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一脈文心《學海岸邊》 (陳樂民,資中筠) 《感時憂世》等資中筠自選集/ 沒有法治的反腐難言樂觀

 2014年01月15日 14:50 PM沒有法治的反腐難言樂觀作者: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資中筠
【編者按】在1月10日天則經濟研究所舉辦的《新年期許》論壇上,資中筠先生對中國的反腐、法治、外交和社會啟蒙分別表達了自己看法和期待,本文系她的發言實錄。作者本人審閱後,授權FT中文網全文刊發。
講到中國的問題,我想到的是第一個問題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還不光是人,不光是中國的政治問題。目前中國如果要是再不注意環境,如此地污染下去,我們看不到生態的拐點。水資源污染的嚴重性可能超過空氣,空氣大家可以看得到,但水污染卻不然。現在中國已經基本沒有青山綠水了,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我最希望的就是2014年執政者能夠把主要的資源和注意力,切切實實轉到環境領域,不然民眾根本住不下去了。
第二個,目前的反腐方式難說樂觀。現在因為中央的反腐舉措,好像導致經濟一片簫條,飯店開不下去了,各行業都受影響,據說連做日曆的都破產了。這說明一個什麼現象?說明中國的民間消費力量非常之弱,只能靠官消費,官的消費實際上用的還是納稅人的錢,這是不正常的消費市場。所以不能靠明年的官員消費反彈和大吃大喝來繁榮市場。所謂拉動內需,是應該真正把民間消費力量、老百姓的消費力量拉動起來,那麼市場才是靠大多數民眾支撐的,而不是靠官員奢華的大吃大喝、貪污腐化支撐的,才是一個正常的消費市場。怎麼做到這一點?就是落實決議裡面對於經濟改革的好多積極的措施。
我最近參加了一個很多經濟學家出席的會,經濟學家們一片樂觀,他們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的決議,如果每一件都能夠落實的話,足以推進經濟改革,而且認為這次的經濟改革是根本性的、可以突破政治框架的。那麼起草決議為何能夠把如此根本的改革措施寫上去呢?是不是因為,有關領導並沒理解某一個措施意味著什麼,就放過了。我不懂很專業的經濟改革,特別是金融、證券方面的改革,在座的經濟學家,一定是了解的。
假如這些改革措施落實後國家發展是非常有前景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假如一項一項具體落實這些措施時,遇到政治上的阻力和矛盾怎麼辦?這和許章潤教授說的是同一個問題。當上層採取了高度集權的政治方向,那麼改革措施與權力框架的矛盾,一定會有一個爆發點,矛盾張力緊張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究竟誰戰勝誰的問題。
我不樂觀。一方面在政治高度集權的情況下,經濟措施每落實一項都必然觸動非常強大的權貴既得利益,這比當年蔣經國遇到孔家的麻煩大多了。我對目前這種方式的反腐,無論能夠揪出幾個大老虎,也不抱太大的希望。
沒有法治的反腐會戕害溫和的中間力量
最重要的我認為還是法治的問題。如果不強化法治,目前實行的大力反腐、反貪官,在另一方面將民間的健康反腐力量也一同打壓下去了。仍依靠原來的老式反腐辦法,就是清官(在體制內進行官僚機構的整肅,編者註)的辦法,是不行的。
如果沒有法治,相當溫和的、配合正面改革又具有善意的,想讓社會和平向前推進的力量,都會被當做敵對力量被抓起來,而在現有體制下貪官是抓不完的。那麼剩下的是什麼?剩下的上面是暴君、貪官和酷吏,下面是愚民,很快變成刁民和暴民,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沒有法治的反腐會把中間力量都打下去。還有一部分人選擇逃走,大家都沒有安全感,只要有條件的,就往外跑。這個國家、民族就要被抽空了。我還是很欣賞清華孫立平教授的一句話,他說,我們的危險不是揭竿而起和暴動,這不太可能,危險在於整個民族的潰爛。
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這種潰爛在發生,原本在社會共識中認為不可以做的事情,現在大家都認為非常正常。比如去年高考,有還算盡職的監考老師沒收了作弊的工具,家長們卻聚眾把他揍了一頓,為什麼?家長認為他們唯一公平的權利就是作弊,因為權貴子弟不需要作弊,走後門就可以入學。現在公然認為作弊是堂而皇之的權利,而且是取得公平的手段,這個社會變成什麼樣子了?所以如果再沒有法治,大家都認為乾壞事可以得到好處,年輕人根本不相信靠自己的努力、誠實的勞動能夠向社會上層流動,獲得好的社會地位,這個社會是沒有希望的。
法治的第一條,最重要的是不能亂抓人,把無辜的人投入監獄是絕對錯誤;還有一點是嚴禁刑訊逼供。縱觀全世界,曼德拉坐了27年牢,如果他一開始受到刑訊逼供,他還能走出來做這些事情嗎?甘地是非暴力抵抗,他的對立面英國政府也是非暴力。如果甘地最初從精神到肉體都受到摧殘,也就沒有今天的印度。現在很可怕的就是抓人後用各種辦法變相的刑訊逼供,把肉體和精神都摧毀了,或者屈打成招,造成冤獄。這個人出來後也沒有能力再做事情。
我對中國法治最大的期許就是能夠公開嚴禁刑訊逼供,包括變相的折磨,並且對於刑訊逼供嚴加懲罰。這樣對政治犯而言還稍微有點希望,當然我最希望是取消政治犯,不再有因言獲罪。但在尚未沒取消政治犯之前,起碼給他們以尊重和人道的待遇。但我聽說取消刑訊逼供非常難,據說若取消後,真正刑事犯破案率會大大降低,因為相關部門缺乏經費取證,只能靠口供。要是真按照法律一個個取證,他們沒有這筆資源,就要罷工。也就是說如果取消刑訊逼供,刑警就沒有資源去破案,抓獲刑​​事犯、殺人犯,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社會。太高的期許不必要,起碼這一條我希望能夠做到。
另外,就是在整個社會潰爛下去的時候,能夠保護那些還剩下的一些健康的細胞。現在把那些健康細胞一個個都摧毀,整個社會就爛了,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情況。
“文革”再現的風險不大,但“反右”風險猶在
剛才講到有“文革”再來的危險,我認為這一危險不太大,儘管“文革”的思維方式是存在的。 “文革”的發生,是因為有一個非常自信的神話領袖,領袖個人認為把群眾都發動起來,能擁護他一個人,打擊所有他要打擊的敵人,所謂“指到哪裡打到哪裡”。現在如果真發生“文革”,把群眾都發動起來,“造反有理”,矛頭針會對誰?最近紀念毛澤東的規模縮小了一點,可能是領導層回過味來。現在“毛粉”們這樣大張旗鼓的紀念毛、懷念毛,在他們心目中毛已經完全是另外一種人了,就是那麼一個偶像。而他們現在對現狀最不滿意的事情,是針對現任領導人的,他們都認為要是毛在的話就可以治治他們。特別是湖南韶山的那次紀念,似乎要做成一種把全國人都發動起來的大事,卻受到當地的保安、警察的限制。實際上可能是執政者意識到,現在如果把毛再抬出來,群眾的矛頭是針對現在一切不滿意的事,不滿意的根子在現在的領導。所以“文革”再現可能不太大,但是“反右”再現是有可能的,目前就在專門打壓不同意見和知識分子。這是我感覺到的一種情況,“反右”重來的危險是存在的,因為手無寸鐵的知識分子還是最弱的。
希望中國外交不要走向冒險主義
我覺得中國現在還有一個危險,就是外交領域。現在有一個不大正常的現象,軍人對外交發言權太大,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外交是非常複雜、細緻和敏感的事務。我也不太贊成群眾性地都來干預外交,就像五四運動的時候,火燒趙家樓那樣是不行的。
為什麼要有外交?外交的最終目的是避免戰爭,讓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衝突通過談判來解決,要用博弈、文明的手段來解決,避免用武力解決問題。而現在,中國動不動就煽起整個民族的情緒,把武力解決看得很輕易。這一代人實際沒有經歷過戰爭,不知道戰爭的殘酷。至於中國的邊界領土爭端也是很複雜的事,民眾受媒體煽動,並不知道全部實情。有人說毛澤東在的話不會讓人欺負我們。但其實,毛澤東送掉了很多領土他們不知道。
我希望中國在外交上能夠恢復到理性,讓職業外交官有發言權。現在的職業外交官沒有發言權,什麼話也不敢講,看上層的臉色行事,連匯報真實情況都不敢。我在這個領域工作過,所以覺得這個問題相當嚴重。假如是中國外交出問題的話,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偶然的擦槍走火,有關國家都為各自強烈的民族情緒所左右,這很危險。毛澤東從朝鮮戰爭之後,在外交上至少並沒有走冒險主義的道路,到60年代是把自己孤立,天天宣傳備戰,但是沒有敢主動向外冒險,還打開了中美關係,這是應該肯定的
現在中國虛驕之氣非常強大。我希望中國別自以為國家強大了,要取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發生冒險主義,至少最高決策者還要保持一點清醒的頭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期許。
民間啟蒙已經開始,任重道遠
最後,我覺得希望在民間。如果說希望領導人或者上層能有向前突破的舉動,我不抱希望。但我發現,實際上這些年來民間的思想非常活躍,思想已經多元化了。現在有一個撕裂現象,就是極左和極右都出現了,但真正比較理智的聲音,或者是說我稱之為“正能量”的(跟上面認為的“正能量”可能是兩回事)的聲音,像我們現在在這討論的一些思想,實際上正在傳播開來。
如果說啟蒙,這些年來在一般的至少認字的民眾裡面,思想的啟蒙還是很明顯的。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幾年前我寫的東西,常有人認為是大逆不道或者驚世駭俗,現在我遇到很多人都同意我的意見,包括政府裡面的工作人員,明白的人多起來了。那麼假如要是出現類似蘇俄的那種變革,也不會出現幾千萬黨員站出來維護舊權力,不見得大家都會出來保衛原來的貪腐政權和原來的專制。
現在在體制內覺悟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這個啟蒙是不是還得繼續下去?當然還要繼續,因為啟蒙的另一面——一部分民眾的狂熱還在,還是非常愚昧的。還是脫離不了期盼“清官”、“英明皇帝”的思維。毛就是他心目中的偶像,與原來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實已經不是一回事了。所以啟蒙還是任重而道遠我們還應該繼續努力,讓理性的聲音得到傳播。儘管言論空間正在緊縮,好在現在的互聯網和微信的傳播力是是很難完全控制的。



 *****
資中筠父親
資耀華(Zi Yaohua)(1900~1996.1.23) 本名資朝琮,字璧如,湖南耒陽市南陽鎮陶洲合建村人。17歲留學日本,26歲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院,1933年至1934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工商管理學院進修,194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和考察。曾任北平法學院、中國大學、民國大學教授,《銀行月刊》總編輯。1928年入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直至1950年,歷任調查部主任、天津分行經理、華北管轄行總負責人。

主要著述

  《貨幣史》、《國外匯兌之理論與實務》、《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世紀足音:一位近代金融學家的自述》等。

----

资中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游刃於中國紅牆內外 - 明報blog

資中筠:余欲無言

2012年11月16日在“共識”座談會上的發言

我本來不想發言,因為已經“余欲無言”。這個文件第一段裡的話:“十八大……感到振奮”就和我的心情相反,我一點也不振奮,而感到沮喪,沒有希望。那個報告除了連篇的陳詞套話外,有幾句引人注意的話卻是倒退的。

上午許多有識之士發表了許多真知灼見,我很欽佩,那一片痴心也令人感動。這些意見多少人多少年來也發表了不少。我首先一個問題是:我們說給誰聽?假想的聽眾是誰?好像還是眼睛向上,希望掌權者採納,可能嗎?我想起我曾寫過的一篇小文章:《國家興亡,匹夫無責》。那是詮釋顧炎武的話,他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是又說“國家興亡,肉食者謀之”,意思是“匹夫無責”。當時明朝亡了,他說你們那些在位者把王朝給折騰亡了,我們沒責任,我們的責任在維護道統,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民族精神。為什麼自古以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因為利令智昏。是既得利益妨礙做出正確的決策。所以不是如何說服他們改的問題。

我想,我們現在談的這麼明顯的問題,我們都看到了,在上者難道真的看不到?他們也不是弱智。社會危機他們想必比我們體會更深,否則為什麼要動員140萬人保衛幾千個人開會?那麼害怕,心虛?現在去分析講話中哪句話的提法是沒有意義的。語言與實際已經空前脫節,空前的虛偽。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中國特色而無社會主義!現在還講“我們”社會主義、“他們”資本主義,是十分可笑的。事實是中國的權貴資本已經與跨過資本相結合,互相利益攸關,受害的是中國的勞工和那些國家的勞工。


剛才有人說:“改革是找死,不改是等死”,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但是有一個問題要搞清楚:是誰死?改革了,整個中華民族會死嗎?我認為民族復興的希望就在於改革,否則雖然不一定會“死”,但是會墮落,沉淪。人們都痛恨腐敗,官場腐敗,古今中外都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全社會腐敗,現在正是全社會腐敗。國民黨的時候是官場腐敗,社會其他方面:學界、文化、新聞以及工商企業沒有全腐敗,所以政權被推翻了,社會還有救。而現在,各行各業都腐敗,而且已經見怪不怪,連小學生都知道要家長給老師送禮,以便對自己好一點。他們長大了就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了。我們在座的至少40歲以上的上學的時候還不是這樣,還有公平、正義的觀念,下一代人如果這樣下去恐怕就根本不在乎什麼公平正義,而是認同腐敗的規則,只看自己怎麼在裡面玩了。這就是整個民族從精神上爛掉!孫立平先生的“潰敗論”對我很有啟發。所以我對教育問題特別憂慮!這個文件中完全沒有提到教育問題。我們需要眼睛向下,著眼於民眾的啟蒙。民眾和領導的素質是互為因果的。民眾的覺悟是最重要的。前一陣發生的以“愛國”為名的打砸搶暴行,使我感到悲哀:一百年了,沒有長進,上面還是慈禧,下面還是義和團。我不是要把哪位領導比作慈禧,但是那次的行動開始就是當局縱容、默許,或者就是有意組織的,把國內矛盾轉到一個境外敵人身上,這是慣技,到後來失控,再行壓制,然後和外國還得妥協。總之,我們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個角度,是對全民族負責呢,還是對王朝負責?

如果要說改革的切入點,最重要的是建立法治。有了健全的法治,其他事,政府能不管就少管,社會自然會有活力,自我調節。我同意剛才有人說的黨內紀委實行“雙規”的做法是違反法治,侵犯人權的。我覺得有點像幫會的自己清理門戶,絕不是現代國家的法治。紀委誰來監督呢?沒有公眾輿論的監督,沒有透明度,沒有權力的制衡,腐敗是不可能治理的。另外,還要澄清一個觀念,美國對外實行霸權主義,絕不能成為我們反對民主憲政的理由。我們要走民主憲政的道路是匯入人類共同進步的潮流。人權是所有人應該有的平等的權利,沒有東西方之分。平等這個概念是現代社會的,過去封建社會,人們都在一定等級之中,也就認了。而現代社會就不能接受,要求平等的權利。以美國對外的霸權行為,還有英國過去是海盜起家等等來否定人權、自由、平等,是概念的混淆。就好像有人吃飽了飯,身體健壯了,出去打人,甚至殺人,我們就拒絕吃飯了。那是兩回事。向憲政民主的方向改革是我們自己的需要,與外國無關。







 2010.7.9 就有此書的紀錄。  前一陣子《哀希臘歌》斐倫(拜侖)作 胡適譯 
晚近中國學者陳樂民先生將此篇寫成兩米多的長卷 ,中楷行書共十六段。"樂民還為此譯文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先賢可畏》,發表在《筆會》....."春蠶到死絲未盡。資中筠自選集 。不盡之思 》2011 ,頁1-23 ,據該文 ,這些都收入《一脈文心--書畫中的陳樂民》
很想讀《先賢可畏》,沒想到今天巧遇此書。就好好看它.......
斐倫(拜侖)作  胡適譯 (楚辭體) 
 胡適日记全集, 第 1 卷 1906-1914  見不到 此篇佳作,可惜 。 胡適雖只花四小時(各章多有詳說) ,不過".......自視較勝馬蘇兩家譯本。一以吾所用體較恣肆自如 ,一以吾于原文神情不敢稍失,每委曲以達之。至於原意,更不待言矣。......"
 《先賢可畏》陳樂民先生說胡適是花"四個月"弄它的我想可能是記錯了。

 不知怎的,看這些墨寶 ,想起多年前時瑋與我去看漢先生的書法展......(陳樂民先生此書是書畫文情兼備)......







一脈文心《一脈文心--書畫中的陳樂民》

作  者: 陈乐民 著
  • 出版时间: 2010-4-1
中国画重在内蕴,如果抽掉了“文”的内涵,无论多么逼真,也是失去了中国画里最可宝贵的东西。这最可宝贵的东西就是书卷气,董其昌说的“士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做“知识分子气”。
——陈乐民

内容简介

陈 乐民(1930-2008)是他那代人中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历经社会变革,却始终没有放弃用良知和理性去思考中国现实,作为读书人,他以陋室为书 巢,将晚年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欧洲文明史,特别是启蒙时代以来的思想研究,不懈追问“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在考察欧洲公民社会和启蒙思想的 同时,他内心焦灼的是何以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能催生现代化。当陈先生投入到“中西之交,古今之异”的矛盾与思索时,拿起毛笔,用传统方式写字作画成了他的 最主要的消遣。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方式,让他真正保持了一种中国文人的自觉。

作者简介

陈 乐民(1930-2008),出生于民国时期的就是家庭,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后辗转就读于燕京、中法、清华、北大四座大学。1953年从北京大学西语系 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工作,70年代初转到“对外友协”欧洲处,80年代初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 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所长之职。晚年专注于欧洲学研究,出版有《欧洲文明十五讲》、《欧洲文明的进程》、《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主 编并作者之一)、《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史傅德对话,晨枫编译)、《启蒙札记》、《文心文事》、《徜徉集》等著作。写书作画是他最大的业 余爱好。

目录

编者的话
春蚕到死丝未尽
画里画外的父亲
艺海留踪
童年艺趣忆
人生行旅中的“中转站”
前贤可畏
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观后感
董其昌与南北宗
倪云林和余叔岩
诗中哲意
杜甫题书画诗
郑板桥论画竹
王羲之
董其昌
关于四山摩崖
《唐碑百选》见精神
关于“淡墨”
于右任楹联
一九九八年自作七律诗(读时文有感)
病亦有乐
日记摘抄:论诗画和文风
友人追忆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集中西“绅士”于一身
一片潇湘落笔端
岁岁年年满树花
自得之趣
条案之痛
一身跨两代

书摘插图

艺海留踪
童年艺趣忆
我好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儿。也许是七八岁吧。那时候,就在买茶叶的包装纸上画。“张一元”茶叶店的包装纸十分白净光洁,不印有字号的背面正好画画儿。每次家里买回茶叶,包装纸都给我留着。
后来发现家里藏有一套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就照着画,画石头、画树,放学回来就画。《芥子园画谱》是我的蒙师。那时,中山公园常有画展,只要有机会,也去看。
母 亲见我那么喜欢画,就出钱送我去“四友画社”去学。所谓四友,就是王仁山、杨惺坡、常斌卿、陈林斋。王画山水,杨画花卉,常画走兽,陈画人物。“四友画 社”就设在陈家。我喜欢山水,就从王仁山学。同时也是因为王既是邻居,又都是浙江籍京官的后裔,是我的父辈。王家比我家阔气,在北京家大业大,陈家住的就 是王家的房子。四友中,陈是唯一靠卖画为生的,最清贫,王仁山等常接济他。杨惺坡是个胖子,性格最爽,年纪最长,王等呼之为“大哥”。我印象中他似乎“学 问”最大。常斌卿人最老实,不言不语,他的画儿,我印象已不深了,只记得画马学郎世宁。
我从王仁山学山水画,但并不佩服他,觉得他的画太“死”,只是学“基本功”。王仁山师法清代王石谷,规规矩矩。王仁山只教怎么画,从不讲“画史”、“画论”。这方面的知识是靠我自己东看西看学的。
……





......資中筠畢業於清華大學,今年清華百年校慶,中共高規格紀念,胡錦濤發表講話。但資中筠在講話中透露,她收到請帖後拒絕出席清華百年校慶*。她說已經不認同現在的清華,清華就像一個大官,非常勢利,向權力和財力聚集。而中國名牌大學招天下英才而毀之,傷天害理。
資中筠說,大飢荒時期,包括他們夫妻在內的全國人民都愚昧,深信是自然災害以及蘇聯撤走專家所致。以彭德懷為首的右傾分子不愚昧,但他們被壓下去 了。否定兩個凡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等大討論很不徹底,啟了又蒙,蒙了又啟,剛剛看到一點亮光,然後又不讓說了。資中筠又批評,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不能夠實行西方那一套這種說法邏輯不通,再多理論也無法自然其說。......
關 於對國家和世界的看法,資中筠跳出以國家政府的角度考慮問題。她說,國強民不一定強、不一定幸福,「我越來越傾向於以個人為本來考慮,我現在不願意用『人 民』這個詞,因為『人民』這個詞已經被用爛了。」 中共黨章規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資中筠卻說,以「為人民服務」的名義危害了不知道多少生命和權益。
最後,資中筠以給《炎黃春秋》創刊20周年的題詞:還原真相、開啟明智、喚醒良知、推動革新與出席首發式的人士共勉。

* 參考《感時憂世》中2003年參加清華人文學院創設10周年的講話



 资中筠文集(政右经左版)

資中筠自選集


 《感時憂世》卷所收內容涉及公民社會、文化建設等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許多文字都是如鯁在喉,不得不吐之言。事實上,時格勢禁,並不能盡吐。而這種憂憤之思越到近年越強烈,從文章的年序中顯示出來。”

學術文章,多集中在《坐觀天下》卷,作者的文風大多“實話實說”,學術論文不似高頭講章,少“學術腔”,對普通讀者也很有可讀性,“不怕落敝帚自珍之譏, 在重新通讀自己二十、三十年前的一些文章時發現雖然時過境遷,卻基本上沒有過時。”有的觀點為作者首先提出,現已為更多人所理解和接受,盡管仍有爭議,例 如,美國對外行霸權,對內行民主,並行不悖。

《士人風骨》卷所收文章,寫于1996—2010年間。第一組文章主要討論知識人的精神家園;第二組文章多是基于歷史題材的心得。她說︰“家國情懷、憂國 憂民,和對‘道’的承載,依然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間,現在轉化為對嚴重的時弊和改革倒退的憂慮、對普世價值的追求,還有拒絕遺忘,追尋和揭示歷史真相的努 力。”

《不盡之思》收錄了作者追憶往事的一些文章。它好像是一部黑白電影,冀朝鼎、廖承志、宗璞、袁同禮、鋼琴老師劉金定、胡志明、美國中國問題專家鮑大可等人與事、地與物,躍然紙上,其中有好些鮮為人知的事,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人事反映了這幾十年的歷史。

《閑情記美》所收文章時間跨度大,寫于1980—2010年間,可從中看到作者作為學者之外性情的一面。內容涉及作者所寫的序跋或讀書隨筆、域外風情、音樂隨感和記憶等較為私人化的問題,展示了作者在美學、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的獨特視角和觀念。

詳細資料

  • 規格:精裝 / 普級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感時憂世》
《士人風骨》
《坐觀天下》
《不盡之思》
《閑情記美》



陳樂民,資中筠 是清華大學的"一等婚姻" (兩人都是清華畢業生 可惜陳樂民過世了)


資 中筠生於1930 年,湖南人,系中共黨員。1951畢業於清華大學,精通英、法文,從事外交工作。1953年調入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之後派駐維也納。1959 年,與丈夫陳樂民受命回國。資中筠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翻譯。參加了尼克松訪問中國大陸以及隨後美國參眾兩院領導人訪問中國大陸團的全程接 待,並參加基辛格若干次訪問中國大陸的接待。改革開放之後,資中筠到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任研究員,曾任所長、《美國研究》主編。陳樂民到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任研究員,曾任所長、歐洲學會會長。


目錄中一點點的補記可作為"潘光旦與胡適"的一些參考

學海岸邊





第一分

讀書偶得
無韻之離騷
巴爾扎克《公務員》譯本序兼及 《流蕩王孫》
經久不衰的完美境界
細哉文心
茶煙香裊逗高歌 : 從潘光旦《鐵螺山房詩草》 想到的 (陳樂民)
坐視世界如恆沙
歷史的觀念
不見人間寵辱驚

第二分

旅美書簡一束
總統早褥
“威爾遜中心”引起的遐想 (資中筠)
鋼琴引起的喜與憂
自由選擇與墮胎、同性戀及其他
另一種兩極分析
洛克莫勒基金會 (資中筠 我去年/前年的書中可能引過此篇)

第三分

中西文化
中西之交 義理分殊
非作調人,稍通騎驛
哲學家的足跡和沉思
雜說戴震與笛卡爾 (陳樂民此短篇引胡適" "用實用主義來補救空疏" 目的在於"用經學來代替理學""
康德與中國哲學
理性‧人性‧文人
伏爾春與啟蒙
第四分
雜感
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
“陰盛陽衰”辯
清華園里曾讀書 (記潘光旦當圖書館館長的一段話) (資中筠)
留得天籟在人間
一片加憶

啟蒙札記:陳樂民


作者简介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