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中國文字學》《碎錦零箋》《舊墨二記》




寫《中國文字學》的有些名家 譬如說
陳夢家在抗戰時寫的北京:中華2011 修訂本.
吾友蘇錦坤先生認為領先時代60年

内容简介   · · · · · · 

目录  · · · · · ·

文字學甲編 一九三九年夏訂本第一章 古文字學的形成 一、古代的小學與文字學 二、秦漢的字書與說文解字 三、文字學與古器物學 四、歷代文字學的簡史 五、文字學的内容和分期第二章 文字的開始及其基本類型 一、文字的開始和創造者 二、文字的起源 三、文字與圖畫 四、圖畫語言與文字 五、文字的基本類型 六、文字的新分類第三章 漢字的結構 一、論“文” 二、論“名” 三、論“意”“義” 四、論“字” 五、論“形指” 六、结論第四章 傳統的六書說 一、總論六書 二、象形指事會意 三、形聲 附:說省聲(朱德熙) 四、假借 五、轉注 六、結論第五章 字體變異的原因 一、字體變異的原因 二、書寫的方法、材料與工具 三、官書和民書 四、復古和存古 五、書寫的手續 六、史與工第六章 歷史上的字體 一、總說: 二、大篆 三、小篆 四、隸書 五、古文 六、奇字 七、刻符 八、蟲書——鳥書 九、摹印——繆篆 十、殳書 十一、署書 十二、說文中所有的字體 十三、附論秦文第七章 古文字材料 一、甲骨文 中國文字學 一九四三年重訂本第一章 第一節 古代的小學和字书 第二節 說文解字的完成 第三節 說文學與古文字學 第四節 文字學的材料、分期、方法和内容第二章 第一節 文字的開始 第二節 文字的起源 第三節 文名字與形音義 第四節 文字的基本類型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ALAEOGRAPHYPART ONE Chapter i HistoriCal Survey l.Introdtlction 2.Hsiao-hsueh and Liu chia 3.HistoriCal MaterialS on Hsiao-hsueh before the Shuo Wen 4. The Shuo Wen and Its Forerunners 5. The Study of the Shuo Wen and PalaeographyPART TWO Chapter ii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haracters 1. Time of Origin 2. The Derivation of the Chinese Written Form 3. The Terms for 'Character' 4. The Basic Types of Chinese CharactersPART THREE Chapter iii Structure 1. The Pictograph 2. Form 3. Sound 4. Meaning 5. The Phonetic-compound出版后记
潘重規著的*  台北:三民出版社2004

 *文字之學,必須貫通古今,亦須糾正敵對分歧的觀念,使割裂融通為一體,萬變歸乎於一本;唯其如此,方能使中國文學保持完整永恆的生命,民族文化纔能樹立 堅固不拔之根基。  本書作者以浸淫國學數十載的功力,分析比較中國文字的構造法則、文字流傳解說的歷史,進一步肯定推崇《說文解字》在文字學上的地位與 價值。繼而分別說明文字書寫工具的源起與沿革;上下縱論中國文字的演變,從鐘鼎彝器甲骨文乃至於歷代手寫字體,莫不加以詳細而清晰之闡述。書後更附上各時 代文字的拓本碑帖圖片,以及三篇各自獨立的相關論文。藉由本書,讀者將可充分了解中國文字之優越性,以及中國文化之淵深廣博。潘重規 (1908?2003),安徽省婺源縣(今江西婺源)人。193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曾任東北、四川、暨南、安徽等大學教授,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國文 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1973年自中文大學退休,應聘為法國巴黎第三大學博士班 客座教授。返臺後,先後擔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所長兼文學院院長,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著有《中國文字學》、《中 國聲韻學》、《亭林詩考索》、《論語今注》,以及「敦煌學」、《紅樓夢》的相關著作、論文數十種。潘先生畢生從事敦煌學研究,並且積極獎掖後進,培育繼起 的研究人才,不但開創了臺灣敦煌學,更倡導敦煌學的國際化與現代化,於國際敦煌學發展之影響,可謂既深且鉅。曾獲法國法蘭西學術院漢學茹蓮獎 (Julian Price)、韓國嶺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敦煌研究院榮譽院士、臺灣行政院文化獎,並於2000年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獲中國國 家文物局、甘肅省人民政府及敦煌研究院頒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貢獻獎」。

作者:
2010.11.02坤先生來訪
他送給洪醫師和我東方美人茶 並教我如何泡 90度沖開約1分鐘

他送 附一張日本菜單 “御獻立 MTI 社樣……平成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總料理長 天野悌浩”/以及 《當代 199期》

1212 重拾此書
引趙蘿蕤 Lucy Chen 的"我與艾略特" (pp. 50-1)
趙蘿蕤博士1952年"家用帳" (p. 27)
夫婦合影 背景為陳夢家所藏的芾真跡 不知現在流落何處 (p.17)
余國籓先生寫過趙老師翻譯惠特曼草根集 美國友人十來年持續的支持 參見
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台北:三民 2010 )


"一般為他人寫的序言,往往充斥著浮誇的溢美之詞,或是籠統、言不及義的照本宣科,讀之乏味,令人生厭;但余英時教授這本書所收錄的幾十篇序文,卻都沒有這 個問題!如余教授自己所說,在撰寫序言之前,他會將手上可得所有相關主題的材料都先仔細研究過後,待有所得再行動筆,因此筆下有神,言之有物,甚至比該篇 文章的考究更深、論述更精湛,讀者也相對的必須要有一定的準備與深度,才能有所領會。這些序文讓人看到一位學者審慎嚴謹的治學態度,值得收藏。"



馮承鈞的譯書似乎多由商務印書館印行
馮承鈞 30年代 曾翻譯伯希和的《蒙古與教廷》90年代才出版
陳寅恪可能是審稿者. 有一信
參考方繼孝《舊墨二記‧陳寅恪考証「王友」文稿》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頁185-87
現在的辭典對「王友」的解釋更勝

《旧墨二记》勘误探疑-论坛-布衣书局-网上旧书店

《舊墨二記》
 这是《旧墨记—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一书的姊妹篇。作者以他对前贤的熟悉,娓娓讲述了许多文化名人精彩纷呈的人生经历,并且穿插着学界文坛众多的掌故逸闻,文简义丰,晓畅可读。书中配合叙述,仿真影印了作者所购藏的清末明初数十位著名学者的墨迹近百件,展读此书仿佛与这些名人对坐,纸墨如旧,神采淡然。

目录  · · · · · ·

序 孙郁
郭嵩焘录西枝和尚诗
谭献与《箧中词》
孙家鼎与京师大学堂
张鸣珂与实莆论时局
李端芬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
张荫桓与戊戊变法
劳乃宣与中国早期拼音文字
盛宣怀与中国近代洋务活动
马建忠和他的《马氏文通》
张百熙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王罐与景韩论书画真伪
赵舒翘与“安德海事件”
王鹏运与“马柳合壁”画作
柯劭岱题《广州诗册》


碎錦零箋︰文化名人的墨跡與往事




《碎錦零箋》是以陳獨秀、黎錦熙、王雲五、張申府、鐘器、陳夢家等六位中國現代文化史上著名學人為主軸,集中追述他們的文字交、翰墨緣,進而闡發其中所蘊 含的自由思想和人文情懷。于是,這些已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的人,越來越渺茫的事,如陳獨秀的《甲戍隨筆》等重要遺稿,如王雲五往來書函背後的大小故事,如張 申府與學界政壇友人的親密交往,等等,等等,都借繼孝兄的文筆得以重光,也借繼孝兄提供的墨寶珍藏得以彰顯。

方繼孝,1954年生,北京人。北京作家協會會員,北京魯迅博物館榮譽館員。多年致力于收藏中國近現代名人手跡,並潛心名人信札的研究,發表論文三百余篇。結集為《舊墨記》書系,已出版五種。編校《陳獨秀先生遺稿》。

詳細資料


  • 規格:平裝 / 286頁 / 17cmX23cm / 普級 / 單色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序 從《碎錦零箋》說起
陳夢家往事
一、重提陳夢家
二、陳夢家和他的夫人趙蘿蕤
三、陳夢家和他的“玩”友王世襄
附記
張申府和他的友人們
一、關于張申府
二、關于劉清揚
三、張申府與《呼吁和平》
四、張申府與章伯鈞
五、張申府與彭真
六、張申府與張東蓀
七、張申府與金岳霖
八、張申府與吳承仕
九、張申府與徐冰
王雲五往來書函珍藏的故事
一、鄒韜奮怒責商館雲南分館“告密”函
二、蔡元培賞識熊十力新證
三、胡適名片書薦《新式速記》
四、丁文江奉求商館為鄉賢出版未刊著作
五、劉文典擬匯刻《望兒樓叢書》紀念亡兒
六、葉恭綽奉托推廣《叢書集成》
七、鄭振鐸、劉大杰力薦阿英新著《李伯元評傳》
晚成廬軼事
一、鐘器其人其事
二、黃炎培的信和詩
三、張繼與寒山寺詩碑
四、張元濟贈《口佔十絕》.詩
五、梁漱溟婉卻“作序”書
六、陳鐸士談鐘器寫的書
七、豐子愷抗戰初期的創作
黎錦熙和鄉賢們的詩
一、黎錦熙和他在旅途中的詩
二、王季範長詩《昆侖頌》
三、章士釗的詩與文
四、仇鰲詩三首
陳獨秀晚年遺稿的下落
一、陳獨秀的晚年著述
二、陳獨秀晚年遺稿的下落
三、我所藏的陳獨秀晚年文稿
四、《甲戌隨筆》和《右旁說》
五、陳獨秀手編《楊魯丞先生小學專著三種》
六、陳獨秀的書法藝術
七、《陳獨秀先生遺稿》影印本面世
後記

----
陳獨秀先生的作品還沒齊 這是學人最悲哀的事


2010年讀陳獨秀的坐牢生活近八年 陳獨秀的監獄生活可能比陳水扁先生的好上百倍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