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哈罗德.詹姆斯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
译者: 暴永宁 | 丛书名: |
出版日期:2008-5-1 |
內容簡介
top 本書以整個歐洲背景,通過敘述德、意、法三國三個強大的家族經歷兩個多世紀的家族企業傳承的歷史,考究了歐洲大陸家族企業傳承中經營方式的變化,乃至其私人生活方式的演變,從而揭示出歐洲家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以及家族企業經營的成功經驗。
哈羅德‧詹姆斯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專門研究歷史與國際事務。
哈羅德‧詹姆斯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專門研究歷史與國際事務。
序
top 本書可能會使部分讀者產生一種印象,即這部著述是介紹18—20世紀的西歐,在以大大高于世界其他各地的速度發展經濟時所表現出的一些特點。這種看法是對 的。不過,本書也旨在從歐洲這一時期的經濟活動中,歸納出更寬泛和更普遍的規律來,以回答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就是企業興旺成功所需要的條件。
解答這一問題,對于歐洲之外的國家十分重要,對于目前正以空前的速度與深度實現經濟轉變的亞洲國家更是如此。在轉變過程中,所有的現存體制與結構都會受到 嚴重的考驗與沖擊。對于未來,人們還是相當樂觀的,而且也有理由樂觀。然而,迅速改變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種前途未卜感,而且程度會不輕。如何形塑一個框 架使企業家們得以面對這樣不明朗的情況,做出不流于盲目的合理決策呢?
目前的多數經濟學家和政治科學家都會給出一個很正統的方案,就是認為企業的長期成功與穩定發展,取決于制定一套可靠的法律規章。的確,可靠的法律是企業所 需要的。不過,實踐的歷史也同時表明,法律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變化而時時改變與調整,以形成新的律法條文。本書探討的獨特角度是,股份公司這一法律構體 (自19世紀中葉以來)是如何改變了資本家族企業的運營方式,同時又不曾改變其本質,更不曾將其逼上末路的。非但如此,家族資本主義更在現代化的企業運營 環境中,為自己開拓了新的活動領域。
股份公司並不是此期間內出現的唯一法律新構體,政壇上也不斷有大量的新事物進進出出,改變與適應著形形色色的存在。然而,這後一類構體往往會起到破壞穩定 的作用,有時程度還很嚴重,其中極為嚴重的,便破壞了企業長期有效運作的所需環境,由是成為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
本書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就是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不但是資本主義在歐洲形成的時期,也是這里的多數國家政局激烈動蕩的期間。有著悠久歷史的歐洲家族 企業,就是在如此的情景下保證了企業運作的連續與一致。由家族環境造就的企業家,具有對後代子孫的責任感,而這種責任感也導致家族之外的社會成員對家族企 業有較多的信任。那些為家族企業工作的員工,也不曾像所有權時時轉手的公司中的雇員那樣,會時時惴惴于被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機器甩到局外。顧客一方,特別 是其中尤其關注後續服務的部分(如機械和工具制造企業的顧客),也更希望同自己打交道的企業,屬于長期存在的一類。
上述事實,無疑都適用于目前非常活躍的亞洲經濟環境,特別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經濟區域。家族企業在這兩個國家都有著極富活力的發展傳統,也都在20世紀下 半葉受到大型國營企業的遮蝕。中國自1979年實行經濟開放搞活以來——印度也從1991年起這樣做了,家族產業又開始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對于亞洲工 商業界所存在的較高的誠信度,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一種解釋,就是亞洲這里存在著較強、較廣泛的家族網絡。琳達‧格羅夫也認為,在中國近代發展史上,華北 的高陽縣在紡織工業方面的發展,就是建立在小規模的古老家族傳統經營這一基礎之上的。
出現在歐洲大陸的家族企業,其規模可令美國等地的外來人士瞠目結舌。這些人本來以為,家族企業無非是些在有限範圍內小打小鬧的產業,結果卻驚訝地看到,有 些家族企業很大也很先進,有的還形成了跨國產業。本書所涉及的原屬汪代爾家族的鋼鐵企業,有許多現在又歸屬為另外一個家族——印度的米塔爾家族 (Mittal)所控制。這個例子無疑清楚地說明了家族企業在經濟上的重要性。
……
解答這一問題,對于歐洲之外的國家十分重要,對于目前正以空前的速度與深度實現經濟轉變的亞洲國家更是如此。在轉變過程中,所有的現存體制與結構都會受到 嚴重的考驗與沖擊。對于未來,人們還是相當樂觀的,而且也有理由樂觀。然而,迅速改變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種前途未卜感,而且程度會不輕。如何形塑一個框 架使企業家們得以面對這樣不明朗的情況,做出不流于盲目的合理決策呢?
目前的多數經濟學家和政治科學家都會給出一個很正統的方案,就是認為企業的長期成功與穩定發展,取決于制定一套可靠的法律規章。的確,可靠的法律是企業所 需要的。不過,實踐的歷史也同時表明,法律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變化而時時改變與調整,以形成新的律法條文。本書探討的獨特角度是,股份公司這一法律構體 (自19世紀中葉以來)是如何改變了資本家族企業的運營方式,同時又不曾改變其本質,更不曾將其逼上末路的。非但如此,家族資本主義更在現代化的企業運營 環境中,為自己開拓了新的活動領域。
股份公司並不是此期間內出現的唯一法律新構體,政壇上也不斷有大量的新事物進進出出,改變與適應著形形色色的存在。然而,這後一類構體往往會起到破壞穩定 的作用,有時程度還很嚴重,其中極為嚴重的,便破壞了企業長期有效運作的所需環境,由是成為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
本書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就是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不但是資本主義在歐洲形成的時期,也是這里的多數國家政局激烈動蕩的期間。有著悠久歷史的歐洲家族 企業,就是在如此的情景下保證了企業運作的連續與一致。由家族環境造就的企業家,具有對後代子孫的責任感,而這種責任感也導致家族之外的社會成員對家族企 業有較多的信任。那些為家族企業工作的員工,也不曾像所有權時時轉手的公司中的雇員那樣,會時時惴惴于被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機器甩到局外。顧客一方,特別 是其中尤其關注後續服務的部分(如機械和工具制造企業的顧客),也更希望同自己打交道的企業,屬于長期存在的一類。
上述事實,無疑都適用于目前非常活躍的亞洲經濟環境,特別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經濟區域。家族企業在這兩個國家都有著極富活力的發展傳統,也都在20世紀下 半葉受到大型國營企業的遮蝕。中國自1979年實行經濟開放搞活以來——印度也從1991年起這樣做了,家族產業又開始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對于亞洲工 商業界所存在的較高的誠信度,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一種解釋,就是亞洲這里存在著較強、較廣泛的家族網絡。琳達‧格羅夫也認為,在中國近代發展史上,華北 的高陽縣在紡織工業方面的發展,就是建立在小規模的古老家族傳統經營這一基礎之上的。
出現在歐洲大陸的家族企業,其規模可令美國等地的外來人士瞠目結舌。這些人本來以為,家族企業無非是些在有限範圍內小打小鬧的產業,結果卻驚訝地看到,有 些家族企業很大也很先進,有的還形成了跨國產業。本書所涉及的原屬汪代爾家族的鋼鐵企業,有許多現在又歸屬為另外一個家族——印度的米塔爾家族 (Mittal)所控制。這個例子無疑清楚地說明了家族企業在經濟上的重要性。
……
目錄
top 中文版序言
前言
家族是國家與市場的居間存在
難以持久的家族穩定
家族對企業體系的影響
第一部分 個體發展的時代
第一章 汪代爾家族與法國
法國大革命
王政復闢後東山再起
繼承權風波
第二章 德國工業歷史上的先驅人物
家族簡史
哈尼爾家族與煤炭貿易
哈尼爾的鐵緣
願意單挑的業主
族長式的福利舉措
產業所有權
第三章 法爾克工業家族的源起
第二部分 股份公司的時代
第四章 以股份公司形式運營的“好希望\〃
股份公司帶來的機會與風險
煉鋼技術
卡特爾帶來出路
第五章 汪代爾家族企業在法國與德國
“族長\〃逝去之後
法國割讓領土
在德國的產業
留在法國的產業
汪代爾家族與政治
第六章 意大利的一家股份公司
第三部分 管理組織化的時代
第七章 政企兩棲的人物
第一次世界大戰
汪代爾家族與政治
政治活動與企業經營
馬爾薩斯主義
戰事再起
第八章 家族康采恩
保羅‧羅伊施與“好希望”
縱向構築的企業帝國
國際化
家族與企業
保羅‧羅伊施和政治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恢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九章 意大利的工業發展模式
廢鋼鐵電法回煉
第四部分 “二戰\〃後的奇跡時代
第十章 代價沉重的“意大利奇跡\〃
企業擴展與經濟奇跡
第十一章 維系企業家族的新方式
改集中為分散
重新集中
家族範圍內的企業治理
抽身退步的戰略
“好希望”與德國鋼鐵工業的轉變
第十二章 法國的戰後重建
“莫內計劃”
擴展
鋼鐵危機
第五部分 全球化的時代
第十三章 汪代爾家族變為混合聯合企業,
但仍是法國式的
東家+干家
塑造新的企業個性
法國資本主義經歷危機
第十四章 意大利鋼鐵工業的危機
第十五章 德國的多元化與國際化
麥德龍批發零售超市
系統管理
第十六章 退出鋼鐵領域的家族資本主義
結束語︰興辦家族企業
附錄
族譜
注釋
致謝
前言
家族是國家與市場的居間存在
難以持久的家族穩定
家族對企業體系的影響
第一部分 個體發展的時代
第一章 汪代爾家族與法國
法國大革命
王政復闢後東山再起
繼承權風波
第二章 德國工業歷史上的先驅人物
家族簡史
哈尼爾家族與煤炭貿易
哈尼爾的鐵緣
願意單挑的業主
族長式的福利舉措
產業所有權
第三章 法爾克工業家族的源起
第二部分 股份公司的時代
第四章 以股份公司形式運營的“好希望\〃
股份公司帶來的機會與風險
煉鋼技術
卡特爾帶來出路
第五章 汪代爾家族企業在法國與德國
“族長\〃逝去之後
法國割讓領土
在德國的產業
留在法國的產業
汪代爾家族與政治
第六章 意大利的一家股份公司
第三部分 管理組織化的時代
第七章 政企兩棲的人物
第一次世界大戰
汪代爾家族與政治
政治活動與企業經營
馬爾薩斯主義
戰事再起
第八章 家族康采恩
保羅‧羅伊施與“好希望”
縱向構築的企業帝國
國際化
家族與企業
保羅‧羅伊施和政治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恢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九章 意大利的工業發展模式
廢鋼鐵電法回煉
第四部分 “二戰\〃後的奇跡時代
第十章 代價沉重的“意大利奇跡\〃
企業擴展與經濟奇跡
第十一章 維系企業家族的新方式
改集中為分散
重新集中
家族範圍內的企業治理
抽身退步的戰略
“好希望”與德國鋼鐵工業的轉變
第十二章 法國的戰後重建
“莫內計劃”
擴展
鋼鐵危機
第五部分 全球化的時代
第十三章 汪代爾家族變為混合聯合企業,
但仍是法國式的
東家+干家
塑造新的企業個性
法國資本主義經歷危機
第十四章 意大利鋼鐵工業的危機
第十五章 德國的多元化與國際化
麥德龍批發零售超市
系統管理
第十六章 退出鋼鐵領域的家族資本主義
結束語︰興辦家族企業
附錄
族譜
注釋
致謝
- 封面照片之眼神很有意思
- 可以翻譯或注解得更精確 點 譬如說
- 前言處
- 共產黨體系失靈 不必說成"計畫經濟國"
- making for an instability that tears away at the fabric of the family
process
不是構體
dwarfs and destroys individuals
將個人貶為虫蟻 碾為虀粉
the scope of rent-seeking increase
變本加厲嗎
hc 2006
Rent-Seeking 競租、尋租行為
競租的意思是利用非提升生產力等政治手段來得好處:When a company, organization or individual uses their resources to obtain an economic gain from others without reciprocating any benefits back to society through wealth creation.
例:「越南警方將普通的銀行爭議定性為犯罪的行為使在越南的外國投資者備受警示。荷蘭銀行的案件表明越南政府官員仍沉浸在以前中央集權指令式體制的遺風之中。換句話說﹐國家被看作是經濟學意義上尋租行為(rent-seeking)的源泉﹐而企業經營好壞已與此沒有什麼關係。
在過去﹐不法利益從腐敗中來。現在﹐外國投資者被日益看作是一個更加有利可圖的敲詐目標。但是﹐隨著眾多越南公司都利用國家機器的高壓手段來解決與外國投資者的爭端﹐這種尋租心態嚴重地影響了市場力量發揮作用的效力。
法律也就此淪落為從外國合作者那裡榨取不法經濟利益的工具。越南總理阮晉勇(Nguyen Tan Dung)本月早些時候就荷蘭銀行案件所做出的指示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他表示﹐如果荷蘭銀行希望它的雇員得到寬大處理﹐它就得賠償540萬美元。
Foshee案件及荷蘭銀行案件都體現了越南在以法治國方面的欠缺﹐外國投資者也將因此三思而後行。雖然越南為加入WTO以及舉辦APEC峰會進行了大肆渲染﹐但是越南在未來的幾年中極可能仍是一個充滿變數、難以開展生意的國家。」
-- Carlyle Thayer越南的尋租心態 --2006年11月13日 亞洲華爾街日報
- Family Capitalism: Wendels, Haniels, Falcks, and the Continental European Model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674-0218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