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陳坤厚李滄東 林品彤 蕭雅全 等人金馬60



#金馬60【終身成就獎:陳坤厚】
「我今天可能會很討厭、很多話,因為60年太多點點滴滴、太多的回憶、太多的感謝⋯⋯
李屏賓讓我這兩年感覺我們幹攝影的好像也是個玩意兒。我們一起在中影生活學習工作,還有我們的老師(師傅),我們中影製片廠三代練習生,從40年代的黑白片,到民國50年台灣彩色片的開始,一直到民國60年台灣電影的輝煌,一直到新電影、一直到今天,我們都參與其中,確實是我們中影製片廠三代練習生的幸運。
我從民國51年進入中影,也是金馬獎的第一年,金馬獎第三屆《養鴨人家》得獎,我舅舅得最佳攝影獎,我看了想自己是不是有機會要一個,最後在金馬獎60年的歲月裡面,我們(三代練習生)也抱走不少的獎座,非常謝謝金馬獎的鼓勵。
60年電影生涯,60年的金馬獎,我們有幸都參與其中,非常謝謝金馬獎年年鼓勵我們。金馬獎從官辦到現在獨立,華語電影非常重要的獎項,感謝金馬六十,恭喜金馬六十。」
//陳坤厚是著名電影攝影師與導演,自1960年代以攝影入行,一路從助理做到攝影指導,而後成為獨當一面的導演,《小畢的故事》、《桂花巷》都是其作品。//
【金馬60專題 │世界級的華語電影生態系與台灣新座標】https://pse.is/5ce8yv
【打開電影的界線——60歲的金馬獎,愈開放愈有新可能】https://pse.is/5ej7eg
★電影即生活,《報導者》帶您貼近文化現場,看見深層價值


🐴 #金馬60 終身成就獎-#陳坤厚

▎「你的心絕對會透過你的眼睛,再透過你的鏡頭去呈現,你必須要先愛這塊的土地⋯⋯60年的電影身涯,60年的金馬獎,我們都有幸參與其中⋯⋯非常謝謝金馬獎。」— 陳坤厚

━━━━━━━━━━━━━━━━━━

陳坤厚,1939年台中出生,從小熱愛電影,因舅舅 #賴成英 在農教(中影前身)擔任攝影師,初中時便常去農教,看怎麼拍電影。退伍後便參加中央電影公司招考,從練習生開始進入電影產業。


首次參與的電影是香港邵氏公司的彩色片《#山歌姻緣》,他擔任攝影二助,攝影大助是林贊庭。因為此片的合作關係,讓接拍許多台語片的 #林贊庭,在忙不過來時,放心地找陳坤厚支援掌鏡。1969年,終於在中影公司以攝影師的身分,拍攝了陳洪民執導的《#乾坤三決鬥》。儘管在前一年他已經掌鏡拍攝了倪匡編劇、傅南篤導演的神怪片《#銀姑》。



不過,因為求好心切,在拍攝《#乾坤三決鬥》時,有個鏡頭NG了十六次,卻引來浪費底片的批評,導致有一段時間在中影公司沒有戲拍。他就利用空暇時間大量的看電影,偶爾接拍外面的武俠片與鬼片,鍛鍊技藝。直到1972年,他為大眾電影公司拍攝《#母親三十歲》,其攝影風格受到 #李行 導演的青睞。在1978年,拍攝了《#汪洋中的一條船》,並以此獲得第十五屆 #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1980年,首執導演筒《#我踏浪而來》。開啟與侯孝賢的搭檔模式,由陳坤厚攝影、侯孝賢編劇,兩人輪流擔任導演,推出一系列賣座作品,包含《#天涼好個秋》、《蹦蹦一串心》、《#在那河畔青草青》等。1982年,與 #侯孝賢、#許淑真、#張華坤 合組「#萬年青」電影公司,陳坤厚導演兼攝影改編朱天文的同名小說《#小畢的故事》,叫好又叫座,被視為「#台灣新電影」的奠基之作。



同年,陳坤厚還擔任了《#兒子的大玩偶》的攝影師,統籌三段故事的視覺意象,在新電影的初始,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後陸續改編本土小說執導《#結婚》、《#桂花巷》與《#春秋茶室》等作品。



從攝影到導演,陳坤厚可說是文學電影的 #人文主義者,執導的作品多部改編台灣文學作品,作品寫人重於寫事件,對家庭及女性議題充滿關懷,曾自言或許和母親早逝有關。他片廠累積的攝影技術底蘊,也使作品注重美術與光影構圖,對環境的描摹充滿詩意。在既華麗又寫實韻調中,帶出人深刻的處境。



本屆金馬影展,歷經多方努力和影視聽中心進行數位掃描、調光後,放映《#小畢的故事》、《#結婚》數位版,絕美影像讓影迷驚豔不已。



對於電影的熱愛,陳坤厚不因年歲增長而有稍減,至今仍持續創作,近年也持續參與本中心影展相關活動,持續厚植台灣電影真摯的人文力量!!



🐴 今晚,再度向陳坤厚致敬! 謝謝陳坤厚對台灣電影的付出與貢獻。

——————————————

📍本貼文內容參考「#臺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以及《#台中光影紀事: 這些人那些事》一書。



📖 「#臺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數位典藏眾多珍貴電影劇照、海報、手稿等,開放大眾觀看,歡迎大家來挖寶!https://tfai.openmuseum.tw/




陳坤厚

之前貼了帶瑞士起士給白冷會歐修士的文,一位報社前輩看到,捎訊說她正好在瑞士附近,可以買多一些送修士。於是就有了以下這一大箱禮物,快1.4公斤!(附圖是前輩寫給白冷會的信)




前輩還很貼心地送了聖誕餅乾,說是瑞士家庭在耶誕前都會送給國外家人的禮物。果然歐修士收到歡喜不已,打電話給前輩說非常高興,很感動。




前輩還說,歐修士說過去他弟弟都會幫他寄,但這兩年弟弟因年紀大了,沒再幫他寄。前輩被觸動得立即說以後會盡量不定期寄些cheese 或其他瑞士食品給修士。真是好溫暖的前輩呀!




去台東採訪白冷會相關的文也刊了,上次提到他們的資料在紀錄片人士觀看後不見,後來聽他們說,把電腦拿去電腦公司修理,可惜電腦裡面真的空了,再也找不回。




而且,這其實只是多年來類似經驗之一。他們說,多年來從官方單位、大學、民間人士到拍紀錄片團隊等常來索取資料,但「每次有人來,之後資料就常常不見」。拿了資料未歸還的案例不勝枚舉,且不知道對方究竟拿去做什麼用。




資料不見了,能怎麼辦?老神職人員說「只能祈禱,再祈禱」,令人感傷。但他們也很正向地想,自己生命有限,資料若能存在某處,將來傳出去也好,這又是另一種大愛了。只希望,故事能夠繼續傳遞。




也轉達他們認為很重要的歷史資料,就是已編纂3冊的《白冷會台灣區會文獻選譯》。他們說,這能讓後人、外地人還能有資料查閱,「那3本書比什麼都重要」。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80/7586206

教堂朝聖/神父不顧癌末用就醫錢蓋球場 台東百座教堂今因他成建築界之寶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80/7588646

教堂朝聖/台灣天主教1/3歷史資料四散、教堂原貌不再 文化遺跡保護堪憂




#白冷會




「日常、獨特、微小」




今天終於上了久違的李滄東導演大師課,導演一走上臺長髮飄逸,動作姿態都相當柔和,聲音更是。從開頭的世界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一直到 #stevenspielberg 的 《#搶救雷恩大兵》,和 #塔可夫斯基 的 《 #犧牲》,導演不斷提醒時間在電影裡扮演的重要元素。《搶救雷恩大兵》和《犧牲》同樣都是播放五分鐘片段,觀影上的「時間感」卻截然不同,但更重要的是,這些電影都具有「戲劇性」。




而這些「戲劇性」都是觀眾可以透過日常生活帶入其中, 驚悚大師 #希區考克 的 #北西北 更是營造懸疑和戲劇張力的教科書等級範例。




這次收穫最多的是導演在談表演,完全沒想到他會說方法演技。其中提及最多的是演員必須忘記「本我」,方法表演的發展脈絡中以 #馬龍白蘭度 的舞台劇 #慾望街車 開創新局,後來也拍成電影,馬龍白蘭度已經將方法演技爐火純青地套用在表演上。電影版《慾望街車》的出場戲,從細微的嚼食口香糖,或是因炎熱的抓癢碎動作,都將角色提升到另一種更貼近真實人物的狀態。現在看起來這些表演都算常見,但在當時卻是很震撼的。導演也建議所有的導演都必須去當演員或上表演課,無論是找機會客串或是演出短片。這樣做導演才能真正理解演員的處境,在溝通上更可以同理演員的狀態。




演員在現場除了要忘了本我,卻時時刻刻要記得各種指令,這時候本我又會不自覺地跑出來。方法演技可以讓演員回到最單純的狀態,但想想其實這並不容易,畢竟現場還有一大堆的工作人員,還要面對攝影機和各種器材~




後半段課程導演特別選了 #風櫃來的人 來當例子真的太棒了,這個片段侯導自己也有客串,導演不斷稱讚侯導那樣的眼神不是一個容易演出的表演。李滄東導演和 #是枝裕和 導演都是受到 #侯孝賢 導演啟發很多的兩位作者導演(今天也拿了是枝裕和導演 #橫山家之味 當範例)選擇侯導那部片當舉例,除了呼應他所說的那些「電影感」之外,更多是對侯導目前狀況的心痛與想念。創作者之間互相欣賞和影響是多麼令人動容的事情,我聽導演這樣說也感動到眼眶泛淚…




40歲才開始拍第一部電影的李滄東導演,他說不管是寫小說和拍電影,他都秉持著初衷,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想說,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可以讓更多人有所連結,讓觀眾能夠透過電影參與著不一樣的人生。那些日常的、微小的,卻又獨特的事,也是最能夠打動人心的事!




更多電影交流可追蹤我IG:

www.instagram.com/anthonyfilmproduction




#金馬60

#金馬大師課

#還有很多寶典就自己私藏了










史上最年輕金馬女主角林品彤:「你永遠不知別人經歷什麼困難,請保持同理與善良」

2023-11-21 00:00 更新:2023-11-26 00:42




by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 王韻齡

12歲的林品彤被喻為「天才型演員」,第二部作品就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成為史上最年輕影后。私下的林品彤安靜喜歡看書、熱愛表演,8歲時得到父母支持,參加舞台劇演員甄選,從此展開令人驚豔的表演生涯。




林品彤:你永遠不知別人經歷什麼困難,請保持同理善良

林品彤以12歲的年紀,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成為金馬史上最年輕的影后。曾千倚攝




今年金馬獎入圍名單,出現史上最年輕最佳女主角候選人,年僅12歲的林品彤只拍過兩部電影,第一部是8歲時接演的《美國女孩》(飾演主角的妹妹),初試啼聲之作就入圍第24屆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




今年林品彤聲勢更強,擔綱演出以過動症少女視角出發的電影《小曉》,獲7項大獎提名,她也入圍最佳女主角,將與67歲的資深影后陸小芬同台角逐。金馬評審盛讚她「素人演一個很難的角色卻有大將之風,非常可觀,和媽媽陳意涵、老師劉俊謙之間強大的戲劇張力,完全扛起整部電影」。




小曉




陳意涵(左)和林品彤(右)分別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女主角。曾千倚攝




林品彤在澳洲出生,1歲時隨家人返台,從小就讀台北歐洲學校,8歲時在父母支持下,報名參加「2020舞台劇潛力新星甄選會」,展現表演才華,2021年被《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發現她極具天賦,邀請林品彤演出劇中移民家庭的小女兒,此片上映後廣受好評,林品彤也因此入圍2022年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




「我很喜歡演戲,入圍金馬獎就像做夢一樣,非常榮幸也很開心《小曉》的故事能被大家接受,」林品彤說。為了揣摹過動兒會有的動作、情緒表現,在開拍前她大量閱讀相關的書和電影,劇組也安排她實地去和過動小朋友一起學習,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會去想「如果是小曉,這個時候會怎麼表達自己」。林品彤覺得對她實際演出最有幫助的還是看書,習慣看英文書的她說,「我記得看過一本關於這樣的小女孩生活描述,對我來說還是閱讀書本,更能夠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




如下




林品彤精準呈現過動兒常見的動作、情緒表現,與在學校可能面臨的人際考驗。CATCHPLAY 提供




受訪這天,林品彤的媽媽陪同前來,在一旁默默張羅著細微的小事,看得出母女感情相當緊密。真實生活中林品彤很喜歡上下學接送的時光,在車上可以和媽媽開心聊天 ,也享受睡前母女抱抱的無話不談。但劇中母女感情卻複雜得多,經常處在疏離、怨懟中,「其實我們兩個人在片場,就真的是很大聲吵起來,面對意涵媽媽這麼厲害的演員,只要看著她的眼睛就能一秒惹怒彼此,」林品彤這樣精準的形容。




「我們私底下感情很好,也不用多做練習,但是意涵媽媽很會帶,所以馬上可以進入狀況,」與劇中小曉的性格截然不同,私下的林品彤總帶著平和笑容,把表現歸功於對戲演員和整個劇組。




飾演小曉導師的劉俊謙說,同學無法接納她的不同,引發了許多狀況,小曉希望媽媽能理解她的混亂,但媽媽累積的情緒也瀕臨崩潰,電影中的每個人都很孤單,感覺被困在生活裡,就像籠中的貓頭鷹。難得的是林品彤的的演出,「真是一位天才演員,劇中我們大多用眼神交流,戲裡戲外都非常有默契,雖然她拍攝時才11歲,但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劉俊謙說。




如下




林品彤在電影中的角色常處於困惑、混亂,像被困在籠中的貓頭鷹。CATCHPLAY 提供




「我確實也沒有把她當成一個小孩來對戲,而是當成非常成熟的演員,她也給我一些很直接的反應,彼此激發下,整個拍攝過程都很順利,」劇中媽媽陳意涵看著已經快要和她一般高的林品彤,微笑這樣說。




如果有機會對劇中媽媽說一句話,林品彤說「媽媽其實真的很辛苦,因為她也跟小曉一樣,要忍受那種不被了解的心情,」她希望觀眾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對於身邊出現不一樣的孩子及他們的父母,能有更多同理心,




「因為對方可能生活中的現在,就面臨很多困難的事情正在發生,所以,請永遠保持善良。」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遇到《小曉》,謝謝大家願意來看我演出的電影,」林品彤也想拍拍劇中的小曉說,「繼續加油啊!只要保持善良,事情總會越來越好的。」




小檔案|林品彤




12歲

2022年以電影《美國女孩》入圍第24屆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獎

2023年以電影《小曉》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創金馬史上最年輕影后入圍者。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




《小曉》陳意涵:「忍住不對孩子暴怒,生氣前先做兩件事







▍金馬60 #最佳導演《老狐狸》蕭雅全



​❝ 我想沒有拍電影的人,一定不懂為什麼每個人上來都要道謝那麼多人。我之前想為必要這樣子,浪費時間。但是數一數不行,一定要道謝。



不同的獎項可能要謝謝不同的人,如果是影片可能要謝謝投資方;編劇可能很多人要謝謝自己的家人,因為家人都是陪編劇最辛苦的那個人。那我覺得導演獎最需要謝的是工作人員,跟演員。



其實沒有任何人看得到導演,因為導演是隱形的,如果不透過他們的才華,導演是隱形的。



我要謝謝侯孝賢,他是我四部電影的監製。他其實不太管我,可是我很怕他,我只要想到他的名字掛在我的作品上面,我都不敢亂來,我覺得這個是監製最大的一個威力。



我跟他道謝過,他跟我講,你不要謝我,你要跟我道謝,你去幫別人。是他教會我道謝是有重量的。後來有些人跟我道謝,我就說我這麼做,完全不是因為你,是因為我跟侯孝賢道謝。道謝是有重量的。謝謝各位。





              ——蕭雅全





2000 年時,蕭雅全首部長片作品《命帶追逐》在影展時可謂亮眼——這位曾擔任侯孝賢《海上花》副導的新導演,以此片拿下北影百萬首獎、最佳新導演獎,並進入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



《命帶追逐》那時在台灣卻沒有上映。彼時也是國片票房最低迷的時期,這似乎也是那世代導演的宿命:不能只拍電影。票房養不起的,就靠廣告來養,蕭雅全與這次同樣獲獎的侯志堅,都成為台灣廣告重要創作者。



蕭雅全下一部長片,要等到十年之後的《第 36 個故事》了,不少人至今仍惦念著桂綸鎂、林辰唏在「朵兒咖啡館」裡的畫面。2018 年,《范保德》則細細凝視父與子的關係(本片英文名即為 Father to Son),黃仲崑飾演回望人生、沉默著惦念過去的父親,廣受好評。



因敘事穿插 50 年,蕭雅全曾說,許多觀眾反應「看不太懂」《范保德》。時隔幾年,《老狐狸》雖然同樣是談父子與社會上「學習人生」的類父子關係,卻在劇情上更平易近人了——也讓蕭雅全終於拿下最佳導演獎。






❏ 圖片_ 金馬影展 TGHFF





#最佳導演|老狐狸 Old Fox|#金馬60|#蕭雅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