而眠,但凸出漁網的屁股竟挨了重重一腳。耳畔收割水稻一般嚓嚓倒人,我坐起來,從爛棉花裏露出眼睛,仰視著圍了大半圈兒的上頭們。“脫光睡!”兩路口命令道。


我張惶失措。


“這是舍房規矩。”老二黃崗解釋道。


“我不習慣。”


“文人臭毛病,”兩路口冷笑道,“所有賊都脫光睡,你不能破例。”


我不知所措地起身,瞅見上頭七賊的鋪位佔據了全室的五分之二,剩餘的地盤方由二十餘名毛賊分享。閒人以下,這批超級罐頭內的鳳尾魚被分頭碼裝成身子朝裏和朝外兩排,二人合蓋一被,屁股與腿彎相互嵌合,天衣無縫,連刀也插不進去。儘管如此,打手們還嫌擠得不夠緊,竟木匠一般掏出自製的布卷尺來彈墨線,將幾顆超出垂直水平線的狗腦殼敲進去,牢中把這活兒叫“打楔子”。


“咋樣?”兩路口道,“不想到裏面去發汗吧?”


我只得扒光上衣。


“下面呢?”


“我沒穿內褲。”


兩路口要檢查。我捏緊褲腰退到牆根,身邊的老賊早就被子蒙頭挺直,像硬梆梆的僵屍。兩路口惱羞成怒,像拋決鬥手槍似的,又一次扔給我一份《菜譜》。我拾起流覽了一遍,竟懵頭懵腦地咕噥道:“牢房哪來這麼好的菜肴?全是畫餅充饑。”眾賊聞之掩口竊笑,兩路口正要發作,鐵柵響了,好伯伯來傳喚“廖亦武”。

-


這份舉世稀罕的《松山菜譜》(又名“松山一百零八味藥”)我珍藏了一年之久,終於在一次大規模查監中被搜走。現在,我只能憑記憶將大致內容和後來親眼所見的行刑方式筆錄於下,但願有一天整理歷史遺跡時,能得到相關證人的補充。

-


—————家常菜類

-

1 貝母肘子

手肘向下猛擊受刑者背部,這是新賊入監“過手續”的第一道菜,又叫開門紅。

2 熊掌豆腐 

砍掌連續猛擊受刑者前胸。

3 油煎二面黃 

兩名打手同時以雙掌猛擊受刑者前胸後背(2、3兩刑曾多次致人死命)。

4 潤喉肉片 

又叫“培養人工啞巴”。 右掌虎口砍擊受刑者喉結,令其猛一陣兒窒息後,十天半月吞咽艱難,嗓子瘖啞。

5 豬拱嘴 

操竹筷橫夾受刑者的上下嘴唇,直至腫脹如豬鼻。

6 豬下巴 

令受刑者張大嘴唇,而後以拳頭朝上敲擊,使之發出節奏鏗鏘的嗑齒聲。

7 紅燒牛鼻子 

兩根指頭插入受刑者鼻孔,朝後狠拉,直至血流如注。

8 磨子豆腐(分大份和小份)

 所謂大份,即以筷子頭緩緩跺擊受刑者腦頂蓋,使之逐漸浮現一圈腫脹肉芽連綴而成的“珍珠頭箍”,即抹鹽巴消毒凝血;數日後,“珍珠頭箍”爛成潰瘍,就剜掉腐肉,擠盡膿血,再抹鹽巴。又過數日傷口結疤,酷似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咒”;

所謂小份,即以竹筷頭緩緩跺擊門牙、尖牙和磨牙,至外而裏,精細作業達兩個多小時。牙齦的血由淡而濃,由濃而發出刺鼻的異味;如此這般後,沒幾日,門牙開始鬆動,輕輕一扯即落;接著輪到尖牙和磨牙——整個脫齒過程極其漫長,并伴有時斷時續的劇痛和色澤濃淡不一的血絲。

  9 紅燒裏脊肉 

用一根浸透油的棉線貼在受刑者的裸背,點燃懸於脊樑尾椎的線頭,讓劈啪作響的火珠一點一滴爬到後頸窩。

10 鋸子肉片 

用幾股浸透油的粗線纏住受刑者小腿踝骨,由慢而快地來回拉扯,直至粗線“鋸”入肉中。

11 麻辣羊肉串 

浸透油的棉線繞過受刑者兩腳十趾,點著線頭,吹熄,任其徐徐燃盡。

12 蹄花湯 

用細棍急敲腳踝。

13 燉團魚 

滾水燙屁股。

14 川味煙薰鴨 

點火燒陰毛,並翻搓受刑者包皮,直至龜頭焦黑。

15 滾刀肉 

眾賊一齊動手,打得受刑者遍地亂滾。

16 大眾排骨湯 

受刑者從兩堵人牆間通過,接受群毆。

17 撈泡菜 

受刑者的手伸進大馬桶撈大糞。

18 宮爆肉丁 

揪扯男性乳頭。

19 鐵板回鍋肉 

竹針狂刺受刑者裸背,形成千瘡百孔,再抹鹽、貼膏藥或創可貼。血凝後撕下來,酷似蜷縮的四川回鍋肉。

20 麻婆豆腐 

一把花椒塞進受刑者肛門,任其麻脹而不準掏挖。

21 龜殼響皮湯 

雙拳持續猛擊受刑者膝蓋,令其節關淤血腫大,舉步維艱。

22 百雞宴 

二至四人頭尾倒錯交疊,互咬陰囊,且胳膊一齊張開,模仿搧動的雞翅。

23 清湯掛面 

將草紙撕成細條,浸泡在一缽老尿裏,請君品嘗。

-


—————工藝菜類

-


24 鴛鴦戲水 

兩賊互相玩弄陰莖,先射精者為輸,輸則受罰。其結果往往兩敗俱傷,私處瘀腫数日难消。

25 童子銜花 

將铺草或筷子插在受刑者肛門,令其彎腰從胯間探頭銜之。

26 夫妻反目 

兩賊背抵背,均反手把握對方陰莖,聽號令,一齊互拽互撞。

27 人工地震

受刑者作狗爬,打手躍起,抓住兩人高的天窗鐵條,收腹拳腿,猝然墜向“狗背”(此刑極易造成受刑者嘔血和脊樑骨折,重慶各收審所每年都有犯人因此斃命)。

28 騎摩托 

雙膝彎曲、兩臂平伸作騎馬狀,半小時內不得倒伏,違者嚴懲。

29 坐茶館 

後背抵牆,單腿彎曲蹬地,懸空架起二郎腿。幾分鐘後,受刑者冷汗淋漓,但必須作悠閒微笑狀。

30 餓狗搶屎 

將一顆花生或黃豆擺放在三尺外,令受刑者模仿狼狗,聳肩曲膝,向前猛撲,直接用嘴殼從地上咬起誘餌,此刑難度極大,往往令受刑者血濺齒斷,頭臉一塌糊塗。

31 土狗戲天 

受刑者四肢著地,像狗一般上竄下跳,用嘴淩空啣接各類食物。

32 看金魚 

把腦袋塞進馬桶欣賞糞便。

33 鬥爭惡霸地主 

受刑者登上馬桶,彎腰九十度,群賊爭相上前,控訴其舊社會剝削勞動人民的滔天罪行。

34 不看電視 

受刑者狗爬撅臀,眾賊依次背向用腳後跟猛踢之。

35 乘飛機 

四人架起受刑者,朝前淩空拋出,反複數次,直至鼻青臉腫。

36 考空軍 

正中畫一圓圈,將一飯缽置於圈內,受刑者左手揪右耳,右手則穿過左臂彎垂指飯缽,依口令由慢而快地彎腰轉圈兒。暈頭轉向之際,被人猛然拉起,於是身子風卷落葉般亂飄亂蕩,撞得頭破血流,嘔吐不止。

37 回民嫁女 

先拔眉毛、鼻毛;再拔腋毛、陰毛;再往胸部塞入兩缽冒充雙乳,披紅掛綠,吹打上路。

  38 審妻 

模仿國產古裝電影《審妻》中的夾棍刑罰,將四根筷子插入受刑者指縫狠夾。

39 和尚撞鐘 

二人在前抱定馬桶,四人拽住受刑者手腳,從五米開外淩空撞過去,發出咚咚山響(此刑熱鬧非凡,為上頭解悶專用,通常施刑一次,三、四顆禿瓢昏死)。

40 裸體雕塑 

受刑者赤身祼體矗立馬桶之上,按打手的口令做各種健美比賽動作,摔下來一次澆一缽冷水,直到上頭盡興為止。

41 松山纏絲兔(分大份和小份) 

大份即以細線密密勒纏受刑者手臂或大腿,通常半小時之間,刺痛、燒灼、冰涼、麻痹等感覺次第而來。此刑極易致人殘廢,施刑須把握火侯,不宜過長;

小份則要事先搓硬受刑者陰莖,再以細線密密勒纏之,往往導致尿道阻塞、小便失禁、陽萎及各種炎症。

42 烏龜含情 

將數粒花椒置於陰莖口,用麻線拴住包皮,令受刑者麻癢難禁。

43 灌死豬 

狂灌冷水,直至反芻。

44 人工痰盂 

受刑者仰脖張口,跪在上頭旁邊,那洞開的鳥嘴不僅能為主子接痰,而且是煙灰缸和雜物簍。

45 紅軍飛奪瀘定橋 

眾賊狗爬,頭尾相接搭起一座人橋,令受刑者上橋,只準踩著橋礅(即昂起的腦殼)過河。若不慎摔倒,雙腳和屁股不得先著地,違者嚴懲。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猩猩(Emmy 追劇時間)

 


週末重看了一本小書,是Jared Diamond在寫下鼎鼎大名的槍砲病菌鋼鐵之前,在1992年出版的《第三種黑猩猩》。


其實第三種黑猩猩就是人,我們和黑猩猩、巴諾布猿的遺傳差異只有1.6%,比很多同種的生物之間差異都小,跟黑猩猩分成同種也站得住腳(其實真的是同一個生物科,人科)。


但是人類為何另分出一個分類(人屬)呢,1.6%的DNA差異到底可以有多不同?這是這本書在講的事情。


雖然是一本以生物學觀點來看人類漫長演進的書,從跟猿類分家,站起來走路開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裡面真的有很多好笑、驚嚇、奇異的片段,就好像動物頻道在講某一種動物的行為,看了哈哈大笑,或嘖嘖稱奇,但他講的是人類。


書裡有很多令人動容的畫面,例如他說,十萬年前的歐洲尼安德塔人,可能是第一個有埋葬習俗的人類,從他們留下來的骨骼和遺跡可以發現,他們還會照顧老弱病殘。


年紀大一點的尼安德塔人,大多數帶著嚴重的傷病,例如萎縮的手臂、重度的骨關節炎、癒合的斷骨,但是斷骨並沒有正確接合,病人應該是殘廢著生活了很久,才會呈現這種骨骸。


Jared Diamond 說,如果沒有年輕人的照顧,在那種冰河時代的狩獵環境,這些殘廢的老人不可能還活著。即使他們只是非常原始的智人,如果穿著西裝走在路上,會嚇壞大家的那種原始智人,但是他們已經有物傷其類情緒了。像這種片段,每每讀到,都感覺非常溫暖。


儘管這個星期,因為一些社會事件,大家對於博愛座的問題爭吵,不管有再多人因為情緒而講了氣話,但是我心裡知道,這次爭吵的結果,一定是捷運上會有更多人注意讓位,就像之前的左右轉車新規,雖然規定沒有實行,但現在左右轉車都會停下來等行人。


因為這就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天性,在十萬年前就已經出現的天性。雖然我也會有點擔心現在年輕人會不會不再讓座了,但是重看了一次這本小書,我知道我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為互相照顧本來就是人類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中出現的天性,我們應該對此充滿信心。 

吳增榮(1942 - )的空間藝術 人文攝影 成長集 素描 水彩畫 台大校園 新作全集《吳增榮 1971-1986》《與大地共舞:東勢鎮公所》評論;《七個女人閒逛醉月湖》


#用三十年生命畫台大 🏫
#他用抽象停格美的記憶 
2022年的某一天,《藝術很有事》的製作人外景回來激動地對我說,她在安卓藝術看到一個很喜歡的畫展《山之音》,畫作介於具象抽象之間,很迷人,那天她見到了畫家吳增榮,知道他過去是一位建築師,年紀大了,走路有些緩慢,我們一定要去拍去紀錄。那個周末我立刻趕去看畫展,我也迷上了,一幅幅簡單的抽象畫,遠看、近看都有不一樣的細節和感受,慢慢地我感受到每一幅畫裡都有一種空間感。
 
我們很幸運的有了阮慶岳老師和安卓藝術創辦人李政勇先生的幫忙,80歲的吳增榮先生願意讓我們拍攝做紀錄,還記得第一次走進吳增榮家時,被眼前充滿書架震驚,上面一本本記載著畫的身世,吳增榮作畫的方式是先拍照片、他拍的幾乎都是台大校園和人物,畫作以台大醉月湖為主,畫了數十張不同樣子的醉月湖,實在驚人,醉月湖我經常去,我覺得畫比實景詩意許多,那是建築師對湖這個空間的想像嗎?
吳增榮會反覆修改自己的畫作,他把一幅畫的修改過程全部拍攝下來,等於是記錄自己和空間之間的對話。覺得最有趣的是,吳增榮孫女回想爺爺以前作畫時,常常把客廳地板擺滿畫紙曬畫,浴室也變成他沖畫的地方,記憶中常常跟爺爺到台大,台大就在住家附近,吳增榮喜歡畫自己生活中的空間。
吳增榮個型沉默寡言,拍攝那天忽然出現驚人之語,他想聽台語歌手黃乙玲的歌,沒想到歌一放,他立刻變回了二十多歲時會跳迪斯可的翩翩少年,像個大男孩,還彈起了他的吉他。在1980年代,他以做藝術品的方式做建築,拿下台北市政府的競圖首獎,後來為家鄉做了代表作品《東勢鎮公所》,在後現代主義盛行的時代,創造自己獨特的風格,雖然後來他離開建築界,但他繼續用畫畫創造自己對空間的想像,我想他一直沒有遺忘那個時代的自己。
文/陳雅萍
◔.̮◔ 我們一起鎖定----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22 (五) 20:00 #網路首播
🏢【從建築到繪畫-吳增榮的空間藝術】🖌️
 ➣ YT隨時看 ▻ goo.gl/B3gBp4
✧ 更多最新消息 請關注 #藝術很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藝術很有事 #新片上映 #首播 #吳增榮 #安卓藝術
#建築 #繪畫 #台北市政府 #東勢鎮公所 #醉月湖
中年毅然放棄建築生涯,轉而專注繪畫的吳增榮,創作能量源源不歇,然而卻縈繞著幾個固定主題,其中的大霸尖山與台大醉月湖,尤其是他的最愛。他也在這兩個性格迥異的主題裡,表達了他畫作中某種高貴傲然、以及優雅嫻淡的不凡氣質
這幅《七個女人閒逛醉月湖》(1997,水彩、紙,78.8 x 108.9 cm),就是極好可欣賞的例證。
可能是藝術品
【展覽預告】
「山像隻怪獸」參展藝術家介紹|吳增榮
1942 生於台中,台灣執照建築師,1972年設立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他建築作品的風格帶有相對嚴謹的幾何與紀念性格,擅長傳達以混凝土為主要建材的剛毅厚重特質,造型素樸莊嚴。重要的作品包括潭子鄉栗林國宅、 台中縣東勢鎮公所 、台北市政中心(與王立甫、李俊仁合作)、林口三宅一生公寓。中年毅然放棄建築生涯,轉而專注繪畫創作,主題包括台大校園以及其最尊崇喜愛的大霸尖山等山林風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像隻怪獸」本週六2/20 15:00 開幕,參展藝術家都將出席!15:20策展人阮慶岳將對談李祖原與吳增榮,主題「我為何創作」。
圖|《七個女人閒逛醉月湖》,1997,水彩、紙,78.8 x 108.9 cm
WU Tseng Jung was born in Taichung in 1942, Wu is a licensed architect in Taiwan. He founded his own studio in 1972. His architectural style is discreet in geometric disposition and exuded an aura of solemnity, wherein deliberates the stability and subtlety of concrete deployed as the main material in construction. His important projects include the Lilin Public Housing in Tangzi County, Donshi Town Hall in Taichung, and Taipei City Hall (in collaboration with WANG Li-Fu and LI Jung-Ren). Nevertheless, he has unexpectedly forgone the architecture career in mid-life and shifted his focus to painting. The sceneries of the campu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Wu’s favorite Mount Sylvania,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s have become the subject matt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ve the date| Mountain is Like a Monster opens this Sat., 20 Feb. at 15:00, followed by a talk at 15:20 –Why do I create? – led by the curator, in conversation with LEE Chu Yuan and WU Tseng Jung.
Pictured | Seven Women Wandering around Drunken Moon Lake, 1997, Watercolor on paper, 78.8 x 108.9 cm






請參考文章末段。
吳增榮《吳增榮 1971-1986》《與大地共舞:東勢鎮公所》
2014.9.13
 我9點到學校領錢,碰到吳增榮建築師 。與他牽一輛自行車來參加。他說不吃午飯,因為早上已喝過一罐Kirin啤酒。

我最喜歡這段:長濱鄉賣野菜的婦女,一早就喝小米酒加維士比,聽到洪震宇的疑問,她們回答,「怎麼會早,一大早就起來拔菜了,現在很晚了,喝喝酒才開心!」---蔡珠兒
談亞州3人,日本的安藤忠雄 ,台灣吳增榮,香港李小龍。他最欣賞Ando的Nakayama House:充份表現無與自由的精神;至於他的建築與人生精神,他說是天真:像小孩入睡時的姿態,達最適的境界。
吳增榮建築師 (他是台北市政府的主要設計人:到東海評圖2次:1次發現學生製圖桌恭奉一尊土地公。第2次是學生上台說今天的觀眾太少了。.....)

2014.9.10

吳增榮《吳增榮 1971-1986》1986,吳增榮發行
吳增榮《與大地共舞:東勢鎮公所》 1991,吳增榮發行

徐昌志《完成中的切片:試析吳增榮的繪畫創作》+ 徐明松《 從浪漫的粗獷到抒情的普普—— 吳增榮建築師作品初探

臺大校園照相:風、陽光、雨......

繪畫
虫鳴之 ——臺灣大學椰林大道,約 64 m(公尺) * 1.05 m。這可能是他的清明上河圖:200株男性氣概的大王椰樹....樹影中的虫,也可以解釋是精虫的傳承。
人物:李登輝、李遠澤家族.....

2014.9.9
我跟吳增榮說明天上午10:00。我們一起去他家看畫和攝影作品。中午請他到杏餐廳吃。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f=24&t=31781《完成中的切片:試析吳增榮的繪畫創作》文、攝影:徐昌志/淡江大學建築系講師

http://www.urstaipei.net/archives/2254
「定象‧台北」展覽開幕

吳增榮建築師(右)、林盛豐老師、楊梅江宅業主江正德先生,林盛豐老師是當時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負責楊梅江宅的設計師,而現在吳增榮建築師與江正德先生都已經是台灣著名的畫家。

2011/4/26
他打從有健保制起,就沒生過病。
《建築師》2010.5月號有吳建築師的畫作。
他說他的作品有三峰: 建築、  、照相。
建築畫屬手工畫的末代。 所有草圖等,已全送給台北新公園的博物館 (原土地銀行可能改成建築博物館)。
我跟他談他打算出讓李德老師的異鄉人(誠品畫展)。



2007/4/20
台大校園巧遇吳增榮先生【主要作品:台北市政府。65歲】。他跟我說最近完成三幅送給兒女的代表作。他希望精印一本作品集。回顧展要看能否租到畫框而定。
Quality Times No.106, Apr.22, 07;品質時報第106期:07年4月22日(週日).
2008/9/5
昨天就發現『品質月刊』的廣告中,林副將「光寶」寫成「光保」,今天接到他寄的一份。月刊的英文標題和參考資料,錯誤仍不少。
「日行一善」之不容易。我在台大校園碰到吳增榮建築師,知道他十幾年來在此拍攝不少照片,就帶他到台灣大學出版中心,找出版專案經理鄭惠文先生談出版專集的可能性。今年是臺大80周年慶,所以機會好。我請他們下周開始談。
去年寫給台灣大學出版中心的建議:「每本學術著作都必須附索引」,他們沒回信,不過知道是我提的,說…….



2010/7

吳增榮老師在1986年編過一本自己的作品集,臺大圖書館資料如下

書名 吳增榮TSENG-JUNG WO 1971-1986 Wu Tseng-jung 1971-1986
主要作者 吳 增榮

Wu, Tseng-jung
出版項 台北市 : 吳增榮, 民75[1986]





館藏地 索書號 條碼 狀態 說明
總圖2F藝 術資料區 921 2649 [鄰 近架位館藏] 1520053 可流通

稽核項 228面 : 圖 ; 28公分

228 p. : ill. ; 28 cm
ISBN/價格 精裝
bound









吳增榮(1942 - )

建築師,1942年生於台灣省台中縣東勢鎮,於1966年台北工專土木科畢業.1967年至1971年
任職於永立建築師事務所,1972年設立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在設立事務所初期積極參加設
計競圖,總共參加了大大小小競圖48案,因設計競圖而取得設計權的最大案,是與王立甫、
李俊仁合作的《台北市政中心設計》。

重要的作品有:潭子鄉栗林國宅、楊梅江宅、台中縣東勢鎮公所、吳增榮自宅、台北市政中心(與王立甫、李俊仁合作)、林口三宅一生公寓.吳增榮的作品的特色在於:1.套裝的造形隱喻;2.鄉土材料與鄉土造形的運用;3.對經濟掛帥及功利主義的批判。

參考資料:
《台灣現今設計觀察》1994年 2月號
《雅砌》 1990 第9期 吳增榮和他的代表作


****20202.12


阮慶岳
──和
王大

和王大在12月號的「建築師雜誌」談吳增榮,卻有一種遺憾與無奈的時代失敗情緒感。
節錄局部,如下:
王增榮:
吳增榮也算是一個獨行俠,不太跟人溝通,他不擅長言語,就是做事情,很固執。即使到了現在,如果建築師把自己搞得這麼絕對,很可能被認為是亂搞,但我們可以看到他跟日本建築師一樣,想要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創作,台灣一直缺乏這樣的意志。我們社會的現實是不允許去冒險,我們的代工心態要求出手就必須成功,成功才會被稱讚,失敗就是失敗。在不容許實驗的社會心理下,大家不敢冒險,不敢面對失敗、不敢呈現個人。
阮慶岳:
也看得出來吳增榮似乎一直沒有商業的案子,這不表示他拒絕,可能是根本接不到,但他那時的名聲與期待度都很高,拿到台北市政府競圖,從競圖到蓋出來是十年,大概從三十幾歲就被高度期待,但居然一個商業的案子都沒有,有點奇怪。同時間,黃永洪的商業案子做到手軟,但吳增榮卻完全接不到,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對比,他可能真的有點算是時代悲劇,這樣一個人存在台灣的狀態。
王增榮:
就是一個開端。
阮慶岳:
他暗示了一個從來沒見過的可能性,台灣當代建築可能會出現這樣一個像在作夢的,像是小孩那樣不跟人溝通的,整天看漫畫、畫畫的,在過去台灣建築裡頭是沒有的,沒有見過那樣特質的人。在他之後也還是很少見,就是一種被制約的、禮教的、服務大眾的、必須宏大的、以大我為重的氛圍籠罩,他是一個相對少見的例外,是有著作者論的印記的建築師,但問題是作品太少,他自己沒有以作品支撐起來自己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沒有辦法完整的談他,只能把他放在一個時代背景下來談。
王增榮:
我在整理吳增榮的時候,真的很焦慮,因為擺出來沒辦法像上世代,或這世代的前幾位那樣有強度。
阮慶岳:
我們在講上個世代的時候,雖然他們沒有完成理想,但會感覺到尊敬,現在講到這個世代卻沒有同樣的感動。
王增榮:
這個世代沒有承擔起任何當有的時代理念,我們今天幾乎都在談時代,有幾度我腦裡想要編列的標題叫「絕望的現代性」。上次談姚仁喜時,說他從後現代帶來的反感氛圍裡,成功轉回去現代性的路線,雖然還是太過技術性、缺乏文化性的角度,但最少他技術性撐得出來,今天看到這一代呈現的現代性,其實是撐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