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藍麗娟《李遠哲傳》(2016);《鄉園‧彩筆‧李澤藩》居里夫人了不起



李遠哲受到居里夫人(或稱「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所以他的設備創新,"很少"申請專利......其他還有感人的事,應該多參考、


陳音卉──和葉家成
<居禮夫人譯名爭議 - 看看波蘭、法國、諾貝爾基金會怎麼說? >
昨天各媒體對於「居禮夫人」譯名有大篇幅的報導,主要是因為新課綱課審大會討論是否將「居禮夫人」改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 Maria Skłodowska-Curie),引起熱烈討論。
Emilia老師身為「中華民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審 譯會波蘭語組審譯委員,今天來和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居禮夫人是波蘭人,嫁給法國夫婿皮耶·居禮,得過兩次諾貝爾獎,那麼我們來看看波蘭、法國、與諾貝爾獎基金會如何稱呼居禮夫人。#請搭配本文附上的照片參考
🇵🇱️依照波蘭習俗,女性在結婚後大多「從夫姓」,也就是夫姓取代本姓。在法國也有相同的習俗。不過有部分女性希望保留本姓,所以改為「本姓+夫姓」,居禮夫人就是其中一位。她保留原本的波蘭姓氏(某種程度上是波蘭意識的表現)再加上夫姓。例如居禮夫人原本的全名是:Maria Skłodowska(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和居禮先生結婚後全名改為:Maria Skłodowska-Curie(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
🇨🇵️居禮夫人的全名,順序上來說,在法國有一點點不同。法國的夫姓會在本姓之前,所以是:Maria Curie-Skłodowska。
🎖️居禮夫人獲得兩次諾貝爾獎,分別是物理獎與化學獎。根據1911年諾貝爾獎證書,獲獎者為:Maria Skłodowska-Curie(請注意,居禮夫人選擇的是波蘭順序!)。值得一提的是,居禮夫人發現化學元素釙(Po)與鐳(Ra),其中釙(Po)的拉丁文名稱是Polonium,也就是「波蘭」。居禮夫人將重大發現獻給自己的民族,與波蘭共享榮耀。當時的波蘭處於被瓜分的狀態,居禮夫人的愛國情操令人十分感動!
不論在波蘭、法國、諾貝爾基金會,皆以「全名」稱呼居禮夫人,所以課審大會委員提出這個建議並無不妥,反而有助於與世界接軌,而且平心而論,使用全名(正名)是對居禮夫人的尊重。僅以「居禮夫人」簡稱對世界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真的是蠻不敬的....
不過「居禮夫人」這一稱呼在台灣行之有年,如果真的要改,確實會引起騷動。主要原因可能是那非常長的原名讓人卻步。
👩‍🏫Emilia老師建議,現階段在課本上可以兩者並用,將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列出,並以台灣慣用別稱「居禮夫人」輔助解釋。除了對居禮夫人表達尊重並與世界接軌,也不致於讓習慣中文簡短譯名的人無法適應。
🤔然而,我們確實應該藉由這件事情好好思考,用「本名」稱呼這位偉大的、影響世界與醫學甚鉅的科學家,難道不對嗎?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地將她的本名記下來嗎?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 #居禮夫人 #MariaSkłodowskaCurie

波蘭臺北辦事處 / Biuro Polskie w Tajpej
12 小時
最近教育部召開十二年國教課綱審議委員會審議大會,會中有課審委員提到應該注意性別平等議題,並以我們波蘭的驕傲──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女士為例,建議如果教科書提到時,能夠使用她原本的姓名,而非是只用「居禮夫人」來代替。
小編看到這個新聞後覺得很開心。雖然在台灣大家習慣把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女士叫做居禮夫人,不過她不單單只是居禮先生的太太,也是第一個獲頒諾貝爾科學獎的女性,更是目前唯一個在兩個不同精密科學領域獲頒諾貝爾獎的傑出波蘭科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於列強第三次波蘭瓜分的時空背景,一生以祖國波蘭為豪,並且在發現新化學元素後,將它命名成「Polonium」,也就是從波蘭的拉丁文Polonia轉化而來,中文就是大家熟悉的「釙」。
在歐洲,大家都知道她叫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而不是「居禮夫人」,教科書裡也同樣是用她的全名來介紹她的事蹟,歐盟的人才培育計畫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也是採用她的全名。小編很高興課綱委員能提出這一點,讓大家能更清楚認知到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相關閱讀:
諾貝爾獎官網關於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的介紹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11/marie-curie/facts/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博物館http://en.muzeum-msc.pl/
*****
漢清講堂下季即將推出【讀 藍麗娟著《李遠哲傳》(2016)】

我們曾說,沒有索引的書要慢一點處理。
呼籲重視索引的編制:
彭瑞金、陳芳明兩教授寫的台灣文學史,日譯本都有索引,台版反而從缺。
(《李遠哲傳》(2016)中提到2018年過世的兩位名人或其著作,本書四十多萬字,很不容易找:楊國樞(1932-2018)到清華大學演講,教授門聽學生的建議,搶去坐第一排,免得被教官們占據,演講後無法"問答"。註解中引沈君山的《 浮生後記:一而不統 》 ( 沈君山著 。2004 ),說明李遠哲曾是台灣當局的"灰色名單"之人物。)
藍麗娟的《李遠哲傳》,內容充實、平衡,寫得相當不錯,很值得討論。


李遠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李遠哲
李遠哲(英语:Yuan-Tseh Lee,1936年11月19日-),生於新竹市,化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學士院名譽會員。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94-2006年),國際科學 ...
創辦中央研究院原子與 ... · ‎參與教育改革 · ‎參與政治 · ‎簡易年表李遠哲傳


Image result for 李遠哲

作者:藍麗娟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861335957
字數: 419,943
李遠哲唯一授權,榮獲諾貝爾獎三十週年紀念傳記
★【特別邀請】藝術家朱銘為書名題字
★【特別收錄】李遠哲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關鍵手稿x百餘張首度公開的珍貴影像


他,帶領臺灣在科學和人文關懷進入國際視野

李遠哲是讓中研院躍登國際學術版圖的關鍵推手,也是突破國際外交,在許多國際場合上為臺灣發聲的科學家。

一九八六年榮獲諾貝爾獎後,他毅然放棄海外高薪與研究資源回到臺灣,數十年來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為家鄉開創出一條美好的路。現在的他,是臺灣社會永遠的義工,守護著新一代的青年,引領他們探索知識、懷抱信念,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

本書為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唯一授權、最翔實的人生傳記。

作者透過對相關人士大量訪談,收集與梳理相關史料、報導,勾勒描繪出李遠哲八十年傳奇人生中曲折起伏的生命歷程,以及他立定志向、成為具人文關懷的偉大科學家的夢想之路。

作者耗費多年心力,以既熱情又冷靜俐落的報導文學筆觸。寫下一個時代下少年的奮鬥故事,生動刻畫出李遠哲一路成長,勇敢挑戰不可能、絕不妥協的堅毅身影。她引領讀者一窺李遠哲在每個得來不易的成就,以及對深愛的臺灣篳路藍縷的付出背後,那始終如一的理想與熱情。

作者簡介

李遠哲

一九三六年生,臺灣新竹人,臺灣大學學士,清華大學碩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曾先後擔任勞倫斯放射實驗室和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一九六八年任教芝加哥大學化學系,一九七四年轉任母校柏克萊加州大學化學系教授暨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首席研究員。一九九四年回國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二○○六年十月卸任後,受聘為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二○○八年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二○一一年至二○一四年出任會長並領導理事會實踐「促進國際科學合作,造福人類社會」之宗旨;並與卅一個國際學會會員和一二二個國家會員攜手推動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相關工作。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化學動力學、反應動態學、分子束等。目前為中央研究院、美國藝術科學院、世界科學院、梵蒂岡宗座科學院等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德國哥廷根科學院等海外院士,日本科學院、匈牙利科學院、印度國家科學院、馬來西亞科學院等榮譽院士。榮獲的重要學術獎項包括一九八六年獲頒之諾貝爾化學獎,以及美國國家科學獎章、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法拉第獎、美國化學學會的哈里遜‧豪獎、彼得.迪拜物理化學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獎。除上述之外,還曾獲得其他多種榮譽,包括四十二所大學頒贈的榮譽博士學位(二○一五年十二月止)。並獲法國政府頒贈之國家功勳勳位──大軍官勳章(French National Order of Merit, Grand Officer)等數國勳位。他也參與各種國際學術諮詢與社會服務工作,長期關心並致力於科學及教育發展、兩岸關係、全球急速減碳以遏制地球暖化等問題。

藍麗娟

政大新聞所碩士、政大廣電系學士。第五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類首獎得主。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民視新聞部編輯。書籍作品包括:《李遠哲傳》《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堅定信念——肝病世界權威陳定信的人生志業》《我的環台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車環島日記》《果然台灣——種出在地的幸福》《不上班去釀酒──葡萄園教我人生四堂課》等十四本書籍。

 目錄列表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