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李零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學》《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繁體字版書。
李零:在波斯打開世界歷史之門│好書推薦
▶️伊朗,舊稱波斯。波斯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央,古代世界互相交流的關鍵樞紐,波斯帝國不僅是伊朗高原的大一統,也是近東古國的大一統——從字面意義上講,堪稱另一個「中國」。同時,在所有早期帝國中,伊朗的三大帝國也與秦漢隋唐時期的中國最相似,在絲綢之路東西交往的歷史上,伊朗與中國的關係也最密切。
這本小書,收入的是作者討論考古、文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並不是全部:凡與作者已出版的書重復,一般不再收入;已經寫出,還湊不夠一組(主題明確的一組),也暫時擱置一邊。它是以“人山與出塞”為主要話題,兼收其他作品,按討論對象不同,分為八組。
內容簡介 · · · · · ·
《入山與出塞》一書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先生於二〇〇四年出版的論文選集,除了〈自序〉與〈後記〉外,全書共收錄了二十九篇文章,分為「寫在前面的話」,「翁仲研究」,「有翼神獸研究」,「早期藝術中的宇宙模式」,「早期藝術中的神物圖像」,「淅川楚墓研究」,「楚國銅器研究」與「讀書偶記」八大部分,探討的課題牽涉廣泛且豐富多元.文章內容多由考古遺物遺跡入手,結合歷史學,藝術史與古文獻學等研究取徑,重新審視中國上古史中,所謂「中國文化」或「華夏文化」形成與發展的軌跡.
本書名為《入山與出塞》,開宗明義即表明作者欲從「入山」與「出塞」兩個角度出發,解釋中國上古文明演變的特色.在全書首篇〈入山與出塞〉一文中,作者大略敘述他近來關注的兩個研究課題:中國古代的祭祀遺址,以及考古發現的外來影響(頁3,10).前者(入山)強調中國在上古時代,早已發展出自身獨樹一格的文明特色...
目錄 · · · · · ·
自序
一、寫在前面的話
人山與出塞
說“祭壇”和“祭祀坑”
二、翁仲研究
翁仲考
讀《絲綢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三、有翼神獸研究
論中國的有翼神獸
再論中國的有翼神獸
獅子與中西文化的交流
說中國古代的鎮墓獸,兼及何家村銀盤上的怪鳥紋和宋陵石屏
四、早期藝術中的宇宙模式
楚漢墓葬中的帛畫和中國壁畫墓的起源
跋石板村“式圖”鏡
跋中山王墓出土的六博棋局
說漢陽陵“羅經石”遺址的建築設計
五、早期藝術中的神物圖像
馬王堆漢墓“神祇圖”應屬闢兵圖
湖北荊門“兵避太歲”戈
琉璃閣銅壺上的神物圖像
《琉璃閣銅壺上的神物圖像》補遺
六、浙川楚墓研究
“楚叔之孫翎”究竟是誰
再論淅川下寺楚墓
化子瑚 淅川楚墓
七、楚國銅器研究
關於銅器分類的思考
論楚國銅器的類型
楚鼎圖說
八、讀書偶記
灤平營坊村出土的獸面石人
三件有趣的繭形壺
說匱
王莽虎符石匱調查記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上的文字和動物圖案
中國的水陸攻戰圖和亞述的水陸攻戰圖
格魯吉亞青銅帶飾上的鳥首羽人.
後記
一、寫在前面的話
人山與出塞
說“祭壇”和“祭祀坑”
二、翁仲研究
翁仲考
讀《絲綢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三、有翼神獸研究
論中國的有翼神獸
再論中國的有翼神獸
獅子與中西文化的交流
說中國古代的鎮墓獸,兼及何家村銀盤上的怪鳥紋和宋陵石屏
四、早期藝術中的宇宙模式
楚漢墓葬中的帛畫和中國壁畫墓的起源
跋石板村“式圖”鏡
跋中山王墓出土的六博棋局
說漢陽陵“羅經石”遺址的建築設計
五、早期藝術中的神物圖像
馬王堆漢墓“神祇圖”應屬闢兵圖
湖北荊門“兵避太歲”戈
琉璃閣銅壺上的神物圖像
《琉璃閣銅壺上的神物圖像》補遺
六、浙川楚墓研究
“楚叔之孫翎”究竟是誰
再論淅川下寺楚墓
化子瑚 淅川楚墓
七、楚國銅器研究
關於銅器分類的思考
論楚國銅器的類型
楚鼎圖說
八、讀書偶記
灤平營坊村出土的獸面石人
三件有趣的繭形壺
說匱
王莽虎符石匱調查記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上的文字和動物圖案
中國的水陸攻戰圖和亞述的水陸攻戰圖
格魯吉亞青銅帶飾上的鳥首羽人.
後記
李零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專注於先秦考古及古漢語研究,在出土簡帛、《孫子兵法》、中國古代方術等研究領域久負盛名。主要著作包括:《孫子古本研究》、《吳孫子發微》、《中國方術考》、《中國方術續考》、《郭店楚簡校讀記》、《花間一壺酒》、《兵以詐立》、《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去聖乃得真孔子——《論語》縱橫談》**、《人往低處走——《老子》天下第一》**、《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