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日本民俗文化誌──文化基層與周邊之探索》Kokubu Naoichi · 國分直一

《日本民俗文化誌──文化基層與周邊之探索》Kokubu Naoichi · 國分直一
 柳田 國男《明治大正史•世相篇》
柳田國男 『遠野物語』(とおのものがたり)1910年;1976年 『遠野物語』森山 大道

柳田国男 『海上の道』

"遠野物語(とおのものがたり)是柳田國男在1910年(明治43年)發表的傳說集。日本民俗學的名著



Title: 組曲「遠野物語」 (Meaning "Suite: The Legends of To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sYXuq6ISQ
森山 大道(もりやま だいどう、本名:-ひろみち、1938年10月10日 - )は、日本写真家

1976年 『遠野物語』(朝日ソノラマ
Tales of Tono. Asahi Sonorama, 1976







Amazon.com: Daido Moriyama: Tales of Tono (9781938922022 ...

https://www.amazon.com/Daido-Moriyama-Tales-Tono/dp/1938922026







Amazon.com: Daido Moriyama: Tales of Tono (9781938922022): Daido Moriyama, Lena Fritsch, Simon Baker: Books.




https://vimeo.com/81949773









柳田 國男(やなぎた くにお、1875年明治8年)7月31日 - 1962年昭和37年)8月8日)は、日本民俗学者官僚。現在の兵庫県神崎郡福崎町生まれで、最晩年に名誉町民第1号となった。没後に正三位勲一等。当時の池田首相が「民間人とはいえ、これだけの人物に瑞宝章では軽い」と発言し旭日大綬章が供えられた。帝国憲法下の農務官僚貴族院書記官長、終戦後から廃止になるまで最後の枢密顧問官に就いた[1]

柳田國男(1875年7月31日-1962年8月8日)是一名日本民俗學者。
1875年生於兵庫縣,是儒學者松岡操的六男。松岡家是醫生的血統。東京帝大法學部畢業。他是日本從事民俗學田野調查的第一人,他認為妖怪故事的傳承和民眾的心理和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將妖怪研究視為理解日本歷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早期的作品《遠野物語》詳述天狗河童座敷童子山男,使這些妖怪聲名大噪,蔚為主流。他一生思想與思考方法盡在《妖怪談義》這本書中。他在大學期間並沒有學習過民俗學,是一邊工作一邊從事民俗學的開拓和研究,之後成為大學教師,並且在二次大戰後將民俗學從「在野的」學問,變成大學正式的研究科目,被尊稱為日本民俗學之父。後人整理成《柳田國男全集》全32卷。

明治維新生活史(簡體書)


ISBN13:9787538750898
出版社: 時代文藝出版社
作者:(日)柳田國男
裝訂/頁數:精裝/348頁
出版日:2016/02/01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柳田国男,日本民俗学家、诗人、思想家。1875年,生于兵库县;1900年,东京大学政治专业毕业;早年曾投身于文学事业,三十岁时离开文坛,开始研究民俗学;曾任《朝日新闻》评论员,1932年辞职后,专攻民俗学,创立了民间传说会、民俗学研究所;1951年荣获日本文化勋章。他是日本从事民俗学田野调查的第一人,日本民俗学创立者。主要著作有《远野物语》《桃太郎的诞生》《民间承传论》《国史与民俗学》《关于先祖》等,后人整理成《柳田国男全集》全32卷。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章 映入眼中的世相 001
一 新色音论 001
二 染物师与禁色 003
三 幻想成为现实 006
四 牵牛花的预言 009
五 从棉花到人造绢 012
六 对于流行的误解 016
七 职业装的搜索 020
八 布袜与木屐 024
九 时代之音 028
第二章 食物的个人自由 031
一 村之香 祭之香 031
二 小火锅和火锅料理 034
三 珍贵的米 038
四 鱼烹饪法的变迁 042
五 蔬菜和盐 046
六 菓子和砂糖 050
七 肉食的新日本式 053
八 外出吃饭 058
第三章 家与居住舒适度 063
一 脆弱的住房 063
二 小屋与长屋的修炼 066
三 从窗户纸到窗玻璃 070
四 卧室与棉织睡衣 074
五 房间和坐垫 077
六 出居的衰微 081
七 木材的浪费 084
八 庭园艺术的诞生 089
第四章 风光推移 093
一 山水与人 093
二 都市与古迹 096
三 远眺大海 099
四 田园的新色彩 103
五 山巅变水田 106
六 武藏野的鸟 109
七 属于家庭的动物 113
八 与野兽交往 116
第五章 故乡异乡 119
一 村庄的奋发 119
二 街道的人气 122
三 了解异乡 127
四 观察世间之目 130
五 地方抗争 133
六 岛与五箇山 137
第六章 新交通与文化输送者 141
一 人力车的发明 141
二 进入自行车村 144
三 火车的巡礼本位 147
四 水路的变化 150
五 旅行与商业 152
六 旅行之道的衰微 157
第七章 酒 161
一 需要喝酒的社交 161
二 酒屋之酒 165
三 浊密地狱 168
四 无酒日 170
五 酒与女性 173
第八章 恋爱技术的消长 177
一 非小笠原流的婚姻 177
二 高砂业的沿革 181
三 恋爱教育的旧机关 185
四 临时契约 188
五 殉情文学的兴起 191
第九章 家族长存的心愿 197
一 家长的拘束 197
二 灵魂与土地 199
三 明治的神道 202
四 武士家族和家庭迁移 206
五 职业分化 209
六 家庭情结的发展 213
第十章 生产与商业 217
一 本职工作与副业 217
二 农业的一个优点 221
三 渔民家业的不安 225
四 产能过剩 229
五 商业的利与弊 233
第十一章 劳动力的分配 237
一 农民工劳动力的统一管 237
二 家乡的力量和移民 241
三 女性的劳动 243
四 职业妇女的问题 246
五 亲方制度的崩溃 248
六 海上从业者的将来 252
第十二章 贫穷与疾病 259
一 衰退与贫困 259
二 新的灾祸 262
三 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 265
四 医生的掣肘 270
五 孤苦无依和社会病 274
第十三章 从众心理 277
一 组织的自治与联系 277
二 由互助会而来的无尽业 281
三 青年团和妇女会 285
四 流行的各种经验 289
五 运动与参与人数 292
六 弥次马心理 294
第十四章 鹤立鸡群的英雄 299
一 期盼英雄的出现 299
二 选手的养成 303
三 亲分割据 306
四 落选者的行踪 310
五 恶徒的衰败 313
第十五章 改善生活的目标 319
跋 327



日本民俗文化誌──文化基層與周邊之探索》 · 國分直一

日本民俗文化誌--古層とその周辺を探る 作者 : 國分直一




日本民俗文化誌--文化基層與周邊之探索
作者 : 國分直一
出版時間 : 2011/9/22
出版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裝訂 : 精裝


日語原文 国分直一
假名 こくぶ なおいち
平文式羅馬字 Kokubu Naoichi

有「全方位的民族考古學者」之稱的國分直一教授 (1908~2005)以其史學與考古學的學術專長,於1933年於臺北帝大時期在臺灣進行人文歷史環境的研究工作。至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與金關丈 夫一同被國民政府留任,於臺灣大學繼續相關教學與研究工作,至1949年回日本定居教學。臺大人類學系的陳奇祿教授、宋文薰教授均曾為其得意門生。
國分教授學術態度嚴謹,著述勤奮,主要學術領域擴及日本、韓國、中國、琉球與臺灣等地區,藉由海洋潮流-黑潮文化之概念組織各民族文化之關係,其研究的深 度與廣度,至今仍少出其右者。重要著作有《環中國海民族文化考》、《台灣考古誌》、《台灣的民俗》等,教授筆耕不輟,至2005年(96歲高齡辭世前)留 下《日本民俗文化誌》書稿。 國分教授的畢生典藏豐富,臺大圖書館自2008年5月起,即積極爭取家屬同意將教授畢生收藏贈送台大,至2010年6月,該批圖書資料與典藏文物終於運抵 臺大圖書館,散置海外的臺灣史前文物重歸故土意義非凡。教授遺作《日本民俗文化誌》於2011年9月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同步出版日文原文及中文譯本,同 時,臺大圖書館隆重邀集了臺灣、日本、韓國等十多位學者舉辦「全方位的民族考古學者─國分直一 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分直一著作展」、「國分直一藏書與標本文物展」、「《日本民俗文化誌》新書發表會」等系列推廣活動。(活動詳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 館 國分直一學術研討會 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328)




本書主要收錄國分直一教授自1970年代以後的文章,內容上雖然多以日本考古課題為主,但實際上的論述範圍則廣及東亞的大陸與海島,即其所稱之東亞地中海 區域。議題則包括考古、語言、民俗、民族與文化人類學等各領域,處處展現國分先生自始以來過人的豐富組織力。整本書也像是一本東亞古代文化的大辭典, 詞目脈絡分明、交織出現於各個議題中。
在臺灣考古研究方面,本書在臺灣史前族群的來源與去向、風俗的形成與影響,或史書中的臺灣等議題上提供了動人的思考方向。除此,日本與臺灣同樣位於東亞大 陸沿海,一方面有著海島的性格,另方面卻自始以來同樣受到東亞大陸的影響,因之日本的考古研究對臺灣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文引自: 陳有貝, 2011,「國分直一與臺灣考古學」,《日本民俗文化誌》序)




海外遺珍返歸故土/陳雪華
臺灣原住民與東亞地中海──國分直一教授學術志業下的番人想像/孫大川 Paelabang danapan
把眼光拉高到整個亞太地區 用更大的視野探討民俗文化/楊南郡
國分直一與臺灣考古學/陳有貝
代序
思念國分直一和馬淵東一兩位恩師──給木下尚子教授的公開信/宋文薰
國分直一教授的不朽貢獻/木下尚子

第一篇 作為終點站的列島
第一章 東亞的終點站  探索我國列島文化的基層
序章
一、更新世的日本列島
二、繩文人的祖先集團登場
三、繩文草創期陶器最早出現的地區和情形
四、繩文早期以後的九州  鹿兒島縣上野臺地遺址的特別巡禮
五、東日本繩文社會的確立與發展  關於東北的狀況
六、列島的北邊和南海島嶼地方

第二章 日本文化的形成  雙重構造的形成與發展
序章
一、基層集團的形成  繩文人的祖先出現
二、日本人與文化底層構造的形成
三、國家的形成與地區的抵抗
四、民俗文化上國家層次的與地區、村落層次的傳統

第三章 『魏志』倭人傳的倭地與倭人觀
一、倭地的方位觀
二、東海地區倭的世界

第四章 古代的船與造船技術
一、探索半構造船的出現
二、關於造船技術  獨木船到構造船  徐瀛洲的發現
三、彌生時代的渡洋船

第五章 海上之道與神功傳說

第六章 日本民族和其週邊  和金關丈夫、村山七郎兩位教授對談
一、地名的問題
二、適用語言年代學
三、和南島語的對比
四、之前都為人所忽略的問題
五、語言中所見臺灣與琉球的關係
六、原始的薯類栽培和神話
七、臺灣的高砂族語言
八、琉球諸島周邊更新世人
九、南島史前時代研究的進展
十、朝鮮語和南島語的關係
十二、朝鮮半島南島語的阿爾泰化
十三、委=倭的相關問題
十四、日本語的阿爾泰化
十五、透過南島語成立的比較語言學
十六、琉球語當中發現的通古斯系要素

第二篇 栽培、社會、思想
第一章 史前古代的栽培
一、關於史前古代的栽培
二、日本的稻作原鄉

第二章 史前古代社會
一、社會的特徵  關於雙分組織
二、原山支石墓的意義
三、律令政治與雜穀社會
四、古代日向  畿內系政治事例與土著社會

第三章 古代的西國與東國
一、豐國和常陸國  風土記中的西國與東國
二、古代的東國  和西方的差異以及關聯

第四章 東北的海與河,以及愛奴語族  遙遠的足跡
一、東北的海、人和動物
二、愛奴語族的活動痕跡和大陸系種族的出現
三、壓制蝦夷的北征和山夷的形成
四、東北與九州  再看社會組織
五、中世的蝦夷
六、團獵和鮭、鱒的漁獵

第五章 繩文人的思想和語言  再考
一、空白與空間的不安
二、推測的繩文人語言

第六章 史前古代社會中的時間

第七章 先史古代人的夢

第八章 從人類學的立場看  家族相關的問題
一、序言  問題的設定
二、家族與社會
三、結語─戰後日本社會的結構變化與家族

第三篇 探索民俗
第一章 民俗學與考古學

第二章 巫術及其功能
前言
一、維納斯的出現
二、薩滿與巫術
三、習俗的規範
四、二重的性
五、死後的世界

第三章 身體裝飾與民俗
一、關於裝飾品
二、面具、裝扮和身體變相
三、化妝和假髮

第四章 倭人的風俗

第五章 習俗所見支那海各地區間的關係

第六章 雙性的神人  男人=女人  以南西諸島為例

第七章 都市和鄉村的民俗
前言
一、都市和鄉村
二、都市和鄉村的儀式祭典

第八章 近世知識分子的地方風俗發現之旅
代序
一、學者對民俗的關心
二、本草家所見的地方文化
三、名越左源太和奄美大島

第四篇 附篇
第一章 王健群的『好太王碑研究』

第二章 柳田國男與「海上之道」

第三章 えとのす   Ethnos in Asia   運動始末記
一、長年來的構想
二、不被看好
三、關於 W. Eberhard 教授
四、關於編輯與企劃
五、拜訪愛奴的村落
六、充滿起伏的韓國之旅
七、沒有為民族學點燈
八、再度探討的東北民俗

後記


序一:陳有貝‧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觀看國分先生的文章,他總是能帶著我們跨越海洋,來到台灣島周邊甚至更遠的地方,比較文化風俗的異同,找尋文化族群的親緣。與其說國分先生研究的特點在於多學科的綜合,不如說考古學原本就該是沒有學科的限制,國分先生的努力與成果便是這個概念的最佳驗證。
國分先生以96歲高齡於2005年去世,生前於考古研究從未間斷。2010年台灣大學除了將其遺稿以本書整理出版外,亦將他在山口縣家中的收藏品運送來 台,其中主要便是他過去於台灣所收藏的考古標本,這批標本件件都有著當年的記錄,有些也已發表於論文或專書。重新「發掘」這些「遺物」,藉此也透視到了器 物背後-這位一生對台灣考古充滿熱情與堅定意念的人。

序二: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

本 書談的雖然是日本文化及國族的起源與構成,但其視野卻遍及整個東亞,從北方的寒帶到南方的亞熱帶,通過海域、陸路,結合各種專業領域和民俗調查,呈現一個 既分享這整塊區域之文化元素,卻又具有獨特面貌的日本文明。誠如國分教授在後記所說的,這是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國族論述的「新動作」,我沒有能力評斷這個 新動作對日本本身的意義,但做為一個台灣的原住民,國分教授等人所開啟的視野,卻清楚地提供了一個以臺灣為起點的歷史地理座標。教授的研究,特別強調台灣 等地南島文化的重要性。如果「東亞地中海」的概念真如先生等人所理解的,可以做為環東中國海領域歷史、文化詮釋的另一扇窗戶;那麼,我們對臺灣、對原住民 的地位應該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評價。長久以來,臺灣歷史、文化意識的形塑,總是圍繞在中國史地和漢族文化圈內打轉,即使到了今天,還是跳不出統、獨的糾葛。 面對全球自然環境議題的急迫性以及網路時代的來臨,即便晚了半個多世紀,臺灣是不是也應該開始有一些「新動作」呢?我們將如何看待台灣在整個東亞的位置? 做為遼闊南島語族的重要成員,臺灣原住民可以提供一個什麼樣具有遠見和想像力的觀點?

序三:楊南郡‧國立東華大學名譽博士

在 本書裡,國分教授運用民俗文化與考古學,探討日本民族的源流與位居「東亞地中海」終點站的日本列島文化。他提出早年日本也曾有巫術、避邪、拔齒、紋身等身 體毀飾,以及運用貝類裝飾等習俗,與台灣高山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在文化、習俗與規範上,有類似的共通性。這樣的思考,不再侷限於單一的地區,而是把眼光拉 高到整個亞太地區海島民族,用更大的視野來探討民俗文化的異同。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